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773章 父亲的故事

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773章 父亲的故事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1 11:08:43 来源:88小说

收购《童话大王》、签约郑渊杰,耗费了国文社大量的资金与资源。放在以前,老程肯定要唠叨几句的,不过现在他没有啥发言权了,每天除了审稿就是审稿,终于过上了牛马的生活。

这话不是林为民说的,而是老程同志的抱怨。

对于他的这种抱怨,不用林为民发话,老周同志就教育他了。

“你看看你这个老同志,革命分工不分高低贵贱,你这个思想啊,现在很有问题!”

程早春闻言冷哼一声,“我看伱们俩啊,现在就是一丘之貉。”

老周肯定是不会承认他这种指控的,林为民就更不会承认了。

大家都是同志,哪来那么多山头?

刚开完会,林为民和程、周二人打了几句屁,然后又问两人。

“下午《不见不散》试映,过去瞧瞧?”

老程和老周立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他们年轻的时候,最能消磨时间的娱乐方式就是看电影了,那个时候连看书都不行,只有电影才可以。

中午吃完了午饭老程和老周也不用社里的车,就蹭林为民的。

三人来到文华影视,为了方便内部放映,于东在这里专门弄了个小型放映室。

《不见不散》是冯晓刚独立执导的第三部电影,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无名小卒了。

《甲方乙方》去年火爆国内大银幕,让他的名字响彻国内电影圈。

只不过现在的国内电影圈,依旧是文艺片和学院派占据主流,一没奖项、二没出身的冯晓刚依旧不受主流电影圈待见。

他这个名,出了约等于没出。

老程和老周是头一次出现在这样的场合里,林为民把两人介绍给《不见不散》剧组几位主创。

今天来的除了冯晓刚,还有汪硕这个编剧,和男女主演葛优、刘蓓。

老程这厮竟然还趁着放映之前的空档,找刘蓓合影要签了个名,把大飒蜜给高兴坏了。

这么大的领导找她签名,这事儿说出去有面儿!

林为民用怪异的眼神看着程早春,“老程,没看出来啊,心思还挺花!”

程早春被他揶揄的脸上露出几分窘迫,“我这是欣赏……”

“懂懂懂。心中偶像嘛!”

林为民不给他解释的机会,又朝旁边的老周问道:“老周,你不去要个签名?”

老周面露不屑,“都多大岁数了,要那玩意干啥?”

这话一出,对老程产生了暴击伤害,他脸色涨红,心中更加笃定林为民和老周就是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几人斗嘴的功夫,电影开始放映了。

熟悉的片头过后,空镜头,运镜,出租车车内视角。

一身为非作歹装扮的葛优操着家伙将车玻璃凿碎,取出车里的现金盒,轻松离去。

镜头切换角度,露出正在拍摄的剧组,这显然是一场戏中戏。

葛优上车,驾驶着一辆车离去。

“停,好样的!”现场的导演喊了一声。

……

第三部电影了,一开场,冯晓刚便显示出了比前两部电影更加游刃有余的掌控力。葛优的表演也更加松弛,那是一种他只有在汪硕的剧本和冯晓刚的镜头里才会表现出的状态。

《不见不散》的剧情与林为民后世看到的没什么两样,除了女主角变成了刘蓓,反正林为民是觉得,刘蓓跟葛优演情侣更配一点。

电影片长100分钟,内容比《甲方乙方》更加丰富,也逐渐摆脱了小品式的剧情。

放映完毕,冯晓刚满脸堆笑,问众人:“各位领导觉得怎么样?有什么意见尽管提,我们积极改正。”

作为一部喜剧片来讲,《不见不散》的完成质量非常高,大家又不是那些追求高大上的影评人,观影之后齐齐给出了好评。

接受着大家的赞美,冯晓刚眉开眼笑。跟他的春风得意比起来,汪硕的存在感越来越低了。

虽然他依旧是冯晓刚电影的灵魂人物之一,但现在“冯晓刚”这块招牌已经逐渐打了出去,相形之下,他的光彩再也没有以前那么夺目了。

是以,今天的试映活动,汪硕表现的既不开心,也不兴奋。

在现场其乐融融的时候,老程发现老周竟然跑去找葛优合了张影,他立刻阴阳怪气起来:“都那么大岁数了,还追星呢?”

老周笑眯眯的说道:“我这可是给我老伴儿要的。不像某些人了,一把岁数,满肚子花花肠子。”

老程被怼的哑口无言,想了想,也跑去找葛优合了张影。

有了这张合影,要刘蓓的合影就显得合理多了,他回家好交差了。

至于老周的揶揄讽刺,他根本不在乎,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地了?

在老周和老程斗嘴的时候,林为民正和冯晓刚、于东聊关于《不见不散》上映事宜。

今年冯晓刚携《不见不散》再度来袭,依旧锁定贺岁档,还是定档在12月24日,西方的平安夜这天。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流行过洋节了,特别是小情侣,这天即便不放假晚上也会出去约会。

距离电影上映还有一个月时间,电影的宣传工作也差不多可以启动了,不过前期还主要是以媒体通稿为主,于东入主文华一年多时间,早已经对这套东西轻车熟路。

这场内部放映之后,文华影视还会组织一场试映会,邀请的则是业内同行和媒体记者,这也是前期宣传工作的一部分。

几人简单聊了几句,林为民又拍拍葛优的肩膀,调侃道:“有记者管上个月是‘江文月’,我看今年可以叫‘葛优年’。”

葛优受宠若惊,“你可别害我,我就演个戏。”

这两个月里《有话好好说》《秦颂》接连上映,还全都是大导演、大投资的电影,江文又是主角,这让他在国内电影圈的风头一时无两。

跟江文比起来,葛优的表现丝毫不差,他在《有话好好说》里客串了一把,《秦颂》里也是主角,《不见不散》就更是绝对男一号了。

唯一的遗憾是《秦颂》仅上映四天就下映,并未形成什么强大的影响力。

冯晓刚也笑着说道:“我当导演虽然是个小辈儿,但我们葛大爷可是电影圈的重量级人物,江文跟他没法比。”

“这话我记着,回头给你学给江文。”汪硕阴恻恻的说道。

“硕爷您别逗我,我这不是顺着林老师的话说的嘛!”冯晓刚赶紧告饶。

见冯晓刚没有了刚才得意的样子,汪硕满意的点了点头。

周末,林为民一家三口去到石铁生家里做客。

一家三口进门不长时间,又有几位朋友拖家带口的来到了石铁生家。

大家的行动不约而同,十分默契。

程西米说,石父在世时,他明明很少说话,但在他去世后,还是会感觉家里冷清了很多。最近石铁生的情绪很低落,他每天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总是想写点什么,可每到落笔时,却又不知道该如何下笔,这种感觉让他很痛苦。

朋友们的到来,让冷静了几天的石家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连带着石铁生夫妻俩的心情也好转了不少。

前几天“东海文学奖”颁奖了,因为石父的突然去世,石铁生并没有到现场领奖,但奖金和证书还是发到了他的手里,这倒算是一个好消息。

大家聊了会天,程西米起身去准备午饭,今天家里来的人多,准备午饭也需要一段时间,几个女同志也跟着去厨房忙碌。

小豆包正在研究石铁生家养的一盆多肉,表情跃跃欲试。看起来,不把这盆花弄死,她是不会甘心的。

林为民喊了一声,制止了小豆包伸向多肉的魔爪,她不情不愿的跑过来,“爸爸,干嘛?”

“来,给你伯伯背一首《望岳》。”

万恶的大人们,他们摧残祖国的花朵最歹毒的手段之一,便是让他们当众表演节目。

小豆包不情不愿的背道: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一旁的几个大人听的津津有味,听完之后还不忘夸奖,“豆包可真厉害,四岁就会背这么难的唐诗了。”

小豆包心中不屑,这帮大人真是没见过世面,她会背的唐诗多着呢。

“谢谢伯伯!”她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

大家说说笑笑,气氛融洽,石铁生卸下了这些天来的沉重枷锁,主动提起了他最近正在酝酿的想法。

“我总想为我父亲写点东西,可我写不出来。”石铁生的脸上露出几分愧疚。

那种愧疚里不仅有对父亲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付出的内疚,也有身为人子和作家,却连无法书写一篇纪念性文字的自责,更包含了一种羞于面对,因为他在作品中给予过世母亲的待遇要远高于父亲。

“我们中国人对于父母亲的态度是不同的,母亲一贯的形象是慈爱,而父亲的形象则总是威严的,相比母亲,父亲总是难写的。孙犁写《父亲的记忆》是在1984年,可那一年,距离他父亲过世,已经过去了整整37年。”

林为民的话让石铁生心中生出几许安慰,他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也许是我太着急了。”

他虽然嘴上这么说,但脸上却仍带着些许遗憾,他问道:“要是写父亲的话,你有什么好想法吗?”

“写父亲?”林为民沉吟着,他的脑海中想到了石父,想到万先生,想到了这一世那已经模糊了印象的父亲。

“要是让我写的,还是写吧。”

“父亲的故事应该怎么写?”

林为民的眼神望向窗外的远处,眼前闪过一些画面。

“就写,有个叫老石头儿的男人,他脾气暴躁,每天总会早早的起床,在家属院到处巡视,他会大声的咒骂邻居家的吵架声,会指责隔壁占用公共厨房的时间太长,会一脚把没停进车棚里的自行车踹倒,然后再推进车棚,他还会诅咒对面楼里那个每天到了半夜就会哭闹的小孩子。

老石头儿刚刚退休,他脾气古怪、嫌东嫌西,身上有一种坚不可摧的原则性,家属院就是他的领地,邻居们每天跟他生活在一起都深受其害……”

一个固执、倔强随时都会发飙的臭脾气小老头在林为民的口中鲜活了起来,他与石铁生印象中的父亲截然不同,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却听的入了迷。

不仅是他连周围几个人也逐渐沉迷在林为民那平淡的叙述中。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