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736章 票房大卖

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736章 票房大卖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1 11:08:43 来源:88小说

林千寻,只是女侠行走江湖的大号,回到爸爸妈妈的怀中,她仍旧是那个软糯可爱的小豆包。

“妈妈,我厉害吧?”

小豆包扬着小脸,满是炫耀。

陶慧敏将她抱了起来亲了亲,林为民问道:“班里那么多小朋友,怎么让你当了这个主角呢?”

陶慧敏道,“还不是多亏了你那部?《千与千寻》哪个孩子没看过?这孩子从进了幼儿园就成了大家羡慕的对象,再说她打架那么厉害,在幼儿园简直就是混世魔王。”

“妈妈,妈妈……”

被老母亲当面戳破可爱的形象,小豆包着急的制止母亲。

陶慧敏瞪了她一眼,“知道害羞就少打一点架,为了你,我这一年跟人家家长道几次歉了?”

小豆包见状,小嘴一瘪,朝林为民伸出双手委屈巴巴的喊道:“爸爸!”

林为民立马将她接过来哄着女儿,对陶慧敏说道:“开开心心的,伱总说那些事干嘛?”

父女俩沆瀣一气,陶慧敏气不打一处来,哼了一声,懒得跟他们计较。

北海幼儿园的元旦晚会胜利闭幕,林千寻小朋友因为在晚会上的优异表现,给众多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交代自家孩子:以后一定要离她远一点。

元旦放假就一天,说起来没什么可庆祝的,但毕竟是跨越了一年,还是能感受到一些节日气氛。

也是在这一天,燕京地区的电影院门口终于久违的出现了观众排队买票的场景。

历来,中国的电影上映是不讲究什么档期的。

可今年有点不太一样一部叫做《甲方乙方》的电影上映,打出了“贺岁档”和“贺岁片”的概念,新闻报道、电视节目和宣传海报重点突出,让不少观众都注意到了这两个新鲜的名词。

“贺岁片”这个词,今年年初的时候有些观众就见过,程龙的《红番区》在大年初一上映,主打的就是“贺岁片”的概念。

一部《红番区》,在开年轰下9800万票房,险些破亿,对于全年总票房只有不到10亿的国内电影市场来说,堪称逆天,也成为了国内的电影观众们这一年最难忘的电影之一。

这两个新鲜的名词立刻勾动了很多电影观众的美好记忆,赶上元旦,观众来到电影院,在这个时候上映的电影少的可怜,仅有的几部电影宣传工作也很佛系,有的连海报都懒得贴。

主打“贺岁片”的《甲方乙方》一下子就成了人群中最靓的那个崽,上映一周时间,《甲方乙方》的口碑效应也已经开始全面发酵,成了抱着热情前来观影的观众们的最佳选择。

《甲方乙方》12月24日在全国上映,三天时间在燕京地区收获了200万票房,到了上映满一周的时候,这个数字变成了515万。

12月31日~1月2日,这三天时间算是一个观影高峰期,《甲方乙方》再度斩获213万票房,上映10天时间,仅燕京一地便收获了728万票房,已经远超于东之前的预料。

不仅如此,元旦过后,各地院线的票房成绩也陆续汇总到了文华影视这里。

12月24日~12月30日,津门票房183万,奉天票房136万,长春票房94万,哈尔滨票房102万,郑州票房83万,西安票房96万,沪上票房57万,羊城票房49万……

上映一周时间,《甲方乙方》在全国范围内累计取得1650万票房。

单周票房1650万票房,让《甲方乙方》成为了今年以来国产电影最大的一匹黑马,也引发了国内电影界的关注。

《甲方乙方》的男主角是葛优,名气很大,但导演冯晓刚却是个没什么名气的导演,出品公司文华影视很多人更是第一次听说。

稍微一打听,大家才知道这原来是国文社投资成立的影视公司,联合出品那一栏里还有燕影厂的名字,看来来头不小。

于东在接到票房汇总信息的第一时间,本来是想打个电话给林为民报喜,但他想了想,放下了电话,觉得还是当面道喜更好。

他来到国文社,跟林为民汇报完《甲方乙方》上映一周所取得的成绩,林为民笑容满面道:“这段时间你们都辛苦了。《甲方乙方》上映一周,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离不开你们的努力。”

“这都是我们份内的工作。”

夸赞了几句于东,林为民又说道:“照目前的情况来看,《甲方乙方》的票房破6000万,应该不费什么事。”

于东点头道:“大概率应该不成问题,就是怕盗版影响……”

“盗版是个大问题,这不是一个部门出面就能够解决得了的。现在不仅是电影行业面对着这个问题,包括我们出版行业也是一样。”

九十年代以来,对于国产电影影响最大的因素自然是盗版丛生。在电影院花几块钱能看到的东西,在录像厅几毛钱就能看了,谁还会去电影院?

图书也是一个道理,有2块钱的书,我为什么要买5块钱的?

在经济不发达的时候,妄谈版权意识都是纸上谈兵,因为消费者会用脚投票。

“大环境如此,文华作为一家影视公司,是没办法改变的。你们能做的,就是苦练内功。这世界上的机会,从来都是为时刻努力的人准备的。”

“您说的是。”

“不知不觉,文华也成立快一年时间了。按公历来说,现在已经是1996年,你入职也有三个月了,该熟悉的也都熟悉的差不多了。

《甲方乙方》的成功,不仅是让文华影视在电影圈打开了局面,也给你们带来了充足的现金流。你对明年的工作有什么展望?”

闻言,于东不自觉的危襟正坐,他快速开动脑筋,心中不断的组织语言。

片刻后,他才开口。

“《甲方乙方》的成功为我们文华影视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这段时间我们在‘贺岁档’‘贺岁片’这两个概念的宣传上耗费了很多的精力和金钱,我觉得我们应该继续深入打造这个概念。

冯晓刚这次闯出了名气,我打算继续投资他的新电影,仍旧是‘冯晓刚 汪硕 葛优’的模式,新电影依旧是明年这个时间上映,力求让贺岁档和贺岁片的概念深入人心,让观众们一看到‘冯晓刚’这三个字成为中国电影界的一块招牌。不过他现在是好梦的人,这是个问题,我打算找他谈谈……”

林为民听出了于东的意思,他是想把冯晓刚挖到文华来。

“怎么谈?好梦是他和汪硕一起开的,而且目前他的电影离不开汪硕剧本的加持。”

他看的比于东要清楚,冯晓刚跟汪硕不仅是朋友,更是互相成就的关系,《甲方乙方》一出,两人成了黄金搭档。

把冯晓刚挖到文华来不是难事,可一旦这么做,他和汪硕必然闹掰。现在的冯晓刚,还没有成长到可以脱离汪硕。

于东闻言眉头蹙起,自己终究还是想的浅了,把挖墙脚这事想的太简单了。

见他皱着眉头冥思去想,林为民说道:“这事不要着急,大家关系不错,他们从我们这里赚到了钱,不怕不合作,等以后有机会了再说。”

于东点了点头。

林为民摆了摆手,问道:“你继续说。”

于东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打造贺岁档、贺岁片概念,我把它看作是我们文华影视发展的基石。但有了基石,我们还得添砖加瓦才行。之前几次和您交流,让我想了很多。

如今国内的电影市场发展艰难,内有盗版丛生、外有好莱坞等强敌环伺,我们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就必须要有特色,我觉得您之前提到的类型片就是个很好的突破口。

这段时间,我集中观看了不少香江和米国的电影。好莱坞的大投资电影我们学不来,一来是没有资金、二来是技术实力也不够,香江电影的商业化程度高,适应市场能力强,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除了一部分因为意识形态问题无法过审的题材,有很大一部分香江电影我们都是可以复刻的,比如警匪片、喜剧片、动作片。

当然,在我看来,我们内地的电影从业人员缺少商业化思维,学人家也不一定学的像,这可能是个需要长时间投入的事,明年我打算接触一些香江的电影从业人员,看看能不能挖到一批人。”

说完这些,于东停了下来。

林为民说道:“想法不错,但在细节上还要多丰富丰富。而且这些想法在国内还是很新鲜的尝试,需要冒一定的风险和投入,有时间你多跟徐女士取取经,让她帮忙牵牵线、搭搭桥,在投资电影这方面,她是你的老前辈。”

“是。”

“接触香江的电影从业人员,是为了走商业化道路,同时也不要忘记了培养国内的导演、编剧,相比起香江人,他们才更熟悉国内的市场和观众,只是一时之间没有转变过来观念。”

听他说到这里,于东应了一句,说道:“最近霍建起递给了我一个本子,讲的是即将退休的乡邮员父亲带着第一天接班当乡邮员的儿子走那条已走了二十多年的邮路,一路跋山涉水,父子俩渐渐消除了心中隔阂的故事。”

《那山那人那狗》。

林为民听着于东的描述,心里立刻闪出这个名字。

《那山那人那狗》属于气质清新那一类的文艺片,上映之后国内票房惨淡,倒是得了不少奖,金鸡奖、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泥轰电影学院奖等等,虽然都不是什么重量级大奖,但获奖成绩也算是不俗的。

这部电影最耀眼的成绩,是在泥轰创下了8亿日圆的票房,但可惜当时卖给泥轰片商是买断版权,制片方只喝了点汤,另外这部电影在其他多个国家小规模放映的口碑和票房也都不错。

光是冲着海外版权,也可以投资一波。

而且这部电影当初在国内票房惨淡,最大的原因是当年上映时没有任何宣传,制作出品该影片的潇湘电影制片厂压根没在宣传上投入任何经费和精力。

“《赢家》拍的不错,霍建起的能力还是有的,下一部片子,我们可以主控。”

“好,回头我跟他沟通。”

一部冯晓刚的贺岁片,一部霍建起的《那山那人那狗》,1996年刚开年,文华影视已经确定了主控的两部电影。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