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608章 这可是另外的价钱!

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608章 这可是另外的价钱!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1 11:08:43 来源:88小说

1980我的文艺时代在文讲所的日子第608章这可是另外的价钱!时至今日,以林为民在国内文坛的地位和名气,作品研讨会这种形式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近些年来,林为民的作品也从来没有搞过这种东西。

但对于大部分作家来说,作品研讨会的举办还是有一定必要的,至少能给作品提升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距离《最后一个匈奴》上半部发表已经过去了四五个月时间,如今终于召开了作品研讨会,也算是完成了高剑群的一桩心事。

在发表后的这段时间里《最后一个匈奴》的口碑逐渐发酵,已经在国内文学界和读者群体当中引发了极大的讨论,被很多人誉为“继《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后,陕西文坛向当代文坛输出的又一部杰作”。

有着好口碑,又没有特别大的争议点,《最后一个匈奴》的作品研讨会一片花团锦簇,团结和谐。

研讨会结束,还有招待宴,这是惯例。

今天来的陕西作家来的不少,除了高剑群的面子,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是国文社。

最近贾平娃的《废都》因为入选了布老虎丛书,在国内图书市场上大杀四方,这可是活生生的例子。

大家犹记得去年国文社举办长篇创作研讨会,林为民言之凿凿的对贾平娃发出邀请,结果今年人家的作品就大卖了。

这事,有点邪乎啊!

今天的研讨会,恰好贾平娃也在场,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差点抢走了高剑群的风头。

他这次来燕京除了出席高剑群的作品研讨会,主要目的是为了签售会。

布老虎丛书第一批三部上市一个月,销量惊人,趁着如此火热的势头,国文社自然要再接再厉。

这个月立刻就把签售会安排上了,而且不只是燕京这一座城市。

沪上、津门、羊城、鹏城,都要走一圈。

晚上的宴会上,林为民笑着问韩晓慧:“韩记者,今天参加《最后一个匈奴》的研讨会,感受如何?”

韩晓慧笑呵呵的把《最后一个匈奴》和作者高剑群一顿夸,花花轿子众人抬嘛。

林为民顺势说道:“那你可得多替我们这几位陕西文坛的‘东征虎将’多宣传宣传。”

贺振邦哈哈笑道:“为民,你对陕西这帮作家可是关爱有加啊!”

韩晓慧道:“林总编应该是爱屋及乌。我记得陆遥的《平凡的世界》和程忠实的《白鹿原》就是在您主持《当代》的时候发表的吧?”

被韩晓慧挠到了得意之处,林为民心中高兴,面上波澜不惊。

“都是机缘巧合。说起来,我跟陕西作家的缘分还真是不浅。”

他感叹了一声,细数道:“陆遥、程忠实、贾平娃、高剑群,哎呦,数一数都快赶上五虎将了。”

贺启智接茬说道:“算上京扶的《八里情仇》,可不就是五虎上将吗?”

林为民摆摆手,说道:“《八里情仇》还没发呢,不能算。”

“《八里情仇》质量不俗,放在这里绝对没问题。”

两人一唱一和,立刻引发了在场众人的兴趣。

大家都听的出来,两人讨论的很显然是作品质量和影响力,他们提到的前四部作品都已经出版或者发表。

尤其是已经出版的《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废都》三部作品,无论是从销量还是从影响力方面,都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佼佼者。

《最后一个匈奴》现在上下部发表完毕,质量同样不俗,如果京扶的《八里情仇》真如林为民和贺启智所谈的那样,这恐怕还真就是中国文坛的一段佳话。

“哈哈哈!‘陕西文坛东征五虎上将’这个提法好,陕西真是人才辈出啊!”贺振邦朗声说道。

韩晓慧也跟着说道:“回去的文章标题有了,就叫《陕军东征》。”

林为民爽快的举起一杯酒,“韩记者这个标题起的好,当浮一大白!”

众人共同举杯。

两天后,一篇标题为《陕军东征》的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第二版头条之上。

“1988年,陆遥用三册百万字的《平凡的世界》震动了中国文坛。1990年,程忠实六年磨一剑,带给中国文坛一部《白鹿原》。

三年之后,不知是巧合还是什么原因,陕西文坛几位实力作家的作品在1993年春天的这个时间点,齐齐汇聚在了燕京。

贾平娃的《废都》、高剑群的《最后一个匈奴》、京夫的《八里情仇》。这三部长篇,据说一部比一部分量重,都有雄心问鼎中国长篇创作最高奖雁冰文学奖。

巧合的是,这五部作品都发表、出版于国民文学出版社。

这一次三位陕西作家的力作登陆燕京,震动了燕京文坛,被首都评论界称为‘陕军东征’。

陆遥、程忠实、贾平娃、高剑群、京扶等五人也因此被称为‘陕西文坛五虎上将’……”

《陕军东征》这篇文章并不长,仅有不到两千字,先是抛出了“陕军东征”和“陕西文坛五虎上将”这两个概念,然后又着重介绍了《废都》《最后一个匈奴》和《八里情仇》这几部长篇和创作内幕。

因为是发表在《光明日报》这个国家级媒体上,而且还是二版头条,《陕军东征》发表之后,立刻在燕京文学界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紧跟着,数日之后,《文艺报》也跟进做出了相关报道。

然后便是国内各地的地方媒体陆续报道,尤其是sx省内的多家报纸,对自己人在燕京引起的这一场舆论狂潮进行不遗余力的报道。

1993年的春天伴随着《废都》的热卖,“陕军东征”这个文化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国文坛。

短短不到半个月时间之内,“陕军东征”和“陕西文坛五虎上将”这两个概念不仅响彻中国文坛,也成为了国内无数文学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try{ggauto;} catch(ex){}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