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589章 饥饿营销(白银盟加更一)

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589章 饥饿营销(白银盟加更一)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1 11:08:43 来源:88小说

1980我的文艺时代在文讲所的日子第589章饥饿营销距离十一越来越近,《世界文学名着文库》的第一卷《法国文学》的译编审校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印刷工作也已经展开。

经过牟春志与爱德印刷厂的多次磋商,《世界文学名着文库》的印刷业务正式由爱德印刷厂承接。

因为使用了圣经纸和相配套的印刷设备和技术,《世界文学名着文库》的印刷成本陡然攀升,比照正常的铅印本足足提高了60%。

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林为民手中正拿着一本刚刚从爱德印刷厂送来的样书,32开、456页的《基督山伯爵》,拿在手里,手感轻盈,厚度大致相当于200页的铅印图书。

作为平时就喜欢收藏图书的人,林为民拿到这本书只有一个感觉——爱不释手。

虽然成本上去了,但付出的成本绝对对得起这份质感。

对于爱书的人来说,很难抗拒这样的诱惑。

不管别人怎么样,反正这套丛书林为民是收藏定了。

门口响起了敲门声,总编室的人进来说道:“总编,楼下有您的国际包裹。”

林为民起身下楼,便看到邮递员正站在传达室门口,脚边放着一个偌大的纸箱子。

签字确认后,小周帮着林为民将纸箱子抬进了办公室。

打开箱子的层层包装,入眼是整整一箱子的英文原版书和手稿。

前段时间理查德·耶茨给林为民写信,他预感自己时日无多,希望林为民可以帮助他出一套文集,林为民欣然应允。

这些图书和手稿就是理查德一生全部的着作。

林为民摸着这些书和手稿,发出一声沉重的感叹这就是一个作家的一生啊!

他将这些书和手稿交到了外文室,对陈建根说道:“理查德·耶茨想在中国出版他的文集,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们了。”

外文室今年的任务很重,但俗话说,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陈建根对此已经麻木。

反正都干不完,慢慢干吧。

第二天,林为民又接到了一个国际邮件,这回是从意大利来的。

打开一看竟然是罗伯托·贝尼尼给他写的信。

信中罗伯托·贝尼尼先是跟他寒暄了几句,表达了一番对他的敬仰,然后又表达了一番对《无论如何,人生是美丽的》这部的热爱。

从剧情结构、矛盾冲突再到人物塑造,全方位的阐述了一遍自己的看法,还特别附上了他为主人公“加里扬”这个人物所撰写的人物小传。

最后不忘向林为民表明心迹,希望可以获得这部的改编权,表示一定会竭尽全力拍好这部作品。

整封信的内容长达4万字,一厚摞的信纸都快赶上一部中篇了,林为民光是看信就花了两个小时。

没错,林为民是“看”信,罗伯托·贝尼尼特地找人将信件的所有内容都翻译成了中文,林为民阅读起来毫无障碍。

他的这份诚意,很难不让人动容。

林为民看完信后斟酌了许久,才给他回了一封信。

大致意思是,感谢罗伯托·贝尼尼对的喜爱和所付出的这些努力。

不过《无论如何,人生是美丽的》的改编权早已经授权给了好莱坞导演斯皮尔伯格,现在斯皮尔伯格并没有拍这部电影,但毕竟还在授权期限内,所以是没办法将改编权交给他。

又过了几天《世界文学名着文库》第一卷《法国文学》的印刷完成,首印数量3000卷。

别小看只有3000卷,《法国文学》卷共计28册,3000卷就是册,而且印刷纸张和技术进行了提高,装帧精美,每卷定价高达362块,单册的平均售价也超过了12块钱,妥妥的高端消费。

仅仅是3000卷法国文学卷的码洋就高达百万元,而这只是《世界文学名着文库》的冰山一角,3000卷书也只是试水而已。

随着《世界文学名着文库》第一卷印刷完成,发往全国各地的书店和邮局,这套丛书的宣传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

因为顶着“世界文库”这样的名头,《世界文学名着文库》从一立项就受到了国内出版界以及文学界的关注。

如今才不过半年时间第一卷便推出,顿时引发了出版界、文学界乃至学术界的热议。

在没有国文社打招呼的情况下,《光明日报》主动为这套丛书刊发了广告,实属罕见。

《光明日报》的举动让国文社大感意外,林为民为此特地致电表示了一番感谢。

除了《光明日报》的广告,国文社通过自家渠道以及各个报纸、杂志所刊登的图书广告也在不断的发酵着影响力。

在这些广告的影响下,有越来越多的读者知道了《世界文学名着文库》这套丛书,也有众多读者涌入书店。

《世界文学名着文库》第一卷的销售在上市之初便受到了读者们的强烈追捧,在这些读者当中不仅有普通的文学爱好者,也有众多文字工作者和学者。

《世界文学名着文库》第一卷的译本都是国文社精选的名家译本,编校水准堪称一流,所以哪怕图书的定价高昂,也依然有很多读者买账。

而且图书的装帧精美,印刷质量出众,尤其是圣经纸的使用,更是让很多读者感到意外的惊喜。

有些读者并没见过圣经纸印刷的图书,还特意打听了一下,听说是专门用来印刷《圣经》的纸张,连《米国文库》用的都是这种纸张,这顿时让很多人感觉物超所值,连原本高昂的定价看起来也平易近人多了。

短短不到半个月时间,3000卷《世界文学名着文库》第一卷被抢购一空,读者们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冷却,庞大的销量缺口让各地书店和邮局喜出望外,不断的给国文社反馈信息,要求他们抓紧时间加印。

但国文社给出的答复却是,因为《世界文学名着文库》使用的印刷纸张和技术较为特殊,印刷厂产能有限,每月只能印刷3000卷。

这个消息一出,众多书店叫苦不迭,这么受欢迎的丛书,印刷量却跟不上,眼看着白花花的银子挣不着,简直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

书店里源源不断的有读者询问《世界文学名着文库》是否有货,每天要经过不知道多少次这样的拷打,这些书店有苦难言,逐渐对国文社产生一种又爱又恨的情绪。

爱的是他们出的书广受读者们欢迎,甚至到了抢购的地步;恨的是他们的印刷量跟不上,偌大一个国家级出版社竟然受制于印刷厂,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可惜,无论他们再怎么不满,也改变不了现状。

反倒是有些精明的书店负责人,早早的就联系上了国文社负责发行工作的副社长魏凤君。

《世界文学名着文库》第一卷每个月产量就3000卷,全国那么多书店,谁分得多、谁分得少,这里面学问可大了。

虽然国文社的图书发行大部分都是交给新华书店来负责的,可魏凤君负责发行业务多给哪个地区几百卷,就是张张嘴一句话的事。

魏凤君接的是周兆云的班,刚上任半多年时间。当初周兆云退休在即,发行部工作一片混乱,林为民提出让李新去发行部历练一番,然后才有了魏凤君的继任。

这段时间,魏凤君成了众多书店追捧的香饽饽,放在老周在的时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这不禁让他产生几分春风得意之感。

这天下午,魏凤君跑到林为民办公室,打算跟他沟通沟通印刷厂的事。

这段时间他办公室的电话都快被各地书店给打爆了,都要求国文社尽快加印,他去找了负责印刷业务的牟春志,结果牟春志说这事得跟总编谈才行。

林为民的办公室没有人,魏凤君打听了一下,才知道他去了程早春办公室。

“我说你这么弄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老程是老实人,这辈子没干过这么丧良心的事,现在见到人就心虚,说话都没有底气。

“怎么过分了?”林为民稳稳坐在沙发上,二郎腿一翘。

“老程,不是我说你,现在不是过去了。现在都有人提出让我们改制了,我们虽然是国文社,但也得追求效益。我这也是一种宣传手段,伱可不能拆我的台。”

程早春委屈道:“你这话什么意思?好像我是个背信弃义的小人。”

“我这不是提醒你一下嘛!”

程早春又不放心的问道:“一个月就放3000套,真没事?”

“能有什么事?懂不懂什么叫物以稀为贵?《世界文学名着文库》可是集我们国文社全社之力,耗费无数人力、财力打造的‘世界性文库’。

印刷工艺和技术要求极高,一个月能印出3000套已经很高了好不好?

你出去说这话的时候底气给我足一点,别跟做贼似的。”

程早春无奈的摇着头,“你小子就会给我出难题,明明印刷量供得上,偏偏要搞这种歪门邪道。”

“都说了多少遍了,这叫宣传策略、宣传策略,懂不懂?”林为民纠正道。

“是是是,宣传策略,我倒要看看你这个宣传策略到底有没有用!”

“那你拭目以待吧!”林为民成竹在胸的说道。

两人正说着话,门口响起敲门声,魏凤君探头进来,“总编,方便不?有点事想找您谈谈?”

林为民起身,临走前不忘叮嘱程早春,“你嘴严点儿!”

被老程同志恶狠狠的瞪了一眼。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林为民问魏凤君:“什么事?”

“关于《世界文学名着文库》的事,现在各地书店都嚷嚷着缺货,让我们赶紧加印。”

“不是都说了吗?印刷厂产量不够,现在一个月就3000卷。”

“可……”魏凤君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我听说,印刷厂那边产量没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