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555章 燕京三李

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555章 燕京三李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1 11:08:43 来源:88小说

曲小伟要下海?

林为民惊异的看着他,不是,大哥你对自己的属性是不是不太了解?

“好端端的,下海干什么?”林为民问道。

曲小伟一脸斗志昂扬,“老人家南巡,国内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我感觉我在文化馆实在是有点屈才了,想下海干点大事!”

正在摘菜的刘海燕听见他的动静,骂道:“干大事,干大事,你能干什么大事?看看你想的那些生意?不是练摊儿就是开饭店,那叫干大事?”

被妻子拆台,曲小伟也不生气,反驳道:“哪个企业家不是起于微末?伱不能瞧不起小生意!”看书溂

他说完又朝向林为民问道:“为民,咱们这帮朋友里,属你头脑最活,你觉得我这个想法怎么样?”

林为民摇摇头,“不怎么样!”

曲小伟兴冲冲的期待着林为民的回答,没想到迎头被浇了一盆冷水,他忍不住问道:“为什么?”

“你就不是个做生意的材料。”

曲小伟不高兴了,“你这就属于瞧不起人了。”

“那我问问你,你要开饭店有什么具体思路吗?”

“有啊,我打算开一家川菜馆,这两年燕京城里川菜馆很火,但大多不正宗,我打算开一家正宗的川菜馆,肯定受欢迎。”

“知道川菜馆多,你还要开?而且,你就没想过人家味道为什么不正宗吗?”

“为什么?”

“为了符合燕京人的口味啊!你当谁都是川蜀人?”

曲小伟闻言张口结舌,愣在那里好一会儿,才憋出一句:“正宗川菜也很好吃。”

“但改良过的更符合燕京人的口味。”看书喇

林为民再次一语中的,曲小伟张了张嘴,想反驳两句,却实在找不到角度。

其他人围观两人的对话,这会儿也劝道:“小伟,我要看还是算了吧文化馆的工作轻松又稳定,不是挺好吗?”

“是啊,何必自己为难自己呢?”

“你又不会做生意,就别跟着凑热闹了,孩子也大了,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这群人,说话一个比一个伤人,曲小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唯独于华想充当显眼包,“我觉得小伟可以尝试一下,这回老人家南巡,对于有志于商场的人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

林为民察觉到他话里的不安分,转头看向他。

小伙子,你的思想很危险啊!

曲小伟得到了声援,胆气再次壮了起来。

“还是于华有眼光!”

他站起身,跑到于华身边勾肩搭背,两人在一起嘀嘀咕咕,看起来是在商量下海大计。

“我跟你说,你那个川菜馆的主意不行。”

“怎么就不行了?”

“林老师说得对,燕京城里的川菜馆太多了,这属于同质化竞争。”

“店开的多,才证明食客多。”

“你就能保证自己一定能竞争的过人家?开饭店对厨师的要求太高了。厨师手艺不好,生意能好吗?而且开个川菜馆投资多大啊!”

“不开川菜馆,那开什么?”

“烧烤店!”

“烧烤店?”

“没错,烧烤店。你相信我,烧烤店绝对比川菜馆有市场。而且投资小,开起来的难度也低。”

林为民看着这俩人的背影,脑海里不知为什么,冒出了两个经典形象。

卧龙凤雏。

直到吃饭时,俩人还在餐桌上滔滔不绝的聊着生意经,丝毫不顾及桌上众人怪异的眼光,刘海燕的白眼更是要飞到天上去了。

“嗯,这么看来,烧烤店确实是个不错的生意。”

经过长达近一个小时的洗脑,于华终于成功的扭转了曲小伟的观念。

刘海燕说道:“你们俩,一个在文化馆工作,一个在出版社工作,跟烧烤店挨着吗?”

“不挨着怎么了?谁也没规定做生意一定得干本行啊!再说了,我一个文化馆的,做生意能跟什么沾边?”曲小伟反驳道。

林为民实在忍不住说道:“你就没想过搞点跟文化方面沾边的生意?”

“文化生意?比如呢?”曲小伟不吃瞎问。

林为民顿时感觉无语,这脑子留着到底是干什么的?就这还做生意?

“你倒是说话啊!”见林为民不说话,曲小伟还以为他在卖关子,急忙催促。

林为民不理会他,隔着他朝刘海燕说道:“海燕啊,家里的存折和东西都藏好了。”

刘海燕闻言坚定的点了点头。

众人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忍不住哈哈大笑。

曲小伟满脸气愤,“歧视!你们这是**裸的歧视!我这是响应政府号召,是顺潮流而动,是符合历史大势的!”

“大势也没说保证让你挣钱啊!”郑国吐槽道。

林为民语重心长的说道:“小伟啊,你知道做生意的人得有一个基本的技能吗?”

“什么技能?”

“会算账。”

“会算账?那算什么本事?”曲小伟不屑道。

“那我问问你你说你要开川菜馆,都得有什么支出?”

曲小伟轻蔑一笑,“还能有什么?房租、装修、锅碗瓢盆、水电费、人工、菜钱……”

数了几样,曲小伟有些词穷,“大概就这么多。”

林为民点着郑国,“你给他数数,还有什么?”

“开饭店得用煤气吧?你做菜得用调料吧?菜品卖不完,有损耗吧?饭店得宣传,有点宣传费用不过分吧?熟客来了,得抹零吧?熟人来了,得免单吧?政府部门得打点吧……”

郑国在生活方面向来节俭,所以算账几乎是本能,柴米油盐酱醋茶,不锱铢必较怎么能省下来钱?

跟他比起来,曲小伟基本等于不食人间烟火,在单位四体不勤,在家里五谷不分。

他掰着手指头絮絮叨叨的给曲小伟科普了好几分钟,曲小伟越听越底气不足,越听越畏难。

“大概就这么多吧,我也没开过饭店,能想到的也就这些了。”郑国最后说道。

等他说完,大家不由得鼓起掌来。

郑国的表现和曲小伟比起来高下立判,光是经营思维这一项,郑国就碾压曲小伟。

曲小伟在众人的掌声中,感到几分颓丧,于华这时却说道:“没关系,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做生意的。”

于华的鼓励给了曲小伟一些信心,他看向于华,如同知己。

“还是你最了解我。”

林为民忍不住说道:“你就别跟着添乱了行不行?”

“这怎么能是添乱呢?现在大家都下海做生意,小伟想下海,也无可厚非啊!”

曲小伟说道:“就是啊,别人能做我不能做?”

林为民无奈的摇了摇头,不是曲小伟不能做生意,而是这货真是没表现出一点能做生意的能力。

买菜都不问菜价的选手,让他做生意,不是擎等着亏钱嘛!

“随便你。”

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大家见曲小伟如此执拗,都感到无奈,这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啊!

曲小伟和于华聊生意经聊的火热,众人也不再理会二人。

李光复和林为民凑在一起,聊到了人艺。

李光复原本是人艺的演员,前几年跑出来做生意,现如今也算是事业有成。

跟他比起来,人艺现在的发展就一言难尽了。

七十年代中后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应该说是中国当代话剧的巅峰期,在这短短不到十年时间里,国内的话剧剧团百花齐放,经典作品层出不穷,观剧人数与日俱增,很多广受好评的话剧演出之时经常是一票难求,观众们宁愿花高价,也要看一场话剧,整个话剧市场一片火热。

但时间到了85年以后,国内的话剧市场却骤然发生了转变。

观众数量在这一年突然出现了衰退,并且这一衰退就是六年时间,这几年时间里,国内的话剧观众数量不断减少。

很多剧团在这样的形势下,出现了经营艰难的情况,但好在这个时候的话剧团体都是国家养着的,好歹还能维持。

可单位能维持,员工受不了啊!

原本演出市场火热的时候,演员们每个月有工资,演出有补贴。

现在市场冷了下来,没有演出了,演出补贴没了,很多剧团连工资都发不下来,一拖就是半年一年时间。

人艺是国家级剧团,条件自然是比很多地方话剧团要好一些,但情况同样不乐观。

“外面那些剧团演出补贴没了,工资发的也不及时,好多人都开始另谋出路。人艺倒是好一些,不过现在外面拍电影、电视剧赚钱比演话剧赚的多多了,不少人都跑去演电影、电视剧了。”李光复感慨着说道。

“这几年老百姓的重心都转移到了经济建设和物质生活上,不像前些年那样重视精神生活了。”林为民说道。

“您说的对。我就是觉得有点可惜我们人艺出了那么多大师、出了那么多经典,发展了几十年,到最后反倒是没人看了。”

“也不能说没人看。只能说是前些年老百姓的精神需求太过旺盛,让这方面的需求膨胀的有些畸形,现在属于冷却阶段,等什么时候大家的脚步能慢下来,话剧市场自然而然会回暖,只是肯定达不到前些年的水平了。”

“您看问题总是这么高屋建瓴。”李光复恭维道。

“我说你现在好歹也是‘京城三李’了,别总拍我马屁了。”

后世九十年代,燕京有“四李”的说法,分别是卖服装的李诚儒、傍富婆的李春平、卖挂历的李途纯和卖章光生发剂的李晓华。

现在这个时候,傍富婆的李春平、卖挂历的李途纯还,一个没回国,还一个没发家,但燕京城多了个干房产中介、职业中介和装修的李光复。

因此后世的“燕京四李”变成现如今的“燕京三李”。

“甭管是几李,您也是我的林老师。”

李光复笑着举起酒杯,和林为民碰了一杯。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