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531章 这人该死!!!

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531章 这人该死!!!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1 11:08:43 来源:88小说

如果是以前,去香江出差这种事肯定是要林为民自己去的。

但他现在既是国文社总编辑,又是通文社社长兼总编辑,工作太忙,根本抽不开时间。

答应李学刚的外汇,他第二天就带到了社里,六千港元,再加上李学刚出差每天还会补贴一百港元,足够他这次去香江用了。

两天后,李学刚出发前往香江,通文社剩下了三只小猫。

他刚走,《九州英雄志》创刊号的反馈就回来了。

于华情绪激动的找到林为民的办公室,“林老师,各地书店现在库存见底了,请求我们立刻加印。”

“征订的汇总数据有吗?”

“有。”于华赶紧递上来一张纸,上面就各地新华书店这一次的包销数据,“这是这两天陆续汇总的结果,将近三十万份。”

“三十万份?这么多?”

于华嘴咧的老大,“是啊,谁都想不到。书店打电话说,读者们对《九州英雄志》的评价非常好,尤其是我们的头条作品《天下第一》,更是好评如潮,不少读者是听了别人的推荐,专门跑到书店去买的。”

林为民听完很是欣慰“好,口碑效应一旦形成,我们刊物的销量就不愁了。”

“还是您老有远见,对头条作品的质量严格把控,才有了读者们的欢迎。”

“少跟我来这套!学刚不在,你赶紧联系印刷厂那边。加印数量……四十万份吧,才三天的功夫,就有这么高的征订数字,多印一些时间上充裕一些。”

“好,我这就去安排!”

于华活蹦乱跳的走了,林为民坐在办公室里同样很高兴。

他对《九州英雄志》很有信心,这份刊物凝聚了编辑部近半年时间的心血,几个编辑几乎为此骚扰遍了国内知名的武侠作家,他自己也亲自上阵套了个马甲,写了一部《天下第一》。

但他没想到的是创刊号上市发售才不过几天时间就获得了如此多读者的喜爱。

通文社是国文社的下属副牌社,所以《九州英雄志》的发行工作也交给了新华书店,正常都是按照征订数量发货。

但有时候出版社方面估算图书或者刊物的受欢迎程度,也会多印刷一点确保后续不会因为图书或者刊物太受欢迎而导致手忙脚乱以至于出错,但这种情况仅限于爆款图书或者刊物。

《九州英雄志》发售不过几天时间,新华书店方面的二次征订数量就高达近三十万册,这是妥妥的爆款气质啊,林为民自然敢放心大胆的让印刷厂开足马力。

新华书店方面传来《九州英雄志》的第二次征订数量没过半天时间,关于这次的征订数量就成了国文社内人尽皆知的消息。

发行上市不到一周之间,十万份创刊号还没等卖完呢,人家书店就又订了三十万份刊物,这是什么概念?

反正国文社历史上还没有过这么夸张的数字。

《当代》每期能卖一两百万册不假,但那都是经年累月干出来的,十几年时间才稳定住了这个销量,而且这两年时不时的还会坐坐过山车,下滑一下。

跟《当代》比起来《九州英雄志》的崛起堪称神速。

这可是创刊号啊!

照现在的形势,恐怕五十万册是打不住的,一个月之内如果能有第三次征订,不管第三次征订的数量是多少,那么《九州英雄志》三期之后的单期销量破百万是毫无悬念的事。

任何一份能够活下来的刊物,其创刊号销量一定是历史最低的,有的刊物鼎盛时期的销量可能是创刊号的十倍八倍,《九州英雄志》刚一创刊就有如此声势,三期破百万并不是什么难事。

大家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根据多年来的经验总结出来的。

通文社成立不过半年时间,《九州英雄志》作为他们的第一份刊物,刚一上市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不得不让人惊叹。

这个原本不起眼的副牌社,又一次让国文社的同事们刮目相看。

《九州英雄志》的销量再不需要林为民的担心,他的精力暂时放到了国文社的工作上。

总编室的同事送来了几本书的终审书稿,其中有梁凤怡的两本。

《醉红尘》《花魁劫》《豪门惊梦》等三部作品的引进取得了成功,国文社决定引进梁凤怡的其他作品。

另外还有《文化苦旅》的样书,这个月于秋雨刚刚从沪上戏剧学院院长的任上辞职。

于秋雨是沪上戏剧界很有声望的学者,同时又是沪上戏剧学院的院长,这次辞职是他数次请辞,上级部门才被迫同意。

他辞职的消息一传出,在沪上文学界便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在国内的文艺界,到了于秋雨这个级别的文化官员,自己主动辞职的极为少见,更何况他是不顾上级部门的多次拦阻,铁了心辞职。

林为民得知他辞职的消息,立刻督促编辑室赶紧把《文化苦旅》的样书制作出来,抓紧时间印刷上市,这好歹也是波热度。

所以在一堆书稿和样书送到他这里之后,林为民第一个看的就是《文化苦旅》的样书,然后便立刻让印刷厂抓紧时间印刷。

于秋雨是第一次出版散文集,他在沪上文化界有些名声,但在国内的文学界名声不彰,所以《文化苦旅》的首印册书并不多,只有两万册。

林为民有先知,但国文社的同事们并没有,他也不想表现的太激进,反正以后还可以再印嘛!

又过了几日,远去香江出差的李学刚回到了通文社,一见面就给大家分了几个小礼物。

听说《九州英雄志》上市几天时间,书店方面又订了三十万份,李学刚惊喜的大呼小叫,跟大家闲聊了一会儿,他才跑去找林为民复命。

他这次去香江的主要任务是跟梁羽生签订出版合同,梁羽生现在早已封笔,通文社想给他出作品集,因为有金庸作品集的热卖在前,所以梁羽生并没有什么抵触。

唯一的不满就是通文社的名头没有国文社大,他和金庸当年在香江的武侠界一时瑜亮,如今金庸的作品集由国文社出版,自己的作品集却只能由下属副牌社出版,不满也正常。

但这个问题,林为民早在与梁羽生电话沟通时就解决了。

很简单,版税分成比金庸多一个点,老头儿立马就答应了下来。

所以说文人啊,除了爱钱,更好面子。

除了梁羽生作品集的出版合同,这次李学刚还在刘以鬯的引荐之下见到了林为民让他去见的作家。

四位作家当中,南宫博年龄最大,成名最早,自年代初开始写作,以历史见长,一生共出版集及其他着作60余部。这次李学刚到香江去并未见到他的面,因为南宫博这几年受湾岛大学邀请,去了那边讲学。

剩余三位作家中,温瑞安成名最早,七十年代初他凭借《四大名捕震关东》系列成为香江武侠界的红人,这二十年来作品不断,只管挖坑不管埋,《四大名捕》系列、《白衣方振眉》系列、《今之侠者》系列、《布衣神相》系列、《神州奇侠》系列、《女神捕》系列、《游侠纳兰》系列……

总之一句话,这人该死!!!

这次李学刚倒是见到了温瑞安,但他这人很精明,只把《布衣神相》系列的出版权交给了通文社。

《布衣神相》系列在温瑞安的作品序列当中质量中等偏上,李学刚拿到这套作品的出版权,算是不错的收获。

黄鹰是四位作家中最年轻的一位,以为古龙捉刀而成名,后又供职于亚视,后世很多人熟悉的“僵尸系列”便是他在亚视时鼓捣出来的。

因为早年为古龙捉刀,所以黄鹰在创作风格上与古龙有些相近,有喜欢他的人认为他的才华更胜古龙,成名作《惊魂六记》系列、《沈胜衣》系列、《天蚕变》系列等。

这次李学刚去了香江才知道,黄鹰此时已经罹患癌症,听说内地出版社要引进他的作品,黄鹰立刻便答应了下来。

所有作品打包出版,只提了一个要求,版税必须尽快支付他等着钱救命呢!

最后一位黄易,成名最晚,88年才发表第一部作品,他的创作风格有别于传统武侠,所以在香江武侠界口碑有点两极分化。

前两年跑到大屿山隐居,专心创作,今年又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社,出版自己的作品。

听说有内地出版社要引进他的作品,黄易求之不得,当即便痛快的答应了下来。

四个作家当中,南宫博没见到,温瑞安的拿到了一个系列,黄鹰和黄易的作品全部拿下,李学刚此行成果堪称辉煌。

当然了,他这次去只是见面谈了个意向,还得回来请示之后才能最后确定签合同。

听完了李学刚的回报,林为民脸上满是笑容,夸奖了他几句,然后又道“不过这里面有个问题,黄鹰和黄易的作品中有些内容尺度过大,你们在审稿时要把好关。先征得他们的同意,内容不便修改的就不出版,需要小修的他们愿意自己修改就自己修改,不愿意自己修改的就由你们代笔。”

李学刚点点头,“我明白了。”

“行了。出去了一个多星期,今天就别上班了,休息半天,明天再来。”林为民笑呵呵的说道。

李学刚立刻笑了起来在林老师手下工作,压力挺大,不过也挺舒心,特别懂得关心人。

李学刚走后,林为民林为民的脸上也露出了几分笑容。

有了这次的成果,再加上《九州英雄志》的成功,通文社未来几年时间的基本盘稳如泰山。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