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465章 海内存知己

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465章 海内存知己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1 11:08:43 来源:88小说

翌日一早同事们刚上班,就围住了佟钟贵的办公桌议论纷纷。

好不容易等到林为民来上班,大家赶紧把他拉了过来。

“林为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大家指着佟钟贵好不容易整理出来的对比数据,问林为民。

林为民对数据对比的结果并不意外,淡然道:“你们不是都看到了吗?就这么回事!”

见他似乎早有预料,同事们也不奇怪,昨天就是林为民让大家做数据对比,大家奇怪的是林为民的反应。

“你就不着急?”柳荫问道。“急有什么用?”

林为民坐了下来“大家都坐。”

众人见林为民似乎有话要说,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林为民拿起佟钟贵桌上的那份统计,几张纸上统计了《当代》《人民文学》《钟山》《十月》等六家国内主流文学杂志近三年的销量。

稍加观察,就能看出一个现象。

前两年,各家刊物的销量都非常稳定,有些刊物还稳中有升。

但从今年开始,各家刊物的销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跌幅也不算大,大体在3%~5%之间。

如果单看跌幅的话,似乎并不算什么大事。

可统计的数据不会骗人,销量下降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是某一本小说的销量在跌,而是所有刊物的销量都在跌。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众人心里很清楚。

可大家还是不死心的望向林为民,寄希望于从他嘴里说出一些令人振奋的话。

“小佟做的这份统计大家都看到了,数据摆在这里,我不说大家也能想明白。

没错!国内的文学刊物销量正在下滑,一家刊物的数据可能不代表什么,但这么多家刊物的数据放到一起,代表的就是一种趋势,我们的文学期刊市场正在萎缩!”

林为民的口中说出了与众人期望相反的话,众人嘴唇紧闭,眼神复杂。

“根据我的观察,不只是我们的期刊市场,包括整个出版行业,在未来几年时间内恐怕都会进入到下行阶段,销量不断的萎缩。”“不至于吧?”贺启智有些怀疑。

林为民不紧不慢道:“你回想一下时间不用长,就三年前,你身边那些整天买杂志、买书看的人,现在还有多少人在坚持这个习惯的?”

贺启智蹙起了眉头,其他人也纷纷回忆起来。

众人仔细想来,以前大家还没察觉出来,今天被林为民一提醒,这两年看书的人好像确实在变少。

国内的经济在不断发展,日新月异,计划经济时期老百姓们闲适舒缓的步调被不断的打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屈从经济变化,逐渐从改开前期注重精神生活的阶段过渡到注重物质生活的阶段。

文学带给中国人的精神满足正在不断的削弱,人们开始朝现实转向,不光是普通百姓,连文学圈的人也一样。

前两年韩少公带领着一群文学圈的人进军海南便是这种趋势的证明,只不过这些人尚且没有经历过经济高速发展使得社会快速跃迁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的毒打,还保持着内心的几分理想和浪漫。

用不了几年时间,这群人就会乖乖的在现实面前低头。

“除了经济发展让大众越来越重视物质享受,而忽略精神生活这件事。还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盗版,我想大家也知道这几年盗版发展的越来越猖獗。

我们做刊物还好一点,图书出版这几年深受盗版之害,销量正在不断萎缩当中。

种种因素汇聚在一起,正在预示着我们的出版市场很有可能在九十年代开始走向下坡路。”

林为民语调平静的诉说对未来的悲观预测,众人听的面色沉重,心有戚戚。

“为民,你确定以后真会这样吗?”贺启智问道。

林为民笑了笑,“这我哪敢保证?只是我个人的预测,不过大趋势不会改变,大家可以等到明年再看看。”

林为民的意思很明白,市场萎缩是大趋势,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萎缩只会愈发的明显,只需要再多观察一段时间,一切自然一目了然。

大早上刚上班,大家本来心情好好的,可听完林为民这一番悲观的预言,完全提不起精神来工作,心中充满了感伤。

“为民,我看你怎么一点都不愁?”姚淑芝不禁问道。

“有什么好愁的?销量不好,又不是我们一家的事,要跌大家一起跌。这是大环境的原因,非战之罪。

再说了,这种变化又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完成的,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要与这种形势做斗争。

我不着急,并不代表不去想办法应对这种变化。”

林为民说到这里,佟钟贵突然说道:“林老师,您这么着急让《尘埃落定》上市,难道.

“差不多吧。现在刊物的销量已经有下跌的趋势,我们肯定要做出点应对措施。

最简单的,也是最直接的,就是在刊物本身质量上想办法。

在我的设想里,未来的几年时间当中,我们应该至少保证我们刊物每个季度都应该推出一两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每一年时间推出一两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

贺启智说道:“为民,你这个想法太理想化了,作品的质量跟其发表后所能产生的影响力并不是正相关的关系。

林为民颔首,回应道:“这一点你说的没有错。但并不是没有关系,对吧?央视每天播的广告大家都应该看过吧?

眼球经济的效应在九十年代将会越来越大,我们说影响力也好、知名度也好,说白了就是在大众眼中的名气和存在感。《当代》的知名度当然够了,可我们必须加强我们的存在感。

只有我们不断的强调我们的存在,老读者才不会忘了我们,新读者才会认识我们。”

姚淑芝紧锁着眉头,说道:“越说越复杂,我怎么感觉你都把几年以后我们要干的活都安排好了?”

众人嘴角流露出几分笑意,办公室内的气氛难得轻松了起来。

“别说的我跟阴谋家一样!我心里有点想法不假,但那也是为了应付市场的变化。

今天之所以跟大家说这么多,其实就是给大家打个预防针。

过去十年,是国内文学界的黄金十年,也是我们期刊界发展的黄金十年。

别说是我们这些人,就算是阿猫阿狗办个杂志,也不用担心干不下去,可今后不会有这种好时候了。

林为民说到这里,语气有几分感叹,而后眼神坚毅起来,“只有潮水退去,大家才能看到谁在裸泳!

尽管林为民说的悲观,但众人还是从他的话中感受到了一种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这让大家都心里都有了底气。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林为民这个主心骨在,大家就能够安心。

而且,通过林为民刚才的这番话大家也不难发现,林为民心中对于未来的悲观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且肯定已经有了一定的应对手段。

“行了,你少吓唬我们点,我看你就是想让我们多干活!”柳荫轻松的说道。

凝重的气氛散去,众人露出会心动笑容。

“好了好了,大家都安心工作,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大家该吃吃,该喝喝,歌照唱,舞照跳!”林为民玩笑着说道。

闲话结束,大家恢复了工作状态。

又一日,林为民接到了罗杰·斯特劳斯从米国打来的电话,他已经联系上了理查德·耶茨。

“林,你都不知道我为了找到他费了多少事!”

罗杰·斯特劳斯的话当然有表功的成分,但他为了联系上理查德·耶茨确实也不容易。

老头写作了一辈子,如今年过花甲却连一处房产都没有。前些年还在大学教书,边工作、边写作,但后来因为酗酒、肺病、经济上的拮据等多种原因,他几次精神崩溃,被送到医院。

如今猫在波土顿的一处破败的小房子里,他还是没有戒掉酒瘾,但白天不喝酒,因为他白天要写作,每到晚上他总会烂醉如泥。

也许只有这样,他才会短暂的脱离生活带给他的痛苦。

罗杰·斯特劳斯一开始跟理查德·耶茨聊有人想把他的书引进到中国时,他兴致缺缺。

多年的孤单和凄惨生活让他的性格有些孤僻,直到罗杰·斯特劳斯递上了林为民写给他的那封信。

罗杰·斯特劳斯当天去理查德·耶茨家里之前,还特地找到了林为民在米国期间接受采访的报纸,报道内容中,林为民几次提到理查德耶茨是长期被米国读者忽略的伟大作家,受到了长时间的不公平待遇。

“林,他哭了,你知道吗?哭的像孩子一样伤心!他同意出版,连稿酬都没有谈,他还给你写了封信,让我务必转交给你。

电话中,罗杰·斯特劳斯的情绪也有些激动。

他是书商不假,但当然如果不是因为热爱文学,他也不会从事这个行业。

他完全理解理查德·耶茨在读到林为民的信后的那种欣慰和感动。看书喇

作为米国文学史上最被低估和忽视的文学家,理查德·耶茨长期被米国读者所忽视,即便在主流文学圈中有不少人欣赏他,但也有更多的人觉得他写出来的东西陈旧、落后,不符合时代潮流。

就是这种长期被忽视的环境中,突然冒出来了一个年轻的、名声正旺的外国作家,说欣赏他的作品,并不辞辛苦的要把他的作品引进到大洋彼岸。

如果理查德·耶茨懂中国话,他一定会用“知己”这两个字来形容林为民。

“稿费肯定要给的,尽管在我们国内出版的稿费并不多,但这是耶茨先生应得的。斯特劳斯先生,这次真是太感谢你了,过几天我们出版社会派人去找耶茨先生详谈出版的事。”

跟罗杰·斯特劳斯沟通完,林为民立刻去找了程早春,商议过后,程早春打算委托兄弟单位在米国的同事去跟理查德·耶茨谈出版的事。

林为民提到理查德·耶茨现在的处境,程早春说道:“我们国内的稿费标准肯定没办法跟米国比,但我可以给一个我们权限内的最高标准。”

程早春之所以这么痛快,也是认可理查德耶茨被埋没的实力。

跟程早春谈完,林为民也算是完成了一桩心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