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421章 绝不会到外国去批判

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421章 绝不会到外国去批判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1 11:08:43 来源:88小说

“林,你们国家的这些作家行事太乖张了,太自以为是了。我听别人给我描绘现场的情况,他们这不就是以前的复刻吗?别人只是说了几句不同的异见,简直是太可怕了!

这群人,完全把你为中国作家在法国竖立的完美形象打了个稀碎,真是太让人失望了。”

正在跟林为民打电话的是伽利玛出版社的主编安德烈,他这次打电话主要是跟林为民陈述一下法版《无论如何,人生是美丽的》的出版情况。

因为林为民写作时采用的是英文,伽利玛出版社接到书稿之后还要翻译。

对于林为民这位刚刚得了龚古尔文学奖的作家的最新作品,伽利玛出版社非常重视,前些天才刚刚完成了书稿的翻译工作,小说已经完成了装帧和封面设计,现在正在印刷,不日就将登录法国各大书店,以及伽利玛出版社覆盖的法语地区。

讲完了小说的情况,安德烈忍不住跟林为民吐了几句槽。

前段时间中国作家团访问法国,因为之前和林为民交流的愉快和顺畅,不少法国文化界人士都对这次访问充满了期待,这其中也包括安德烈和他身边的很多朋友。

可现实情况却与大家想象的大相径庭,这群人看起来就像是来专门发泄的一样,一点也没有文学家的品格和担当。

“安德烈,情况我已经听说了。我也很无奈,其实我很理解他们对于前些年的遭遇而产生的那些内心的愤懑。

因为那场悲剧,从1976到今天,已经十余年时间,无论是国家还是民众,给予文化界人士的礼遇都是前所未有的。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群体在那场悲剧当中所受到的伤害是最大的。

可安德烈,你要知道,我们这个国家每个人都没有逃过那一场悲剧,包括我。

他们所控诉的,只能代表他们自身的立场,我无法置评。

但我想对伱说,这群人无法代表中国作家,他们甚至无法代表中国人,他们只能代表他们自己。

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所遭受的苦难已经够多了,如今好不容易要走上和平、稳定发展经济的道路,每一个人都希望我们的生活好起来。

作为作家,从某种程度上我们负责雕塑这个民族的灵魂。

也许终有一天他们会明白,他们所发的这些怨言并无任何作用。一味的怨言和牢骚只会让他们越发的脱离人民,并终将被人民抛弃。”

说完这些这些,林为民又无奈的叹了一口气,道:“此前听说了他们的作为,我也很气愤,并向我们国家的文协进行了抗议。但这毕竟是他们的自由,文协也无法过多的干涉,我尊重文协的决定,我个人已经决定退出文协。”

安德烈道:“我的朋友,这群人的所作所为跟你的心胸和品德比起来,高下立判。希望这不会对你产生什么不利的影响。”

林为民笑道:“这对我能有什么影响呢?我不过是退出一个协会组织而已。”

结束了和安德烈的通话,没过一天的功夫,《燕京青年报》的李向阳找上门。

“为民,听说你退出中国文协了?”

问这话的时候李向阳的眼睛里充满了探究的渴望,如同搜寻到猎物的鬣狗。

林为民苦笑道:“你从哪得到的消息?”

李向阳一看他这副表情,顿时兴奋了起来,“你别管从哪得来的消息,你就说有没有这把事吧?”

当初林为民因为《情人》受到文化界的批判,就是李向阳在最开始仗义执言,这几年两人的关系一直很好。

林为民迟疑了片刻,“有这事。”

李向阳的眼睛更亮了,“为什么?”

他期待的看着林为民,希望从他嘴里听到一个爆炸性新闻。

可林为民却摇了摇头,“没什么好说的。”

见林为民不想多谈,李向阳的心里如同爬满了蚂蚁一样,抓心又挠肝。

他转了转眼睛,道:“其实你不说,我也知道是怎么回事。”

林为民没好气道:“知道怎么回事你还来问我?”

“我这不是掌握第一手资料嘛!”李向阳想了想,又问林为民:“我要是采访一下你对于那帮作家在法国言论的看法……”

没等李向阳问完,林为民便堵住了他的话,“无可奉告!”

李向阳勾引道:“你就不想骂一骂?”

“骂什么?跟他们一样,像个怨妇一样喋喋不休?打起嘴仗没完?

人家文协都没说什么,我能说什么?离这群人远点就行了。”

李向阳抓住了林为民的话柄,“这么说,你确实是不满那群作家在法国的发言,同时也不满文协毫无作为的态度,才愤而退出文协的,对不对?”

林为民恼怒道:“向阳,你要是这样,咱们朋友可没得做了!”

李向阳总算是收敛了一点,“行了,不问了,不问了!”

林为民警告他,“你别瞎写啊!”

“你这叫什么话。我们当记者的,可都是实事求是,没有的事我们能瞎写吗?”李向阳这话说的理直气壮,大义凌然。

你们是不会瞎写,但你们会选择性报道,林为民心里吐槽了一句。

“为民,你就没什么想说的吗?”李向阳又摆出知心大哥哥的姿态来,继续勾引林为民。

林为民憋了半天,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我要批判自己的祖国,也绝不会到外国去批判!”

李向阳闻言立刻兴奋了起来,正等着林为民继续发表长篇大论呢,他却没了动静。

等了半天,李向阳忍不住问道:“就这一句啊?”

“你想要多少?”

李向阳咂摸咂摸嘴,这句话倒是足够表明林为民的态度了,也阐明了那群作家这次在法国大放厥词最可耻的地方。

想批评可以,你在国内的时候为什么不说?偏偏要跑到国外批判?

背刺,才是这群人最令人不耻的原因。

两天后,《燕京青年报》在头版以《中国作家团在法国》为题,详细报道了中国作家团在法国所引发的这一场公案。

“1988年4月间,在法国巴黎的一次聚会上,一批中国访法作家围绕中国历史和现实问题,同到会的人们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和辩论。

这个事实,已为巴黎的舆论界所广泛报道,特别引起了那里的华人、华裔和中国驻法机构等的密切关注和议论纷纷……”

李向阳真不愧是《燕京青年报》的头一号笔杆子,前天还来找林为民了解情况,今天报道就已经发出来了。

显然他事先肯定已经做了大量的了解和采访工作,前天到林为民这不过是求证。

报道全文长达六千字,几乎占了一整版的内容,可见《燕京青年报》对这份报道的重视程度。

林为民看到最后,基本符合他他了解到的情况,他很好奇李向阳都是从哪弄来的这些消息。

“记者曾经采访过一位有多次出国访问的作家,他说:我要批判自己的祖国,也绝不会到外国去批判!”

报道的最后,李向阳以林为民对他说的话做了报道的结尾,颇为应景。

看完了整篇报道,林为民忍不住叹了口气,《燕京青年报》的这篇报道,不知道又有刮起多少风波来。

事实跟他料想的差不多,随着报道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短短几天时间内便在燕京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并且还在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的向外扩散,各地不少报纸纷纷转载报道。

以往遇到这种新闻,很多政治m感性高的报纸通常会避开,但这一次有点不一样,率先报道的便是燕京的媒体,并且持续了几天也没有主管部门出来辟谣和弹压事态,很多地方媒体也放开了胆子。

原本这桩发生在国外的公案,受限于这个年代资讯传递的落后,可能绝大多数国人压根不会知道,可因为《燕京都市报》的报道,这件事却成了1988年5月间中国最大的新闻。

无数看过报道的老百姓痛骂这群访法作家数典忘祖,刚刚从法国回来的这帮作家正自我感觉良好的打算写几篇访问法国期间的趣事以做润笔,没想到报纸的报道却把他们的底子给扒了个干干净净。

铺天盖地的报道很快引发了有关部门的关注,眼见事情闹得越来越大,尽管对这群作家们的作为非常不满,可有关部门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出来灭火。

不管怎么说,如果任由情势发展下去,伤害的将是整个文化界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造成社会撕裂。

纷纷扬扬的报道在持续了半个月时间之后,终于在强有力的介入之下从报纸上消失不见。

可这次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却是难以弥和的,也造成了普通民众与作家群体在思想上的割裂。

林为民在燕京听到了一些传言,某位访法的作家专门找到李向阳,以长者之风“好心”劝告道:“你还年轻,要好自为之。”

所有听说这件事的人,无不摇头,简直不可理喻!

在整件事当中装聋作哑的文协这次闹的灰头土脸,上面骂、下面骂,连文协的成员们也在骂。

文协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有访法作家这样的,自然就有反对他们的,媒体上没了动静,但并不代表事情已经彻底过去。

作家团在法国的所作所为经过驻法各新闻机构的内部渠道,早已登上nc。

就在这时,一个传言突然在国内的文坛当中流传开来。

林为民退出了全国文协。

消息没头没尾,却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引爆了刚刚平静的国内文坛和舆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