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412章 副总编辑

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412章 副总编辑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1 11:08:43 来源:88小说

3月初,沪上商品调价的新闻向全国扩散,揭开了1988年价格闯关和抢购潮的序幕,处在时代浪潮中的人们无不被这样的变化影响着。

《当代》编辑部的投稿量也因此又迎来了一波上涨,毕竟稿费给的高,同样是作品发表,发在《当代》就是能多赚钱,谁不干?

作家也得吃饭啊!

3月份的《当代》第三期刚上市没几天,国文社跟《当代》编辑部打招呼,想要出版《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单行本。

这部小说刚刚在第二期上刊发,才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要出单行本,主要是因为《平凡的世界》在电台的广播效果太好。

从去年9月开始,《平凡的世界》第一、二部陆续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连播》节目中播出,收获了强烈的读者反响。

年末,陆遥在病中将第三部修改完毕,电台那边来不及等小说发表,拿着清样便录制了节目,第三部发表在《当代》的时候,电台中的节目已经播讲了一半。

上个月《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播讲结束,全国各地的电台又开启了新一轮的播讲,给众多的电台听众进行了一次饱和式的播讲。

但凡是听广播的人,很少有没听过《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的。

随着节目播讲的深入人心,小说出版的呼声越来越高,国文社决定顺应民意,以最快的效率发行第三部的单行本。

林为民致电陆遥,得知了读者们的呼声,陆遥无比欣喜。

《平凡的世界》蕴藏了他多年的心血,病中仍坚持创作,现在作品越来越受欢迎,他自然高兴万分。

《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出版,首印二十万册,陆遥获得了一万三千块的稿费,其中包括了基础稿酬和印数稿酬。

未来如果小说加印、再版,他还会获得不少印数稿酬。

陆遥在电话里感谢林为民,“今年的物价涨的厉害,你们这笔稿费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啊!”

“只要你别花的大手大脚,这钱足够你们一家人生活好几年的。”林为民叮嘱道。

他最怕的就是陆遥身体康复,故态萌发。

给陆遥打完电话,林为民又接到了于华的电话。

1月份的时候,于华已经从国立文学院的作家班毕业,回到了之江,被调入了jx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做协会刊物《烟雨楼》的编辑。

“林老师,林老师,我小说写完了!”

于华在电话中的语气很是兴奋,像个完成了作业等待老师夸奖的小学生。

“写完了?嗯,还行,我还以为得等到谟言也毕业呢!”

淡淡的嘲讽瞬间浇灭了于华的好心情,您老会不会聊天?

“小说邮出来了没?”

“邮过去了,邮过去了!”于华赶忙道。

“行了,知道了,等消息吧!”

林为民说完便挂断了电话,让于华很受伤。

小说写完了,连句夸奖都没有。

林为民朝佟钟贵道:“瞧见没有,三年,就写了一部长篇?别人小说改编的电影都得奖一年多了。就这样的人,伱能给他好态度吗?必须要鞭策他们!”

佟钟贵点了点头,记下了林老师的教训。

“回头想着他的小说到了给我拿过来。”林为民又叮嘱道。

“好。”

时间又过了几天,林为民傍晚下了班跑到了什刹海小院,刚开年,陶慧敏便去了外地拍摄外景戏,剩他一个孤家寡人。

“铁生!铁生!”

林为民推着院门叫唤石铁生的名字,进到院里,先看到了拿着锅铲的程西米。

“在书房呢!”程西米从厨房探头说了一句。

林为民进了书房,石铁生刚摇着轮椅停到门口,门口有门槛,他出不去。

“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这玩意你就拆了呗!”林为民埋怨道。

“留着也不碍事,挡耗子。”石铁生回了一句。

石铁生住在林为民这房子里,哪里都好,就是屋子多、门槛多,石父为此特地备了好些个用木板钉制的三角形木箱,每个屋门口都有一个。

但有时候还是不方便,门槛的高度太高,哪怕是变成了斜坡,摇轮椅摇不过去,也得有人推着走才行。

林为民说了几次,让石铁生把门槛拆掉,石铁生都没干。他自己要动手,石铁生还拦着。

房子是林为民的,石铁生是借住,他当然是不想破坏,林为民打算找哪天他不在家的时候把门槛给拆了。

两人刚聊了没一会儿,程西米喊吃饭,林为民推着石铁生去厨房吃饭,一直没见人影的石岚突然冒了出来。

“做饭的时候见不着你人影,吃饭的时候你倒是积极。”

林为民挖苦了她一句,引来了一双白眼。

众人正吃着饭,石岚最先吃完了饭,推着自行车往外走。

“这丫头干什么去?”

石铁生道:“看电影去!”

“处对象了?”

“嗯。”

林为民感叹道:“一晃过的可真快啊,这丫头都处对象了。”

“你什么时候结婚啊?过年去丈母娘家里,没催你们?”石铁生问道。

“都说好了,等慧敏拍完电影的,今年末或者明年初吧,看情况。”

石铁生笑道:“你们俩这恋爱谈的时间可够长的了。”

林为民反问道:“这话西米同志肯定不同意。”

程西米闻言笑了起来。

她和石铁生前后通信了快十年时间,好不容易才在去年喜结连理。

吃完晚饭,林为民、石铁生夫妻还有石父在客厅里看电视。

央视一套的《渴望》已经播放到了尾声,马上就要迎来大结局。

《渴望》五十集的剧集长度在如今国内是非常稀有的,央视播出的上一部这种长度的电视剧还是《女医传》。

电视剧一经播出,便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们的热烈欢迎,举国皆哀刘慧芳,举国皆骂王沪生,万众皆叹宋大成,结局在林为民的指点下与原版不同,好评更甚。

电视剧里的几个主演因此名声大噪,饰演刘慧芳的张凯丽更是在短短一个月时间之内成了全中国男人挑媳妇、婆婆挑儿媳妇的标准,完美的诠释了贤妻良母的形象。

石父看着电视剧,感叹着张凯丽演的好,生活中一定也是个贤妻良母。

林为民调侃道:“叔儿,您这就是角色滤镜了。这演员我见过,就是个碎嘴子。”

程西米被他的话给逗乐了,“为民,你这话也太损了。”

电视剧落幕,林为民告辞而去。

又过了两天,社里开会,林为民莫名其妙多了个副总编辑的头衔。

程早春找他谈话的时候,林为民一头雾水。

之前他升任编辑部主任的时候,程早春专门找他谈过话。

当初老蒙当《当代》编辑部主任的时候,挂着副总编辑的名,老覃当主任的时候,还挂着副总编辑的名。

《当代》在国文社的地位本来就高,两人又是老资历,挂个副总编,名正言顺。

到了林为民这,考虑到他资历尚浅,主任升了,就不给挂这个副总编的名字了,谈话的时候林为民也很理解。

这回突然之间告诉他,让他来当这个副总编,林为民一时没闹明白这好事是怎么来的。

程早春提点道:“老边下周就退了。”

林为民恍然,没想到这回是边署临走补偿了一把,副总编这个职务又回到了林为民的头上,他也算是得到了应有的待遇。

“领导这事办的,讲究啊!”

林为民感叹了一句,却没发现程早春鄙夷的眼光。

升官了就是领导讲究,没升官指不定心里怎么骂呢!

程早春自忖太了解这孙猴子了。

“不行,我得请领导吃顿饭!”林为民道。

“领导差你这一顿饭?你这是拉拢腐化领导干部!”程早春讽刺道。

林为民不服,“谁拿一顿饭腐化干部?你也太不拿领导当干部了,果然是人走茶凉!”

杀人诛心这套操作林为民太熟悉了,一句话就把程早春的火气给撩拨起来了。

互损了几句,林为民才离开程早春的办公室。

数日后,任命公告出现在国文社院里的布告栏,同事们围着布告栏议论纷纷。

“这速度,窜火箭也没这么快的!”

“二十八岁的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嘿嘿,我们国文社独一份儿!”

“据说是领导走之前专门交代的。”

“听说了,补偿上次停职的事嘛!应该的。人家写个小说,上纲上线,隔着部门呢,还要搞一下,什么作风啊!”

“嘿嘿,余孽作风呗!”

“听说那边也没落到好,两边各打五十大板。”

……

林为民升了副总编辑,立刻成了国文社职工们热议的焦点话题。

但议论归议论,放在国文社的大环境里,却极少有人说什么酸话。

林为民在国文社向来人缘好,《当代》也被他带的有声有色,最关键的是人家副业也干的好,小说得了那么多奖,影响力巨大,无论是荣誉还是财富,早跟大家不在一个层次了。

人就是这样,面对比你强一点的人,你可能会嫉妒。

可面对比你强出一大截的人,你就只剩下弱者对强者的叹服。

除了这些,还有一点就是林为民的作品销量对国文社的效益影响巨大,大家变相的跟着受益。

这样的人当领导,大家没有理由不欢迎。

这一天,林为民成了国文社同事们关注的焦点,编辑部的同事们起哄张罗请客吃饭。

二十八岁的副总编辑,国文社只有在特殊年代才出过,但那些人大多不学无术,就是钻了空子,风波一过,立马现了原形滚蛋了。

林为民复职回来刚请过客,立马严词拒绝了这帮人的无理要求。

他刚回到办公室,电话铃声便响了。

又是于华,催问他收到稿子了没有。

“你急个屁!有这个时间还不如想想下一部作品写什么。”

“下一部作品我都快构思好了,完全是从您身上得到的灵感和养分。”

林为民听于华这么一说,来了兴趣,督促道:“那就赶紧写,写的好,我让你享受一把头条待遇。”

“我要大字号!”于华讨价还价道。

林为民骂道:“小说都没写呢,就做起了白日梦!”

“这也是我写作的动力之一!”于华坚持道。

“那就好好写,写的好,一切皆有可能!”

于华一口答应,乐呵呵的挂断了电话。

论画饼,林老师是专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