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402章 见证神圣的时刻

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402章 见证神圣的时刻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1 11:08:43 来源:88小说

龚古尔文学奖创立半个多世纪,每年都要颁一次奖,那岂不是说在这里诞生了大几十位的世界级文学家?

埃德蒙德·夏尔·鲁女士的说法当然是有些夸张成分的,但在今天这样的场合下,图昂餐厅门前密密麻麻的人群当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质疑,整个街道的群众完全陷入了狂热的气氛当中。

享受了十几分钟的鲜花与掌声,林为民有些意犹未尽的随着院士们回到了餐厅里。

跟国内一本正经的授奖大会比起来,龚古尔文学奖别具一格的颁奖现场确实更能激发获奖者内心的自豪感和骄傲感,也更让人沉醉其中。

阳光巡礼的结束,也意味着颁奖礼的结束,接下来的时间基本就是林为民这个获奖者与前来采访的记者们的对话了。

龚古尔文学奖的面子很大,今天抵达现场采访的媒体多达几十家。

其中包括了法国国内的几家全国性大报《费加罗报》、《世界报》和《解放报》,其他如《里昂进步报》、《巴黎人报》等地区性报纸也不少。

除了法国国内的媒体,还有来自其他国家的国际媒体。

颁奖现场近百位媒体记者,但因为餐厅地方有限,能够进入图昂餐厅采访的并不算多,记者们只能一批一批的进来。

因为是集体采访,所以采访的效率还算不错,半个小时一批,估计要持续到天黑。

采访间隙,学院也安排了林为民有短暂的休息时间。

下午快四点的时候,林为民和院士们坐在餐厅内喝着下午茶,随意的聊着天。

街道上的人群已经逐渐散去,只剩下一堆等待采访的记者。

因为靠着窗户,林为民看向窗外等待的记者,其中有两个黄皮肤的身影。

那两道身影也注意到了林为民的眼神,他们举起了胸前的证件,原来是新华社的记者。

林为民起身来到餐厅外,寒暄了几句,两位记者都很年轻,是常年驻扎在法国巴黎。

今天是提前收到了待史馆的消息,得知林为民会获得龚古尔文学奖,特地前来采访的。

不过因为现场采访记者众多,邹大使也不好搞特殊,只能让他们等在这里,随大家一起采访。

作为来自祖国的媒体记者,自然是要有优待的,林为民看了一下手表。

“今天的采访可能要到晚上八点结束,最后一个采访是法国二台的电视直播。你们如果愿意等的话,晚上的时间很充裕,我们可以到时候详谈。”

两位记者自然求之不得,之前颁奖的时候他们已经拍摄了不少的影像和照片,差的就是林为民这个获奖者的采访,如果能有个详细的专访那是最好不过的。

林为民回国之后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采访,但在法国巴黎获奖现场的专访,意义重大。

这可是中国的作家第一次获得世界性的文学奖项!

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必须要见证这个神圣的时刻!

闲谈了一小会儿,餐厅内的媒体采访继续。

一晃外面的天色已经黑了下来,林为民也将进行最后一个采访电视采访。

采访是以直播连线的形式,由法国电视二台的节目主持人对林为民进行访问。

通过电视二台的画面,法国全国观众都认识了林为民这张年轻的脸。

“林先生,您真是出人意料的年轻。”直播开始,打了个招呼,主持人开始和林为民互动。

“这是大概东方人的特点之一,总是显得很年轻。”

主持人低头看着资料,“可我看资料显示,您确实只有二十七岁,是龚古尔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林为民摊摊手,“好吧,确实是很年轻,真是让人嫉妒!”

这话当然有自鸣得意的嫌疑,但林为民的语气轻松幽默,电视机前的所有人都会心一笑。

这个来自中国的作家是个幽默的人,很像他们法国人。

采访在继续,主持人跟林为民聊起了他的创作经历以及作品在海外的影响力。

主持人念着资料上的内容,表情越来越震惊。

“哇哦!林先生,真没想到你的作品如此受欢迎,并且已经获得了如此多的殊荣。”

主持人手中的资料是龚古尔文学奖提供的,而龚古尔文学奖的资料则是伽利玛出版辛苦搜集来的。

这些资料包括了林为民自出道至今的作品简介、出版情况、获奖情况。

创作中长篇小说十余部,字数超过300万字,中、米、法、英等世界多国出版,累计销量超过2000万册,本土大奖、泥轰文学奖、米国文学奖以及刚刚获得的法国龚古尔文学奖。

还有作品改编成绩,《情人》获得了戛纳电影节奖项,其他作品的话剧改编也获得了米国戏剧界的最高奖项托尼奖的认可……

听着主持人念着林为民丰富的履历,再配合上他那张年轻的过分的脸庞,电视机前无数法国观众震惊不已。

“这是天才中的天才!”

“他一定会成为世界级文豪!一定会的!”

法国电视二台的直播采访结束了,可舆论的发酵不过刚刚开始。

今天晚上,所有电视二台的观众都记住了林为民这个东方名字,也记住了他那张年轻的过分的脸。

窗外霓虹闪烁,图昂餐厅内,林为民刚刚结束了电视二台的采访,便坐到了一张餐桌前,对面坐着新华社的两位记者。

“林老师,今天真是辛苦了!”

“还好,毕竟只需要动动嘴,你们等的也很辛苦。”

“现在感觉怎么样?”

“还好吧,获奖时的兴奋已经过去,平常心。”

“您这一次又为国争光了!”

林为民摆了摆手,“就是一个文学奖项。”

“您太小看龚古尔文学奖的影响力了!”

“不是小看龚古尔文学奖的影响力。为国争光的作用是提振民族自信,一个文学奖提升不了我们的民族自信。

真正的民族自信,是经济和军事实力决定的。

我们这一代人,在国外拿再多的奖,也不会改变我们这代人骨子里对西方的仰视。

可能是我们的下一代人,也可能是再下一代人,只有国家经济发展赶超西方国家时,这种民族自信才会真正的焕发出活力。”

记者采访林为民是要谈得奖的感受,没想到一上来话题就歪了,可他们并没有纠正林为民,而是随着他的话题延伸下去。

采访一直持续到晚上十点多,街上的霓虹灯逐渐熄灭,采访也进入了尾声。

记者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林老师,您觉得您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

林为民迟疑了一下,反问道:“诺贝尔文学奖很重要吗?”

“毕竟是世界最顶级,也是影响力最大的文学奖项,应该是很多作家都梦寐以求的。”

林为民点点头,“这个倒是没错。伱们觉得我会得诺贝尔文学奖吗?”

两位记者摇摇头,“不知道。”

林为民笑了起来,“跟你们一样,我也不知道。得与不得,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影响。”

林为民说这话的时候神态柔和,语气轻松,但两位记者感到了一种情绪。

那是真正并不在意的情绪,显然在林为民的心中,对诺贝尔文学奖这个世界性文学奖项的态度是平视的。

他们突然想到了采访刚开始提到的关于民族自信的话题,林为民说,要在下一代人、或者是下下一代人身上才会看到那种民族自信。

可是这个时候他们才恍然,一直以来,他们在林为民身上所感受到的,不恰恰是他口中所提到的那种从容大气的民族自信吗?

采访结束,林为民跟两位记者闲谈。

现在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但两人还没办法休息。

回到驻地之后,他们要赶紧整理采访资料、冲洗照片、剪辑视频,然后乘坐最早的一班飞机将这些资料送回国内。

每当遇到国际重大新闻,这都是驻外记者们的常规操作。

林为民荣获龚古尔文学奖,不算是国际重大新闻,但对中国人来说却是天大的好消息。

不管他承不承认,这都是在为国争光!

今天晚上,对于他们来说,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翌日,在众多媒体的宣传下,关于龚古尔文学奖举办颁奖礼的新闻消息在法国妇孺皆知。

与此同时,消息也随着多家国际媒体的传播逐渐在世界各国扩散。

林为民的名字乘着文字、声音和影像,第一次广泛的出现在世界范围内。

得奖后龚古尔学院有几个活动,还有事先约好的专访,这几天时间他的日程都会非常忙碌。

忙了一天,到了晚上的时候,林为民接到了乔森辗转从米国打来的电话。

龚古尔文学奖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兰登书屋作为全米最大的出版商自然关注,乔森特地打来电话对林为民表示祝贺。

电话中乔森的语气热烈,林为民得奖,对于跟他合作的出版商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因为这意味着他的知名度会再次攀升,作品也会更受欢迎,出版商也能因此赚的更多,这是皆大欢喜的好事。

详细聊了一会儿,林为民才知道,连兰登书屋这次都准备了“红腰带”。

龚古尔文学奖的候选名单一经公布,出版作品参与到奖项角逐当中的各大出版社就已经提前做了准备。

这种操作对于出版社来说都属于基操,每年到了各大世界性文学奖项颁奖前夕,这帮出版社都会异常的忙碌。

对于出版社来说,出版的作品能够得奖,不仅是促进作品销量的提升,同时带来的隐形福利是出版社的影响力也在提升,伽利玛出版社就是最好的例子。

电话最后,乔森再次邀请林为民前往米国。

这个时间段正是龚古尔文学奖颁奖影响力最大的时候,林为民在法国待上十天半个月,然后再借着这股东风前往米国跑一圈,由兰登书屋来安排宣传工作,林为民只需要配合即可,保证他在米国的知名度再上一个台阶。

面对乔森的热情邀约,林为民再次婉拒。

来法国也好几天了,每天忙的跟狗一样,他可不想去了米国还重复同样的生活。

反正奖已经拿了,头条也登了,不差刷那几次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