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144章 放羊,娶媳妇,生娃

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144章 放羊,娶媳妇,生娃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1 11:08:43 来源:88小说

尽管每次都对林为民的话恨的牙根痒痒,可这货的预言准确率太高了,汪硕都怀疑他是不是有点功夫在嘴上。

“有什么办法能破破么?”汪硕鬼使神差的问了一句。

林为民摇头,看向汪硕的眼神满是嫌弃,“你当我是街边儿算命的?满脑子牛鬼蛇神的东西!”

汪硕一时气结,这孙贼着实可恨。

虽然不清楚林为民为什么能每次都说的那么准,但汪硕对于他的话还是非常相信的。

可要是真让他放弃倒腾电子表这个一本万利的买卖,他还真是舍不得。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你明知道前面的路满是坎坷,可还是会因为贪心、侥幸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走到脚底板全是血泡。

林为民也没指望能劝住汪硕,只是给他提个醒,钱赚不到就算了,别折在里面了。

明年的打击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像汪硕和谢靖这种投机倒把的小贩也在其列,哪怕他们是所谓的大院子弟,也难以幸免。

汪硕满心忧虑的走了,林为民看着他的背影有些遗憾,明年的一月号确实是个不错的机会。

不过对于汪硕来说,似乎又没有那么重要。即便是没有一月号的机会,只要他放弃赚大钱的念头,安心在写作这条路上发展,肯定不会差的。

回燕京歇了两三天的时间,林为民在覃朝阳的声声催促中又启程了。

也是在离开之前,他才知道这次要去组稿的对象同样有点来头。

程忠实跟林为民为了一月号而接触的几位青年作者不同,他是1942年生人,今年已经整四十岁,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这个年代应该是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并且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代表作。

但程忠实的成熟期似乎来的晚了一点,尽管这些年他已经创作出了多篇陕西关中农民生活的《接班以后》《高家兄弟》等多部短篇小说,在陕西当地文坛颇有些名气。

但名声的传播始终是区域性的,作品的影响力也谈不上有多大。

归根结底的原因是,他缺少一部重量级的大中篇或者是长篇小说。

跟他组稿是覃朝阳跟几个同事、朋友在聊天过程中想起来的,于是就有了林为民的这次陕西之行。

今年程忠实刚刚调进sx省文协创作组,成为一个专业作家。

但是成为专业作家的他不仅没有把家搬进城市,反倒搬回了地点甚为偏僻的老家。

程忠实祖居的西蒋村距离西安很有一段距离大约五十多里地,虽然有一路从市内通到郊区的公交车通达这里。

但终点站却是设在一所军事院校的门前,离程忠实家大约还有七八里地的路程。

林为民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乡间的土路上,中原入冬的寒风带着几分刺骨。

这趟组稿算是他从业以来最辛苦的一次了,林为民心想着。

好在这时候路过一个赶车的老汉,几乎是关中老农特有的打扮,一下子就让林为民感到亲近。

“后生,这是去哪啊?”老汉赶着牛车,问林为民。

“去西蒋村,找一个叫程忠实的作家。大叔,您认识吗?”

老汉笑起来,“西蒋村出了个大作家,谁不知道嘞,有名滴很!”

老汉又看向林为民,“那你是不是那个……叫啥来着?”

林为民提醒道:“编辑。”

“对,编辑,让他写字的。”

林为民笑了起来,“对,就是让他写字的。”

“那伱们是哪个报纸的?”

“大爷,我们不是报纸,是杂志,叫《当代》。”

“《当代》?莫听说过,比《西安日报》还大吗?”

“这个没法比,我们是文学杂志,跟报纸不太一样。”

话题并没有因为彼此的见识而产生隔阂,大爷跟林为民聊了一会儿,便撩起了嗓子。

大概只有辽阔雄浑的关中大地才能诞生和承载苍远而豪迈的信天游,林为民听着耳边那粗粝的唱腔,脑海中浮现的是石铁生的那篇《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黄土高坡千沟万壑的土地上,也许孕育了许许多多的破老汉,他们管孩子叫“心儿”,他们的一切都靠身体去完成,他们也重视承诺。

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似乎没有一个盼头。

林为民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笑话。

记者采访一个放羊娃,他放羊为了干嘛,他要挣钱,娶媳妇,生娃。

再问他生娃做啥,还是答:放羊,娶媳妇,生娃。

子子孙孙,无穷无尽。

可难道,这不也是一种生活吗?

林为民忍不住又想到了陆遥、想到了程忠实,或许正是因为有着一片如此厚重的土地的滋养,他们才能写出那些鸿篇巨制。

“后生,到了!”

老汉的喊声打断了林为民的畅想,他跳下车朝老汉道了一声谢,转身走向了西蒋村。

程忠实在西蒋村这一片很有名,是随便问个小孩子都能知道他家地址的那种。

程忠实家的祖居老屋,位于白鹿原北坡根下,林为民在两个小孩子的带领下找到了他家。

林为民找来时,程忠实正坐在屋子里写作。

听到林为民的自我介绍,程忠实脸上带着几分吃惊,他的脸很像黄土高原,有着纵横交错的沟壑,凝铸着岁月的沧桑。

他的话带着很浓重的陕西口音,林为民听起来有点吃力。

“真是辛苦林老师了,让你跑了这么远。”程忠实说话的时候表情真诚,透着一股感动。

两人就坐在屋里地中央的两个小矮凳子上,离地约莫三四十公分高,旁边还有个桌子,这里是程忠实吃饭的地方,也是平日里写作的地方。

林为民环顾四周,有点过于简朴了。

在他看来,程忠实和陆遥同样出身陕西,却走向了两个极端。

陆遥是向外拼命的伸展,但又紧紧抓着自己的根,而程忠实则是内敛平实的。

聊了一路走来的过程,又具体介绍了一下一月号的深意,林为民望向程忠实。

“程老哥感兴趣吗?”

林为民最开始称程忠实为老师,程忠实有些不好意思,别看林为民年纪不大,但在写作上的成绩却实实在在的比他强的多,尽管人家现在是以编辑的身份来见自己,可听他这么称呼,程忠实还是感到浑身不舒服。

所以林为民改了个称呼,“程老哥”,既亲切又上口,程忠实感觉很熨贴。

程忠实迟疑道:“我这把子岁数,就不去凑年轻人到热闹了吧?”

林为民只好继续解释,其实一月号并不是仅仅针对于华他们这种年轻的作家,更深一层的含义是为了向广大读者们推出一批新面孔,新面孔指的并非仅是年龄,更指广大读者对于作家和他们的作品的熟悉程度。

见程忠实仍有迟疑,林为民不在这个话题上纠结,转而问起,“程老哥最近有写好的作品吗?”

程忠实道:“倒是写了一篇,恰好还没投稿。”

林为民欣喜道:“不妨让我看看?”

程忠实实在的将一叠稿子拿出来,交在林为民手里,“这里面还有一部分,是正在写的小说,都是中篇。”

林为民坐在低矮的凳子上低头翻阅稿件,程忠实在一旁抽着烟,表情平静。

时间在缭绕向上的烟雾中慢慢过去,林为民抬起头来看向程忠实。

“老哥,这两篇稿子都给我们《当代》吧!”

程忠实古井无波的表情终于泛起波澜,“都能发?”

林为民想了想,指了指那篇已经完成的作品,“这个《康家小院》得改改。这个《初夏》如果能够一直保持这种质量的话,发表没有问题。”

程忠实这才松了口气,他多年来的投稿过程向来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林为民上来就要两篇中篇,让他有些不适应,这样才对嘛。

而且他前些年一直是专注于短篇小说创作的,直到今年进入了陕西文协,才动了进军中篇小说创作领域的念头。

程忠实老老实实的对林为民说起了他创作中篇小说的原因。

他在今年刚刚调进陕西文协搞专业创作,唯一的感觉是走到了人生的最佳位置,但随之而来的是惶恐和压力。

“如果我当了专业作家写不出作品怎么办?写不出像样儿的作品怎么办?”

程忠实摇着头,脸上的神色带着无处排解的苦闷。

“所以我才把家从城里搬回了老家,就是想让自己清醒地把握自己。回来不仅要搞创作,也要求得一方清静安心去读书。我的底子,还是太薄了。”

听着程忠实最后的慨叹,林为民只能说每个人都成功必有他的成功之道。

至少在林为民接触的这么多作者当中,他的态度是极其少有的端正的。

“老哥你这种想法是对的,努力的方向也是对的。”林为民抖了抖手中的稿子,“这些作品,就是最好的明证。”

程忠实听到这话,脸上的笑容带上了几分欣慰。

林为民将稿子放在桌上,仿若无意的问道:“老哥写作也这么多年了,就没打算写部长篇来证明证明自己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