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134章 《套马人》

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134章 《套马人》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1 11:08:43 来源:88小说

由广电旗下艺委会录制部和琴岛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悬崖》享受了一把后世经典谍战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的待遇,取消元旦晚会改为播放电视剧。

林为民作品的影响力正在进一步扩大。

回到燕京待了好几天,林为民也逐渐找回了工作节奏。

这天办公室内来了个山西的作者何云路,是来找荣世辉的。

他这次直接找到《当代》编辑部是为了自己新创作的长篇小说《新星》。

荣世辉花了几个小时才将稿子看了个大概,看向了一脸期待的何云路。

“稿子写的非常好,有《乔厂长上任记》那股子劲。”

听到荣世辉的评价,何云路的脸上有些激动。

他本是燕京人,六十年代到山西农村插队,结果插队结束后便留在了当地进厂当了工人。

80年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短篇小说《三千万》,获得了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也因此有了机会进入山西文协,成为一名专职作家。

这次的长篇小说《新星》是他呕心沥血三年之作,他甚至没有选择邮寄的方式,而是直接带着稿子进京找到了《当代》编辑部。

听到荣世辉这样的评价,由不得他不激动,只觉得这三年来写作所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荣世辉将稿子传给编辑部的同事们阅读,他自己则继续跟柯云路聊起他创作《新星》这部小说时的过程,林为民看到《新星》的稿子已经是快下班的时候了。

这仍是一部描写改革开放的作品。

小说里塑造了一位理想改革派的县领|导,年轻的县高官李向南新官上任,雄心勃勃,准备在古老的中原县城古陵大展拳脚。

他有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果断有魄力,只短短时间内,便政绩斐然,被群众誉为“李青天”。

但年轻的政治新星,遇到了强大的传统保守势力的抵抗和压制,李向南和以顾荣为首的官僚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调查组来了,各种谣言不胫而走……

最终李向南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出色的能力以及上级部门对于他的支持,赢得了斗争的胜利。

林为民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才将小说读完。

正如荣世辉所说,《新星》这部作品在很有改革派文学开拓者姜子隆身上的那股劲儿,但同时更多了几分理想主义色彩。

《新星》的稿子在编辑部传阅了两三天的时间,经过覃朝阳的最后拍板,一致认为可以发表。

荣世辉把住在楼上招待所的何云路叫了下来,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何云路再次激动万分。

“别高兴的太早,稿子还有些地方需要修改一下。这些天,你就暂时住在楼上吧。”

“没问题,没问题。”何云路忙不迭的答应着。

等他走了之后,大家还在聊着《新星》这部小说,聊着聊着又提到了雁冰文学奖。

雁冰文学奖的创立是沈先生在去世前的心愿,老人家捐出了二十五万的稿费,设立了中国首个针对长篇小说的文学奖项。

每三年评选一次,首届评选就定在了今年,评选范围限于1977年至1981年的长篇小说。

“为民的《霸王别姬》可惜了!”祝昌盛惋惜道。

《霸王别姬》全文十二万字多,无论是当初发表时,还是后来获奖都被算在了中篇小说里。

要是再多上那么几千字、一万字,就符合评奖要求了。

雁冰文学奖对于长篇小说的字数要求是13万以上的作品,《霸王别姬》完美错过。

柳荫道:“《悬崖》和《风声》也不错吧?很有希望的。”

荣世辉的脸上带着惋惜的神色,“不好说,《悬崖》和《风声》类型化写作的痕迹有点强。”

“倒是为民正在创作的这一部,我蛮看好,下届有希望。”

荣世辉指的自然是林为民正在创作的魔改版《追风筝的人》。

林为民在写作时因为资料的问题请教了身边不少人,聊起天透露了很多关于小说情节的信息,荣世辉觉得这部小说潜力很大。

大家几乎是默认一般,都忽略了《有话好好说》这部作品。

由此可以看来,在这几年都市味道重的小说是不吃香的。

林为民笑道:“获奖这种事,听天由命,谁敢保证自己一定得奖?”

“为民这心态好。”大家夸奖道。

其实并不是林为民心态好,而是因为他穿越者的身份让他对评奖这种事先天带着几分有色眼镜。

当然了,刚刚成立的雁冰文学奖在评奖方面还是非常公平公正的。

只是现在林为民已经通过写作名利双收,对于奖项这种荣誉性的东西并没有那么看重了。

有当然更好,没有对他又没什么损失,他觉得自己现在的状态就很好。

魔改版《追风筝的人》的创作在进入中段以后就逐渐顺利起来,该查的资料都查的差不多了,故事情节都在林为民心中,剩下的就是融会贯通。

剧情的发展不需要林为民再多费什么脑筋了,最关键的是他还要修复小说中的一个bug。

其实也不算是bug,只是原着作者在米国待久了,内心早已被熏陶成了地地道道的老米,《追》这部小说的价值观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阿米尔一直接受着朋友的保护、照顾,却反过头来污蔑朋友,让他一家人失去工作。最后朋友在战争中死亡,他也并未悔改,而是因为知道了哈桑是他父亲的私生子才决定找到哈桑的儿子。

这样的剧情和主人公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与中国人的一贯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所以林为民在小说中掺入了一些反讽的因素,本来他还想在结尾处来一段因果循环的处理。

巴音收留阿来夫后不长时间,国内风起,巴音这个文化人被卷入其中,未能幸免。

可林为民写到半路还是把这些内容删掉了。

这个时候国内对于运动的主流是批判,对知识分子是同情,他这部分内容如果放出去绝对会引起轩然大|波,还是别给自己找不自在了。

回到燕京接近半个月后,林为民终于完成了魔改版《追风筝的人》的创作。

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部小说,全文突破了三十万字,在林为民的作品序列当中属于当之无愧的大部头。

为了中和价值观问题加入的反讽因素也融合的很好,并没有造成突兀的阅读感受。

林为民将手中的稿子放下来,来到窗前伸了个懒腰,总算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了。

今天恰好的周末,窗外阳光正好,中午的时候秋老虎还有点威力,早晚却完全凉了下来,甚至需要穿一件单衣。

他在院里溜达了一会儿,才想起来自己回来这么些天,好像一直没有联系过陶慧敏,得写一封信问候一下。

“亲爱的慧敏同志:杭城一别已近半月,香江演出还顺利吗?适应那边的水土吗?我现已回到燕京,工作顺利。这些天醉心创作,忽略了与你的通信……

分别半月,思念之情如三月淅沥沥的细雨,声声敲打着窗棂,让我夜夜难以入睡。

辗转反侧之时,将思念捋成诗句,特与你分享。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盼演出结束之后,与伱再见之日。

……”

香江是个港口城市,小百花越剧团的演出之旅进行了半个月,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不仅收获了无数香江市民票友的追捧,更登上了香江当地多家报纸,连电视台都来采访了。

因为这次赴香江演出,小百花越剧团算是一战成名了,还未回到之江,之江省内的报纸便连篇报道起了剧团在香江所受到的欢迎。

在如今这个年代,任何人、事、物但凡能在国外溜达一圈,都是为国争光的存在。

香江虽说属于中国,但现在仍在英国人的管辖下,自然在这种光环的辐射范围内。

是以,小百花越剧团从香江回来刚下飞机,便受到了之江政|府部门的大力礼遇,连续参加了好几天的活动才闲下来。

林为民的信恰好就是在这个时候送到了陶慧敏手中。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读到这首情诗时,陶慧敏的脑海中不由得又回想起了和林为民相识的过程,恨不得立刻见到他。

“慧敏,谁来的信啊?”蒋瑶一脸八卦的出现在陶慧敏身旁。

陶慧敏立刻将信纸藏在身后,惹来蒋瑶的调侃,“哎呦,藏的这么紧,肯定是情哥哥来的了。”

陶慧敏忍不住啐了她一口,两人打闹了一会儿才停下。

蒋瑶最终还是看到了林为民写的那首情诗,与其说是她想看,不如说是陶慧敏按捺不住内心想与人分享的喜悦。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真是太美了!”蒋瑶眼神迷离的感叹着。

“他这是把自己比喻成修行的僧人,把工作和事业比喻成信仰,因为事业与爱情的冲突,他处于两难之间……”

林为民如果在这里,一定会给蒋瑶的阅读理解打个满分。

陶慧敏并不是文青少女,但她同样无法拒绝林为民在诗中所表达的爱意,同时又充满了对于心上人一身才华的崇拜。

“你们俩一个在燕京、一个在之江,还真是苦命的鸳鸯。”蒋瑶感叹道。

说到这里,陶慧敏心中也不禁有些愁苦。

当初她毫无顾忌的朝西湖边狂奔时,可没想过这个问题。

香江的演出结束了,心上人又远在千里之外的首都,她多想现在就飞到他的身边啊!

理想归理想,但现实是残酷的。

等蒋瑶走开之后,陶慧敏铺开信纸。

“亲爱的……”

不好不好,不能用这么露骨的字眼。

“林为民同志:你好……”

这么写好像太生硬了一点。

“为民同志:你好……”

这样好一点,既亲近又稳妥,陶慧敏回想着林为民信中的内容,心中汹涌的情感几乎不需要思量便倾注于纸上。

远在燕京的林为民,此时正跟谢明清探讨着小说的书名。

“我觉得《套马的汉子》就很好嘛!”

“不行,绝对不行。”林为民一口否定,斩钉截铁。

“为什么?”

“不为什么!”

林为民的理由说不出口。

“那你总得给个书名嘛?”谢明清都被他莫名其妙的执拗弄无语了,无奈的妥协道。

林为民思来想去,《套马的汉子》确实很符合小说的主旨,可他真不能用,他心里有道过不去的坎儿。

“套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

不行了,不能想,一想就想唱出来,我控几不住我寄几个儿。

“就叫《套马人》吧。”

谢明清反对,道:“这明显其实差了一截。再说了,人家电影叫《牧马人》,你叫《套马人》,说出去感觉像是投机取巧一样。”

“八竿子打不着的事,老谢你不能这么联想。”林为民坚持己见。

“行吧行吧!”谢明清无奈的摆了摆手,只能同意,还不忘吐槽:“真弄不明白你们这些搞创作的,总是搞一些莫名其妙的坚持,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这算啥,陆遥还去庙里求签呢!”林为民大言不惭道。

有陆遥这码子事在,他就是做出再过分的事都不怕别人的议论。

老子再过分还能有陆遥过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