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五十八章 陆秀夫

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五十八章 陆秀夫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1:57:41 来源:大海中文

武侠网 ,最快更新南宋之我主沉浮 !

建康府城的繁华丝毫不亚于京城临安府城。

作为六朝古都的建康府,一千年前人口就超过了百万,是当时最大的城池,也是南方最为繁华的城池,历经这么多年过去,建康府虽然在隋唐时期遭遇到北方的刻意压制,但商贸中心的地位一直都是牢不可破的,且很少经历战火,让这座城池能够稳固的发展,南宋朝廷将建康府作为了行都,地位仅次于京城临安府城。

两淮制置使李庭芝的官邸和府邸,都在建康府。

作为代表皇上掌控淮南西路和淮南东路的制置使,李庭芝的权力是很大的,两淮辖下的府州县官吏,都要受到他的节制,若是到了战时和其他的紧急时刻,李庭芝甚至能够先斩后奏,直接处理不服从命令和不听从调遣的官吏。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驻扎在两淮的军队很是孱弱。

朝廷直接掌控的军队,包括三司以及御前诸军,其中三司军队驻地在京城,以殿前司军为首,御前诸军驻地在地方上,主要驻扎在长江中下游以及四川等地,除开朝廷直接掌控的这些军队,地方上还有一部分的军队,这些军队被称之为厢军,战斗力不强,绝大部分都是从事后勤运输方面的事宜。

地方上的军队,则是朝廷和地方上共同掌控,以地方上掌控为主,其军饷的来源主要也是地方上,这些厢军平日里维持和维护地方上的稳定,战时则为作战的军队服务,在兵力缺乏的时候,厢军军士也会被调派到战场上去作战和厮杀。

驻扎在两淮的厢军,沿袭北宋时期的称谓,被称之为忠勇军,其驻地在真州。

按说吴邵刚带着麾下三十名军士前往建康府去执行作战任务,这压根没有必要,就算是吴邵刚及其麾下的三十人个个都是以一击百,勇不可挡,也比不过忠勇军,毕竟忠勇军有那么多的军士。

作为两淮制置使的李庭芝,在没有接到皇上的圣旨和朝廷敕书的情况之下,决不能够随便调动军队,哪怕是地方上的厢军,那会有谋反的嫌疑,但现如今的情况有些不一样,去年蒙古鞑子大肆的进攻四川与鄂州等地,作为行都的建康府,地位异常的重要,一样是需要做好抗击蒙古鞑子准备的,故而这个时候,李庭芝接到了皇上的圣旨,令他指挥和调遣驻扎在真州的忠勇军。

尽管蒙古鞑子已经撤离且放弃了进攻南宋,但李庭芝依旧掌控忠勇军,成为了为数极少的直接掌控军队和掌控地方官吏的文官。

这与李庭芝得到了皇上的信赖、以及在朝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是分不开的。

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李庭芝与右丞相、枢密使贾似道的关系非常好,两人都曾经在已故的太师、吉国公孟珙的麾下效力,得到了孟珙的赏识,而孟珙最为青睐的,第一是贾似道,第二就是李庭芝,在为朝廷效力期间,得到孟珙赏识的李庭芝与贾似道两人,齐心协力,紧密配合,为孟珙做了不少的事情,相互之间也结下了不一般的友谊。

因为孟珙的鼎力推荐,贾似道得到了皇上的重视,终于成为右丞相、枢密使,掌控了朝中的大权,李庭芝也在孟珙和贾似道的推荐之下,经过自身努力,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出任两淮制置使。

李庭芝的名气很大,因为其爱才,且愿意向朝廷举荐人才,那些被李庭芝举荐的人才,也在朝中不断的诉说李庭芝的英明和大度。

也正是因为此等的原因,当四爷得知吴邵刚即将率领麾下前往建康府,去见两淮制置使李庭芝的时候,很是放心,认为吴邵刚不会遭遇到刁难,而且还会得到李庭芝的器重和帮助。

六月初六,午时。

吴邵刚率领张炳辉和马龙等三十人,抵达建康府城。

此番执行任务,吴邵刚狠狠的敲了一笔竹杠,出发之前,他麾下的每一名军士,领取了铠甲、弓箭、长矛、宋手刀等等兵器,额外配备了一匹战马,还领取了两个月的军饷。

如此包括吴邵刚在内的三十一人,每人两匹战马,铠甲与兵器更是富足,至于说军饷,倒是没有谁特别重视,毕竟张炳辉等人,都算是富翁了,看不上手中的交子。

吴邵刚的举措,殿前司都指挥使马华轩与副都指挥使、催锋军统领张世杰都没有表示异议,甚至是支持的。

张炳辉和马龙等人是非常高兴的,铠甲和战马是很宝贵的东西,没有突出战功是得不到的,可吴邵刚一点都不高兴,他其实是通过这样的行为,来试探马华轩和张世杰等人的态度,既然马华轩等人没有反对,那就说明他们前往建康府,执行的绝不是很轻松的任务。

行军过程之中,吴邵刚一直都在思索,他内心隐隐有了判断,但不能够肯定。

进入到建康府城的时候,城门守卫的军士,远远看见就收敛了气焰,毕竟吴邵刚等人的帽盔,已经表明身份,人家可是殿前司所属催锋军的军士,绝非这些守卫城门的军士能够得罪的。

午时二刻,吴邵刚抵达两淮制置使李庭芝的官邸。

上面下达的命令,要求他在今日申时之前,必须抵达建康府城,向李庭芝报备。

吴邵刚没有丝毫的犹豫,命令张炳辉等人在官邸外面等候,自己则是要求守卫在官邸外面的军士前去禀报消息。

果然,不到半刻钟的时间,官邸里面走出来一个年轻人。

年轻人的气质很是不错,眉清目秀,儒雅之中透漏出来傲气,二十四五岁的年纪,看上去就知道是读书人,且是有功名的读书人。

“请问这位是殿前司所属催锋军副将吴邵刚吗。”

“正是,属下奉命前来拜见李庭芝大人。”

“在下陆秀夫,奉李大人的命令,前来迎候吴副将。”

“哦,你是陆秀夫。。。”

吴邵刚内心震惊,明显有些失态,这也怪不得他,毕竟陆秀夫的名气太大,作为宋末三杰之一,陆秀夫与文天祥几乎是齐名,其最后抱着幼帝投海的壮举,流传千古。

尽管说这个时候,陆秀夫的名气还不是很大,无非是十九岁的时候高中进士,被两淮制置使李庭芝看重,邀请到了幕府之中,主管机宜文字。

陆秀夫显然也没有料到吴邵刚突然说出来这样的话语,稍稍愣了一下才开口。

“怎么,吴副将认识在下吗。”

“久闻其名,陆兄十九岁高中进士,我在京城之中就听说了,今日见到,感觉到陆兄温文尔雅,气度不凡,故而才有如此感慨的。”

这一下陆秀夫更加的吃惊了。

在他看来,吴邵刚不过是一名武夫,没有多少的学识,尽管身为殿前司所属催锋军的副将,那也不过是有一把的力气,能够在战场上杀敌,至于说谋略以及学识方面,肯定是有着先天不足的,可此刻见到吴邵刚之后,他这个正牌的进士,竟然有了一种被压迫的感觉。

单单从气质方面来说,眼前这个年轻的有些过分的吴邵刚,给人的感觉就绝不一般。

陆秀夫稍稍整理了自身的心态,再次开口。

“吴副将的赞誉,在下不敢当,想不到吴副将一直在军中,也能够有读书人的气质。”

陆秀夫说出来这句话,让吴邵刚的内心五味杂陈,看样子历史上的伟人或者是名人,也是需要经过一步一步的磨砺,才能够逐渐迸发出来光辉的,此刻的陆秀夫,明显还是一个自视清高的读书人,得到了李庭芝的器重,以为自身有着匡扶天下的能力,显得更加的自得,故而不自觉的就表露出来读书人的傲气。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吴邵刚决定要点拨一下陆秀夫,毕竟在他的心目之中,陆秀夫的确是人才,值得结交也值得点拨,至于说陆秀夫是不是能够明白,那就看个人造化了。

“这气质绝不仅仅是读书才能够养成,很多时候,生活的磨砺,境况的突变,会让人明白很多的事理,也会让人逐渐感觉到这世上变化莫测,能人太多,自身不过是沧海一粟,决不能够小看甚至藐视外界的任何事物,我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不知道陆兄以为如何。”

陆秀夫的脸色微微变化,显然这些话让他不舒服,在他看来,不过是一名军中的副将,且这样的年轻,有什么资格说他这个进士。

“吴副将看上去年岁不大,说话却似饱经沧桑,在下很是佩服啊。”

吴邵刚微微一笑,对陆秀夫这等的讥讽一点都不在乎。

“陆兄,所谓无知者无畏,无欲者无求,很多人都是如此的认识,我却以为不一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吴邵刚还没有说完,陆秀夫的神情就变得严肃了。

吴邵刚刚刚说出来的一番话,已经展现出来高深的学问和深邃的认知,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哪怕是陆秀夫的恩师李庭芝大人,都不一定能够随口说出如此精髓的话语,眼前的这个吴邵刚,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