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四百六十八章 虚实之间

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四百六十八章 虚实之间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1:57:41 来源:大海中文

武侠网 ,最快更新南宋之我主沉浮 !

盱眙与楚州两个方向的异动,斥候全部都侦查到了,蒙军两路大军的阵势都很大,斥候侦查兵力都在十万人以上,这让气氛骤然变得紧张起来了。

若是蒙军选择从盱眙进军,那么明军的部署就存在很大问题,甚至可以说有着致命的漏洞,蒙军一旦进入到河南,将令明军首尾不能兼顾,追击作战需要时间,而庞大的蒙军,将给宿州等地造成致命的威胁和伤害,甚至让开封府城震动。

就连先前提出了建议的张文谦,也陷入到沉默之中。

可惜现在不是沉默的时候,是必须要做出决断的时候。

关键时刻,还是需要吴邵刚做出判断和决定。

吴邵刚不是神仙,他历来相信斥候的侦查,也相信情报署做出的分析,根据这些分析最终做出判断,可这一次,情报署也不知道蒙军的主力究竟从什么地方进攻,袁世春提供的分析认为,阿术很有可能借着兵力的强大,从盱眙和楚州两个方向发起进攻。

从两个方向发起进攻是不可能的,不要说吴邵刚,就连郝经和张文谦等人,也认为阿术不可能这样做,分散兵力的做法,在大战来临之际,极少有主帅会采纳。

时间异常的紧迫,吴邵刚必须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做出决定。

吴邵刚将自己关在屋子里面,接近一个时辰的时间。

当郝经、张文谦、蔡思伟等人进入到屋子里的时候,吴邵刚的神色已经平静下来。

吴邵刚平静的神色,给与了众人极大的鼓励,让众人的神态,瞬间开始放松了。

桌上的地图,已经画出了好几个符号,这些都是吴邵刚做出的标记,而几乎所有的标记,都指向了楚州。

所有人都清楚了,吴邵刚已经做出了决定,维持原来的战略部署。

“斥候和情报署获取到的情报和消息,表明蒙军从盱眙和楚州两个方向行军,乍看起来我们的确无法做出准确的预测,不知道蒙军以及阿术究竟会从什么地方发起进攻,若是我们的判断出现失误,将有可能造成重大的损失,甚至是无法挽回的局面。”

“我和诸位一样,也陷入到困惑之中,不过刚刚平静下来的思索,让我突然明白了什么。”

“根据情报署侦查到的诸多情报,阿术率领的蒙军离开临安府城之后,一直都是朝着楚州的方向行军的,他们所走的路线,与当初阿里海牙选择的路线几乎是一样,也经过了建康府城,可为什么在快要抵达楚州的时候,阿术突然决定从盱眙行军。”

“这很耐人寻味,看上去是阿术聪明的地方,其实这样的**阵,暴露了阿术真正的意图,也让我明白了,阿术目前处于极度自信的状态之下。”

“身为蒙军征南大军统帅的阿术,所立下的战功,是包括合丹等人在内都无法比拟的,毕竟阿术灭掉了大宋,帮助大元朝廷占据了整个的南方,不管南方有些地方是不是实际上掌控了,至少大宋已经投降,已经表示南方所有地方都是归属于大元朝廷了。”

“极度自信的阿术,怎么可能选择从盱眙的方向发起进攻,那样岂不是向我们示弱,再说选择从盱眙方向发起进攻,对于阿术来说,绕了一个大圈子,进攻的态势自然会慢下来。”

“至于说盱眙和楚州两个方向都出现了蒙军,让我想到了阿术的身边还有两个人,吕文德和吕文焕,这两人的能力是不错的,以前也是大宋文武双全之能人,他们一定会给阿术提出来建议,我看盱眙和楚州两个方向出现蒙军,恐怕就是他们的建议。”

“自信的阿术,不会耽误时间,何况济南府还驻扎着合丹率领的蒙军的援军,在阿术看来,蒙军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能够一举将我们撵出山东。”

“既然有着如此之大的把握,又何必多此一举,从盱眙的方向发起进攻,故而我做出了判断,阿术率领的蒙军,依旧会取道楚州,进入到海州。”

郝经与张文谦等人,频频的点头。

也就在这个时候,袁世春拿着一封文书,进入到屋内。

袁世春脸上带着兴奋的神情,吴邵刚眉头微皱,迅速打开了文书,仔细看起来。

慢慢的,吴邵刚的脸上,仿佛闪现出来笑容。

看完了手中的文书,吴邵刚平静的开口了。

“这一次佟卫华与姚枢、史天泽都立下功劳了,从大都方面来了情报,忽必烈以及大元朝廷,要求阿术务必将谢太后以及李显等人,押解到大都去,我倒是差点忘记这一茬了,谢太后以及李显等人,还在蒙军的大军之中,如此看来,阿术更不可能绕道了,必定从楚州进入到海州,争取打开一条通道,尽快的到大都去。”

看完的文书,传到了郝经和张文谦等人的手中。

张文谦的神色有些复杂,可能是想起当年他所做的事宜,不也是为四川方面提供情报。

很快,看完文书的郝经开口了。

“下官以为,殿下之分析是正确的,阿术不可能选择从盱眙进军,如此耽误时间不说,也可能出现意外,毕竟谢太后与李显等人,是不能够出现意外的,大元朝廷不放心,若是这些人在河南境内逃脱了,进入到了开封府城,那将是忽必烈无法忍受的。。。”

张文谦也跟着点头,但没有开口说话。

吴邵刚稍稍愣了一下,脸上出现了笑容。

“郝大人分析的是,阿术不可能冒险,毕竟谢太后等人必须押解到大都去,若是绕道进入河南,岂不是将谢太后等人送往了开封府城,阿术不会这样做。”

说到这里,吴邵刚看着地图,再次开口。

“既然阿术给了我们一个**阵,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所表示,免得让阿术、吕文德以及吕文焕等人不爽啊。”

屋子里的气氛变得轻松一些了。

很快,蔡思伟开口了。

“殿下,末将以为,派遣部分的军士,在宿州以及盱眙的方向设防,且专门暴漏行踪,让阿术他们发现,末将认为阿术他们必定上当。”

吴邵刚再次笑了,看着蔡思伟开口了。

“这个建议很好,从开封府城赶过来的大军,可以留下万人驻扎在宿州,做出防御蒙军进攻的态势,不过他们必须要闹出动静来,宿州与盱眙之间,有不少的商贾往来,百姓的往来也是不少的,通过这些人传话,想必这样的传闻,很快就会到阿术等人那里,到时候就由不得阿术不相信了。”

作战部署完全确定下来之后,屋子里的气氛显得轻松了。

吴邵刚站起身,慢慢的朝着外面走去。

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吴邵刚几乎就没有轻松过,时时刻刻都想着大都以及临安府城的事宜,现如今到关键时刻,他更是不可能得到休息,须知脑力劳动是最为辛苦的劳作。

有些时候,吴邵刚甚至想的头疼,那是用脑过度的表现。

郝经等人跟随走出了屋子。

在院子里慢慢转悠的时候,吴邵刚看着张文谦开口了。

“张大人,你对忽必烈是如何评价的,实话实说。”

张文谦看了看吴邵刚,不假思索开口了。

“殿下,下官觉得忽必烈骁勇睿智,且能够吸纳人才为己所用,大元王朝在忽必烈的手中,的确是发展壮大了,这是前任大汗蒙哥无法比较的,只不过因为山东李璮以及王文统的事宜,忽必烈对汉人大臣产生了怀疑,导致其身边的汉人大臣越来越少。。。”

张文谦说完之后,吴邵刚看向了郝经。

“郝大人,你是怎么看的。”

郝经思索了一会才开口。

“下官当年在忽必烈身边之时,得到了忽必烈的信任,下官和张大人的认识一样,也认为忽必烈是不世出的英雄,若不是殿下的崛起,怕这天下已经是忽必烈和大元王朝的。”

吴邵刚点点头。

“你们说的很不错,忽必烈是我最为敬佩之人,身为蒙古的大汗,敢于吸纳汉人文化,重用汉人大臣,为此不惜让蒙古朝廷分裂,阿不里哥的叛乱,忽必烈顶住了,没有疏远汉人大臣,依旧是信任和重用,漠北草原的海都等人,对于忽必烈也有很大的看法,无非就是觉得忽必烈汉化,其实忽必烈完全可以重要蒙古人,排斥汉人大臣。”

“正是因为忽必烈太信任汉人大臣,李璮的叛乱与王文统的内外勾结,对于忽必烈的打击是巨大的,让其内心的愤懑无处发泄,故而将这股怒火,全部都转移到汉人大臣的身上,当然这不是全部的原因,也是因为大元朝廷之中的蒙古权贵,对忽必烈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如此情况之下,忽必烈的看法出现了变化,做法更是出现了重大的变化。”

“忽必烈若是继续信任汉人大臣,继续重用汉人大臣,我恐怕没有那么好的机会,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发展壮大起来,我只是为忽必烈惋惜,为什么不能够一直顶住压力坚持下来。”

“忽必烈给了我机会,若是我不能够抓住,也对不起忽必烈以及大元王朝了,诸位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