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二百九十八章 迁都的机会

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二百九十八章 迁都的机会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01:57:41 来源:大海中文

武侠网 ,最快更新南宋之我主沉浮 !

张柔率领的大军刚刚离开开平城,蒙古朝廷就开始筹备迁都的事宜了。

这是蒙古大汗忽必烈亲自下达的敕令。

蒙古朝廷最早的都城在草原的和林城,之后因为阿不里哥的叛乱,忽必烈将都城设立在开平城,开平城距离燕京不远,在草原的边沿,可以说是草原所在地,也可以说是中原所在地,将都城设立在这里,不管是从地理位置方面,还是从人口商贸方面,都不是好地方。

忽必烈也明白这一点,当初设立开平城为都城,实属无奈之举,阿不里哥当初占据了和林都城,就是想着忽必烈回到漠北草原去,接着扣押忽必烈,继位大汗,忽必烈也是看透了这一层,所以坚持不到和林都城去,而是在开平城设立行营,后明确开平城为都城。

阿不里哥已经投降被囚禁,和林都城也降格为都元帅府所在地。

此刻,忽必烈需要迁都了。

迁都的地方早就确定下来,就在燕京,最早提出这个建议的刘秉忠,忽必烈同意了这个建议,令哈必赤督促在燕京路修建中都,去年就已经全部完工。

新的都城修好了,肯定是要搬迁的。

蒙古朝廷做事情历来都是雷厉风行,忽必烈一旦下达敕令,执行起来是非常快的,若是有丝毫的拖延,忽必烈必定发脾气。

九月初,迁都的所有事宜都准备完毕。

随着蒙古王国的逐渐强大,归附的部落以及人员越来越多,蒙古朝廷早就不是百余年前的景象,这次迁都,需要做的事情是不少的,仅仅是皇宫的搬迁,都需要不短的时间。

好在开平城距离中都并非很远,而且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这就有利于搬迁了。

九月初五,蒙古王国开始了搬迁都城的事宜。

张柔率领的五千将士,此刻才行军至河北境内,还有五千军士,此刻在凤翔府路所属的宝鸡等候,由张庭瑞率领。

张柔行军很慢,用游山玩水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毕竟这一次的征伐,不是他心甘情愿的,而是被迫领军的。

一直到出发之前,张柔才从张文谦等人那里得到了消息,青居帅府参议张庭瑞之所以上了奏折,要求率领大军征伐利州西路,也是因为利州西路和利州东路被宋军完全占据,而原来设立在利州东路隆庆府所属普安县城的青居帅府,被迫后撤近千里地,搬迁到凤翔府路所属的宝鸡。

撤离到宝鸡的张庭瑞,一直都关注利州西路和利州东路的情况,他从各方面得到的情报,利州西路的防御不是很强,应该是有进攻机会的,故而上了奏折。

张柔大骂张庭瑞的同时,也哀叹自身的命运不济,至于张庭瑞所谓的利州西路的防御力量很是薄弱的情报,他是绝对不相信的。

迁都的消息传来之后,张柔的心动了,他感觉到机会来临了。

迁都可不是小事情,大汗以及朝廷都是非常重视的,也是很忙碌的,牵涉到朝廷搬迁过去,更是牵涉到朝中的文武大臣也要搬迁过去,在这个过程之中,是不是可以找到机会,让家人暂时留在开平城内,接下来趁着朝廷迁都忙碌的时机,想办法离开开平城,朝着南方而去,至少要摆脱朝廷的控制。

行军没有停止下来,不过速度更慢,每天行军几乎就是三十里左右,巳时之后才会出发,午时刚过就安营扎寨了。

张柔在思考了足足两天时间之后,派遣了最为信任的心腹亲卫,星夜赶赴开平城内,告知家人,务必想办法找机会,暂时不要离开开平城,等到朝廷开始大规模迁都的时候,迅速的脱离,找地方隐藏起来。

这个决心不好下,可已经走投无路的张柔,感觉这是最佳的选择。

其实在离开的时候,张柔已经秘密安排近二十名亲卫,留在了家中。

九月初十,大规模的迁都动作开始了。

首先搬迁的是皇宫,也就是大内。

尽管忽必烈还没有正式称帝,一直都是以蒙古大汗自称,不过在朝廷之中,其已经被当作是皇帝,忽必烈迟迟不愿意称帝,估计也是考虑到草原的实际情况,但这一次忽必烈决定要迁都了,意味着其称帝的日子已经临近了。

搬迁的总负责是蒙古亲王末哥。

搬迁的具体事宜,由左丞相阿合马与汉臣刘秉忠两人具体负责。

开平城已经是异常的繁华,包括波斯和欧洲等很多地方的王国,都在这里设立了办事地点,表示他们臣服于蒙古王国,城内的商贾更是云集,一旦皇宫开始了搬迁,他们也要跟随搬迁,其中商贾的搬迁速度是最快的。

按照末哥的计划,皇宫的搬迁在一个月时间完成,其余官吏的搬迁,则是在年底之前完成,包括各国的使节,也要跟随搬迁,至于说商贾和百姓,这不是末哥考虑的事宜。

不过阿合马还是要考虑的,他这个左丞相,最为重要的职责,就是为蒙古朝廷征集到足够多的赋税,要知道蒙古大军连年征伐,耗费了大量的钱粮,若不能够加紧征收钱粮,耽误了大军的征伐,他的位置就坐不稳了。

故而在负责具体事宜方面,阿合马少有的将皇宫搬迁的事宜,委托给刘秉忠负责,自己则关注开平城内商贾搬迁的事宜。

汉人大臣在朝中的地位已经是直线下降,甚至朝廷研究的很多机密的事情,都是不知道的,此番都城的搬迁,具体的时间以及具体的安排,就连提出都城搬迁建议的刘秉忠都不知道,现如今突然负责皇宫的搬迁事宜,其激动之情是难以抑制的。

这是不是意味着忽必烈又开始重视朝中的汉臣了。

负责具体搬迁事宜的阿合马与刘秉忠两人,接连二十多天的时间,几乎是没日没夜,安排布置各方面的事宜,睡个囫囵觉都很难。

不过刘秉忠的积极性,很快就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十月初,皇宫的搬迁事宜进行的差不多了,还有最多五天到十天的时间,大汗忽必烈就要进入到新的皇宫署理政务,此刻阿合马与刘秉忠两人来到末哥王爷的府邸,专门禀报皇宫搬迁的事宜。

末哥王爷与两人交谈了足足半个时辰的时间,询问了很多的事情。

末哥所有的询问,都是直接针对阿合马的,好像刘秉忠不存在一样,此刻阿合马也毫不客气,标榜自身的功劳,详细说到了搬迁之中的诸多事宜。

刘秉忠成为了陪衬,而且是毫无作用的陪衬。

这一刻,刘秉忠明白了,他被阿合马利用了,近一个月的辛苦,所有的功劳都是阿合马的,他这个汉臣,沦落为阿合马的跟班。

这一刻,刘秉忠也突然醒悟了,他感觉到张文谦之前所说的很多话语,好像是不成立的,记得当初负责皇宫搬迁事宜的时候,张文谦要求他抓住机会,好好的表现,并说蒙古王国的发展,是离不开汉人的,最终还是要依靠汉人来管理天下。

张文谦希望刘秉忠好好表现之后,为朝中汉人争取到好的处境。

看着不拿正眼看他的末哥王爷,以及志得意满的阿合马,刘秉忠竭力压制自身的脾气,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在人屋檐下的凄凉。

其实他刘秉忠也是汉人儒士之中的佼佼者,一身的能力和本事,兢兢业业的为蒙古朝廷做事情,最终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局。

十月十五日,蒙古大汗忽必烈正式出发,前往中都。

刘秉忠连陪同忽必烈前往中都的资格都没有。

末哥王爷坐镇中都,迎候大汗忽必烈,合丹等诸多蒙古王爷以及左丞相阿合马等人,则是陪着忽必烈前往中都,至于说刘秉忠,则被留下来善后。

所谓的善后,也是在阿合马的授权之下,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够做,都是有规定的,不能够逾越半步。

刘秉忠彻底的心冷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刘秉忠发现了异常。

张柔的家人,在迁都的过程之中,有好几个人先后离开了开平城,却没有返回。

张柔的家人是不可能到中都去的,那里没有他们的府邸。

经过几天的观察,刘秉忠觉察到了什么,可是他没有开口,没有禀报。

朝廷上上下下都在关注迁都的事宜,要知道迁都对于每个人都是有影响的,谁能够早些跟随大汗忽必烈到中都去,且得到赏赐的府邸,谁的身份就不一般,至于说其他的小事情,几乎就没有谁注意,等到真正注意的时候,早就既成事实。

刘秉忠并没有按照阿合马的要求积极的善后,而是在自己的府邸里面四门不出。

其实刘秉忠也开始了思索,也算是选择,将来究竟准备怎么办,还是誓死效忠蒙古朝廷,效忠大汗忽必烈吗。

信心的动摇是很短时间的事情,在思考这些事情的时候,刘秉忠其实已经产生了动摇,他想到了一个可怕的后果,那就是张柔若是也投降了大宋朝廷,那将产生什么样的波动,他这个举荐过张柔的汉臣,岂不是和王文统一样,会被彻底的清算。

举报张柔的事情,刘秉忠更是不会做,当初就是因为他与张文谦等人落井下石,导致王文统被斩杀,导致朝中的汉臣地位急剧下滑。(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