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仙侠玄幻 > 截教仙 > 第五百一十五章.人间(一)

截教仙 第五百一十五章.人间(一)

作者:真哪哒香膏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3-12-30 12:17:41 来源:58小说

上古之时,巫妖初战之后,正值人族初兴,三清立教。@@ 接引道人、准提道人不甘落后于盘古三清,不顾西牛贺洲贫瘠,立西方一脉。如此一来,西方教先天不足,在各方面都落后于人、阐、截三教。一直到封神劫末期,二圣感悟天道,终破出玄门,改西方教为佛门。天道轮回,时至今日,量劫三番,昔日的接引道人、准提道人,今日的阿弥陀佛、准提佛母终于等到了西方大兴。

坐在八宝功德池前,阿弥陀佛万年疾苦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师弟,既然截教教主应了此事,悟空之势可成,我佛门大兴指日可待!”此时,饶是阿弥陀佛也不禁心神激荡,想自己师兄弟二人在这贫瘠的西牛贺洲苦守数万年年,不正是为了今天么。数万年苦苦等待终于得偿所愿,这也就是混元圣人心坚志定,否则师兄弟二人非喜极而泣不可。

阿弥陀佛口中的“此事”是准提佛母的分身须菩提祖师和陈九公定下的,当然没有人会比准提佛母更清楚此中因果。准提佛母闻言笑道:“师兄此言大善,我佛门大兴就在眼前。只待六圣相商之后,即可将我佛门真经传遍人间、三洲。”

“还需六圣相商……”阿弥陀佛面上的喜色一滞,虽然老子、元始天尊和陈九公已经答应了佛法东传,但怎么个传法却没有定下。想来那三位圣人虽因因果应下此事,但在传经入东土的过程中,玄门三教绝不会让这个过程太容易。

气运,气为气数,运乃命运。小则人之终疾,亦随气运衰盛。上至天道圣人,下至凡夫俗子,皆因气运而昌。也因气运而亡。

佛门将兴,是气运所致。而在人间,有那一人,因其自身气运将尽,而命不久矣。

五丈原!

汉丞相诸葛亮统帅麾下十万大军在此扎营,这是诸葛亮南征之后第六次出祁山与曹魏争锋。

楚末年,群雄逐鹿,二十四路诸侯纷争不休。经十余年战乱,二十四路诸侯只剩曹、刘、孙三家。三家相争多年,竟成三足鼎力之势。曹操雄踞中原、北方,立魏国,登基为帝。在建国之后,曹操感觉魏国虽盛,但气运不足,恐怕无法统一天下,便将帝位传于其子曹丕,自己由玄妃护持前往六道轮回转世。刘备在益州成都立国号为汉,试图完成前世未成之事。可当刘备听到曹操病逝的消息后。作为相争多年的老对手,刘备心里清楚曹操打算。经过再三考虑,刘备不顾诸葛亮反对,在将皇位传于其子刘禅后。下旨由诸葛亮监国,自己飘然而去。

曹刘虽去,但人间战乱仍无法止。作为截教弟子,诸葛亮对曹操、刘备的做法根本无法理解。按截教的教义。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其一。天道大势始终如一。但天道之下却有一线之机。在诸葛亮看来,曹操、刘备只是感到气运不足,就什么都不做舍了多年苦功,无疑是愚蠢的行为。

所以,诸葛亮在掌控蜀**政大权后,先是南征南蛮之地,平定蜀国后方。等到解决了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十年内六次兴兵北伐,征曹魏雍凉之地。

自郭嘉病逝,曹操、玄妃相继离去,魏国上下虽文昌武盛,文臣如云,武将如雨,但想找出能匹敌诸葛亮者,还真不容易。

诸葛亮亲率大军长驱直入,攻取雍凉二州,一时间天下震动。可让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继郭嘉、曹操之后,魏国竟然还有人能够抵挡诸葛亮。

此人复姓司马,单名一个懿字。听说此人也是出身名门望族,是河间司马氏之后。而司马懿的真实身份,整个人间,也就只有诸葛亮清楚。这司马懿和自己一样,都是经过轮回转世的截教弟子。

当年人间初显乱象,人、阐、佛、妖四教圣人纷纷落子各路诸侯,意欲争夺人族正统。只有陈九公,并不将目光放在众诸侯身上,只是在截教晚辈弟子中选出四人,命他们以轮回转世的方式进入人间静待时机,在合适的时候出山,辅佐在众诸侯中脱颖而出的几位。

先是郭嘉出山辅佐曹操,后来刘备入荆州请诸葛亮辅佐,直至赤壁之战后三分天下,诸葛亮也没见到除郭嘉之外的另两位同门。可不想自己首次出兵祁山,一路势如破竹,破魏大将军曹真,斩上将张郺,连破天水、南安、安定各郡。震动关中,曹魏上下忌惮诸葛亮兵锋之盛,一时间人心惶惶。

就在那危难之时,司马懿横空出世,引奇兵攻街亭,破诸葛亮参军马谡。街亭一失,蜀军退路难保,饶是诸葛亮也无计可施,不得不退回汉中。

自诸葛亮、司马懿师兄弟第一次交手至如今,每次诸葛亮出祁山都被司马懿所阻。这师兄弟二人当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无论是斗智,还是斗法,诸葛亮虽能略胜司马懿一筹,但司马懿小心谨慎,行军布阵不出任何差错,宁可错失万般良机也不贸然动兵。饶是诸葛亮神机妙算,前五次出兵也都只能无功而返。

有时诸葛亮就在想,当年祖师陈九公为何不命自己和郭嘉、司马懿同时辅佐刘备。若是这样,以自己师兄弟几人的能力,早已一统天下,扫平乱世。

“老师!老师!”

突然,一个声音从帐外传来,打断了诸葛亮的沉思。来人唤他为老师,诸葛亮自然知道此人是谁。姜维,天水人氏,诸葛亮率兵取天水时,身为天水校尉的姜维引兵与诸葛亮相抗。诸葛亮念其是个人才,心生爱才之心,以计迫降姜维,将其收入门下,为截教七代记名弟子。

姜维进到帐中,紧走到诸葛亮案前,急道:“老师,那司马懿大营森罗密布,今晚恐怕也没有袭营之机。”

诸葛亮闻言轻叹一声,双手在案上一柱,站起身来。往帐外走去。

姜维跟在诸葛亮身后,还没走几步,就见诸葛亮站稳身形,抬头望天。但见诸葛亮身躯一颤,双肩竟微微颤抖起来。

“老师。”姜维感到有些不对,上前来看却发现诸葛亮脸上一片铁青,嘴唇微颤,双目中竟隐隐闪着一丝晶亮。

“哎……”诸葛亮幽幽一叹,怅然道:“伯约,为师恐命在旦夕矣。”

“什么!”姜维闻言大震。不敢置信地问道:“老师何出此言?”

诸葛亮轻轻摇头,转身回帐并示意姜维跟上,“三台星上,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其光昏暗。天象如此,为师之命可知。”

姜维随诸葛亮修道时日不长,诸葛亮这番话。姜维听不十分明白,但此时心神稍定,姜维知自己老师在这种事上绝不会乱说。

带着姜维入帐,诸葛亮有些颓然的坐下。眼中流露着悲伤,“亮生奉乱世,承昭烈皇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马之劳。不意将星欲坠,阳寿将终,悲哉!悲哉!”

姜维强压着心中悲痛。对诸葛亮说道:“老师道行高深,何不想法挽回?”

诸葛亮心头一颤,双眼圆睁,沉思片刻,,右掌重重地在案上一拍,吩咐道:“伯约,你去选军中甲士七七四十九人,皆着皂衣,持皂旗环绕帐外。为师于帐中布我截教北斗七星阵,以七灯祈襄北斗。若七日内主魂灯不灭,为师便可增寿一纪。”

“北斗七星阵?区区一阵法,还有这般神效?”姜维听得稀奇,他自幼熟读兵书,精通战阵,但却不懂仙家阵道。他随诸葛亮修行不过数年,修炼上清仙法连仙道都未成,诸葛亮又岂会拔苗助长传他仙家阵法?

诸葛亮摇了摇头,对姜维道:“伯约你不知道我截教阵法之玄妙,若是为师能截取一线生机,向天争来一纪寿命,十年之内必能一统天下!”说到此处,诸葛亮脸上有着难隐的傲然之色。

听诸葛亮这么说,姜维心中悲痛大减。可这时,却听诸葛亮叹息道:“若此事不成,为,师恐命不久矣。”说着,诸葛亮注视着姜维,“若真当如此,你可去投你司马师叔,可让他引你往地仙界入我截教门庭。”

姜维知道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关系,但没想到诸葛亮竟然说出这么一番话,当即满脸涨红地说道:“老师何出此言!弟子虽然是个粗人,但也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司马师叔虽是老师同门师弟,但让弟子投他却是万万不能。”

“你……哎……罢了!罢了!”诸葛亮无奈地摇了摇头,“你若不愿,可往武当山。在武当山道真宫,有一位弥天道真道君,乃是我祖师教主门下亲传弟子,你可去寻他,请他引你入地仙界往金鳌岛见你师祖。”

将诸葛亮的话记下,姜维退出大帐,去按诸葛亮的吩咐行事。独坐帐中,诸葛亮拾起案上羽扇,用力一摇,这羽扇化作一把长剑,正是截教弟子佩剑星辰剑。将星辰剑背在背后,诸葛亮向东而跪,连拜了九拜,口中道:“混元无极至圣圣人截教教主在上,弟子诸葛亮诚心叩拜,上告祖师:伏望祖师恩慈,俯垂鉴听……”

就在诸葛亮祈告之时,金鳌岛罗浮洞中,陈九公睁开双眼,目中流露不忍之色。沉思片刻,陈九公掐指轻算,最后还是长叹一声,“金霞!”

“老爷!”陈九公话音刚落,从罗浮洞外走进金霞童子。

陈九公道:“七日后你往六道轮回一行,见到我截教门下弟子入轮回,你就亲自护送他进入人道。”

“金霞谨遵老爷法旨!”

同时,渭水北岸,司马懿大营中军大帐中,盘膝坐在帐中的司马懿突然睁开双眼。搭在左膝上的左手猛地向上一挥,随着臂膀一扫,一道银光冲起,将大帐顶上划开一四尺来长的口子。这口子一开,司马懿举目望去,不由得惊呼一声,“师兄!”

司马懿话音刚落,帐外有人道:“大都督!”

司马懿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进来!”

来人是夏侯渊之子,司马懿军中偏将夏侯霸。今日正值夏侯霸巡夜,突然看到一道白光冲破中军帐,生怕大都督司马懿有失。连忙赶来问询。

听到司马懿声音后,夏侯霸入帐,见司马懿一身道袍盘膝而坐,夏侯霸心中一块石头可算是落了地。自平定南蛮后,诸葛亮就不断兴兵犯境。初出祁山时,阵败魏大将军曹真,单人独剑杀入数十万魏军之中,斩大将张郺,无人可敌。若不是司马懿临危受命,率兵抵挡诸葛亮。恐怕此时魏国早已为诸葛亮所灭。所以说,司马懿就是魏国的顶梁柱,他若有失,纵使魏国有八州之地,也会尽被诸葛亮吞下。

见是夏侯霸进帐,司马懿微微抬了抬眼皮,“何事?”

“回大都督,末将方才寻营,见一道剑光自都督帐中冲出。生怕是那诸葛孔明前来暗害都督……”

夏侯霸还没有说完,就被司马懿打断,只听司马懿道:“那诸葛孔明命不久矣,怎么会来害我?”

“什么!此……事当真?”夏侯霸闻言心头大震。紧接着就是大喜。那诸葛亮一死,魏国有司马懿在,一统天下岂不指日可待?

司马懿心中悲痛,冷声道:“将星失位。我师兄不久便会死去。”

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关系,在魏国高层中根本不是什么秘密,而司马懿也从不避讳。当年曹睿请司马懿出山抵挡诸葛亮时,司马懿就将自己和诸葛亮的关系告诉给曹睿。当时曹真兵败,上将张郺也命丧诸葛亮手中,魏国上下人心惶惶,无人能挡。若是不请司马懿出山,魏国恐怕也就完了。

对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关系,曹睿丝毫不以为意。想昔日武帝帐下军师祭酒郭嘉与诸葛亮也是同门师兄弟,不也尽心竭力辅佐武帝打下大半个天下吗?所以在曹睿看来,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师兄弟之情根本就不是事儿。只是这司马懿为人桀骜不说,还无视礼数,平日上朝都是一身道家装扮,见到曹睿更是不拜,说什么他是截教弟子,只拜截教圣人和教中师长。对此魏国文武也是敢怒不敢言,毕竟整个魏国能敌诸葛亮者,除了他他司马仲达,再无他人。

“大都督……”此时的夏侯霸似乎想说什么,但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

这时司马懿仿佛知道他夏侯霸想要说什么,抬眼冷冷地看了他一眼。

随着司马懿的目光落在夏侯霸身上,夏侯霸整个人如坠冰窟,激灵灵打了个寒颤,夏侯霸连忙把刚要脱口的话咽了回去,扑通一下跪倒在地,高呼:“都督恕罪!都督恕罪!”

“退下吧。”

司马懿这句话落在夏侯霸耳中仿佛就是天籁之音,向司马懿一拜,夏侯霸躬身退出大帐。

司马懿哪里会在乎夏侯霸怎样,此时他长身而起,将身一晃,整个人消失在大帐之中。

蜀军营中,诸葛亮盘膝坐在帐中,身穿白色清净袍,头发披散在背上,星辰剑横在双膝之上。突然,一声叹息声入耳,诸葛亮笑道:“师弟,你还是来了!”

一道青光落在诸葛亮面前,司马懿现身在帐中。师兄弟二人一坐一立,四目相对,默然无语。

半响,司马懿张了张嘴,想说却没有说话,最后狠狠地跺了跺脚,袍袖一卷,消失在帐中。

看着司马懿离去,诸葛亮淡淡一笑,眼中尽是坚定之色。

这日正值八月中秋,是夜明月高悬,银河耿耿。

姜维按诸葛亮吩咐,引七七四十九人在帐外守护。诸葛亮独自坐于帐中,面前七盏主魂灯成北斗之势,七盏大灯外布七七四十九盏小灯,灯火忽明忽暗。

呼……

猛然间七盏主魂灯灯火齐作,诸葛亮睁开双眼,起身回转拜倒在香案前,朗声道:“祖师在上,弟子孔明转世人间,承昭烈皇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马之劳,誓讨国贼。不意将星欲坠,阳寿将终。弟子上告,伏望祖师恩赐,曲延弟子阳寿十载,使得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克复旧物,永延汉祀。非敢妄祈,实由情切。”

诸葛亮拜祝之后,不敢起身。直到第二天一早,听到帐外传来姜维的声音。“老师,老师!”

“进来!”

等到姜维进账,诸葛亮已经起身,听姜维说对面司马懿大营仍无兵马调动的异象,诸葛亮苦笑着摇了摇头,“罢了,罢了!若蒙祖师垂怜,赐阳寿十载,何愁不能一统天下。若事不成。我命危矣,大汉又怎有回天之力?”说完,诸葛亮吩咐姜维撤回各路探马,暗做退兵的准备。

时光流逝,到了黄昏时分,诸葛亮帐中七盏主魂灯灯火越来越盛,诸葛亮脸上渐渐露出喜色。

而在汉军大营中,离诸葛亮不远处一帐中,汉前将军魏延盘坐帐内。此时的魏延。全身上下笼罩在金光之中,那金光明亮如日,却不离魏延周身三尺之外。渐渐的,魏延面容大变。头上生出两只龙角。

魏延轻哼一声,金光收敛其身内,双眼中金光一闪,魏延隔着帐幕向诸葛亮所在的方向望去。虽然间隔数百丈远。但魏延的双眼看到了那隐隐冲天的火光。从蒲团上起身,魏延右手一翻,一把弯刀现于掌中。持刀在手。魏延消失在帐中。

随着魏延消失,他原本所在大帐突然炸开,在夜色渐渐降临的黄昏时分,好似一声惊雷平地炸开,惊得汉军将士纷纷向爆炸之处观望。

守在诸葛亮帐外的姜维听得一声巨响,感觉就在不远处,回身看了看,对身旁甲兵道:“尔等好生守护在此,我去去便回!”说着,姜维拎起铁枪,快步向爆炸处走去。

姜维刚走,就见一道金光落在帐前。守卫大帐的甲士见那一道金光坠下,纷纷举刀抬枪。见那金光散去,魏延现身在面前,一人上前道:“魏将军,丞相有命,任何人不得入帐!”

魏延闻言也不答话,手中刀一卷,刀光席卷,五个大汉精锐甲士在刀光下断做两截。

魏延乃昔日昭烈皇帝麾下大将,在军中威望甚高,谁也没想到他会暴起行凶。可眼见袍泽惨死魏延刀下,众甲士纷纷向魏延出手。

可惜的是,这些人虽有忠心,但却不敌魏延神通。魏延连出三刀,七七四十九名汉军精锐甲士皆倒在血泊之中。

杀人之后仍然神色如常的魏延一刀破开大帐,纵身而入。

进到帐中,见诸葛亮身披大氅披头撒发的坐在帐中,魏延面露讥笑,挥刀向诸葛亮斩去。

闪烁着金光的弯刀临身,诸葛亮仿佛一无所知,仍闭目而坐。

眼看诸葛亮就要亡命在魏延刀下,一道青光从诸葛亮身后冲起。咔嚓一声脆响,魏延手中弯刀崩碎,而那青光破了弯刀之后,仍然去势不改,直击在魏延头顶,将魏延击翻在地,额头上流血不止。

看到魏延没死,诸葛亮有些惊讶,但在看到魏延头上双角时,不禁笑道:“原来是龙族之人,难怪得天独厚。”

听诸葛亮的话,魏延悄悄向四周望去,发现刚才击打自己的青光消失不见,心里有了些底气。不顾头顶流血,魏延翻身跃起,双臂一震,双手化为两只利爪,向诸葛亮抓去。

见魏延杀自己之心不死,诸葛亮哈哈大笑,不躲不闪也不抵挡,就有那一道青光凭空而现,直击在魏延胸前。

感觉胸口处一阵剧痛,魏延不禁低头去看,见胸前一个窟窿不断往出流血,心中大骇。

青光再次击伤魏延,于空中一转,落在诸葛亮身前,一道青色光幕垂下,将诸葛亮与魏延隔开。魏延那一双足可开山裂石的龙爪,在这薄薄的一层光幕前却一次次无功而返。

闪烁着寒光的虎目死死盯着青色光幕后的诸葛亮,魏延难以抑制心中惊讶:“你连仙道都未成,怎会有如此手段?”

诸葛亮淡淡一笑:“魏延,就不要白耗气力了,此乃我截教祖师以无上法力凝聚而成的上清仙气,若是祖龙至此或可,你还不行!”

“你……”魏延闻言又气又惊,气的是诸葛亮言语中不把他放在眼中,甚至提起他龙族之祖也无丝毫敬意。惊的是面前光幕竟然是陈九公手中所出,虽说诸葛亮的话让魏延心中生怒,但魏延也不得不承认这青色光幕的确不是自己能破得开的。

“难道要无功而返了么……”在刘备麾下卧底多年,魏延等得就是这一刻,可不想被圣人神通所阻,虽心中无力,却也不甘心。

就在此时。帐中在七七四十九盏小灯中围绕的七盏主魂灯齐齐发出耀眼的灯光。眼角余光扫到那抖动的火光,魏延面露冷笑,仰头怒吼一声,双爪一分,数十道寒光如剑,向那七盏主魂灯疾射而去。

“龙族小儿,退去……尔敢!”诸葛亮虽有陈九公所赐上清仙气护身,不惧魏延刺杀,但这上清仙气是陈九公未证道时所凝,可保诸葛亮无忧。但却无击杀魏延之力。此时诸葛亮正行那逆天改命之事,魏延的生死对他而言根本不重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放魏延离去才是最好的选择。但这魏延也不是善茬,刺杀诸葛亮未果,就要以破诸葛亮七盏魂魄灯的方式,刀不血刃的诛杀这位大汉丞相。

看到魏延所为,饶是诸葛亮性情温和,也不由得大怒。双手一翻,面前的青色光幕消散。化作一阵清风席卷,那道道寒光被清风尽卷,消失得无影无踪。

“魏延!受死!”

怒吼声如滚滚惊雷,姜维持枪冲入帐中。一震手中枪,铁枪微微颤动,隐隐发出声声龙吟,直刺魏延后心。

“不好!”这在心中暗呼不好的不是魏延。反倒是一直稳坐钓鱼台的诸葛亮。本来他不是怕魏延,但多了姜维之后,诸葛亮不得不分心照顾他。

果然。这姜维根本不是魏延对手。只见魏延左手抓出,一把将枪尖捏在掌中,施力之力姜维如炮弹般飞了出去。

将姜维击飞出去,魏延怪叫一声,整个人化作一道幽光。这幽光在空中一抖,一条长百丈上下的苍龙。

巨大的苍龙之躯一现,那本就被破开的大帐瞬间粉碎,七七四十九盏小灯齐齐熄灭,只有那七盏主魂灯仍在上清仙气的护持中安然无事。

龙吟声响彻百里之地,苍龙呼啸而下,长牙舞爪的向诸葛亮扑去。

面色阴晴变幻,诸葛亮心底一叹,一层青色光幕凭空现于身前,将苍龙阻隔在外。可与此同时,那七盏主魂灯就暴露在苍龙爪牙之下。

那苍龙仍以爪牙威胁诸葛亮周全,牵制上清仙气所化光幕,只是将尾一甩,直奔七盏主魂灯拍下。

呼……

龙尾未至,七盏主魂灯仿佛有意识般感觉到了威胁,顿时火光齐作,在那火光中一条条火蛇凝聚成形。

条条火蛇窜起,缠绕在苍龙尾上。而随着火蛇缠身,苍龙尾部发出滋滋的声音,又有黑烟冒出。

尾部被火所灼,苍龙口中发出哀嚎的同时,也激起他心底的杀意,强忍着剧痛挥尾拍下。

轰!

一声巨响伴随着龙尾拍下,随着七盏主魂灯泯灭,尘土飞扬,一个巨大深坑出现在原来七盏主魂灯所在之处。

毁了七盏主魂灯,见诸葛亮口中喷出一股血箭,苍龙目中露出喜色,巨大的身躯一抖,重新化作魏延模样从高空落下。

“老师!”这时,姜维转醒过来,见诸葛亮衣襟带血,神色萎靡,慌忙奔至诸葛亮身边,将他扶住。

刚才那般动静早已惊动了汉营将士,众将士纷纷聚拢过来,将魏延围住。

“哼!”面露不屑之色,魏延冲着诸葛亮喝道:“诸葛亮,你大限将近,死期至矣!”

诸葛亮摆了摆手,示意姜维退开,身形微微颤抖着向魏延走去,他所过之处,汉军将士如潮水般向两旁涌开,给他让出一条走向魏延的道路。此时的诸葛亮虽面色苍白,嘴角尚有隐隐血迹,但他周身之外青光勃发,在汉军众将士眼中,自家丞相反倒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

站在魏延对面十步之处,诸葛亮笑道:“亮不知自己还有阳寿几许,但却知你即将遭劫,且命不久矣!”

“哦?哈哈!诸葛小儿,事到如今,你还呈口舌之争!我乃北海龙王四太子,谁能杀我?谁敢杀我!”被万余大军围着,魏延却凛然无惧,身上还隐隐流露出王者之气。

听魏延口出狂言,汉军众将士皆怒,前排将士不待诸葛亮将令,举起刀枪向魏延砍杀过去。

“哈哈哈……”刀枪加身,魏延不但不惧反倒哈哈大笑。随着魏延笑声。层层幽光自其身扩散开来,向四周卷去,将近身的三十多人笼罩其中。

砰!砰!砰!砰……

除了有上清仙气护身的诸葛亮外,被幽光笼罩的其他人尽数爆开,这些汉军士卒死状极为惨烈,若是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尸骨无存。

这些袍泽的惨状惊得汉军众将士不敢上前,这真的是太狠了,即使是这些浴血多年的老兵,早已无惧生死。但尸骨无存却是让人有些无法接受。

以一己之力威慑千万人,魏延心中豪气顿生,仰天长笑:“谁敢杀我?谁敢杀我!”

“我敢杀你!”

突然,一个清冷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听那语气仿佛刚从深井里打上来的冷净水,清淡幽冷。

“谁!”这声音入耳,魏延没有由来的心神颤抖,凭着感觉寻去,只见无尽的青色将北方天际笼罩。此时魏延整个人就好像坠入了冰窟。全身法力也似被冻结一般,运转不开来。

在这一瞬间,魏延就拿定了主意。将身一晃,魏延整个人化作一道幽光疾驰向东。

看到魏延逃走和天边无际的青光。诸葛亮向北方叩拜:“不知是哪位师长驾临,弟子诸葛亮诚心叩拜!”

诸葛亮话音刚落,那天边青光消失得无影无踪,清冷的声音旁人无法听见。只入诸葛亮耳中。“天道万事不由人,一心实难与命 争。他年归回截教日,不沾因果与凡尘”

早在魏延打碎自己布置的七盏主魂灯时。诸葛亮就知大势已去,现在听此人这番话,更是心灰意冷。但想起一事,诸葛亮不禁开口连声呼唤。

可无论诸葛亮如何呼喊,都没有人响应。知这位师长已然离去,诸葛亮在姜维的搀扶下起身,唤众将入帐,商议退兵之事。

“老师,您怎知有人来诛魏延?”扶着诸葛亮向帐内走去,姜维将心中疑惑道于诸葛亮。

诸葛亮闻言,哈哈一笑:“为师也没想到那位师门长辈回来,不过他魏延既然有胆害我,我截教众同门必不与他善罢甘休!”

且不说诸葛亮如何安排身后事,单说那魏延向西方逃去,虽不知来者是谁,但见其汹汹来势,自知不敌的魏延在绝了诸葛亮生机后,怎会甘心为诸葛亮陪葬?

不知飞出几许路程,魏延在空中止住身形,立于高空眼望四方,见无人追赶,不禁长出一口浊气。

“龙族小儿,吾已在此等候了!”突然,一个声音好似那催命之音般在魏延耳旁响起。刚刚放下心来的魏延心中大骇,其身一晃,如离弦之箭向西方疾射而出。

可就在魏延刚刚冲起,蹿出约有十丈,还没有将速度提起时,猛地一个踉跄,强行刹住去势。

就在魏延面前,约莫百丈之处,一灰袍道者负手而立。方才明明无人之地,凭空冒出个活人来,让魏延震惊的是此人如何出现在此,甚至什么时候出现,自己都一无所知。

“你……是何人?”魏延上下打量此人,来人看上去年纪不过双十,相貌清秀。若不是来无影踪显示此人道行高深,恐怕魏延还会当他是谁家的使唤童子。

年轻道人面无表情,眼中寒光闪烁,咬牙说道:“截教六耳!”

“是你!”魏延听来人之言,不禁骇然。身为龙族布在人间的棋子之一,截教圣人陈九公门下的几大弟子,魏延虽然未曾一一见过,但却都有所耳闻。这六耳随陈九公修道多年,在当年的人间大劫中,六耳更是大放光彩,乾坤尺下不知有多少妖王、大妖损命。

人间大劫后,五教争人间道统,六耳奉截教教主之命立道场于武当山。这些年来,武当山道真宫弥天道真仙君的威名,在人间广为流传。人们都传这位仙君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堪称人间大能。

别看他魏延是龙王太子,姜维在他面前一巴掌就被扇飞,万余甲士也被他视为无物。可对上六耳,单单回想那将天际笼罩的上清仙气,魏延就知道自己绝非六耳对手。想当年哪吒尚不满十岁,就能怒抽敖丙龙筋,这些圣人门人哪个是省油的灯?

六耳乃六耳猕猴得道,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今日本在武当山弥天宫中为门人弟子讲道,猛然心念一动,脑后六耳微动,就知诸葛亮阳寿将尽。此次出山原是打算相助诸葛亮一臂之力,可不想来晚一步,被魏延破去了诸葛亮的主魂灯。在懊恼自己来晚时,六耳突然明了天机,知道诸葛亮遭劫乃是天意,但魏延加害截教门人,这仇却是不可不报。

回想诸葛亮尚未转世人间之时,曾在光明山下听过自己讲道,今日再受轮回之厄,不知何日能重归金鳌岛,六耳就痛心不已。思想这些,六耳不禁深恨魏延所为,狭长的双眸中寒光爆射,刺得魏延颤颤惊惊,恐慌不安。

魏延也知龙族自祖龙归回,就与截教撕破了面皮,这些年明争暗斗不断。今日自己间接地坏了诸葛亮性命,现在被六耳堵住,就是跪拜求饶也是无济于事。知六耳不会放过自己,魏延一咬牙,抬头看着六耳,恶狠狠地说道:“贼子休得猖狂,天数轮环,他日必有你落难之时!”

听到魏延恶毒之言,六耳怒极反笑:“哈哈哈……龙族到此处,六耳左手伸出,食指一指,上清神雷凭空轰下,只听得一声炸响,魏延在雷下化为灰烬。

诛杀了魏延,六耳悬于空中眉头紧锁,脸上隐隐有愤恨之色,似乎杀了魏延还不解恨。

掩盖在头发下六只耳朵齐动,六耳嘴角一弯,面露微笑。寻了方向,直往西方飞去。

方才那魏延向逃窜,带着六耳一路往西,将至人间与西牛贺洲的两界屏障所在。六耳西行不久,从天而降,落在一山上。

这山虽有些险要,但却无甚稀奇,只是在山凹处滚滚红云。六耳凭空浮于离地三尺之处,飘然向那红云之下而去。

越是临近,就越感到热。饶是六耳道行高深,也觉得有些不舒服。

等到六耳来在红云下方时,前面一阵嘈乱声入耳,一个惊喜的声音随风传来,“六耳师兄!”

“圣婴!”眼见一团红光向自己扑来,六耳心中喜悦,开口呼唤。

洪荒冲至六耳身前,化作一粉嫩童子,这童子生的白白净净,头扎双髻,身上套着火红的肚兜,赤着一双小脚奔至六耳近前,一把拉住六耳衣袖,口中埋怨着:“师兄,这些年你怎么不来小弟这里玩耍?”

这小童正是陈九公座下弟子牛圣婴,也就是小名红孩儿的那个。他奉陈九公在此,与六耳、洪锦他们不同,六耳、洪锦在人间立道场是为了传道。而红孩儿在此,却是为了占山为王。因为陈九公吩咐红孩儿不可轻易离洞府,所以这么多年,红孩儿一直老老实实的在山中……做妖王!(未完待续。。)u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