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黜龙 > 第一百五十二章 陇上行(1)

黜龙 第一百五十二章 陇上行(1)

作者:榴弹怕水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29 10:48:53 来源:88小说

双黄里的人听着,黜龙军的老爷们下了新布告,拿之前发的铜钱去县城西门买种子,拿之前发的铁器去县城东门找大铁匠铺,给换成农具……然后安心春耕,好好过日子,过一阵子还会有人点验你们的庄稼田地,不再让你们缴双倍的赋税……一句话,黜龙军来了,太平日子就有了,不要再起歪心眼子了,也不要再到处跑了。

下午时分,一名面色发白的中年青衣小吏站在村头光秃秃的大树下,正在努力宣告,却显得无精打采,而他身后的大树干上,则刚刚张贴了一张新布告。

他的身前,也只有零零散散十几人探头来听,却多畏首畏尾。

而畏惧的对象,正在大树的另一侧,那是三名皮甲武士,穿着**靴、戴着武士冠,一人持矛,一人负弩,一人佩刀,却也都有些精神委顿……这倒不是说几人在抗拒做事、心存不满,而是此地乃是将陵县最东北面的地界,挨着胡苏县,距离县城都快五十里了,而且他们也不可能只来一个村落做宣告,估计这几人这一路累得够呛。

辛苦三位军爷还有韩乡正了。待到上头人连续叫喊三遍完事,早就等待的四五人立即拱着一名面色稍微显风霜之色的中年人上前,却正是本地的黄里长,此人连番拱手,言辞恳切。家中稍微备了点吃食,且去用一用,晚间就在我家里歇了,明日再回去也无妨。

那委实已经口干舌燥的韩乡正抬头看了看已经很西的日头,便欲答应,却又忽然想到什么似的,复又回头去看三名军士中年长一人。

后者想了一下,也点了点头,却是东境口音:也行,便是人能行,可马和骡子也累的撑不住了。

那就一起来,一起来,牲口肯定有人照顾。黄里长连连应声。

随即,自有四五人上前,帮忙去将骡马杂物拾掇起来,然后簇拥着四人,往村里深处行去。

可能是到了春天天气渐暖的缘故,村落里还是有些人烟的,许多孩童,乃至于面色发黄的妇人、闲汉,沿途都探头探脑来看。

过了一阵子,一行人来到村内一处明显比周围房舍强上不少的住处,乃是正经的三间宽大瓦房,有堂屋有厢房,有前后院子……不过,即便如此,院落也缺打扫,许多物件也都显得陈旧。

牲口被牵到后院,四人被让到堂屋,然后左厢厨房里藏着的几个村妇立即开始起火造饭。

须臾片刻,便有饭菜端上,米是陈年小米,但好在小米能存,陈米也能吃,菜是新鲜的春日野青菜,然后配上酱料,滚了几片腊肉,最后,居然还有一只鸡,却拆了四五处,分别作了菜和汤,倒是极为难得了。

三名军士见状也早早口舌生津,立即弃了兵戈,脱了皮甲,其中年长军士与那位韩乡正坐了正对门的两个位子,黄里长坐了左侧,两个年轻军士坐了右侧,几个帮闲,有上桌的,也有不能上桌的,前者自在桌子上用饭才,后者则只是捧着陈米饭罩些青菜和酱,蹲在外面院子里吃。

又过了一会,居然又有半瓶浊酒端来,几人匀了一下,一人小半碗,也没法举杯痛饮,便各自在碗里喝了两口。

饶是如此,韩乡正和几位黜龙军军士也都舒坦了不少,继而放开了起来。

难得老黄了,这个年月,还能这般用心。韩乡正先来夸赞。

不错,委实辛苦这位黄里长了。那年长军士也认真来言。等去领种子、农具的时候,先去城北寻我,只说找张头领营中第八队的赵伙长便可,若是不晓得,说是济阴外黄的快腿赵,他们便晓得是谁了。

那可多谢赵伙长了。黄里长赶紧起身拱手,态度好的不得了。

不过,坐下以

后,这位黄里长不免又感慨起来:也就是这世道闹的,要是换成三征前,时节再艰难,也有新粟在家里,新鲜白面也不缺,后院也养着几十只鸡,知道几位来了,咱们不用其他,只我们自家挂几只鸡骑着骡子去了胡苏那边常家集里,便可换些新鲜鱼羊肉,弄些新酿酒水,怎么能让几位吃这个?

这倒是实话。韩乡正也感慨起来。不过老黄你还算好的,怎么都熬过这几年了,你像之前王乡正、柳乡正、孙乡正,还有隔壁三黄里你那本家家里,那产业更是不用说,结果反而早早败落,不然也轮不到我这个破落户来做乡正……

韩乡正怎么算破落户?你父亲是做过县尉的,本乡轮也该轮到你了。黄里长连忙接话。不过那几位确实是生死无常的,年轻时,只以为都是要打一辈子交道的大豪,结果呼啦啦都没了。

那几位什么乡正都怎么了?一名年轻黜龙军军士好奇来问。

黄里长闻言放下刚刚摸起来的酒碗,一时苦笑起来:

第一位三征东夷时征收不利,被官府砍了;

第二位做了贼……不对,是做了义军,在周围煊赫了半年,结果河间大营的兵一到,全家被杀,自己也被幽州兵撵到渤海郡那边了,后来听说去年开春死了;

第三位接任后怎么都不安稳,便使钱给河间大营的人,秋后起了个小坞堡,筑了圩子,自称戍主,却被黜龙军的大兵年前给吃下了,杀了示众的……可见,这年头乡里之间冒个头也是要命的,大风一刮,什么都拦不住。

一起没的还有他那个本家。韩乡正笑道。黜龙军大军都过来了,还非要起什么坞寨,不许人随意出入,还查出来跟隔壁被撕了的高士瓒的三侄子有关系,藏了人,所以五日前被平了寨子。

一名年轻军士恍然:那不就是之前贾头领平的那家吗?竟然是黄里长的亲戚吗?

黄里长闻言赶紧摆手:若真是亲戚早在坞寨里一起被平了……村落都是两个村落,只是五百年前算是一家,平日巴结人家,这才称的本家。

众人哄笑,韩乡正虽然晓得双黄里和三黄里其实是有些说法的,但此时也后悔当着黜龙军的面多扯了此事,便也随着哄笑过去。

也是看命。笑完之后,还是那赵伙长堂而皇之说道。比方说,我们张营头便也是里长出身,济阴老兵人尽皆知的,可世道一乱,不就乘风而起,做到头领,领一营兵了吗?这还只是河北这边,东境那里,产业、家族也还是在的。如今越来越得用的窦头领本是河北人,你们也该知道的,高鸡泊的那位,也是里长到郡吏,然后反了的……

窦头领我们是知道的,但也是死了全族才熬到的的。黄里长摇头不止。倒是你们那位张头领,居然这么顺吗?

自然。赵伙长正色来言。当年我们张营头情状跟黄里长这里一样一样的,平素带着三五个人,收个税、捉个贼什么的,结果三征的时候,贼多的捉不完,上头要反过来治他罪,没办法,就弃了家,带着一伙子人找王五郎王大头领做投奔,藏在了王五郎庄子里,然后便跟着张龙头立了黜龙帮,一直到眼下。

这是跟对了人,遇到了贵人。韩乡正啜了口浊酒,插了句嘴。

确实。赵伙长想了下,认真点了下头。其实真要是细细来算,我们黜龙帮几十个头领里面得有七八个都是里长、乡正、郡吏出身,都是三征的时候被逼的没办法,但遇到我们龙头前,也都是运道不足……还有另外一位张头领,你们该认得的,叫张金树,绰号八臂天王的奢遮人物,听说就是这边平原渤海一带的郡吏,也是三征被逼反,但河北根本不能立足,结果去了东境遇到张龙头,便风生水起了……

这位还真知道。黄里长精神一振。当年在常家集见过一次的,当时只是管治安的,过来跟几个当地豪杰说事情……

我们这位大龙头,据说是真有些神异的。一名稍显年轻的黜龙军军士此时也插了句嘴。之前跟其他营头一起的时候,那营里就都说,我们龙头在北地就是被黑帝爷选中,过来中原腾龙驾雾的,注定要成就一番唐皇那般基业的,这次马脸河打仗时也有人传,说大龙头的真气也有神异说法。

黄韩两个地方上的人登时诧异。

这个就不扯了。倒是赵伙长直接打断了这说法。大人物哪个没说法?不过咱们龙头确实是有本事……对比着河北跟东境就知道了……三征东夷就是顺着大河走的,两边一样苦,结果现在东境早安稳下来了,河北这里却艰难到这份上。

韩乡正摇了摇头,没吭声。

黄里长倒是犹豫了一下,然后认真来问:东境真的挺好?

那是自然。赵伙长坦然以对。我便是东境人……说实话,之前在东境还不觉得好,还觉得龙头管的苛刻,日子也没有太平时好过,但一过来河北,便晓得龙头是真本事,听他的吩咐做事,吃他的粮饷打仗便是,省得落得个河北这边的下场。

黄里长点点头,忍不住再来问:所以,县城那里也是真给种子和农具?

自然是真的。不等赵伙长回复,韩乡正反而敲了桌子。老黄,你不信别人,那我还能骗你吗?我是亲眼看到的,县城那里张大龙头亲自坐镇,三个营的兵马三面摆上,东面开了大炉子,没日没夜的做着农具;西面是从东境运来的种子粮,全是骑兵加速护送来……包括之前给你们铜钱和铁器,就是为了今日的说法,这个叫铸剑为犁,浮财化苗。

黄里长明显愣了一下。

黄兄弟若是之前不信,为何还来这般殷勤?刚刚放下汤碗的赵伙长此时也来问。

【推荐下,

近十万河北屯田兵怎么来的?赵伙长无语至极,复又忍不住一叹。人命这个东西,最轻贱不过,也是最有韧劲的。

那这些人不想家吗?年轻军士继续好奇。留在那里当屯田兵?

自然想家。赵伙长无奈继续解释。但莫说里面有许多是外郡的,便是这两郡的,也得把春耕做完才许他们慢慢去找家里人,而且,他们家人就还在?除了这些,到底还是有军法的,上头不说清楚,如何能轻易离营?去年春天那伙子在东境过年不愿意回来的,不就要追究到底吗?

年轻军士这才闭嘴。

而赵伙长方才来叮嘱黄里长:趁这机会,把村里人点验清楚……所谓拿钱换种子,拿刀聚农具只是个笼统说法,根子上还是授田,但要正经授田,不做虚的,再不会多收税……所以,人口是根本。这也是为啥你那本家被灭了的缘故,他想把丁口握在自己手里,这才是犯了真忌讳的。

黄里长恍然,连连点头称是。

而接下来,众人又扯了些闲话,却都只是围着几件事——黄里长是问此番春耕补助和外围战事的情况,而赵伙长多问双黄里如今的境况,到底多穷,到底多难?

就这样,双方一直吃到傍晚,又一起去看了骡马,回来后便已经快天黑,黄里长直言没有灯油蜡烛,房舍内也不好举火把的,韩乡正与赵伙长几人也无话可说,便干脆早早在堂屋两侧的侧室歇下了。

几位客人自去睡觉不提,过了一会,黄里长却举着一个火把从容转到后院,又看了一遍骡马,叮嘱人莫忘了添料,然后就堂皇从自家后门离开,往村外走去,乃是一直走到村头的大树下,复又举着火把看了半日那告示,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过了一阵子,黑漆漆的大树下渐渐汇集了十来个举着火把的丁壮,虽然装扮不全,但也勉强能称得上是个个持刀披甲,看得出来,之前连年战乱,民间根本不缺武器和残留甲胃。

黄大哥。一人等的心急,主动来言。赶紧动手吧,越拖事情越不保稳。

我改主意了。黄里长举着火把回头来言。等等看,看黜龙帮到底给不给种子跟农具,也看他们是不是真的要让大家安泰的……他要是给,我们便是要逃到西面去,也不必坏了他们性命,平白连累乡亲……

周围安静了下来,但还是有一人不忿:二叔,都要走了,怎么还顾及什么乡亲?没有些东西,到了西边那里,咱们怎么在大郎那里立身?

你当家,还是我当家?举着火把的黄里长冷冷反问。

这人也立即闭上了嘴。

黄里长见状,也叹了口气:

诸位,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这是个道理,而且咱们这三年确实耗得山穷水尽了,没法活了;可俗话也说,人离乡贱……现在这个世道,那大将军大豪杰的,动辄死无葬身之地,你们把性命托付到我身上,我总得掂量掂量;况且,双黄里的老百姓是咱们乡里乡亲,平素也没有对不住我们的地方,若是为这事耽误了他们春耕,坏了他们性命,我心里真过不去……所以,这事听我一言,咱们缓一缓,稍缓一缓,可好?

下面人面面相觑,尤其是之前还有人被训斥,自然不敢多言,便都唯唯诺诺应下,然后便要散去。

唯独之前被训斥那人,临走前忍不住回头言语:二叔,且不说山穷水尽,关键是不要忘了三黄里大爷的下场!

黄里长听得心烦意乱,只是让对方速速滚回去睡觉。

翌日,几名黜龙军军士和韩乡正根本不晓得昨夜自家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反而与黄里长诚恳道别……所谓交情其实就是这么来的……然后,黄里长自然也亲自牵着马带人送到了村口。

这个时候,赵伙长却又从怀中取出一物来,交与对方。

这是什么?黄里长看着手中之物一时不解。

粮票,能在县城军营换军粮的,县城给黜龙军做工匠的,还有我们这些留用的吏员都知道,也是如今最宝贵的。韩乡正在旁叹了口气,朝赵伙长拱手。赵大哥仁义。

不是我仁义。赵伙长坦荡以对。是有军法,在外面吃饭要付钱,哪里都要付,不然被知道了就要记录下来,多了就要转屯田兵……不过,昨日听你说,我自己也看着的,你们现在着实艰难,就自作主张给这个了……我知道你这种人是豪杰,不讲究这些细微的,但也真是我最能拿出手的东西了,且收着吧。

说完,便转身牵了马,往将陵城大路方向去了。

而黄里长看着手中之物,只是将信将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