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黜龙 > 第一百零八章 临流行(11)

黜龙 第一百零八章 临流行(11)

作者:榴弹怕水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29 10:48:53 来源:88小说

冬日第一天,济阴城内的郡府大堂上,黜龙帮的大头领们正在进行隔门决议。

所谓隔门决议,也算是黜龙帮建立到现在的一个小传统,甚至就是从济阴城开始的,所谓大头领们在屋里直接决议,但却不隔绝声音,头领们可以直接在外面听到,让他们明辨是非,也是要堂上的大头领们心里做个掂量。

堂外廊下,座椅密布到下不了脚的地步,敞开的堂前大门口却空无一人,而原本热热闹闹的大堂上,此时却只有十数席列坐。

最当中,自然是首席魏玄定,左翼龙头张行,右翼龙头李枢三人。

三人之下,还有中翼大头领白有思、雄伯南、伍惊风;左翼大头领王叔勇、程知理、杜破阵、牛达、王焯、王振;右翼大头领徐世英、单通海、翟谦、辅伯石、柴孝和。

少了一个,多了两个,两位从未露面的大头领踩着某种阴差阳错的说法抵达,算是难得齐备,合计一十七人。

而十七人列席,决议进展却非常迅速,虽进展迅速,但是门外的头领和其余帮内精英们却渐渐面色古怪起来,只是碍于情势,不好交头接耳罢了。

无他,开场之后,李枢率先引导议题,然后关于出击方向的决议迅速展开,目前已经有足足七位做了简短而明确的表决,而七个人中,居然有六个人是赞同去河北的。这跟之前势均力敌的热烈讨论,形成了鲜明对比。

首席魏玄定例行最先开口,他是河北人,光明正大希望自己回到河北去,希望黜龙帮回到河北推翻那里的暴魏统治;接着是徐世英,他声称自己就在河边上,对河北的惨状颇有知晓,而且直属部众中郭敬恪鲁氏兄弟都是河北人,思乡心切,所以他也支持去河北,去解救那里的百姓;程知理立即跟上,他的理由类似,本人就是河边上的人,亲族乡里都在之前的乱战中被转移到了河北,此时他理论上的直属部众蒲台军更是从头到尾的河北人,所以也支持去河北,最起码要为蒲台军打开生存空间,不能只躲在豆子岗那个盐卤沼泽地里白挨。

到此为止,都还无话可说。

接下来,一个比较意外,但似乎也有些情理的表决出现了,翟谦也同意去河北,理由是在这个问题上,他被徐大郎的几个部属给说服了意思很明白,他这一手,是跟着徐世英来的,这似乎隐隐呼应了徐世英在建立一个实际上的东郡小派系的说法,更坐实了这位墙头草的属性

随即,负责南侧数县之地,私下被人呼为白皮督公的王焯忽然开了口,他建议南下,先协助来求援的准右盟两位大头领荡平淮西六郡,收拢准阳,再论其他。

这个时候,因为被直接点名,杜破阵和辅伯石不可能再等,只能无奈接上,接连表决,却居然是建议黜龙帮大军去河北作战。

而也正是因为这二人突兀的被迫表态,以及到此时堪称悬殊的结果,使得堂内散发了一丝明显超出预料的味道。

你们二位可不能这么一句简单的去河北,得给个说法。张行侧身躺在座中,摩挲着下巴,面无表情的盯住了这两人,似乎是要两人按规矩阐述理由,又似乎是在隐隐发怒

堂外屏息凝气,堂上众人也一起看向了这两位。

杜破阵躲无可躲,只能起身正色来言:两个缘故……

坐下说。张行抬手示意,语气平和,似乎只是提醒。

杜破阵怔了一下,环顾四面,还是老老实实坐回去,缓缓来言:一来河北百姓久为暴魏摧残,急需黜龙帮大军解救;二来,准西的事情我们能做好,便是黜龙帮南下淮西,也只是锦上添花张三郎,天下汹汹,只争朝夕,既然要甩开膀子拯救天下,便应该尽可能去教更多人,你看看淮西那几个郡就知道了,有义军没义军,根本不是一回事,那么既然能同时铺陈河北、淮西,又何必只从一路去?

张行沉默不语,其他人也多不吭声,只是看着张大龙头,等他来言。

倒是初次来此场合的王振,忽然嗤笑一声:道理挺对的,要不是我当初在芒砀山待过,晓得淮右盟的小心眼,几乎也要信了杜盟主,你这般说了半日,不还是想着自家称王称霸,不让我们黜龙帮去碰你们地盘?我们明白说了,黜龙帮是天下义军盟主,不是你们准右盟想躲就躲得掉的!

说句良心话,也就是王振这厮混不吝的性格能在这场合说这样的话,但即便是他,也就是第一次参与时才能说出这种直板子话来,可既然说了,反而起到奇效。

杜破阵面色久经风霜,跟谢鸣鹤差不多年纪的中年人,咋看起来却好像年长了一旬一样,可如今听到王振**裸指责,也忍不住面色涨红起来。

而辅伯石见状,更忍不住当众起身呵斥:我们诚心来投,处处讲规矩说道理,你们便是这般羞辱吗?!

既要讲规矩就坐下说。张行再度开口,依然只是要对方坐下,坐下说话,不然就不要说。

辅伯石怔了征,但江湖豪杰,争得只是一口气,便一时立在那里僵住。不过,随着堂外一阵明显骚动,其中甚至还有起哄一样的呼声,其人还是在扫视了一眼堂上几人后在杜破阵的拖拽下坐了下来。

这个时候,气氛已经很不对了。精华_书阁…j_h_s_s_d_c_o_m首.发.更.新~~

堂外已经骚动,堂内已经冲突,但这些都不是什么核心问题,核心的问题在于,张大龙头似乎已经察觉到了什么,这让很多人心里不安起来。

换言之,真正的不安来自于那些沉默的堂上之人,而不是公开冲突的杜辅二人还有王振,以及堂外众人。

王振,说了半天,价到底是主张去哪里?张行转过头来,问了一句。

去淮西,吃掉淮右盟,以绝南面后患。王振扬声来答:这难道还要问吗?我得对砀山的老兄弟讲义气,准右盟就是眼下咱们黜龙帮最大的敌人。甭管话多么不正确,现在是六对二。

张行点点头,看向了杜破阵:杜大头领,现在是六对二。杜破阵点了点头,同时盯住对方不放。

刚刚杜大头领说的两条,前一条我是认得。

张行没有看对方,而是转头对着空无一人的堂外空道开口来言。

那就是暴魏无道,生民有倒悬之苦但问题在于,只是暴魏无道吗?我今天可以放肆说两句断言,天下间义军起事时都是秉承天下大义的,没有谁被逼到那份上还不准拎刀子反抗

的道理;但同时,天下间至少三分之二的义军一旦成了点气候,就不知道要做什么了,然后便沦落到与暴魏无二,因为他们只有暴魏官府这个坏榜样,也没人教他们该怎么做不然,咱们黜龙帮怎么如锥

处囊中,脱颖而出,当上这个天下义军盟主的?而若是这般,杜大头领所言第二条便没有意义,因为淮西没法证明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能不能达到我们黜龙帮的要求。

是这个道理。出乎意料,第一个响应的居然是一直没开口的右翼龙头李枢:所以,淮右盟得说清楚自家是什么立场,什么身份

李公避重就轻了。已经表态完成的魏玄定忽然打断了李枢的言语,参与了进来:这不是一个名头能作保证的,咱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首先,杜大头领和辅大头领既然来了,而且是以黜龙帮大头领的身份坐在这里,那淮右盟便已经无了,有的只是黜龙帮淮西的几个分舵如果连这个都不认,那坐在这里干什么,又说什么?咱们凭什么让他们坐在这里?这个事情不需要讨论。

李枢怔在那里,本欲驳斥,但随着门外又一阵起哄式的,却明显整齐了不少的呼喝声他心中微动,反而沉默了下来。

且说,李龙头到底是个聪明人,心里门清,自己之所以要维护杜破阵和辅伯石,是要确保这两人的表态有效,而非是替淮右盟争取利益说句不好听的,若计策能如愿,张行北走,那趁机逼一逼、压一压淮右盟反而对自己将来更有利。盟友,是推张行北走的盟友,不是别处的盟友。

何况,诸位头领都在外面听着呢!

说得好。李枢沉默下来。张行却又立即接上,乃是复又在座中盯住了杜破阵:两位,有些话你们必须得说清楚否则,很难让人取信你们。

哪些话?杜破阵没有再起身,只在座中伸出满是茧子和豁口的大手:何妨先问清楚。

很多。张行言辞清楚:我今天就大约问几句便是比如淮西那里的分舵是怎么个人事安排?

军队都是怎么分布驻扎,有多少人?受不受我们三人指挥?

军中和各处高手,有没有出身、年龄、性命和修为高低的表格带来,听不听我们调度?

淮西六郡,府库中还有多少东西?可有全份支出计划送到这里来?

准备怎么征收税赋?怎么救济百姓?律法是什么律法?官奴有没有被释放?高利债有没有被少?豪强和官吏的土地要不要重新丈量、授田?会不会私自设卡,在帮内地盘上截断商路?能不能今年就把少年们筑基的事情给允诺下?

这些,两位亲至,可都有言语和准备?

一连串的询问,前面几句杜破阵和辅伯石还有些色变,但听到后来反而麻木,反倒是外面廊下的诸位头领、护法、执事、舵主,经歴了前两次自发的行为后,此番渐渐熟稔起来,开始呼应般的呼喝不断。

……

张行每问一句,他们便呼喝一声,似乎是在助威一般。

黜龙帮便是这般对待真心来投的人吗?半响,随着外面廊下声音停顿,辅伯石长叹了一口气,几乎要被气笑了。

不错,我们素来是这般对待来投之人。首席魏玄定毫不客气回应:空口白牙,说投了黜龙帮,实际上却只是挂面旗子自行其是,那跟淮阳赵佗那里有什么区别?我们这里可是准备等到接壤后,再行处置赵佗的。你二位若真有诚意,还请在这里,当着黜龙帮大小头领的面,将张龙头所问的这些话,说个清楚!否则,不免让人疑两位的本心了。到底是为天下大义,还是为阴私小计?

外面又是一声短促而整齐的呼喝声,然后便安静下来,接着明显有些初冬之风从屋顶鼓过,带来了更明显呼啸之太,廊下一时也只剩下些许干咳的声音。

杜破阵定定看着堂中央,说不清楚是在看张行还是看魏玄定,又或者是在看李枢,反正这三人坐的挺近。

很显然,他在权衡利弊。

而这个利弊似乎很容易就能计算清楚今日局面,正是因为张行在此和黜龙帮的强势,若是张行不能率众去河北,只怕淮右盟要被吞的连渣都不剩了。

过了一会,随着三人稳坐不动,杜破阵叹了口气,似乎是准备站起身来,却又中途重新坐下,然后言辞缓缓而有力:

我们来的仓促,举事也没过几日,所以,张龙头所问的这些,我们一时间委实难答。但是不要紧,我可以做主,该送来的军情、财务种种讯息,我们一定尽快送来;制度、律法一定跟着黜龙帮来;要做的举措,也会按照黜龙帮做过的样子,重新来做;便是安排一些人去准西,帮我们处置这些事情,也是合乎道理的。

门外不可抑制的响起了略显振奋的嘈杂声,甚至想起了并不高的呼喝声,堂内许多人也饶有兴致的打量起了杜破阵,还有人明显放松了下来。李枢当场笑了笑:如此甚好,大家就是一家人了。

但是我们也有两个难处,要在这里提前说出来。杜破阵继续言道:我可以明白来说,准西六郡府库是不足的,秋收,尤其是谯郡那里,耽误的不成样子,老百姓也极穷我们到时候把府库的账本送过来,东境这里不能只要账本,只要管束,不给帮助;除此之外,人离乡贱,江准的豪杰们怕是不乐意来东境这里做事,这也是人之常情,不是我们一句话就能妥当的。

这次当然没有呼喝声,魏玄定笑了笑,便要说话。孰料,张行居然抢先点头:说得好!就是这两条!

周围人各自一楞。精华_书阁j_h_s_s_d_c_o_m…无.错.首.发~~

而张行也在座中摇头:到现在为止,大家大多数人都是支持去河北的,前几日也有许多人跟我说,路上也有人不停跟我说,而我本人一直没有回复,因为我是真的纠结首先,去河北的道理不用讲了,是真的对,想打开局面,想与天地争一口气,就得去河北,这点我比谁想的都多;但是去河北,也是真难!

难在哪里?杜大哥已经说了!淮西穷,河北也穷,淮西缺粮食财帛,河北也缺,而且去河北前期,是没有根据的,钱粮物资全要后方支应,后面会不会有怨言?

再说,准西豪杰不愿意去河北,东境大军便乐意去河北了吗?万一艰难起来,部众大肆做了逃兵,河北那里怎么支应?

更不要说,还有最后一件,那就是徐州那里,是受江都把控的,所以断不敢主动出击准西。而去了河北,便是夺河间大营和幽州大营的口中食,尤其是河间大营,他们肯定要来打,而东都那位曹皇叔素来倔强,太原的英国公更是老奸巨猾,他们俩也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的!

换言之,取河北是对的,但前期必然是耗费极大的开拓局面,而且还不一定能成,后面稍微成型,又是个被三面夹击的情形,咱们真的未必能赢!

诸位,我只问一句,这些困难,你们做决议的时候,都想到了吗?想过是自家去亲身承受了吗?

张行说穷的时候,外面的呼喝声就停了,舵主们和文职头领们更已经压抑不住骚动,这是人的本能,谁都不愿意让自己府库里的东西白白抛洒出去。

说到东境人去河北不适应,可能会做逃兵的时候,很多领兵军官和军权头领们也都不安起

说到河北的战略困境后,不光是墙外廊下嗡嗡一团,房内的大头领们更是忍不住纷纷去看老奸巨猾之女白有思,只是白女侠根本面不改色罢了。

至于亲身承受四个字,更像是某种威胁,翟谦已经嘴唇发白了。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到此为止,张大龙头本人的态度,似乎也已经很明确了,他好像是察觉到了什么,但没有公开挑明,而是在规则内选择了演讲和抗辩。

我觉得,既然要做开拓,钱粮耗费本是必须的,逃兵什么的,确实是人之常情,但我们东境这里后方做好,让他们晓得逃兵是错的,严厉军法,也是无妨的。

李枢强压某种不安,赶紧做叙述:不能因为困难而弃了明显对的事情,势头都已经到这里了,不该被困难一吓就散了,否则是要为天下人笑的。

外面没有呼喝声。

所以是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吗?张行忽然扭头,直直看向了对方:如若进军河北,能保证后方吗?如何保障?咱们不能像杜大哥那般,他是初来乍到不懂,所以才满口空话。

愿意谈条件就好,李枢内心反而松了口气:自然如此!

那就接着说吧!出乎意料,张行想了一想,忽然放弃掉大好的谈判机会,转而扶着下巴催促起来:六手河北,两手淮西大家接着说!

我是支持去河北的!李枢咬牙来言,这个时候不能不做表达了。

七手河北,还差两手就可以定下来了。张行有一说一,言语急促:谁接着来?

王叔勇举手以对:去淮西更妥当。七对三。

张行点头,继续环顾堂上,而此时堂外也再度安静了下来,没有呼喝声也没有太多嘈杂声。

去淮西,走准西围徐州。伍惊风脱口而对,倒是颇显公允:去河北是对的,我想过了,但太慢,等不得!便是最终去河北,我也想留在这边对付司马正!

牛达犹豫了一下,然后缓缓开口:我以为河北是正路,而且我驻守的澶渊城一直是帮中唯一一个河北据点,当日迫于无奈,与许多河北英豪分离,也一直心怀愧疚但是,去河北确实太难了,这也是真的,要是去了直接败了,反而没什么意思,所以我支持先去淮西,荡平大河与淮水之间,实力强大了,再去河北。张行面无表情点点头:有些道理,七对五。

堂上安静一片,因为说是七对五,实际上因为白有思和张行这对夫妇没开口,所以实际上就是七对七李枢也没想到会是这样,张行只是一开口,居然硬生生将之前那般局面给翻转回来了。

王叔勇、牛达这些人,分明就是被张行给拉回来的。

越是如此,此人就越需要去河北。浏*览*器*搜*索:精_华_书_阁……最快更新……

一念至此,李枢直接抬头,目光灼灼,乃是毫不在意被人发觉,直接逼视单通海。

意思非常明显了,他需要第一个私下做出承诺的单通海做出表态,稳定局面,从而把压力给柴孝和与雄伯南,最好是让柴孝和承受不住压力,也随之表态,达成死局。

但不知道为什么,单通海明明看到了李枢的示意,却意外的没有吭声,反而好像在努力思索什么似的。事实上,随着会议的进行,随着张行中途的讨论,这位大头领忽然想起了自己二次东进期间时的所见所闻,想到了一些与张大龙头相处的细节,开始渐渐迷惑起来。

他开始往一个难以置信的方向去思索—他怀疑张行本身是想去河北的。

而如果是那样,这些人说的也有道理,人家岂不是迎难而上?又或者去河北好处极大?

李枢见到如此,心下无力,复又去看一直坐在角落里不吭声的前心腹柴孝和,房彦朗曾经私下去找过对方的,而对方虽然没有确切承诺,但意思应该完全领会的。或者说,事到如今双方意图已经很明显了,柴孝和不可能不懂。但柴孝和只是低头。

无奈,李枢只能回来再去看单通海,而单通海神色愈发茫然起来。

去淮西。坐在李枢和单通海中间的白有思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一幕,忽然开口:七对六。张行像报丧一样言道,然后看向了除自己以外的最后三人:三位,你们什么意思?

去河北!雄伯南陡然应声:难处是真的,我都知道,但我们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去河北!我也去!多难咱们一起做!

雄天王威信卓着,外面回过神一样,响起了一点助威式的呼喝声,但事发仓促,并不高。

而张行则只是点点头,面无表情,不置可否

不过,即便如此,李枢也陡然松了半口气,但他知道,这还不够,他需要单通海这厮立即把这个决议坐实。

现在只要单通海开口就行了。

就在这个时候,柴孝和却忽然抬头了:东征时,我负责全军后勤,现在各位留后的府库账目也是往郓城送的我坐在这里,不光是为自家念头负责,而是要替八郡民政吏员说话,要考量出兵时的后勤艰难,要考量民夫的辛苦我觉得牛大头领说的很好,不是说不该去河北,但去淮西才是对的,总之,坐在此处,我委实说服不了自己赞同去河北。

李枢心下一沉,其余人表情各异,堂外干脆议论纷纷柴孝和说的有些无力,大家来不及酝酿情绪来助威。

八对七。张行扬起头来,深深看了看此人,然后机械式的报了数:单大头领,你什么意思?

单通海也的确抬起了头,他略显疑惑的扫视一圈了堂上所有人,然后略带虚弱的开了口:这一手我弃了我看不清局势,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也不知道自己心思在哪里……我弃了!

所有人都怔住了,堂内廊下全都怔住,这种情况下,李枢的目瞪口呆并没有显得过于突兀。

且说,单通海的弃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已经反应过来的张行本人那一手完全可以将这件事情拖延下去,意味着杜破阵、辅伯石的突然袭击失去了效用,意味着徐大郎、翟谦这些人必须要承受张行的压力,然后很可能在下一轮决议中做出更改。

一句话,反应过来的张行完全有能力控制局面,重新决定走向。

而试图利用所谓人从众和黜龙帮政治规矩与传统造成既定事实的李枢已经失败了,他之前的努力成了笑话。

张行第一个反应过来,他拊掌来笑,扬声以对:好!众人各凭本心,不管是私心公益,结果我都是认得。

众人干笑,堂外也有些笑声。

不过,话至此处,不待众人言语,张行复又看向了李枢:李公,不瞒你说,我本意是想与你聊一聊,提名白大头领为登州留后,并要你当众许诺进军河北的物资、兵马、头领,全都要任意挑选,还要你承认魏公与我一起便相当于帮内中枢,万事要往彼处报备否则,便是定下了去河北的路数,也要再议北伐的首领,说不得还要推你或者徐大郎做这个进军河北的主帅呢!

李枢怔了征,只觉得哪里不对。

而这一次因为跳出来太早没有任何发挥的徐世英也茫茫然抬起头,心中一时发凉他便是再有雄心壮志,也不敢应这种差事啊?

他徐大郎的本意,是觉得去河北是对的,但要张三爷挑头,他才愿意跟着去,而自己父亲和小半个东郡的地盘留在后面,按照李枢的一些说法,也是该有的都有这叫两头光,两头不误。

但现在来看,两家相争,怎么能许你两头光?尤其是李枢虚言无定,哪里是张行对手?只是害人不浅!

不过,张三爷现在说这话,又是什么意思?

可是,决议到现在,诸位坦坦荡荡,各凭本心决议,倒是让这个堂上干净了几分,也让我心生愧疚。张行继续感慨:我也想明白了,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人不能违逆本心,大事上面更应该堂堂正正,否则这堂上便只是勾心斗角,谈何成事?甚至有没有辜负了那些来去明白之人的意思?仅为此事,我也不能装傻充楞了。伍大郎,做事情总该有点堂堂正正的东西,是也不是?

伍惊风一楞,他还没想明白对方意思呢,而且不是正大光明吗?

但这不耽误他当即仰头大笑:不错,不错!正是这话!

张行点点头,顺势宣布了自己的决议选择:我这一手,压在河北!而且,我要自荐为帅,亲自北进!

大堂上,一时鸦雀无声,堂外廊下,也是如此,因为很多人都还没转过弯来,呼喝声更是没有的。

张三郎见状干脆起身,负手走到堂下,来到门槛这里,却不回头,也不越过去出现在两侧廊下诸位头领面前,反而只是望着前方空荡荡的堂前道路,摊开双手,用上真气来做宣告。

只是不知道,这位大龙头到底是在对谁宣告,好像是对空气,却又好像是对所有人来说话

一般:诸君,暴魏残虐,曹氏无道,关陇贵胄视天下人为草芥,天下人遂奋起抵抗,以至天下渐有土崩瓦解、天翻地覆之象。但四海之内,百姓逢乱,未见仁政,遂生倒悬之苦,也是实言。当此时,咱们黜龙帮稍有数郡之地,数万之军,解救百万生灵,足以自傲,却切不该故步自封,自取灭亡,反当迎难而上,担天下之任。而我张三不自量力,愿不计成败,拼却性命,播大义于天下,此番北进,还望诸君能助在下一臂之力,共襄大业!

堂内廊下,还是无声。

但很快,廊下最先反应过来,轰然做应,呼喝生起,宛若又回到了前几日此间一呼百应之态,堂上众人也赶紧起身,拱手做应。

而起身那一刻,其他人如何想不说,被迫随波逐流的辅伯石却是忍不住心中大恨不是说不许站起来说话吗?!

凭为什么你张三可以?!

为您提供大神榴弹怕水的《黜龙》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一百零八章 临流行(11)免费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