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黜龙 > 第六章 侠客行(6)

黜龙 第六章 侠客行(6)

作者:榴弹怕水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29 10:48:53 来源:88小说

渤海郡是跨河的,但大河南侧只有薄薄一层,如蒲台县县城就在对岸,可出城十几里,就是登州跟齐州的边境了,而在这个明显人为的行政三角区、实际上却在经济、文化、地域紧密相连的地区内,有一个与徐大郎、单大郎、王五郎家中类似的大豪之家,姓程。

程家的履历基本上就是那一套,只不过程大郎年纪稍大些,所以,他曾祖、祖父那两代在东齐还只是个独立领兵的军头,他爹才算是成了一方封疆大吏……而这,也逼得程大郎本人不得不承担起大善人和恶少年的双重角色了。

属于老一点五代了。

其实,因为秦宝的缘故,张行没少听过此人的名头,据说这厮早年在登州曾提携过秦二,甚至很早前秦二跟徐大郎的一面之缘也是因为此人。而在王五庄子上,更是多番听闻。

不过,年纪比王五郎、徐大郎、秦宝这些人都要大一些的程大郎,这一回冒头很晚。

原因不问自明,他家在登州,登州大营就在登州的另一头,三征东夷再怎么不战而溃,人心再怎么一边走一边散,圣人的御驾和几十万大军就在跟前呢?哪里敢做幺蛾子?

不怕被谁一脚踩死了?

也就是圣驾急慌慌的过了淮河,他才赶紧掏了家底子,利用本地的骑兵传统,组建了一支几百骑的队伍,以“护卫乡梓”。

骑兵往来如风,再加上几百骑的规模与辖治妥当,迅速彰显出了程大郎的影响力与个人能力。

大概也正因为如此,这支骑兵才建起来没几日呢,程大郎便陡然收到了一堆莫名奇妙的邀请。

真的是一堆……有济水上游徐大郎、王五郎、单大郎的书信,虽然是分开各自送来的,但都邀请他加入什么黜龙帮,坐个大头领的位子……而且都点出来,帮内做主的两个龙头乃是李枢与张行这二位负天下之望的大人物,无论是想要立场拿稳,还是想要做大事,这个名字奇怪的帮派都是免不了的。

与此同时,三封信的态度却又有些微妙差异。

徐大郎是很真诚的,隐隐要拉拢他程大郎一起盘桓,在帮内加重大头领们话语权,对抗两位龙头的感觉;单大郎虽然也有这个意思,但明显有些居高临下之意,似乎生怕他程大郎抢了位次;而王五郎,只是吹嘘那位张三爷的本事,说大事必可成云云。

对这件事情,程老大倒是不置可否,他家就在登州,如何不晓得张三爷是谁,又干了啥事?至于李枢和那次造反,也都母庸多言。除此之外,他也大约能意识到,能让济水上游三雄一起认定、又有两个最大名头反贼加入的这个黜龙帮,怕是也的确有说头的……只是,目前相隔还太远,所以暂时没啥心思罢了。

除此之外,南面沂蒙山知世郎王厚,河北高士通、孙宣致,也都请他入伙,而对上这些人,程老大的态度就反过来了……他委实看不上这些人,尤其是一时得势,卷了几万青壮就目中无人起来,却不知道注定要被朝廷先行镇压……但问题在于,这些人就在眼前,不得不重视,万一真要是聚兵十万二十万的扫荡过来,你投还是不投?

所以,反而需要尽量敷衍。

除此之外,官府的人也在喊他。

登州的喊他、齐州的喊他,郡府喊他,县城也喊他……这就很坑了。

毕竟,程老大形容粗犷,却心细如发,且对形势发展了然于心。不是说大魏朝廷不值得下注,官军回来,轻易扫荡这些盗匪不是不可能,但那个时候,这些地方官府还是不是之前那些人,就不好说了。

与此同时,本地民心,江湖上好汉们的舆论,也是要考虑的,大家都反魏,就你程大郎是朝廷鹰犬?

只能讲,郡府跟大河南边周边县城这里勉强应付,不失了体面就是了。

“这又是啥?”

雨季与闷热已经过去,初秋时节,天高气爽,扫荡了一小伙盗匪,回到自家庄园的程大郎花了半日时间才将自家五百骑兵队伍的庶务给处理妥当、安顿利索……如何赏罚,如何安抚伤亡,如何补充战马和军械,都是麻烦事……但好不容易转回后堂,还没来得及去歇一歇,便有庄园里的老都管奉上了一封书信。

坦诚说,面白心黑胡子多的程大郎对这些书信都已经麻爪了。

“是从河北那边送来的一封信,说是渤海郡官面上的信,但不知为何,送信的人既有些官面姿态,又有些豪侠模样……”捧着信的老都管俨然也是见惯了场面的。

“那自然是靖安台的人了。”程大郎叹了口气,直接接过信来,然后当场撕开。“东境这里不好说,河北那边日后怕是要多听东都招呼,靖安台的黑绶们在地方上可就抖起来了……”

话未说完,程大郎直接将书信按到一旁,索性不再来看。

老都管晓得轻重,也不多问。

倒是程大郎自己,在外面辛苦多了,此时当着心腹人的面,到底忍耐不住了:“哪里是什么渤海郡中找我,根本就是个都水使者,都水使者找我防备一下仓储,然后许我点军械倒也罢了,居然让我去跟他灭了张金秤?张金秤四五万人,本人也是任脉通了的高手,谁晓得现在成了势又是什么样子?我几百骑他五六千丁壮,如何灭的人家?他当我是史书上的名将,还是把自己当成史书上的元帅了?也不知道哪里来的书呆子!”

老都管只能赔笑。

程大郎一气骂完,犹然不解恨,复又卷起断江真气,只是一挥手,便将桉上书信半空中扬起,然后直接切成两半,这才在座中瘫下,并端起一碗温茶冷笑起来:

“我今日明说了,便是从蒲台上光着身子跳下去,也不可能与他什么李四郎去打什么张金秤的!”

老都管只能点头。

不过,随着被切开的书信慢悠悠飘落于地,却居然有一个夹片从中飞出,程大郎可以不管,老都管却不能不管,便俯身捡起,将之递给了愈发不耐的主人。

程大郎端着茶水,睥睨着眼睛,只在自家心腹老都管的手中看去,而只是一看,却又整个呆住,连端茶的姿态都不再变。

半晌,其人方才缓缓放下茶水,小心翼翼接过那张夹片,然后又看了两遍,这才来问:“这是从这封信掉出来的?”

“是。”老都管有一说一。

“你知道写的啥吗?”程大郎继续来问。

老都管只是摇头。

“这是那个杀了南衙相公,把皇帝吓跑的张三郎请我跟他一起造反的信函,要我加入他的什么黜龙帮……却居然在这封信里?”程大郎似乎有些茫然,却又有些小心。“送信的几个人?来了几日?现如今在何处?”

“一个人,来了四五日了,尚在庄子内等回信。”老都管赶紧应声。“按照常例供给的。”

“十两银子,每日一斗米……自家生火做饭?”程大郎也慌乱了起来。

“是……”老都管愈发紧张起来。“可是误了事?”

“误了事也不怪你。”程大郎即刻起身,捏住夹片。“速速带我去见此人。”

老都管只能匆匆跟上。

“算了,你不要来。”程大郎走出后堂,忽然又回头叮嘱。

老都管会意,即刻止步……但片刻后,还是跟了过去。

程大郎只是无奈摇头。

而不过一刻钟后,闻名东境的程大郎便见到了信使,后者正扒在墙头上吃饭呢……白米饭,上面铺着青菜和腊肉……看起来吃的还挺香。

然后正在偷窥自家的骑兵。

程大郎在下面看了一阵子,有些犹疑起来,这倒不是说他社恐,而是说对方这个样子,十之**正是那位,却偏偏自我委屈到这个地步,在自家庄子里自己生火做饭,勾兑了四五日,俨然是要找自己做事的……而他程大郎又不愿意过早与对方纠缠,卷入是非之中。

再说了,张金秤有那么好打的吗?

打了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唯独事到如今,再做遮掩,反而显得可笑……所以,犹疑归犹疑,片刻后,程大郎还是从后面朝墙头上的人拱手而对:

“程知理见过贵客,乡下地方,家人有眼无珠,招待不周,让贵客见笑了。”

墙上那人,也就是张行了,闻言捧着木碗回头来笑:“我还以为阁下叫程知节呢……原来叫程知理,既叫知理,如何这般不知理?”

“不关主人家事情。”老都管赶紧上前作揖赔礼。“都是老朽认不得贵客,失了礼数……老朽给贵客赔不是了。”

“老都管哪里招待不周?”张行扒了口饭,只是来笑。“我又不是什么贵家子弟,不晓得稼穑艰难……每人每日一斗米挺好,还能匀出来一些给本地庄户换些酱醋肉菜……对双方都很周到了。我刚刚说他不知理,不是说他不知道礼数,埋怨自己受了苛待,而是说他不知道道理,明明清楚老都管做得没错,也知道有些江湖人脾气大,还不晓得我为人,却让你这位一把年纪出来顶缸,无端受气,哪里像是闻名东境、八面玲珑的程大郎?”

“贵客误会了。”老都管赶紧再度解释。“刚刚我家大郎专门让我不要跟来,是我怕误了大郎的正事,自家愿意过来赔礼的……倒是老朽小看了贵客的气度。”

程大郎反而不知道该如何插嘴了。

不过,他也看出来了,人家是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也罢。”张行笑道。“看在老都管的面子上,此事就此揭过……不过,老都管也请回吧,我与你家大郎有杀头的买卖要说。”

小书亭

那都管晓得下面要说正事,只能匆匆离去。

而人一走,张行便在墙上拿快子一招:“程大郎,且上来说话。”

程知理晓得对方在反客为主,心中无语,但还是飞身而上,与对方一起坐到了墙头上,然后重新拱手:

“敢问可是屠龙刀张三爷亲自当面?惭愧,惭愧!”

“好腊肉。”张行也不答话,只是夹了一片腊肉,在对方面前一晃,然后整个嚼了下去。

“乡下没什么好东西,让贵客见笑了。”程大郎怔了一下,晓得对方是默认身份,更加不安起来。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张行继续一边吃一边叹道。“我本是北地农人出身,如何不晓得农家辛苦……有腊肉,有米粮,便是最好的东西了……反倒是程大郎,老是盯着这个,却如刚刚老都管所言,显得小瞧了我。又或者,你程大郎本是个多疑的人,这等小事也怕我是作假,所以三番两次来试探?”

程大郎只能闭嘴。

“程大郎其实不必这般小心,也不必装什么样子。”张行继续端着碗拿着快子指点庄园。“我来你家庄子上四五日,便已经看出来了,若论这庄子上的制度,你家这里跟徐大郎那里都是头一档的,远超出其他那些豪强,今日又见了这几百骑,更是佩服……所谓主客分明,职责清晰,生产者、保卫者各居其职不说,还有完备的交通联络渠道、防卫设施、治安手段……可见你打小受的教育,应该就是正经的上马为将、下马为吏的东齐贵种教育。”

“哪里配说什么贵种?”程大郎听到这里,方才勉强插了一句嘴。“让张三爷看笑话了。”

“不必妄自菲薄。”张行继续笑道。“依着我说,东齐覆灭后,大魏用政苛刻,你们这些人还不得不小心应付官府,同时还要在在江湖上用力,所以历练的更多,学的也更多,也能知道稼穑的艰难,也能知道一文钱难倒英雄好汉的道理,最后反而超出祖辈许多而不自知……程大郎!”

“哎!”

“你与徐大郎,其实都是天然的乱世虎臣,不比那些东都、关陇的龙啊、凤啊差……”张行忽然严肃点评道。“只是可惜,因为大魏压制的太厉害,不免苟且心态多了些,都有些自暴自弃,不敢伸张志气的样子,显得没有格局……这不对。”

程大郎张了张嘴,到底是不知道该怎么接,只能敷衍:“张三爷未免高看我程大了……几个小庄子而已,如何扯得上这般多东西?反倒是张三爷,沽水边的事情,震动天下,南衙相公说杀就杀了,一郡太守,说扔就扔了,而且逼得靖安台当场与圣……与皇帝分道扬镳,吓得皇帝直接逃了……”

“咱们就不要自吹自擂了,只问你件事情。”趁机扒了两口饭的张行忽然打断对方。“徐大郎、单大郎、王五郎他们给你写信了吗?”

程知理怔了一怔,到底是没敢说谎,只是硬着头皮点了头。

“那知世郎王厚,还有渤海高士通那些人给你写信了吗?”张行死死盯着对方,又扒了一口饭。

程大郎又只能点下头。

“本地官府呢?”

“也写了。”程大郎被问的憋屈,终于刺了半句。“都看中我这区区五百骑了,殊不知,我这五百骑是多少个庄子一起凑得,是用来保卫乡梓的,难道要剖成几瓣,一家四五十骑送过去……”

“是是是,我晓得。”张行连连点头。“可如今这个世道跟局势,你难道还想独善其身吗?”

程大郎叹了口气:“可也不能咄咄逼人,逼着人家做不妥当的事情不是?”

“什么是不妥当的事情?”张行抓住对方言语反问。“是从贼不妥当,还是违背人心跟着官府不妥当,又或者是参加黜龙帮,然后帮着都水使者李四郎去打张金秤不妥当?”

你说哪个不妥当?程大郎心中无语,却只能闭嘴。

“程大郎,你现在的难处有两个。”张行终于吃完了最后一口饭,就在屋顶上放下木碗,认真分析道。“第一个是,你心里大概清楚,短时间内,高士通、王厚那些人就要趁着这一波大浪过来,席卷州郡,而偏偏以你的见识又知道,他们必不能持久,大魏屯军迟早要来,于是潮起潮落间,你不知道如何保持立场;第二个是,你父亲都还是一郡之主,到了你这份上,是有功名心的,可是力微兵少,虽有才能,却不能伸张……是也不是?”

程大郎干笑了一声:“张三爷说啥就是啥。”

但笑完之后,却又立即肃然起来,因为对方说的确实条理清楚,也的确是这个事情。

张行似乎不管对方插科打诨,只是继续来劝:“而现在有个机会,能让你一举多得,既能在明面上敷衍朝廷,又能让你在私下里不被河北、东境豪杰所厌弃,还能让你自大自强起来,为什么不能去做呢?”

程大郎沉默了片刻,终于无奈反问:“所以张三爷的意思是,先加入黜龙帮,然后帮着那个都水使者打掉张金秤吗?”

“是。”张行恳切以对。

“道理我是懂得。”程大郎叹了口气。“加入黜龙帮,又帮着朝廷的人去打张金秤,这样算是刀切豆腐两边滑,日后谁起来了,我都能应付……打掉张金秤,吞了他的人,指不定那位都水使者还能给我分些军械物资,也算是自强自大起来,然后也就更能在潮起潮落里存身了?”

“是。”张行恳切颔首。

“如何打得过?”程大郎就在墙头上将手一摊。

“你不去看一眼,如何知道打不过?”张行也严肃起来。“就在这里靠一张嘴吗?”

程大郎无语至极,到底谁只靠一张嘴?

不过,他到底知道,此时对方正是名望最高的时候,即便是个只有一张嘴的刺客,也不能好翻脸,所以想了一想,依旧正色来对:“如此,张三爷此行过来,是要我随三爷过河去看一眼局势了?”

“不错。”张行昂然做答。

“可若是过了河,亲眼看了局势,觉得还是不能打,又如何?”程大郎诚恳追问。“张三爷要在江湖上说我的不堪吗?”

“不会。”张行喟然以对。“以你的务实和狡猾,便是觉得不能打,也会敷衍过来说可以打,然后趁机伪作一场……让我一败涂地之余无话可说……不过,真过了河,以程大郎的聪慧和本事,只怕一眼便会晓得,这一仗其实是我在努力提携你,拼了命的给你机会,然后便依然说可以打,却不会趁机伪作一场了。”

程大郎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只能点头:“我晓得了,左右都是张三爷的恩义……而这一仗,无论如何都要打一打?”

张行如何不晓得对方根本不信,但既请动了对方动身,便也不再说话。

翌日上午,两人急匆匆渡了大河,大约只是走了十几里地,尚未到蒲台前,经历了各种关隘、巡逻队后,程大郎便忽的勒马,认真开口了:

“三爷,我晓得此时说什么都要招你讥讽,但我觉得,以这位都水使者的治军本事,委实可以打一打!”

“什么都水使者?”张行冷笑一时道。“这是我至亲兄弟一般的人物,夹袋中最擅用兵的一个,韩博龙的亲外甥,你都到了此处,也该有些醒悟,却还不愿意喊一声李四爷吗?”

程知理知道理亏了,只能赔笑……他这种人,反而更容易做得出来低姿态。

就这样,又走了数里,来到了蒲台大营前,张行也不带人去见李定,而是径直上了蒲台,放任此人居高临下,观望营寨。

程知理四下张望,只是不说话。

待到小周引李定过来了,张行也只能喊住了对方:“程大郎,莫要看了,且过来见见李四郎。”

李定便欲拱手。

而程大郎闻得此言,抢先一步跳过来,直接迎上,就在张行身前握住了李定的双手,言辞恳切至极:“程知理见过李四爷,我自是张三爷至亲兄弟一般的相交,却只在他夹袋里算个一勇之夫的规制,听说三爷要做大事,便匆匆凑了八百骑,李四爷莫要见外,需要什么使用,尽管吩咐……程大万死不辞。”

李定一脸茫然,小周倒是一脸恍然的看向了张行。

而言至此处,程大郎复又来看张行,同样言辞恳切:“三爷!老程不识的天下好多英雄,今日得见,稍有失态,还请三爷莫要见怪!”

张行撇了撇嘴,只是不吭声。

pS:感谢新盟主东方拓老爷……老爷五一快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