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 > 黜龙 > 第一百四十二章 苦海行(9)

黜龙 第一百四十二章 苦海行(9)

作者:榴弹怕水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2-29 10:48:53 来源:88小说

马锐身死,人心浮动,因为不管再怎么遮掩,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所谓关陇门阀之间的造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人尽皆知……例子太多了。

而与此同时,大长公主的尸体尚在行宫停着呢。

只能说,一时间,人人都为这位圣人旳凉薄感到震动。

似乎是察觉到了什么,也可能是为了躲避某种尴尬,圣人再度下旨,将西巡队伍大略分成两部分,主体部分即刻向东出大河,入河东,转太原,巡视汾阳宫;剩下一小部分随留守的虞常基一起守着大长公主灵柩,等待着张世昭至仁寿宫一起总揽大长公主下葬事宜。

上下此时早已经战战兢兢,只能仓促启程。

不过,据张行观察,也就是行程仓促,留下来的人都是被一刀切,否则一定会出现明显的贿赂风波——因为很多人都对能留下来的那部分人表达了强烈的艳羡之意。

没走几日,大兴的苏巍等人刚刚迎头汇合,身后便传来小道消息,说圣人的女婿、大长公主唯一的外孙马洪,忽然病重不治。

稍微缩减后依旧庞大的西巡队伍好像在继续逃避着这些消息似的,又好像是在刻意逃避圣人和大长公主一起长大的故乡关中,只是不做多余理会,一路急匆匆向东,十来日便抵达蒲津,然后便是不顾将士、宫人疲敝不堪,准备渡河了。

这个时候,西巡队伍内部发生了明显的贿赂风潮,人人都想开小差,人人都想脱离队伍,人人都想回洛阳……这当然是有情可原,但也同时有些荒唐。

之所以说是荒唐,是说之前圣人兴致勃勃要往受降城的时候,大家虽然震惊,虽然畏惧,虽然也都担心东都家里,可实际上就是没几个人敢开小差,队伍堪称秩序井然。

那么汾阳宫呢?

汾阳宫在太原北面,算路程,距离东都大约千里开外,是东都到受降城的路程一半都不到,而且是皇家宫殿,素来有祭祀、军事、政治传统的,不要说前朝,先帝在时也经常去巡视的……更重要的一点是,出来的时候,大家就都知道,时限是半年,是今年年底东都的两个工程修好,大家就回去过年,可现在距离过年还有三个多月呢。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西巡队伍要在原定时限范围内,去一个比原本目的地路程少了一半的“熟地”,居然引发了慌乱,引得人人想开小差。

只能说,实在是不知道大家在畏惧什么东西了。

这个时候,本该宰执或者大员们出面调和阴阳、联结上下,而此时随驾的也确实还有苏巍、司马长缨两位相公,外加段威、卫赤两位尚书。

但是,经过今年上半年至此的**,这几人又能如何呢?

最后,乃是首相苏巍出面,用了一种特别婉转的方式提出了谏言——这位相公的意思是,去河东当然没问题,但既然来到了河东,要不要去见一见本地的大宗师张伯凤?到张伯凤的书院里逛一逛,讨论一下学问,探讨一下治国理政的方略,顺便在书院里简拔一些人才?

毕竟张伯凤张大宗师的学问是公认的出色,这些年也是一心一意在教书授人,隐隐有大魏师表之态。

对此,毛人圣人的回复非常直接和简单:

首先,他不去见张伯凤,也不请张大宗师来见自己,队伍直接向北找汾水,逆流而上去太原;

其次,着刑部尚书卫赤督查西巡队伍,在蒲津渡清点各军、部有司官吏将士,有擅自离队者、谎言告病者,杀无赦。

这位圣人聪明得很。

西巡队伍,战战兢兢,但没人敢再赌,几乎全员在九月到来前渡过了大河,抵达河东,然后继续前行,往下一站太原而去。

而且这个时候,连一直装病的张行都不敢装了,却也不敢忽然回到御前晃悠……一则是之前的事情尚有余悸,二则是装病装的太拉跨,怕回去以后活蹦乱跳太明显了,被抓典型……好在牛河牛督公给脸,稍微照顾他,顺手给他安排了一个躲清静任务,带一队金吾卫去给张大宗师送礼物。

毕竟,无论是从威胁度来说,还是从跟朝廷的友善度来说,又或者是从跟朝廷的牵扯来讲,张伯凤这位大宗师都是非常无害的……相对而言,西巡队伍西行时一度经过太白峰,却没有任何问候,这就显得意味深长了。

实际上,进入河东后,队伍整体上的防护严密程度也明显下降了一筹,这就是一点点细微的敌人与朋友的辩证关系了。

只能说,到了大宗师这份上,就算是人家一声不吭,你也不可能真的装作对方不存在的。

当然了,张行愿意接这个活,也有这位张姓大宗师本身被公认水平最不行有缘故——书院夫子,哪怕是砍过人的夫子,也肯定比什么教主好说话一点,水平应该也更次一点。

这一点,从对方曾经猜错自己身份便可见一斑。

西巡队伍向北,逆着汾水一路溯源向上,而张行则向东来到涑水,逆着涑水向上……一队金吾卫,两三个公公,几盒礼物,驰马而行,哪怕是刻意放缓了速度,也不过四五日便抵达了张氏祖庭所在的闻喜。

秦宝没来,跟来的是小周,未免多话。

“真是奇怪。”小周遥望山上的书院,言语奇怪。

“哪里奇怪?”张行无语反问。

“张氏祖庭在闻喜县北,自家有棵祖宗公子针从红山迁移过来时种下的神树,那是黑帝爷和白帝爷之前的事情,算起来已经两三千年了,据说冠盖如云,张夫子不在北面自己老家树下建立个神树书院,为什么来这里建了个南坡书院?”小周言之有物。

“那就去问问呗。”张行想了一想,只能随之而笑。

他怎么可能知道?

众人旋即离开大路,朝着南坡登山,山上的书院闻得是圣人使者抵达,如何敢怠慢?一时间钟鸣阵阵,立即有数百名学生打扮的人在部分身份不明的年长者带领下列队来迎。

只能说,无论什么时候,学生都是充点门面的最好工具人。

不过,这不是还有个大宗师在上面吗?再加上张行跟张氏无仇无怨的,也没有拿捏谁的意思,此行只是出来躲清静,自然不会狐假虎威。所以,稍作迎合后就直接上了山,进了书院,同时主动请求对方解散了学生,万事以简略为上。

来迎接的人自然没有反对的道理。

很快,学生们便散去,一行钦差便被另一个年长之人带着,直接迎到了书院后方一处依山而建的二层简单楼阁内,然后其余人留在外面,张行则捧着礼物入内,立即便见到了大宗师本人。

一见面,张行便晓得,为什么所有人都觉得这位文武双修、笔戈双绝,身后还有天下第一名门相辅相成的大宗师是对朝廷威胁最小,而且很可能是实际修为最低的一位了……因为年纪太大了。

须发皆白,老态明显,再加上受过伤的说法,便是有大宗师的修为加成,也委实已经到了凡人的极限。可想而知,如果不能证位成仙成龙,超脱凡俗,那这位张氏夫子怕是真要成为近些年第一个除名的大宗师。

而想要成龙证位,何其难也?!

已经多少年没有过现成例子了?司马二龙的绰号怎么来的?

“替我回禀圣人,就说老夫感念他的牵挂,十余年未见,难得他还有这份心。”一番交接和通报之后,张氏老夫子侧扶着一个只到腰间的矮几随意开口。“礼物老夫收下了,愿他行程顺利。”

张行赶紧答应,并再度郑重行礼。

到此为止,这次出来,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没错,这就完了……没有人质疑张老夫子的失礼,没有人嫌弃张老夫子话少,因为对方是大宗师。

哪怕老的快死了,那也是大宗师。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明显从力量和法理上制约圣人的存在,那就是这些大宗师了,不然也不至于有曹中丞的巍然不倒。

恐怕这也是圣人不愿意来见大宗师,甚至总喜欢绕着走的缘故了。

转回眼前,张行行礼完毕,便看向了引他上山和来见张伯凤的那名年长之人,意思很明显……是要这位安排一下,咱们该走走该散散……神仙的归神仙,圣人的归圣人,咱们凡人还是回到凡间喝酒吃肉来的舒坦。

那位来不及问名字,只晓得姓张的年长之人立即会意,然后回头:“伯父大人……可有什么吩咐,或者交代,或者问询?”

张伯凤低头沉默片刻,再来看张行:“你刚才自称张行,又挂着黑绶,是不是我知道的那个从落龙滩回来到靖安台的张行?看来,果然是弄错人了。”

“说起此事,自然是误会……我本身北地荡魔卫出身的农家子弟。”张行当即行礼回复。“但因缘巧合,还没有谢过张老夫子对张巡检的叮嘱,使在下逃过一劫。”

“怎么回事?”张伯凤好奇来问。

张行便将当日曹林试图收自己为义子,结果恰好遇到张长恭出面求情的事情说了一遍。

“这是你自己的本事,长恭的求情说不上好坏,我当时也是因缘际会听到了你的名字,他们拿你跟世昭相提并论,再加上确系有这么一个张氏子孙在二征东夷中没了踪迹,不免有所猜想。”张伯凤随口对道。“可惜,这么一想,那人到底是没了。”

张行沉默不语。

张老夫子立即意识到问题,旋即来笑:“老了,总是不会说话……不是说你活着他没了可惜,而是单纯可惜他……毕竟,你二人谁能活谁能死,又不是相干的……”

张行也笑:“谁说不是呢?多少名师大将、贵种强人,一朝溃败,俱为泥沙,一同死无葬身之地,真真是普天之下皆为草芥……我能活下来,委实是天幸。”

张老夫子莫名一怔,然后一时喟然:“说得好,天意之下,皆为草芥,大宗师也好,名门贵族也罢,在天意之下又有什么区别呢?未必有你一个农人子弟更得天眷。”

张行只当触动对方情绪,立即闭口不言。

倒是那张老夫子回过神来,继续缓缓来言:“你既是靖安台的人,有一件事情不得不说……不过此事说来丢脸,我只是一提,待会让世静跟你说好了……就是刘文周的事情。”

张行这才知道,那个人叫张世静。

而张世静也立即颔首。

“除此之外。”张伯凤继续言道。“你既是轻车简从而来,只要在北面临汾追上圣人一行便可,不妨多住几日,然后我让世静准备一下,随你一起折返回命,以作答谢。”

张行一怔,立即会意点头,这是要给这个叫张世静的子侄求官了,大宗师求官,圣人也得给面子。

果然,那张世静闻言,猛地一震,继而伏地叩首。

“不必如此。”张伯凤朝自己侄子摆手道。“你跟英国公白横秋有旧,自从他大用以后你就日渐耐不住寂寞了,也不差我找圣人卖这个面子……既如此,何必强行拴着你?只是我当年给你算过卦,委实是六十岁后才能出将入相……你怕是还要再等两年,才能找到机会,此去准备坐几年冷凳子吧。”

张世静只是叩首,而张行也诧异去看此人。

“让使者见笑了。”张伯凤没有再理会自己侄子,而是明显不耐,只朝张行来说话。“我的子侄、学生,没有几个能耐住寂寞的,三五年便忍不住去做官……使者跟我有同姓之谊,待会还要麻烦你引他一程路……这样好了,你有没有什么修行、学问上想问的,我尽量来答,做官的事情就不必来问我了,我自己都不懂的。”

张行从白横秋故交身上收起目光,看向张伯凤,欲言又止,再欲再止……很显然,他当然有无数的问题想问,但有些问题过于敏感,不如不问,而另外一些问题与其问这位大宗师不如去问其他人。

所以,最后这位张钦差最后问了一个很另类的问题:

“敢问夫子,我知道想要成为至尊,需要顺承天意,要有功德之类的东西,所谓没有失德的至尊,那大宗师呢?想成为大宗师,是不是也要有功勋于天地人?塔到底是什么?”

“这么说吧。”张伯凤想了一想,平静以对。“想成为大宗师,可以没有功勋。但想要从大宗师往上再走,无论是证位成神还是证位成龙,都要有一定德行功勋。至于塔,想要成为大宗师,更多的是要脱颖而出,成为天意之表,引世间风潮……但是这种事情很难验证,便需要立塔,以塔来做衡量……明白了吗?”

张行恍然大悟——原来个人修为之外,宗师和大宗师最主要的是要成为时代标杆,继而推动历史进步,而立塔是成为时代标杆的具象化表现。

怪不得皇帝这么容易成为大宗师,而一个出众的政治领袖那么容易成龙,因为他们天然就是标杆和时代的代表人物。

当然了,这种强行用上辈子思维来解释和思考的方式肯定是不对的,与其如此,不如回归本身,立塔就是立塔,统治之塔也好、学术之塔也好、宗教之塔也罢,抽象的塔成了,实际的塔自然而然就会成了。

至于说塔背后的这些概念,也应该不是无源之物,前面成丹不就是要观想外物吗?

这是一个人借用天地真气,寻求自己“道”的一个过程——先成丹于内、然后建塔于世、后合道于天。

一念至此,张行点点头,不再多问此事,而是忍不住问了另外一个问题:“那敢问夫子,天地元气到底是什么?”

张伯凤明显一怔:“你懂了?塔的事情?”

张行点点头:“应该懂了。”

张伯凤沉默了一下,然后缓缓摇头:“那我没什么可教你的了……天地元气的本质,我要是知道,就不至于还在这里教书了。”

这倒是个大实话。

“不过,天地元气是天底下最不讲道理的东西。”张伯凤想了一想,还是努力给了一点说法。“连因果都不讲道理……等你修为上来了,就明白了。”

张行再度点点头,丝毫没有什么失望之态,也没有再问,能得到一个问题的答案,他就已经很满足。

而这,复又引得张伯凤认真打量了一下对方。

但也仅仅是打量了一下,随即,这位昔日持戈而舞的大宗师便点点头,然后抬起衣袖……很显然,他已经倦了。

一旁俯首的张世静赶紧爬起身来,对着张行做了手势,邀请对方离开。

张行也毫不留恋,直接转身。

来到外面,也没有出书院,而是汇合外面等候的其他人,来到书院的一处侧院,就势安顿……接下来,张世静并没有失礼,也没有过度热情。

这是当然的,人家是白老爷子的故交,张家的出身,大宗师算命算出来过几年要发达的人物,谨小慎微是在大宗师面前,可不是在一个区区黑绶面前。

不过,即便如此,对方也诚恳交代了张伯凤要他转告的事情。

“一位宗师……偷了东西……还跑了?”张行目瞪口呆。“难道黑榜上要出宗师了?”

“此人唤做刘文周。”张世静叹气道。“虽然聪明绝顶、天赋极高,但出身太低,从一开始便急不可耐,而且愤世嫉俗,所以养成了心术不正的根基……”

张行面无表情,心中无语,对方这种世家子……不对,世家老男人的姿态未免可憎。

“凝丹之后,也不愿意去做官,只是留在一面钻研些邪门歪道,早早仗着伯父的宠爱,央着伯父给他祭炼了一些东西,那时候就喜欢到处往外跑……后来去了太原,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晋升的宗师,也不晓得他到底干了什么。”张世静自然不晓得对方小子的腹诽心谤,只是继续讲述。“结果……数月前他过来书院,询问伯父一些事情,不知为何直接争执了起来,最后忽然将伯父的一些东西卷走了。伯父念及师生之情,没有下狠手,任他逃了,再后来才知道,他回太原收拾了一下,不知道去什么地方了,这才真正警觉。”

“什么东西?”张行认真来问。“伏龙印之类的事物?”

“不是。”张世静耸耸肩,有些百无聊赖。“只是一些黑帝爷时候的传闻卷宗,譬如赤帝娘娘与离蛇染红山,黑帝爷成至尊后施展无上修为使离蛇复生,借神龟合玄武,还有吞风君与黑帝爷约法三章之类之类的……你是北荒……北地人,应该晓得这些。”

张行心中微动,却小心来问:“这些有什么要紧关系吗?真要用这些给一个宗师安罪名?还要通知靖安台?”

“我也觉得没什么关系。”张世静有些不耐。“但是伯父说,怕只怕刘文周这人才思极高,又隐忍多年,图谋极大,直接去打神仙真龙的主意……要我说,他要是真去打神仙真龙的主意,就让他去打,死了正好清静……总之,你既然来了,便顺道给朝廷报个备。”

张行点点头,面色如常:“我知道了,莪会写文书给我家中丞、少丞,让他们来分辨此事。”

“就是这个意思。”对方即可颔首,便欲转身。

而张行也准备就此歇下,但刚一回头正瞥见一旁好奇的小周,却又忽然醒悟,便转身追问:“对了,张公……为何夫子不在神树那里建书院,反而来此地?”

张世静回头来看,微微皱眉,却还是直言不讳:“因为算卦……伯父当年曾为此事求卦,也不知道求的谁,得到的结果说是要‘远张立塔’,如此方有证位的一线生机,所以来到南坡。”

张行点点头,不再言语,张世静也终于走了。

但是,人走之后,一行钦差歇到客房里,小周忽然又嘴贱起来:“张三哥,你说张夫子还有没有这一线生机?”

张行目瞪口呆,恨不能抽对方两个巴掌——你在人家书院里扯什么淡呢?

这可是大宗师的书院!

如果人家真成龙成神了,这玩意就是人家的身体躯壳!

不过,很快张行便意识到了什么,然后他其实也特别好奇,那位张老夫子,到底是真的老到不能为了,还是猛虎暂时打盹?

而且,经过对方解惑后,他心里其实也有了一些猜想。

所以,张三郎想了一想后,反过来一笑:“不如你去问一问……看看书院里多少张氏子弟,多少别姓子弟,多少名门之后,多少庶民之后,就能知道张老夫子还有没有可能证位了。”

小周微微一怔,即刻颔首应答。

而到了晚上,这位公子爷便给出了答案:“我去问了一下,六百多个学生,两百多姓张的,还有三百多是名门世族,一百多是寒门、庶民出身……”

张行心中也不知道是该冷笑还是该怜悯,面色上却依旧如常:“如此,果然是有些‘远张’了……张夫子的运道说不得还有一番计较。”

小周反而犹疑一时:“是这样嘛?”

张行重重颔首,言语恳切:“有教无类,一时之师表,如何没有运道?”

南坡书院后方,正在写什么东西的大宗师张伯凤忽然若有所感,细细去想,却又一无所得,好像又错过了什么天机一般,最后只能一声轻叹,望天失神。

pS:大家晚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