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逍遥小都督 > 第四百二十三章 敲打

逍遥小都督 第四百二十三章 敲打

作者:关关公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15:38:06 来源:顶点小说

“杀——”

“杀——”

血水、尸体、倒塌的房舍、燃烧产生的浓烟,密布杭州城的大街小巷。

久违的阳光落在大街小巷之间,照映出的却是一副末世景象,尸山血海、烧杀抢掠。

蝗虫般的匪军从城墙缺口涌入,厢军在奔逃的百姓之间,与方腊军先锋部队展开了巷战。长年享受安逸的厢军士兵,遇上经历两个月血战的匪军,几乎是一触即溃,这些杭州的厢军在厮杀中发现,对方的铠甲兵刃,竟然比他们还要精良。

颜坦、王秀等人送去的精良装备,加上攻克两座州府缴获而来的,方腊军打造了一只近两万人的精兵当做先锋部队,铠甲齐全武装到牙齿。杭州守军一旦没有了坚不可摧的城墙和铠甲的优势,论单兵素质,如何比得过这些自幼干苦力活又血战两个月的匪军。只要占据了城墙边的一条街巷,梯子、绳索等物件便源源不断的抛出城墙,跟多的匪军鱼贯而入,溃败已经势不可挡。

至于援军?朝廷都没想过杭州会破,哪儿来的援军。

杭州城已经完了。

昭鸿二年的初冬,一个噩耗传遍天下。

方腊叛军攻入杭州,杀死两浙路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知州赵霆逃走。积怨已久的群众,在杭州捕捉官吏,发掘蔡京父祖坟墓,暴露其骸骨。各地苦寒百姓望见义军的旗帜皆夹道欢迎,参加义军的人如过江之鲫。而杭州的失陷,也切断了大宋的经济命脉。

消息传到汴京,全城都陷入了默然。

赵诘龙颜大怒,将写着战报的折子摔在了右相王黼的脸上,怒骂出声:“这就是你说的一帮流寇?不过万人之众一触即溃?三个月拥兵近百万,杭州都被打了下来,到底谁才是乌合之众?”

王黼呐呐无言,只是躬身请罪。

连很久没有现身的老太后,都听闻了消息,把赵诘叫到了病榻前。

宫灯摇曳,深宫之内人影萧条,服饰老太后一辈子的宫女都已经过了花甲之龄,端着托盘认认真真的站在门口。

老太后年逾古稀,历经三位天子,从太子妃到皇后,再从皇后到太后。在夫君身故后,把年幼的太子扶上了皇位,然后又是赵诘,垂帘听政近三十年,那时候,连蔡京都才刚刚进士及第。

曾经倾城容颜,已经化为了脸上的褶皱,还政与赵诘,逐渐淡与幕后,身边的老人也相继故去,成了一个安享晚年的老妪,再无当年垂帘听政时的锋芒毕露。

人都有起有伏,有始有终,在看着亲手提拔任用的薛九全故去后,太后便感觉到了物是人非,她这一代人已经成为过去,和如今的朝堂已经没关系了。放下政务之后,太后没有再干涉朝政,只是坐在深宫之内,看着宫城内外的形形色色,不劝戒,不提醒,这些事情必须年轻人自己去体会,她余威尚在,干涉政事,雏鹰便永远无法长大。

宫里的妃子、美人,都对她敬而远之,每天敢跑到病态前请安的,除了皇帝赵诘,便只剩下与世无争的皇后。赵诘其实早就想废后,立更宠爱的万贵妃为皇后,太后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只是和皇后聊聊家常,让后宫的一帮嫔妃明白自己的位置。

垂帘听政数十年,将一代人治的服服帖帖,老来却卷入后宫的勾心斗角,太后也没有伤春悲秋,只是安心当个局玩人,直到合眼的那天。

可最近传来的消息,让太后安定不下来了。

杭州都破了,江南战乱四起,再放任不管,雏鹰还没展翅,恐怕就得摔断了腿。

寝宫之内熏香缭绕,宫女进来通报后,身着龙袍的赵诘,快步进入了宫殿内,沿途还在怒声自语: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杭州竟然都能被攻破....”

“圣上。”

床榻上,老太后花白的头发已经整整齐齐,靠在床头,面容亲和的开口呼唤了一声。

赵诘对扶他登上皇位的太后十分敬重,一直当做生母对待,此时恭敬上前行了一礼,才在床边的御凳坐下,收敛了脸上的怒容,轻声道:

“太后唤儿臣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太后打量赵诘几眼,面色一成不变的从容,缓声道:

“听说,杭州被攻陷了?”

赵诘扶着双膝,脸上有几分怒意,沉声道:“刚传来的消息,江南连日暴雨引发水患冲垮城墙,方腊贼子携军二十万攻入杭州,儿臣...正在与百官商议对策。”

太后点了点头:“方腊顺民意而行,加之朝臣轻视纵容,才起势如火席卷江南。不过毕竟没有根底,仅凭苦寒百姓难以抵抗重兵清剿,只要应对得当,不会伤及国本。”

“儿臣也是这么想的。”赵诘听见太后这么说,仿佛吃了颗定心丸,气色好了不少。

只是太后很快就摇了摇头:“圣上可曾想过,方腊为何能在三个月内起势,得百万民众响应?”

“方腊以摩尼教蛊惑人心,煽动无知百姓造反,这种事屡有发生,只是这次闹大了些。”

太后幽幽叹了一声,沉默许久,才抬起满是褶皱的手,从枕头下面取出一封信,放在了赵诘手上:

“前几天,康王给我送了封信,你看一看。”

赵诘一愣,微微蹙眉打开信封,看着洋洋洒洒一大篇的字迹。

太后没有打搅,只是看着赵诘的脸色。

赵诘一直沉默,认认真真看完,犹豫片刻,放下信纸:

“康王此言...太过夸大其词,不合时宜,大宋自有国情在此,花石纲、造作局确实举止过激,但以文制武是赵氏开国便定下的国策,而与金国结盟....”

太后轻轻抬手,想了想:“当年先帝病故,你知道我为什么扶你登上皇位,而不是你弟弟?”

赵诘神色微凝,握住信纸的手不觉间紧了下,脸色渐渐放缓:

“还请太后明言。”

太后斟酌良久,才缓声道:“康王才学、品行皆无可挑剔,但生性易怒好战,主张抗辽抗金,与大宋朝堂偃武修文的大势相驳,天下交到他手上,必然重用武人打压文臣,引发动荡伤及国本。即便肃清朝野,也不一定能破辽金强敌,若是输了,大宋就此亡在他手上。治国之君要稳中求进,康王不适合。”

赵诘点了点头:“康王...确实自幼比较冲动...”

“你刚继位之时,颇具治世之才,励精图治,整顿吏治,广开言路,虚心接受劝谏,察纳忠言。废毒药库,以典魁司纠察百官,罢免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贪污受贿的官吏。种种举动深的百姓与朝臣赞誉,我也对你给予厚望。

只是时间一久,听多了臣子的奉承之语,便忘了初心,猜忌之心过重。典魁司也从监察百官的镜子,变成了拴在朝臣脖子上的绳子。

我一手建立典魁司,暗探密布大宋各地,是为了让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看到任何想看到的东西。

可你自己不想去看,再神通广大的耳目,也没有意义。

方腊的叛乱,曹华通过典魁司多次上书到御案前,你看到了没重视,因为你一旦信了曹华的言辞,便是承认江南流民千里与你喜爱奇花异石有关。

王相、蔡太师等人是聪明人,不想惹来你的不满,所以只说你想听得话,不说那些不能说的话。

可这些事情,不是装作看不见便会消失,杭州城破便是例子。

康王在江南沉淀多年,磨去了当年的棱角,反而比现在的你更能看清局势。”

赵诘安静听完,明白了太后的意思,轻轻点头:

“儿臣...谨遵太后教诲。”

太后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赵诘似有所悟,陪伴在太后身旁说了些家常之语,便起身告辞,缓步离开了宫殿....

请收藏本站:sddxss。顶点小说手机版:sm.ddxs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