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游戏 > 农家恶妇 > 第157章 157

农家恶妇 第157章 157

作者:南岛樱桃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3-12-27 18:50:50 来源:八八读书

第157章 157

儿子都出生了, 程家兴才想起他还没给取名, 原想随口起个乳名随便喊着, 何娇杏不同意, 让程家兴往朱家跑一趟, 听听他家读书人的建议, 把家里这两个的名儿都定下。

程家兴不明白媳妇儿着什么急, 就问她了。

何娇杏反问过来:“你可知道铁牛的大名是啥?”

乍一下问起,他还真有些懵,程家兴想了想, 应说:“他守字辈,我记得是叫守信?”

“看吧,你都拿不准, 外人有几个知道他叫啥?

十多岁了还是铁牛铁牛的喊着, 你说要是个闺女,等长大了别人都说那是程家姑娘, 还不妨事, 是个儿子小名喊顺嘴了我怕拧不过来, 还是先把大名定下, 顺着大名喊他。”

这么说是有道理,可要是起了大名, 顺着大名喊着又不亲热, 就像铁牛, 他大名程守信,你还能管个奶娃娃喊程守信吗?

“要不这样, 他小名就叫二娃,咱自己人喊二娃,出去人问起来就说他大名好了。”

这倒不错,既然知道怎么喊,何娇杏就没着急催他去老朱家,只说抽空还是要去一趟,哪怕儿子不着急,闺女都三四岁了,该有个亮堂的名字。

婆娘交代的事程家兴一贯上心,他第二天就摸去朱家学堂,回来的时候手上拿了张纸,上面写了两个名。

程宝珍、程守业。

何娇杏看见一个挑眉,没想到读书人也这么俗气,她问这名真是朱宏志帮着参详的?

程家兴一摆手。

“朱宏志是给我想了个好的,可不能用。”

何娇杏还在坐月子,听见这话直起腰来,问咋回事?

“朱宏志说‘嘉卉’这俩字可以,喊着好听意思也正,偏我是家字辈,这就撞了音。

他又说要不叫蓁蓁,还跟我拽文,讲这俩字有出处的。

它出处再大咱们寻常人理解不到,真真假假的多难听你说,我听他说了半天,得嘞,还不如俗气点,你看叫宝珍多好,人家一听就知道这是咱老程家的心肝肉。

还有守业,我俩办这些家业不得靠二娃守住?”

名字是有点俗,意思确实不差,这又是程家兴自个儿琢磨出来的,何娇杏就没再说啥,两个娃的名字就这么定了下来。

公婆听说之后也很满意,这点倒是在何娇杏意料之中,想想看嘛,能给四个儿子取名作富贵兴旺的,品位跟宝珍守业不就是一脉相承?

程家兴头一回冲闺女喊程宝珍,他闺女压根没反应过来。

小胖妞懵懵懂懂盯着他,半晌才反手指了指自个儿。

“就是叫你呢。”

“爹你喊错名字了,我叫冬菇呀!”

程家兴冲她招了招手,跟唤狗儿似的,把人喊到跟前来,告诉她:“冬菇是你,宝珍也是你。

就像你弟弟叫二娃,二娃是他小名,他大名叫程守业。”

冬菇很聪明的,你解释了她就明白,她歪了歪头:“那铁牛哥哥是小名叫铁牛?

他大名叫啥?”

“他叫程守信。”

何娇杏就坐在旁边,哼着调子哄儿子来着,听到他们父女两个的对话生了个念头,她把程家兴喊到跟前来:“你闺女聪明,你没事教她念念三字经,给她讲讲那里头的故事,难得没在做买卖,有时间陪她,别一天天的放她出去野去。”

前头听说何娇杏二胎生了儿子,不光重谢了接生婆,又给办了三朝酒,好大阵仗!当时就有人说,天底下果然没有不爱儿子的,程家的原先装得好,如今他有了儿子你再看看,他还能像以前那么疼那闺女?

是,他家有钱,哪怕吃穿用度少不了,心思再用不到大女儿身上。

事情真像某些人想的这样吗?

当然不了。

唐氏帮着办完三朝酒,就被女儿女婿劝回去了,她过来帮了三个月的忙,也辛苦,回去之前何娇杏想给塞钱唐氏还不肯收。

非说当娘的照看闺女理所应当,还要收钱她成啥了?

话是这么说,程家这边也不能真的没点表示,程家兴回头请他二哥帮忙,两兄弟拿着谢礼去了何家。

看着送过来的点心布匹这些,唐氏还是说太破费了,这回没再推辞。

这次去何家,他也带了闺女。

父女两个在那边用了饭,半下午才回来,闺女进屋去了,整个扑在她娘身上,何娇杏摸摸她脸,问:“你爹呢?

回来了吗?”

“爹在跟二伯说话,娘找爹啊?

我去喊他。”

看她直接蹦下地去,跟个小炮弹似的往外冲,何娇杏又将人喊住:“回来!你这急急慌慌的个性啥时候能改改?

谁说我找你爹?

啥也没说你就往外冲了,冲啥呢?”

小胖妞刹住车,慢吞吞转回身来,对对手指。

“咋的?

娘说你一句不高兴了?

委屈了是吗?”

就见她瘪瘪嘴:“娘好凶,好凶哦……”

她这个样子,何娇杏真没奈何,招手让闺女过来,让她挨着坐下,才道:“你倒是把我说的记住,说话就慢慢说,走路就好好走,别横冲直撞的。”

……

自家这闺女是个皮厚耐收拾的,她不怕挨训,只怕被轻忽。

之前村里人不知道说过多少怪话,何娇杏没听全,也猜到有人在她闺女耳边嘀咕过。

她早先就想好了,尤其是在儿子出生之后,反而要比之前更关心冬菇,让她知道外面的人说的都是假话,家里人还是很在意她,这样姐弟两个才好相处。

何娇杏做得不错,不光是她,程家兴也做了许多努力,效果肉眼可见。

小胖妞喜欢她弟弟,天天都要趴在小床边看一会儿,经常想伸手去碰。

何娇杏并不拦着,只是让她轻轻的,不要使劲,说弟弟肉嫩,就跟豆腐似的,摸一摸可以,使点劲一戳就坏了。

阿娘没哄过她,阿娘都这么说,小胖妞哪敢下重手?

她平时都忍着不去摸弟弟,实在忍不住了才拿小肉手轻轻碰一下。

二娃在娘胎里养得也好,出生之后得到妥帖的照顾,他跟冬菇当初差不多,也胖乎,看着就很健康。

比起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度旺盛的冬菇,他要听话一些,让吃奶就乖乖吃奶,让他学爬学坐学站学走路他都配合,一岁的时候小豆丁不用扶墙就能走几步,又过了两个月,他就走得非常稳当。

二娃学走路的时候,冬菇在听他爹讲三字经故事,等二娃能走会跑,冬菇已经能背好长一段。

而何娇杏已经试着在教她笔画,点横竖撇捺,一笔一笔的教,兴许因为乡下女人都没有识字的,冬菇能有这机会就显得尤为难得,兴许是她奶跟她爹吹了不少风,胖闺女在这件事上热情高涨,等她把笔画全都写顺了,开始学一些简单的字,这时候二娃都满两岁。

因着家里两个娃,其中一个还很小,程记的买卖一停就是两年,他们重返县城是在儿子一岁多的时候。

以前那些熟客都当盼不到这天,结果他们家铺子很突然的又重新开张。

偶然经过的发现程记又开门了还觉得稀奇,问了才知道前段时间他们小舅子就找了人来帮忙收拾,老板一家的确才出来没两天,可店里早就清扫出来,楼上房间布置好了,小仓库里也填满了,锅碗瓢盆都重新涮过,烤炉也拾掇出来……买卖明明停了两年,又好像没停过一样,何娇杏捡了个香味儿重的一上货,县里的饕客溜达出来远远闻到那味儿就摸过来,过来一看,呵!程老板重新出山,他店门口又排成长队了。

程记还是那个程记,卖的东西新鲜又好吃。

但又有些变化,他们店里重新装潢过,瞧着比之前要好,店里又多出个胖乎乎的小少爷,还有就是站柜台的从舅子变成了侄子,就是大房的铁牛,他对读书兴趣不大,把字认得差不多就离开了学堂,本来应该给自家帮忙的,他娘瞅着三房缺人手,说自家店小不用他来添乱,把他扔到程记。

铁牛也乐得过来,他现在是半个大人了,长得壮实,瞅着也挺稳重,可这人吧本性是很难改变的,他是学了不少规矩,贪嘴这点还是没改掉。

自家卖那两样他吃腻了,在程记这边只要踏实干活经常都能从三婶那里得到奖赏,每次要上新货三婶也让他帮忙尝味道,铁牛喜欢在这边待。

这一年,刘枣花又怀了一胎,她远没有何娇杏这么讲究,怀着娃也照样开门做生意,天天乐呵呵的数钱,没见哪儿不舒坦。

程家兴说让铁牛回去,她还说不用,说她有程家富就得了。

何娇杏劝她去看看大夫,听大夫咋说。

大夫说她挺好的,就这样保持住。

……

大夫这么说,程家兴他们也没辙,幸而铁牛是个孝顺的娃,他娘不让他回去他就白天在三叔这边站柜台,回去再帮家里刷锅洗碗。

刘枣花那边卖的东西简单,她随季节变,两样换着来,每天的准备工作比较单一,铁牛两头跑也能帮着分担很多,真没累着他娘。

又要说到另一个在县里安家的,就是东子。

他那年娶了肖氏进门,之后就像计划中那样,跟老丈人谈了合作,大刀阔斧整改酒楼,力求挽救福满园的生意。

随着一样样的办法想出来,酒楼的生意还真有了起色,他老丈人更信任他,按照说好的给他算了红利,并且将人请去他酒楼,东子在福满园待了一年多,看生意稳定下来才又把自己负责那些活计交回给肖家,他则捏着这些年挣回来的钱做了其他打算,好像是跟哪个朋友一起搞了个商队,一年有大半年都在外头,做的事情也就是把本地盛产的东西拉去稀缺的地方卖高价,再将其他地方的东西运回来。

他生意做得活,也不是固定在两地之间往返,还会根据天候判断行情,捡着紧俏的买卖做,头一年就挣了钱,挣了钱不说还从外面捎了许多东西回来。

他拿着东西来看姐姐姐夫,说了自己的经历,何娇杏这时候才觉得东子长大了,不光成了家,也有了谋生手段,靠姐姐帮衬挣到第一桶金后,他另外走了条合适自己的路,在征得老姐同意之后把花生米的买卖转交给家里大哥。

出去闯荡的头一年,他尝到跑商的甜头,当时就想反哺,他稳了一手,又熬了一段时间等最艰难那阵子过去了,商路铺开,才回来找老姐,问她要不要把手里的闲钱投到商队这边,商队这边钱多能吃的货多,买卖大出去也好谈,还是不用他们出面,每年年底给送钱来。

何娇杏他们是看着东子一步步走过来的,信得过他,没太多犹豫就投了钱。

这项投资给他们带来了不菲的回报,不出三年,他们在府城有了宅院以及铺面。

二娃再大一些,两口子就把县里的买卖收了,全家一道搬去府城,顺带把铺子也搬去那边。

搬家是为了给二娃也就是程守业小朋友一个更好的环境,不管他以后走哪条路,先受个好教育,长大了选择面更宽。

想考科举可以埋头读书,想做生意在府城也更好施展。

这一次大哥大嫂没跟他们走,刘枣花是爱财,她脑子还是清醒,自家的麻辣烫和钵仔糕在县城都是老字号,做好多年了,好这口的都知道上她店里吃,如今生意哪怕不像最开始那么火爆,也是细水长流源源不断。

本来是租的铺子都让她买下来,省下租金不说,何娇杏也说不再从她那边抽成。

何娇杏跟程家兴商量了,这手艺是她教的,可她也从大嫂那边拿了好几年的钱,差不多了。

以后那生意就归大房,挣的钱也独归他们。

他们是没暴富,也是小有资产的富裕人家,家里几个就那么大能耐,只想守着这生意,不想重头来过。

大房留在了长荣县。

程家兴迁去府城,还把双亲接了出去。

府城地盘是大,宅院也宽敞,可老爷子住得不自在,刚出来那几天他还新鲜,新鲜劲儿过了就喊无聊,不让他种地他没事干,在府城这边又不认识什么人,哪怕生活再好他也没待够三个月,勉强住了一个半月非说要走,拿孙子都留不住人,他说再住下去能闲出一身毛病还是得回乡下去,种两亩地,没事跟老乡亲说说话,日子好混……

没办法,程家兴只能把人送回去。

黄氏多待了一段时间,她惦记大房二房的,也回去了。

至此,程家四兄弟是真真正正走上了自己的路,一个在乡下,一个在县里,一个在府城,一个在京城那边。

在京城的一直没回来过,信倒是没断过,通过信里面写的内容,他们知道程家旺一切都好,当初多亏有兄弟帮忙安排,让他媳妇儿得以顺利去到京中,她过去之后第二年又怀了个,还是儿子,第三胎才生下闺女。

袁氏当初心态炸得跟爆竹似的,跟程家旺重逢之后逐渐好转,又正常过来。

本来以为他们就只能通过书信往来,谁曾想东子组那个商队越发成气候,他们越走越远,在二娃八岁的时候打捅了京城那条线,东子亲自跑了一趟,回来之后还带程家兴跑了一趟。

何娇杏没去,她在家中看顾子女。

二娃程守业没继承到他娘那把力气,可他聪明,他长了颗不一般的脑袋,进学堂之前就能写会背,跟着夫子学了不过月余,那位夫子特地登门拜访,让程家一定鼎力支持他,只要他能收了心寒窗苦读,前程必定远大。

既然能读书,他看着也挺喜欢读书,家里当然是尽量给提供条件,文房四宝常备,书也是一批批的买,有些书本地没有的,程家兴还会拜托东子出去的时候从外面给他捎带,别看程家没什么底蕴,他家宅院也没多气派,家中藏书却不少,经史子集奇闻异志都有。

冬菇爱看,她看些杂书长见识。

二娃更不用说,可能因为何娇杏后来一直没再怀孕,家里就只得这么一儿一女,这让二娃从小就很有担当,他是做弟弟的,却总是有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觉得未来全家的重担都挑在自己肩上,必须刻苦努力。

他要有出息才能守住家业,才能护得住他娘跟姐姐。

巧得很,他姐姐也为家里这个从小就不太活泼像小老头少年老成且弱不禁风的弟弟操碎了心。

当然这个弱不禁风是冬菇以为的。

二娃自我感觉良好。

早就说过冬菇底子好,她很小的时候家里人就知道这闺女长大以后丑不了,果不其然,她十岁左右就已经是小美人一个,当时还有点胖乎,这姑娘自尊心很强,可能出去听了什么闲话,回来就收了些胃口,到她十三四岁的时候,小肥肉基本已经消下去,双颊还有些肉感,跟胖已经扯不上关系。

你再看她,就不是胖乎乎的小美人,她已经有进化成大美女的征兆。

冬菇十六岁订的亲,对方是府城里大商户家的公子,个性贼像他爹年轻的时候,起初也是见色起意,一来二去成了欢喜冤家。

冬菇先嫁出去,又过了两三年二娃中举,前面程家兴跟商队去过京城,当时是去看兄弟,也想到儿子可能会一路考上去,他提前在京城置了个宅院,二娃中举之后就跟着他舅舅的商队北上京城,在他爹办的院落安置,继续读书。

次年他得了进士出身,列总榜二十多名,因为年纪轻轻并且模样俊秀殿试当时他就受到过特别关注,仕途虽然小有波折,总体也还顺遂。

再看何娇杏。

她跟程家兴就是很会生财的,有娘家兄弟那边的分红,有闺女孝敬,又有儿子挣来的社会地位,哪怕称不上轰轰烈烈,也是和乐美满,这一生平安顺意。

-全文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