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九百零三章 县侯的品行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九百零三章 县侯的品行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良久,李义府的心情恢复了平静,他站起身看着屋外的秋雨语气坚定地道:“从此往后,县侯让下官做什么,下官就做什么。”

许敬宗将张阳的这句话看了很多遍,善不以名而为,功不以利而动。

这是劝李义府做个君子?

他怎么看都不像是个能够劝人做君子的人。

这句话也十分不适合李义府的为人品性。

许敬宗再一想,又觉得张阳的话中带着别的意思,劝李义府做个君子不可能,话语中还有另外一种意思。

他拍了拍李义府的肩头,笑道:“县侯的话高深吗?”

李义府颔首道:“很简单的话,越是品味越觉得有深意。”

许敬宗帮他整了整衣襟,淡淡道:“老夫知道,你成不了君子,但坏人也有君子作风。”

李义府站得笔直又道:“多谢许侍郎教导。”

“嗯。”许敬宗点着头走出了这个空荡荡的太常寺。

其实太常寺的官衙很破落了,太常寺的官吏也就三两个,像个官邸又不像是个官邸。

许敬宗回头看了一眼,便觉得李义府想要一路往上爬的路很难。

回到家中,就见到狄仁杰正吃着酱牛肉,许敬宗好奇道:“骊山送来的?”

狄仁杰给他递上碗筷,解释道:“这是晋王殿下带来的,骊山给了宫里送了不少,晋王殿下也得了一些,便给了小子。”

许敬宗也坐下来,嘴里嚼着酱牛肉。

狄仁杰问道:“许侍郎给骊山的书信回复了吗?”

很不喜欢这个小子打听朝中的事,这孩子太聪明了,过早地接触这些对他的心性不好。

孩子们该是天真无邪的,现在狄仁杰的成长状态,许敬宗就很不满意,“给李义府了。”

狄仁杰回道:“现在他应该朝着骊山顶礼膜拜了?”

许敬宗颔首道:“嗯。”

“果然都被我说对了。”

“你在得意什么?”

狄仁杰嘴里嚼着牛肉,“从小子看到许侍郎给骊山写书信开始,就已经猜到了之后的一切。”

他擦了擦嘴又道:“对骊山说来李义府这个人不重要,但许侍郎需要身边有这么一个办事得力的人,骊山县侯会看在许侍郎的情面上给他指点。”

这小子的话,只说对了一部分,李义府对县侯来说确实不重要,可骊山也需要朝中有人周旋。

许敬宗抚须道:“你知道骊山县侯以前是怎么控制人的吗?”

狄仁杰好奇道:“怎么做的?”

“县侯先将他的全家抓了,然后让人去卖命,照理说当那人的利用价值没了,杀了他全家就可以了。”

狄仁杰点头道:“担心对方是不是怀恨在心,杀了他全家确实是最好的方式。”

“可县侯从来不会这么做,他将那人的全家放了,并且给了他们籍贯,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放归,至于那个给县侯办事的人也得到了官职,正在波斯远征。”

许敬宗低声道:“因此即便是县侯在坊间骂名很多,但也没到人人得而诛之的地步。”

“至今也有很多人愿意给这些县侯卖命,骊山县侯一诺千金,他的诺言都是能实现的,他要谁富贵,那人就会富贵,他要给谁地位,就能让人身居高位。”

许敬宗拍着狄仁杰的后背低声道:“县侯做过礼部尚书,入中书省如今官拜尚书左丞,但从始至终他都是一个做事有底线的人。”

“就是这样的人,即便有这么多的骂名,总会有人去追随他,去追随骊山。”

狄仁杰陷入了沉思,正在思索着这些话。

许敬宗笑道:“当你把他们当作人看,他们也会将你当作人看。”

“难怪张柬之如此崇敬骊山,他做梦想要得到骊山县侯的指点。”

许敬宗笑道:“让他做梦吧。”

这世上有一个个人魅力十足的天可汗,这位天可汗号令天下的英雄豪杰,平定了中原之乱,奠定了大唐的基业。

这位天可汗像是一位大哥,西域,突厥都是他的小弟。

而这个世上还有一个人物,他是天可汗的对立面。

这位县侯与天可汗的关系并不好,坊间传言俩人时常吵架大闹。

但天可汗是宽容的,他一次次忍下了那些县候的放肆。

要说这位县侯立功不少,早该位列凌烟阁了,至于为什么没有登上凌烟阁,可能是因为天可汗的英雄气概下,还有一点小私心。

这也无伤大雅,张阳还年轻,天可汗也正值壮年。

除了天可汗,西域和突厥也甘愿做骊山的小弟,四方馆的使者除了对天可汗效忠,还会对骊山顶礼膜拜。

无它,因骊山一手掌握着火器,一手主持着对外的战事。

无论是阿史那杜尔或夷男可汗,又或者是松赞干布,他们都还活着。

阿史那杜尔与骊山化干戈为玉帛,骊山给了薛延陀的夷男可汗第二次机会。

听说这位骊山县侯与松赞干布还成了朋友,尽管松赞干布常说骊山县侯的手段歹毒。

可眼底里依旧佩服天可汗与骊山县侯。

正因如此,长安诸多外使对骊山也是崇敬的。

如果张阳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人,他若杀了松赞干布和夷男可汗,或许不会有这么多人追随骊山。

狄仁杰想着,张柬之也不会这般地敬重骊山县侯。

许敬宗的话语让狄仁杰沉默了,他见过那些给世家做事的恶徒

狄仁杰继续思量着,人心是复杂的,恶人的存在是环境造成的?

或者说世家的压迫与剥夺,要让他们成为吃人的恶魔,他们愿意吗?他们无从选择。

贞观十四年的秋季很平静,皇帝又一次给了骊山旨意,要让他们铸造火炮。

得来的结果还是拒绝和抗旨。

皇帝出了皇宫,看着秋季的景色,身边跟着长孙皇后。

“观音婢,你要注意身体。”李世民目光担忧地看着皇后,见她又咳嗽了。

长孙皇后摆手道:“只是受凉了。”

一旁的宫女连忙递来一碗茶,“皇后,这是骊山送来的红糖姜茶,说是秋季喝最合适。”

长孙皇后笑着接过茶碗,一口接着一口地喝着,“嗯,很好喝。”

宫女又道:“还很滋补的,听说汝南公主经常在秋季喝这种茶。”

皇后感叹道:“是呀,该好好调养的。”

李丽质又来看望父皇与母后了,她穿着一身简单的素衣,正在炉子边煮着茶水。

“丽质,你明年就二十了。”长孙皇后溺爱地看着她。

“女儿还不想出嫁。”李丽质牵着母后的手低声道。

“你呀,就是在骊山久了。”皇后笑起来的时候有了不少皱纹,低声道:“你看看这长安城,还有谁家姑娘没有嫁出去的?”

李丽质满不在乎地道:“女儿不着急,再者说骊山还有很多姑娘二十多岁了,也没有嫁出去。”

皇后无奈摇头,也由着这个女儿了,谁让她是宫里最得宠的孩子。

“母后与你父皇也年过四十了,就想看着你嫁出去。”

李丽质靠着在母后身边,像极了小时候的模样,

长孙皇后眉眼笑着,说着话就忘了喝碗中的姜茶。

李世民看着李恪与他的儿子,李恪的儿子名叫李仁,是个邋遢的小子。

皇帝一家子都在这里散心,只有陛下一直郁郁寡欢。

陛下对骊山一次次抗旨耿耿于怀。

一个太监小声道:“说不定骊山在密谋造反。”

一位年老些的太监道:“骊山县侯是驸马,不会造反的。”

“那骊山这般抗旨是做什么?”

“咳咳咳……”

身后的咳嗽声传来,几个太监当即噤声,回头见到是晋王殿下,他们陪着笑脸。

李治不悦地看了这几个太监一眼,沉声道:“若是再听到你们说这些,都去修昭陵,不用在宫里留着的。”

闻言,他们扑通,扑通地接连跪下。

跟在李治身后公孙小娘子也是目露凶光。

一直走到父皇与母后的身边,李治行礼道:“父皇,母后,皇姐。”

李丽质问道:“稚奴,你清闲在外,骊山的作业可有落下?”

李治闻言也是神情一窒,回道:“弟弟时常会看骊山带来的书籍,不敢耽误学业。”

十三岁的晋王已是一个半大小子了,个子也长得不错。

晋王从小就在骊山学艺数载,谈吐与言行都很好。

也不知道骊山是怎么养孩子,凡是骊山出来的皇子与公主,其身形与气质都很出众。

李世民拍了拍一旁的座位,“坐吧。”

“喏。”李治闻言坐下,就看到了吴皇兄李恪一箭射出,箭矢落在靶心上。

不多时,李治的跟班纪王李慎也来了,他手里总是拿着一卷书,是宫里手不释卷的孩子。

李世民沉声道:“稚奴,你口口声声唤的那位姐夫,现在接连抗旨,朕已向骊山去了四道旨意。”

李治当然清楚父皇想让骊山铸造火炮,此事朝野议论颇多。

宫里已有了骊山抗旨要谋逆的议论,刚刚那几个太监就在议论了。

宫里尚且如此,李治怀疑现在的父皇桌上,就有了朝臣弹劾骊山抗旨谋逆的奏章了。

他狐疑地看向父皇,该不会真怀疑骊山要谋反吧。

在父皇身边如坐针毡,见皇姐又去看看炉边,掀开一个锅盖拿出三两颗茶叶蛋。

“儿臣饿了。”

等父皇点头,李治这才站起身快步走到炉子边,“皇姐?”

李丽质皱眉道:“怎么了?”

李治小声道:“父皇该不会真怀疑骊山要谋反吧。”

她又回头看了一眼父皇与母后,低声道:“何出此言?”

李治蹲坐在皇姐身边,皱眉道:“宫里有太监这么议论,说不定朝中也在议论,人言可畏,如果父皇猜忌……”

说着话,他还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李丽质忽然笑了。

“皇姐,你笑什么?”

看着这个笨弟弟,李丽质又剥了一个茶叶蛋递给他,“外界的人都看不明白才会这么以为,你是从骊山出来的,还看不明白,真是白学了。”

李治低着头,心说姐夫从未教过造反这种事,一口茶叶蛋入口,没嚼两下就咽了下去,喉口一紧便卡住了。

他不住拍着自己的胸口,指了指嗓子示意自己噎住了。

这个弟弟还是处处透露着不稳重和不成熟的表现。

李丽质给他拍了拍后背,又道:“跳几下。”

李治这才原地跳了几下,终于长出一口气,抚着喉口道:“水。”

皇姐贴心地递来水,李治心中一热接过水碗,喝下一口热水,这才舒坦许多。

“嗯?皇姐是要走了吗?”

李丽质迈着脚步点头。

李治三两步跟上,“父皇他……”

李丽质摇头道:“你还是太愚笨了,多去看看我们骊山的书籍。”

说着话,她翻身上了一匹马。

“皇姐是要去做什么?”

李丽质笑道:“去骊山练刀。”

在许多宫女眼里,这位长乐公主拿得起刀,又能骑得了战马,据说还身手了得,这种飒爽的模样,正值风华最好的年纪,让宫里的女人们都心生羡慕。

李治挠着头站在原地,问向一旁的宫女,“我皇姐近来都在做什么?”

“婢子不知。”

说来这些宫女看起来更笨,便不想再问了。

正想着往回走撞见了吴王李恪。

“稚奴,你长高了。”

对方的手忽然拍在肩膀上,力道还不小。

李治行礼道:“皇兄身姿,弟弟才是羡慕。”

李恪看了看四下,带着他走到一处人较少的地方,“听说太子离开之时见过你?”

“当初弟弟带着狄仁杰去过东宫。”

李恪神色多了几分凝重,“近年来青雀在骊山多有建树,宫里常有评论,这太子近来多有刻薄,连父皇都看不下去了,他为难你了?”

李治摆手道:“倒是没有为难弟弟。”

李恪冷哼道:“没有为难?听说你都被他安排差事了,却未问你是否愿意?”

“其实弟弟在官学署也是……也是糊糊涂涂度日,孔颖达老夫子时常说弟弟没有整形。”

李治说着话憨憨地挠了挠头,被夹在皇兄之间早已汗流浃背,说话要谨慎小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