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八百九十九章 创造力才是稀缺的宝物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八百九十九章 创造力才是稀缺的宝物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渭南县的县丞离开了,他吃着兔腿一路走,走了三两步咬下一口,再继续走着。

张阳又坐回了孩子堆中。

“姐夫,发电机很厉害吗?”小兕子好奇问道。

她与小清清一般大,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年纪。

“现在的骊山,离要发电还有点远,眼下只是验证了电力存在,等到电力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小兕子又问道:“以后的日子什么样的。”

听着晋阳公主的问题,婶婶满脸的笑容,帮着往兔肉上撒盐。

孩子们好奇的目光都汇集在这位姐夫身上。

张阳摇着扇子道:“以后呀,我打算在骊山上也放一台蒸汽机,让它没日没夜地运转,再用铜线来输电,等我们有了电灯就不需要烛台与油灯了。”

“以后我们在骊山装满了电灯,让我们的村子在夜里如身在繁星中一般都是一盏盏的亮光,以后我们能够有电扇,夏天的时候不用摇扇子了,还可以用来驱动车床,我们还能造很多很多的蒸汽机器,然后再卖出去,赚很多很多钱。”

听着姐夫的讲述,孩子们的目光向往。

“姐夫的家乡也有这些吗?”高阳忽然问道。

“有呀。”张阳笑着。

高阳又失落道:“可惜姐夫的故乡不在了。”

张阳一脸无所谓地摇头,“没关系,其实我一直都在故乡,只是它换了一副面孔。”

李玥又看到了夫君的傻笑。

有些秘密一直藏在心底,没有人与任何人说过。

在孩子们的议论中那个故乡被战乱毁了,她们天真无暇,也没有多想。

她们觉得姐夫是在重建家乡。

姐夫的故乡是一个如仙境一般的地方,现在骊山也要变成一个人如仙境一般的存在。

他们都说姐夫是仙人,从仙境出来的人不是仙人又是什么人。

夕阳下,孩子们的脸颊通红,她们围在一起玩起了丢手绢的游戏。

张阳与李玥靠在一起,看着孩子们的玩闹也会跟着笑起来。

今年的夏收结束了,收成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坏。

朝中紧张有序地布置着一切安排。

骊山现在的技术院能够收容的学子不多,但当得知骊山要建设一座更大的技术院。

这个消息立刻就在长安城炸开了锅。

如果一年招收三千个学子,会有更多人掌握骊山的手艺,能够谋生的技艺也有了。

前两年但凡从骊山出来的弟子,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手艺,能够在长安城内立足,能够养活一家人。

现在骊山打算招收更多的人,许多前来参加科举的年轻人动摇了,往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将科举当作第一选择。

这种议论在长安城愈演愈烈,好像很多人都觉得骊山的这个书院肯定能够建成。

从当初的三县谈话之后,第一次找到骊山的是渭南县的县丞。

只不过这一次接见他们的不是骊山县侯,而是河间郡王李孝恭。

张阳坐在山脚下,正在看着一个个烧制出来的琉璃瓶,“唉,媳妇还是不愿意用琉璃来装窗户。”

这些琉璃瓶的质地很差,表面灰蒙蒙的,而且很厚,用来做钨丝灯泡就总觉得差点意思。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为了不让自家的工匠们在危险的环境下工作,粗糙一些就粗糙一些。

毕竟在这个年代没有很好的防毒面具,有些化学物质太过致命了。

李孝恭快步走来,“谈完了。”

张阳还在观察着琉璃瓶,低声道:“他们各家都是怎么说的。”

“他们都愿意拿出各县的土地来给骊山建设书院,但若朝中有非议,还请你去分说,至于要动多少土地,只要骊山的条件不过分,不占用耕田,他们都能够应允。”

张阳站起身舒坦地伸腰,长出一口气,“嗯,我们骊山又解决一个大难题。”

李孝恭的神色还有担忧,“当初李君羡奔走关中各地要求各县不将土地交给骊山建设,这是陛下的意思。”

“陛下下旨了吗?”

“没有。”

张阳将这些嗮好的瓶子一个个放入竹筐中,也递给李孝恭一个,笑道:“既然陛下没有下旨严禁骊山用各县土地来建设,那就没有这个严令。”

李孝恭手里拿着瓶子,又道:“可……”

张阳抬起竹筐,“没有文书,更没有旨意,那就是李君羡一意孤行,那是他自己的行为,与陛下无关。”

李孝恭的手里拿着这个琉璃,愣在原地许久没有言语。

李君羡的严令警告骊山不在乎,也不用去在乎。

皇帝不会下旨的,朝中也不会下正式的文书。

如果这件事让长安城的坊民欣喜,这位天可汗不会逆着民心来阻挠骊山的计划。

只要骊山的计划有利于社稷,有利于收揽民心,这位皇帝是乐见其成的。

因李世民的个人魅力,他会成全这件事。

张阳回身又对站在原地的李孝恭道:“过不了多久,朝中就会允许我们建设技术院,并且朝中也会给予帮扶。”

“当真?”

“嗯。”

李孝恭心中还带着疑惑。

骊山还未规划好要动三县多少土地时,半月后,朝中就送来了文书,送文书而来的是岑文本。

接文书的人还是李孝恭。

“县侯人呢?”岑文本看了看四下。

“最近他挺忙的,有很多事要做。”李孝恭看着文书漫不经心地回话。

文书上不仅仅写着允许骊山建设技术院,并且还加以催促,朝中可以派出一千工匠来帮助修建,并且还让户部,吏部与国子监参与。

并且由天可汗亲自命名,贞观学城。

骊山不仅仅要建设几间屋子,而是要建设一座供人学习的大城,此城西靠长安,占地两千亩。

“老夫有件事不明白。”

岑文本带着和善的笑容,“河间郡王可有不解之处?”

李孝恭收好文书问道:“为何,张阳料定朝中不仅不会严令禁止,还会给予帮扶?”

“是呀,他怎么知道的。”岑文本思量片刻,揣着手道:“县侯在长安城为官也有数载,他见过很多人的起起落落,他太了解天可汗,也太了解朝堂了。”

“而且朝中也很了解骊山,现在骊山要建设技术院,那是一个利于社稷的建设,当陛下下达了这个文书,坊间万民称贺,民心所归是如此,陛下又为何要否决。”

“对了。”岑文本又道:“让下官不明白的县侯是如何说服三县的县丞,他们竟然接连递交奏章,请问陛下为何不将土地用于骊山建设。”

“老夫也不明白他到底用了何种手段,听青雀说他只用了一天,见了他们两次,这件事就办好了。”

“嗯,这么多年过去了,县侯还是这么的有手段,既能让三县县丞信服,又能得到骊山想要的,还能让民心所归。”岑文本点头道:“这一次县侯又成全了很多人。”

李孝恭问道:“陛下,对此有过多追问吗?”

“没有,只是叮嘱骊山早日建城,早日接纳学子。”

“老夫就知道。”李孝恭的脸上带着骄傲的笑容,“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手段一点都没少,反而更多了。”

“既然县侯无暇接见,下官就告辞了。”

“老夫不送了。”

张阳正站在山头,手中拿着一根竹管,竹管可以看到远处的岑文本与李孝恭交谈的场面。

小清清双手怀抱胸前,有些替岑文本觉得委屈,“若是文本伯伯知道爹爹是为了要用望远镜不去见他,他会生气的。”

张阳将望远镜递给她,“这是大唐的第一个望远镜,意义重大。”

“爹爹就不能造个更大的吗?”

“造这么大做什么?”

“女儿要看月亮。”

“月亮上什么都没有,有何好看的。”

小清清跟上脚步,“那爹爹每天看夜空是在看什么?”

张阳双手背负走在山道上,“我在看未来,未来就在汪洋的星海。”

“娘说得没错,爹爹想上天想疯了。”

自骊山县侯住在骊山,不再过问政事,骊山诗篇出世之后便再也没有写过任何的诗篇。

那位县侯在走下坡路,他的文采韬略,治国方略都已用尽了。

甚至开始向各县变卖家业。

这世上难得是走下坡路的从容。

当走到下坡路的低谷之后,再次攀爬又是另外一番场景,便会站得更高。

当骊山再一次用能力摆平了各县的议论,扫平了各县非议,甚至得到皇帝的认可。

人们这才明白,那位骊山县侯的手段还在,他能够从容地在各县游说。

恍然回神,人们这才发现骊山沉淀了这么多年,这才开始要厚积薄发了。

狄仁杰问道:“晋王殿下,骊山为何执意要开设这座占地两千亩的学城?”

李治轻笑道:“姐夫与皇姐向来不出手,一出手便是如此大手笔。”

张柬之还是一副懒散模样,自从他进入国子监也没有任何的变化。

他觉得自己满腹才华,只是没有得到指点。

至今还是怀才不遇的作派。

眼看曲江里这座坊市就要建成了,李治又想到小清清想要炸了长安城的事。

“殿下,以后科举的人会越来越少?”

李治摇头道:“不会的,科举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再想起张玄弼的约定,李治冷哼道:“柬之告诉你家老货,他要输了。”

张柬之喝着酒水道:“晋王殿下何出此言?”

李治道:“关中不会人才凋零,骊山所作所为便是让更多的人有了更多的选择,骊山传授的学识能够给人无与伦比的创造力。”

“创造力才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宝物,士林名儒活在一个腐朽的年代,他们早已失去了创造力,关中人不会失去生气,他们不会成为那失了魂的躯壳。”

“智慧能让人有创造力,这创造力便是造福关中的所在,是他们执迷不悟。”

贞观十四年到了十月,骊山终于开始了对这座学城的建设。

上千名工匠开始夯实地基。

三县的县丞与户部交代着这一次土地交割事宜,交割出去的土地归于骊山。

建设这座城所需要的钱财人力,粮食全部由骊山来提供。

此刻的骊山响起了钟响,那是骊山县侯的钟楼建成了。

这座钟楼立在山腰处,高有五丈。

钟楼建设很粗糙,甚至还能看到砖石拼凑的缝隙,它的顶部有一个巨大的圆盘,这个圆盘上有两根针,如果站在官道上仔细看,就会发现那根长针每转动一圈,那短针便会跟着移动。

这就是这个县侯忙碌大半年建设而成的钟楼。

只要明白骊山的二十四小时制,官道上的行人只要远远看一眼,就可以明白现在是什么时辰,精确地知道现在几时几刻。

会有更多人去了解二十四小时制,不用骊山主动去做什么,县侯只是建设了一个钟楼,便能够让关中人主动去学习。

小时制的分,秒,时是不是骊山为了奴役关中的工具?

这件事的议论从来没有停歇过。

面对这种非议,骊山从来没有解释过来由。

县侯用一种行动,让关中人主动去学习小时制,哪怕是远道而来的商客,经过官道上行人讲解,也会觉得这是一种更方便的计时工具。

这成了一道景观,也成了便民的所在。

为了建设这座贞观学城,骊山要花很多钱,但同时骊山又发财了。

想要来买摆钟的人在村外排起了长队。

一边不断地往外面送钱,一边有钱源源不断地进入骊山,骊山的车间忙碌运作着。

又半月之后,张阳看着洋洋洒洒的订单,足足有六千个摆钟的订单,每个摆钟造价一贯钱。

还仅仅只是这半月的,骊山村外还有源源不断的订单送来,眼看就要过万了。

“这程咬金家是怎么回事。”张阳怒地拍着桌案,“你一家要五十个摆钟,你程咬金是要在家里每个房间,每个角落都放上钟吗?岂有此理!”

“啊!老子的骊山根本造不过来,欺人太甚!”

书房内不断传来张阳怒骂的声音。

小清清坐在丽质姨姨身边,“姨啊。”

李丽质应声道:“嗯。”

“花钱的时候爹爹会生气,赚钱的时候怎么还生气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