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八百八十七章 惶惶恐恐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八百八十七章 惶惶恐恐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小清清烤出来的肉太咸,岑文本又喝下一口茶水,冲淡一些咸味。

他递上一份册子,笑道:“陛下当然不会是劫匪。”

张阳拿过册子仔细看着,低声道:“文本兄说的也对,之后要陛下一直站在群众这一边,铲除了旧势力之后,将旧势力的田地分给群众,将旧势力的隐户与奴仆换一个良人的身份,人们一样会称颂陛下的。”

岑文本点头道:“这是陇右各县送来的文书,上面写着的都是可以用来种树的田亩。”

张阳皱眉道:“一共六千顷地可以来种树?”

岑文本颔首道:“这都是天水郡周围的田亩,他们将不能耕种的荒地翻土,每日灌溉,以后种上胡杨树,黄杨,榆树,松树。”

张阳颔首道:“田亩还不少。”

岑文本叹道:“其实等马周清查田亩之后,才发现陇右的田亩荒芜情况比之预想的要严重很多。”

“文本兄细说。”

“自大业年间之后,陇右分口锐减,比之隋文帝年间少了近四成,加之武德年间多次用兵,陇右人口大不如前,现在可以查明的陇右天水郡只有六千户,马周估算过,陇右人口最多五万,能用壮力不足三万。”

岑文本手里拿着羊肉串的木签子,又道:“贞观五年之后,有大量的人口迁去河西走廊,或是迁入关中,才有现在这种局面。”

“对了。”他又补充道:“因玄奘和尚在沙州,嘉峪关附近有了不少和尚。”

“玄奘和尚的号召力还这么厉害,着实令人佩服。”

张阳感慨着。

岑文本笑道;“那些和尚将玄奘比作智慧,传言中是个很有智慧的和尚,天竺战报送到的时候,玄奘和尚得知了天竺王过世的消息,开办道场,与一千僧人共同念诵经书。”

“沙州能养得起这么多和尚。”张阳好奇道。

“沙州确实贫瘠,可玄奘命人挖井,关中也有佛门给予粮食,养活一千僧人不成问题。”

张阳叹道:“玄奘是个很坚定的人,本想着让他动摇佛心,但我现在已放弃了。”

“是呀。”岑文本打了一个饱嗝,“陛下几次三番派人去游说,希望玄奘和尚能够还俗,都被拒绝,有人说他是个不识好歹的和尚,应该死在沙州。”

张阳将文书交还给他,“文本兄能与在下说这些,有劳了。”

岑文本笑道:“我与县侯相识多年,其实县侯也是一个心志坚定的人,这么多年了不曾动摇过。”

“过奖了,我不过是想要做个数钱数到手抽筋的人,三十岁的人了,人生最大的期盼就是早日退休。”

“下官年过四十了,却没有县侯这般心境。”

“陛下最近花钱还大手大脚吗?”

岑文本的神色凝重了几分,“下官写过劝谏奏章,陛下一直置之不理。”

“劝皇帝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哦?”岑文本颔首道:“县侯可有高见?”

“没有高见。”

话锋一转,岑文本欲言又止,气馁道:“与你说话很累。”

说罢,他喝下一口茶水,站起身道:“今年科举在即,下官就不久留了。”

张阳摇着手中的扇子,“在下就不送了。”

看女儿的小脸神色凝重,张阳又问道:“怎么了?”

“听文本伯伯说皇帝灭了陇右门阀,以后皇帝也会用如此手段来灭了骊山?”

张阳没有答话。

小清清又是摇头,“不应该的,骊山建设都是为了社稷,近来颇有成效,皇帝不会自断臂膀。”

她推翻了自己的想法。

这一次皇帝惩治陇右的方式很简单,简单的只是汝南公主一个要种树的念头,李世民就动手了。

世家倒了,人头滚滚,陇右门阀又怎敢兴风作浪。

李渊说李世民的杀伐太重,这样的皇帝会受到后人的指责。

其实现在指责皇帝人依旧不少,还有不少人指责骊山。

骊山将人力当作资源,不把人当人看。

张阳轻笑着,“哎呀,多么有意思的说法,要多多思考才是。”

贞观十四年,五月,皇帝又派人来催那三千门火炮。

骊山的铁路因为火炮的大项目只好暂时停工,那是三千门火炮,又不是三千个铁桶。

骊山铆足了劲才完成了大半。

从皇帝下单到现在过去了六个月。

李泰看着姐夫戴好手套,又披上了围裙,神色狐疑,“平时姐夫不下车间的。”

一张张的图纸挂在墙上,张阳皱眉看了良久,“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吗?”

李泰回道:“我们将蒸汽机与车床连接,转速只能到这个地步,想要更快也可以,但很危险会炸炉子。”

“嗯,完全第一。”

张阳中肯地点头,目光看去,一台车床内部的轴承正在转动着,它的另一头连接着蒸汽机的轮子。

县侯鲜有亲自下车间,一时间工匠们也围了上来,想要看个仔细。

张阳手里拿着一个模具,正在用车床做着切削。

李泰看着好奇,姐夫的手法很稳,也很娴熟,这模具还是江师傅他们昨日烧出来的。

也不知道姐夫用这种古怪的模具做什么。

看着这个模具的边角在切削下,边角逐渐开阔起来。

李泰摆手让四周的工匠接着去忙自己的事,而后坐在车间外发呆。

到了下午时分,张阳这才从车间中走出来,手里拿着图纸,“还要多加以改进才是,这是下一次要做的模具。”

李泰接过图纸道:“姐夫放心,两日可以铸出来。”

现在车间与铁厂都在忙着做火炮,生产力都集中在这里,车间内有车床十余台,唯独两台连接着蒸汽机,这两台还是县侯专用的。

张阳洗了洗手,拿下围裙后,叮嘱道:“明日一早,我还会来。”

接连一个月,张阳都在车间内忙碌。

每每从车间回来之后,便会将自己关在书房中,不断地修改着图纸。

这天张阳依旧下了车间,他将一根铜棒放在车床的一头,将一个铁筒放在车床的另一头。

那个铁筒中有个洞,正好够铁杵进去。

张阳皱眉看着车床转动,将铜棒缓缓送入,当即就发出了刺耳的金属声。

铜的可塑性很好,当它被缓缓推入那个铁筒中,立刻就有很多铜屑飞溅而出。

再次拉出之后,那根铜棒上已有了螺纹。

张阳仔细停下车船仔细观察着,铜棒只比筷子粗一些,长一尺。

表面的螺纹有深有浅的,用桐油给它降温,还有精细化的空间。

张阳用骊山尺仔细测量着,再去另一个车床,用来攻丝的铁杵也准备好了。

看着车床的转动,给铜料上了桐油之后,缓缓将其推入,攻丝作业快不得,要慢慢来。

将攻丝好的铜环拿出来,张阳尝试着将它放在螺丝上,转动几下,到了一半便卡住了。

确认了内径没有问题,多半是螺纹深浅的问题。

“姐夫,怎么样?”

“失败了,我还是要拆了这个车床。”

“苍天呐,一个月的心血白费。”

张阳恼怒的踹着一个木箱子,“你们这些名儒大儒,只顾提高精神境界,不知道生产制造,但凡中原的铸造业能够提早几百年,老子用得着这么辛苦吗?”

让李泰将失败品拿去重铸,张阳心情失落地回到山上,两人都不开心,很烦闷。

就连小武和小慧都注意到师父的心情很差,高阳与东阳回到骊山了,弟弟妹妹们今天回来一两个,明天回来一个。

李玥没有去催,因为她也有事要忙,正在编写着几何学的课本。

骊山的学识从来不是只有骊山学子才能学的,知识可以传播,骊山的技术院也会讲解着一些较为简单的几何学知识。

铁路的铺设停工,阎立本一边自己学,还教着孩子们,用他的话来说,不能白吃白喝。

本来李泰也孝敬这个岳丈,甚至给这个岳丈安排了独立的宅院,生活起居一应俱全。

奈何阎立本近来苦学骊山学识,也不想就此歇下来。

这段时间,张阳没有去过问朝中的事,骊山与朝堂都有各自的方向。

这天一个消息送入了朝中,这个消息来自吐蕃。

小赞普贡日贡赞写了一封书信给松赞干布,说是泥婆罗要用尺尊公主与小赞普和亲。

张大安当即反对了这件事,他站在朝堂上朗声道:“泥婆罗乃是大唐打下的地界,吐蕃怎能与他们和亲?”

松赞干布俯首站在太极殿上,他是吐蕃的赞普能够决定自己儿子的婚事。

朝臣的目光放在松赞干布身上,这位吐蕃赞普能将此事告知朝中,足以可见吐蕃对大唐的忠诚。

许敬宗站出朝班,躬身道:“陛下,泥婆罗是王玄策将军带兵打下的,既然是唐人打下的领土,当由唐人做主,若泥婆罗还有自立之心,梁建方将军的西征大军随时可以南下扑灭他们。”

李世民颔首道:“赞普,你是如何考虑的。”

松赞干布又是行礼,十分恭敬地回道:“全听天可汗做主。”

李世民的脸上带着笑意,“若是一桩美事,朕自然成全。”

看了眼满朝的文臣武将,李世民站起身沉声道:“退朝。”

众人三三两两地走出太极殿,李义府快步出了太极殿,“泥婆罗与吐蕃当真不能联姻?”

张大安回头看了一眼谦逊的松赞干布,他正在与几个朝臣交谈,收回目光压低嗓音道:“吐蕃为何要将这种事情告知朝堂。”

李义府回道:“自然是因松赞干布对大唐忠诚。”

“连你都这么以为。”

“难道不是吗?”

张大安沉声道:“正是因为如此,此事断不能轻易答应,这桩婚事也不能成全他们。”

李义府正色道:“是吐蕃人别有用心?”

张大安点头,“今年吐蕃都护府送来的文书中有记录,泥婆罗的尺尊公主早有联合吐蕃之意,如果他们两家和亲,下一步便是攻占天竺。”

“吐蕃人用心险恶。”李义府忽然明白过来了。

“这不是一桩美事,这是吐蕃小可汗的野心,此事断不能成全他们。”

李义府再一次跟上脚步,连忙道:“下官这就写劝谏奏章,此事断不能小觑。”

张大安不介意礼部有李义府这么一个唯利是图的人,至少他这个人的能力很不错。

他要写劝谏奏章,也是为了让陛下发现他的作用,得到陛下的注意。

太液池修好了,陛下闲暇之余也会来这里走动,长孙皇后正带着孩子们在这里玩闹。

宫里有个放松的地方很不错。

便觉得修建这里十分的值得。

“陛下,鸿胪寺少卿李义府的奏章。”

李世民的目光放在清河与李福,李明身上,笑着拿过奏章看了起来,只是看了一眼便沉声道:“朕记得礼部尚书与鸿胪寺卿都是张大安。”

太监回道:“陛下,一直都是他。”

“这礼部尚书还未递交奏章,他倒是先向朕劝谏了,李义府?”李世民沉吟片刻,笑道:“是个很上进的年轻人。”

“陛下,可要召见他?”

“不用了,让张大安来一趟。”

太监躬身离开,过了半个时辰,张大安走到太液池,这个太液池很美丽,尤其是在春天。

水中有水榭与笑道,还有荷花正准备绽放,水榭错落。

一眼看去,能看到还有小舟靠在岸边。

张大安整了整自己的衣衫,迈步走上前,“陛下。”

李世民闭目躺在一张用名贵紫木制成的躺椅上,“当初是张阳举荐你任职礼部尚书的。”

张大安低着头,回道:“臣自任职礼部尚书终日惶惶恐恐。”

“呵呵。”陛下依旧没有睁眼,而是轻笑道:“赵国公,褚遂良他们也是终日惶恐,连你也是,朕是有多么的面目可憎。”

“臣并不是因陛下而惶恐,而是觉得礼部尚书一职责任重大,这才惶恐。”

场面话说都会说,从为人上来看,张大安说惶恐,那是真的惶恐,毕竟是个年不到三十,二十岁堪堪有余的年轻人。

上一个如此年轻就任职礼部尚书的人,还是张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