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八百七十章 晋王殿下出山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八百七十章 晋王殿下出山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阎立本带人围着这怪物,四下打量,并议论着,甚至还有几句争执。

裴行俭带人护着官道,围观人群又在这里站了小半个时辰,见骊山再也没了动静,便纷纷散去。

因此京兆府众人也都长出了一口气。

裴行俭上前问道:“魏王殿下,现在可否将人散去了。”

李泰闻言回头看了一眼,面色上又多了挫败的神情,“还是失败了。”

“我等都看得很尽兴,骊山又可以名扬天下了。”

李泰神情失落,缓缓道:“还是不够成功,有很多问题。”

骊山众人还在围着怪物收拾,裴行俭驱散了在这里围观的人,带着自己的人手也离开了。

因骊山的事情,长安城内热闹非凡,这天全城都在议论一件事,骊山到底要做什么?

裴行俭皱眉走入破落的京兆府,习惯了长安城热闹又拥挤的生活,现在倒是有些想念在波斯的生活。

在波斯的时候一切都很安静,可以静下心思考。

在长安城却是繁闹得令人静不下心。

这种状况持续很久了,以至于裴行俭都想不起来自己回来多久了。

他抬头看了看被积雪压塌的一片瓦,低声道:“牛朝。”

“在。”

“你找些工匠来将这里修缮好,翻新一遍。”

牛朝连忙道:“裴府尹,朝中没给银钱呐。”

其实朝中给过银钱了,只不过这些银钱拿去给人家修整田亩和沟渠了。

“本府尹自己出钱。”

“喏。”

“慢着。”裴行俭又叮嘱道:“就用骊山的工匠。”

“卑职这就去安排。”

皇宫内,李世民看着一卷书,眼前站着是晋王李治,如今的李治也十三岁了。

“这么说来你是从骊山结业了?”

李治回道:“父皇,儿臣已通过了姐夫和皇姐的考试,虽说……”

“虽说孩儿学艺不精,不如几位皇姐。”

他又诚实地补充了几句。

李世民瞧了这个儿子一眼,又放低目光继续看着书卷,这是李治结业的文章。

上面是一些生产的论述,论述的主题便是当下的群众生活与生产力的关系。

不得不说这种文章只有骊山人去写。

甘露殿内,李世民看得很专心,想要从文章中找到论述的突破口。

可再仔细一看,又觉得这论述还是有点道理的,人的生活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还会反哺给群众。

群众的生产制造不仅可以得到丰富的物质,还能在过程中涌现许多智慧。

物质与财富离不开群众,这天下的万千普通人才是财富产生者与拥有者。

这就是骊山的唯物论?

李世民皱眉思量着,再看李治,这孩子躬身站着,精气神倒是不错。

“既然从骊山结业了,也出师了,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父皇,儿臣想要建设关中。”

听到这话,李世民的神情一凝,好似在讲,你再给朕说一遍?

李治补充道:“父皇,儿臣所言的建设关中与姐夫所言的建设不同,儿臣要在人们的精神上作建设。”

黄口小儿,口出狂言,李世民很想这么骂自己的儿子一顿,可念在他学成之后肯回到朕的身边,这些话也都咽了回去。

至少稚奴比青雀懂事。

“嗯,去见你母后吧。”

“喏。”

李治闻言走出了甘露殿,宫里的太监与宫女眼中,晋王殿下从骊山学成归来有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是精气神上与同龄人差距很大。

这就是从骊山走出来的孩子,当年的长乐公主也是这般的气质。

宫里的小道路面上又有了积雪,每走一步就会有脚印。

李治看着宫里一个个低着头走路的内侍,眼神中多有不爽利。

立政殿前,一个宫女站在殿前,陪在皇后身边的宫女与后宫的其他人不同,就连衣着也华贵了不少。

她朝着殿内吩咐道:“晋王殿下到了。”

殿内的宫女手脚麻利地收拾起来。

随后,她便快步跑上前,“见过晋王殿下。”

这位宫女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公孙小娘子。

李治看着这个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宫女,颔首道:“母后呢?”

“皇后就在殿内。”公孙小娘子领着晋王走入。

长孙皇后就坐在暖炉边,还在整理着一些衣衫,“回来了?”

李治回道:“嗯,儿臣通过了姐夫与皇姐的考试,已经结业了。”

长孙皇后叹道:“东阳她们也结业了,还留在骊山呢?”

“嗯,皇姐她们还可以学下去,只是全由我们自己决定,是要继续留着学艺,还是出山历练。”

李治一边帮着母后整理衣衫,又道:“皇姐她们想接着学下去。”

“唉……”

长孙皇后叹息道:“还是因你父皇,她们才不愿意回来。”

李治笑道:“母后不用担心,母后随时可以去见皇姐她们,今年除夕也会来宫里的。”

“嗯。”长孙皇后慈眉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嗯,长高了,也结实了。”

李治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时候,嗓音也厚了许多,正是处于一个男孩子变声的年纪。

他解释道:“其实在骊山学艺还要锻炼体力,每月五次体育课,我们都累得迈不动脚。”

长孙皇后捂嘴轻笑道:“这是练兵?”

李治点头道:“像是练兵,有时体力测试比练兵更辛苦。”

公孙小娘子让人准备好了饭食。

皇后看着儿子正用饭食,他狼吞虎咽吃着。

“母后都让人收拾好了,以后你就住在崇德殿,以前也是你皇姐与姐夫读书的地方。”

“当年也舍不得用银钱修缮,现在修缮好了崇德殿也能住人。”

李治一边吃着饭食,一边点头,“多谢母后。”

要换作平时,应该起身行礼的,晋王殿下在骊山学艺久了,疏于礼数,见皇后不怪倒也无妨。

长孙皇后颔首道:“过两年就要行冠礼,这两年就留在宫里。”

李治用了饭食起身道:“孩儿先去崇德殿看看。”

长孙皇后点头道:“嗯,去吧。”

等晋王殿下离开,长孙皇后低声道:“这孩子吃得快,走得很快。”

看着桌上两碟菜吃得干净,碗中的黍米也吃得干净没有留下一粒。

“这孩子怎养成这样毛躁的性情。”

随后,皇后对正在收拾的公孙小娘子道:“你也去崇德殿照顾稚奴吧。”

“可是……”

“本宫身边的人够多了。”

公孙小娘子躬身行礼,“婢子这就去。”

说罢,她又朝着晋王殿下离开的方向匆匆跑去。

四周的宫女都投去了羡慕的目光,她们也想要去照顾晋王殿下,这是一份莫大的殊荣。

崇德殿依旧在原来的位置,就在东宫边上。

李治推门而入,入眼的是一个昏暗的宫殿,顿时眉头一皱,仔细打量着。

这里还有三两个书架,书架很高需要梯子才能拿到上方的书籍,再往内走便是三张桌案,烛台和笔墨都准备好了。

走到后屋,便是住处了。

李治很不喜欢昏暗,因为住在骊山的时候,那里的房子都是亮堂堂的,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

他推开窗,让风吹入殿内,也让阳光照入殿内。

这样一来感觉舒服不少。

公孙小娘子脚步匆匆而来,面对陌生的晋王有些慌乱,行礼道:“晋王殿下。”

李治点头道:“母后让你来的?”

她回道:“婢子留在皇后身边这才第二年,皇后说让婢子留在宫里学礼学文章,婢子还会剑术,等婢子笄礼后便可以放归。”

公孙小娘子说罢,眼神中带着些许期待。

站在晋王殿下身后许久,一直都没有听到殿下的要求,想给晋王殿下舞剑看呢。

“你去安排工匠,让他们再将崇德殿修缮一番。”

“啊?”

小公孙讶异道,再看了一眼四下。

李治补充道:“这里太昏暗了,窗再宽敞一些。”

“啊……嗯!”

小公孙迟疑着点头。

李治自顾自走出了崇德殿。

她孤身一人站在殿内,又觉得殿下是个很难亲近的人,可谈吐来看明明就是一个很开朗很和善的儿郎。

崇德殿距离武德殿很近,李治在武德殿前站了片刻,又走向东宫。

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了,回到宫里见过父皇与母后还要见过太子。

东宫右率统领赵节早就等在这里了,见到晋王殿下连忙行礼,“殿下。”

李治点头道:“皇兄可在?”

“太子殿下就在殿内。”赵节迎着人走入,“晋王长高了许多。”

李治颔首道:“是呀。”

东宫殿外,李承乾喝着茶水,正在看着书卷。

宫苑内还有积雪,倒也清净。

“皇兄。”

李承乾忽然一笑,“稚奴来了?嗯,长高了。”

李治躬身行礼,“让皇兄挂念了。”

“嗯,孤甚是挂念,也担心你会如青雀那般就留在了骊山不来宫里了。”

“皇兄是在看朝中卷宗?”

“嗯,近来长安城死了几个人,是悬而未决的案子,死了一个太常寺的乐童,一个叫秦英,韦灵两位道士。”

“嗯?”李治好奇道:“有人在长安城行凶?”

“大理寺已在查了,不用介怀。”李承乾随手将卷宗丢了,上下打量着这位弟弟,“往后你也可来东宫与孤共理这些国事。”

李治连忙退后一步,“弟弟在长安城还与好友有约,改日再与皇兄叙旧。”

“是那位叫狄仁杰的孩子?”

“正是。”

李承乾沉吟道:“这孩子与许敬宗走得近,嗯,也无妨,你随时可来东宫。”

“弟弟告退。”

“赵节。”李承乾嘱咐道:“送稚奴。”

“喏。”

狄仁杰和张柬之就等在朱雀门,见人来了,快步上前,“晋王殿下。”

李治开朗笑道:“仁杰!往后我们可以在长安城玩了。”

狄仁杰介绍道:“这位是张柬之。”

“在下张柬之,家父张玄弼,乃士林……”

“仁杰!长安城有什么好玩的事?”

张柬之的话语就这么被打断了,本想在晋王面前彰显一下自己的身份。

狄仁杰思量着,“近来长安城出了几桩离奇的命案,大理寺查了,至今没有结果,不过在下觉得不是找不到真凶,而是大理寺不想查了。”

“为何不查。”

狄仁杰靠着朱雀门的宫墙低声道:“问过许敬宗,此事可能是那些卖红烧肉的人所为。”

“就这些?”

狄仁杰又道:“我等为晋王殿下准备好了酒宴,先用酒再说其他。”

张柬之双手背负道:“这长安城还有许多有趣的地方。”

狄仁杰解释道:“柬之兄才学斐然。”

李治好奇问道:“会作诗吗?”

闻言,张柬之忽然长叹一口气,沉默良久一言不发,别说诗了,他现在一个字都憋不出来。

他蹲下身,痛苦地捂着脸,哽咽道:“在下恨呐,恨骊山写尽世间诗篇,却不给我等文人留些许余地,恨呐!”

狄仁杰见状笑道:“晋王殿下莫要见怪,骊山的诗篇已是他的心魔了。”

李治笑道:“无妨,姐夫说过诗篇是写不尽的。”

张柬之还是一脸的痛苦,仰头长啸,“恨呐。”

“你够了!”狄仁杰踹了他一脚,这个张柬之哪有什么文采斐然,都是装腔作势,还一副生不逢时的样子。

三人走到了一处酒肆,秦怀道,程处弼,李如璧等人都在这里。

他们都是长安城的权贵二代,也都是小辈。

这些人很容易玩在一起,虽是小辈,可要说在这长安城称霸丝毫不逊他人。

以往住在骊山哪有这么多的朋友。

现在能够如此多的同龄人,李治很是开怀。

李如璧是老将军李大亮的孙子,他询问道:“晋王殿下此番来长安,往后还回去吗?”

这群孩子又是饮酒,又是学着大人模样搂着女子。

李治却是滴酒不沾。

同样不饮酒还有狄仁杰,倒是张柬之放浪形骸,想要一个胡姬搂着。

李治回道:“此番出山便是结业了,往后可以回骊山看望也可以一直留在长安,本王想在建设关中人的精神世界。”

“精神世界?”秦怀道倒吸一口凉气,一时间没有听懂是什么意思。

众人都是你看我,我看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