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八百六十八章 骊山有熊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八百六十八章 骊山有熊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张阳原本就想告辞了,让王公公好好休息,走到门口时,屋内又传来了他的话语。

王公公手里拿着茶杯,茶水还温热,他低声道:“县侯是个善良的人。”

“我这人不会一直善良。”

“嗯,县侯从来没有同情过任何人。”王公公叹息一声,“世家倒下的那一天,也没有同情过。”

张阳看着屋外的大雪,站在门口双手背负。

“在陛下眼里,县侯还是个孩子,公主殿下也是个孩子。”

“我不在乎陛下的看法。”

王公公喝下一口温热的茶水,抬首看着这个年轻的背影,眼神中带着几分警醒,“县侯得到了南诏,当真是好手段。”

“得到南诏只是巧合。”

“陛下说过县侯能够建设一地,让贫瘠村子成为关中富裕的所在,那么也能让南诏成为天下最富庶的所在。”王公公的话语顿了顿,又补充道:“对,这话是房相说的。”

张阳回身面带笑容,“房相为何有此顾虑呀?”

王公公笑起来皱眉都挤在了一起,他低下头看着茶杯,“房相忧虑的事总是很多。”

张阳揣着手道:“我对南诏还没有打算。”

王公公低声道:“县侯会让南诏自立吗?”

“南诏需要重建。”

“这重建又要等到何年何月,陛下时常看西南那边的公文。”

“我人就在骊山,我的家业也都在骊山,南诏还是太远了。”

“是呀,对县侯来说还是太远了。”

张阳又看了一眼屋外的风雪,“王公公来骊山也是带着陛下的心意吧。”

王公公低垂着头没有回答。

“其实骊山很简单,我不管您在来骊山前陛下都交代了什么,但您来骊山这里都会将你当作一个长者来对待,您早点休息吧。”

王公公手捧着温热的茶杯,眼神中多有愧疚之色。

张阳走出这间温暖的小屋,迈步走在风雪中,皇帝对骊山还是有忌惮的。

甚至将这忌惮也放在了南诏。

一路走着,越走脚步越快,张阳一脚踢在一株松树上,松树只是晃了三两下依旧傲立雪中。

小心安骑着熊二正巧站在不远处,看到爹爹踢了松树,他也一路小跑过来,飞身一踢。

小短腿对松树造不成什么伤害,这孩子冻得脸颊通红还一副很高兴的样子。

“爹爹为何要踢松树?”

张阳惆怅道:“被皇帝给气得。”

再看四下又问道:“你姐呢?”

“姐姐在给新家做家具呢。”

这丫头会做家具了?张阳欣慰她懂事了?

走到山上一看,才见到她正对着一堆木材发火,一遍遍摔打着木材。

家里的木材都是珍贵的红木,被她这般糟蹋还是有些心疼。

张阳的神情带着一些理所当然,孩子嘛,一时兴起,到最后还不是要这个当爹的去帮她。

风雪下了两天两夜,王公公本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在骊山睡了一天一夜,像是把在宫里积累的疲倦都排空了。

他也没去孙思邈那边诊脉体检,而是在村子里到处走着。

冬日里本是万物休憩,人们赋闲的时节。

乡里村里都该是宁静的。

可骊山还是热闹的,骊山的工厂还在运作。

与骊山合作的几个村县也是一样,那些村县在冬季还是有不少人在劳作。

王公公年过六十,每当他眯眼看一样事物的时候,眼神中总会多有思量与观察之色。

李泰带着人正在清扫着村子里的积雪,目光看去那是一个年老到成精的老太监。

王公公从骊山这一头走到了另一头,如今的骊山经过几次扩建,是个占地三千亩的大村。

如果骊山能够合并蓝田县,将会更大。

王公公穿着一身黑衣,他走到骊山的东面,县侯一家人正在修着钟楼。

“县侯怎么又在建房子了?”

王公公苍老的声音讲着。

两个孩子都不想靠近这个老人家,因为这老人家看着很吓人,也不像太外公一样慈祥。

张阳笑着解释道:“我喜欢建房子,所以我也喜欢带着孩子们修房子。”

李玥也站在一旁,稍稍躬身行礼。

张阳又道:“我家的亲子活动。”

王公公点头道:“是呀,陛下缺少的正是这般闲情,陛下他太忙碌了。”

已打扰了一家子的休闲,王公公不好打扰太久,于是躬身离开。

小清清愁眉瞧了一眼这个老太监,心中多有不解但也没多问,只是踢了一脚身边的熊大。

熊大被一脚踹醒,迷茫地看了看四下,见小主人还在和泥,它又昏睡了过去。

今天一个老和尚衣衫褴褛地走出长安城,他被皇帝赶去益州。

老和尚回头看了一眼长安城,继续往益州方向而去。

在途经骊山的时候,法琳和尚又道:“这骊山看起来很漂亮,好似不在人间。”

站在法琳和尚身边的僧人也抬头看去,阳光下的骊山熠熠生辉,世间最美丽的光都撒在了骊山。

法琳念了一声佛号,低声道:“其实世间的山川都是这样的,不过是时辰正好罢了,他将骊山造得宛如仙境。”

那些僧人也都低下头,念了一声佛号。

法琳继续走着,口中念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话语中带着这一次佛道之争的遗憾,对未来的也带着期盼。

他又道:“大唐的未来就在陛下手中,一直都在陛下手中。”

一个月后,噩耗传来了长安,法琳和尚死了,死在了益州,还写一篇文章。

又一个月后,秦世英也死了,对他的死因人们议论众多。

大理寺最后将这件事归咎于佛道之争。

正值诸国来朝的时候,为避免节外生枝,朝中将这件事掩盖了下去。

大理寺又多了一桩悬而未解的案子。

今年又有高卢人来到了长安城,这一次来长安城的高卢人与之前不同。

今年夏天来长安城的高卢人像是探路的人。

这一次来的高卢人大有来头,他们是希拉克略的臣子,是来与大唐结交友好的。

梁建方在波斯撒欢地大食人打架,希拉克略王朝就在大食的北面,希拉克略即位之后,正在收复被大食人侵占的土地,一路南下打退大食人,收复失地。

在这几个高卢使者口中希拉克略是一个很伟大的帝王,其创业也是十分艰难。

张大安收起了这几个高卢人送来的国书,走出礼部之后去面呈陛下。

许敬宗带着狄仁杰刚从弘文馆出来,正如当年县侯所言,大食的扩张也给他们自己埋下了祸根,高卢人要反击了。

朝中对高卢人不熟悉,大雪初融的长安城,整座成都在为来年做准备。

至于死了一个和尚后又死了一个道士,虽是稀奇事,可人们闲聊三两句之后就没了兴致再议论。

此刻皇宫甘露殿中,李世民坐在暖炉边,看着手中的书卷,书卷所写的就是骊山的诗篇。

皇帝看了很多遍,怎么都看不厌。

张大安走入殿中,躬身道:“陛下,高卢人国书。”

李世民收起手中的书卷端坐起来,“递来。”

小太监慌忙从张大安手中接过国书,放在陛下的面前。

一卷译本,一卷国书。

小太监紧张地看着陛下的举动,现在陛下身边信任的内侍也去了骊山。

这个小太监心中暗道:“恐怕明天就不能留在陛下身边了。”

看着陛下先是拿起高卢人的国书,因为高卢人的文字不好看,陛下又拿起一旁的译本,神色这才舒缓很多。

张大安道:“高卢人献上了金币三千,还有西方的粮食,希望天可汗能够交好他们的君上,并且共击大食人,他们的国君是希拉克略,是一位很英明的君王。”

“拿图来。”

“喏。”

太监将一卷图铺开,这卷图很大,其上面有大唐的疆域,也有西域的疆域。

李世民又道:“高卢人的地界在哪儿?”

张大安闻言走上前,皱眉看着疆域,“按照使者的口述,他们的疆域在大食人的北方。”

目光看向大食的北面,李世民戴上眼镜看了许久,“礼部对这个地方熟悉吗?”

张大安回道:“当年县侯还担任礼部尚书之时就说过,大食人北上的步伐停下是因为先知的过世,大食人急于扩张,却从未有过治理,西方势力也会死而复燃。”

中原的历朝历代在这方面很有经验,征战与治理是离不开了,始皇帝一统中原便开始了书同文。

皇帝的目光还是看着地图,只是低声道:“你先退下吧。”

闻言,张大安眉头一皱,躬身低着头行礼,退出殿外。

贞观十四年的十一月,正是关中的深冬时节,皇帝又一次驾临骊山。

陛下每年都会来骊山,太上皇就住在这里,天可汗每年都会在休沐时间来看望。

若是朝中休沐时很忙,陛下也不会来。

在人们眼中天可汗就在皇宫中,一队车驾从皇宫中缓缓驶去,旁人也不知道坐在车驾中的是皇帝。

宫里先一步来人告知陛下要驾临骊山。

王公公整理好自己的衣袍,将自己的花白的头发梳理整齐后就站在村口。

也不管天有多冷,他就这么站着。

李世民走下马车,径直走入村子,目光看向山上,“他在做什么?”

王公公回道:“在东侧修建钟楼,陛下随老奴来。”

李世民手拿着一张图走向骊山的另一侧,当看见几头小熊在林子间走动的时候,一家人就在附近了。

只要有熊在的地方,这家人就在。

这些熊像是散在四周的斥候守卫,十几头熊以这家人为中心,四散守着。

当皇帝靠近,这些熊来回走动也警惕了起来。

倒也不会主动袭击人,皇帝身边的侍卫警惕地看着四周,几头小的也就算了。

尤其是那五头最大的,足足有半人高,这些熊真要是扑上来,别说这些守卫了,外面的一千龙武军冲上来也够呛。

皇帝的脚步淡定,视这些熊为无物。

就快靠近那家人时,这些熊围得更近了,正是冬季也是熊最凶狠的时候。

“用饭啦!”

不远处传来了稚嫩的嗓音,这些熊闻声便跑了去,一桶桶的饭食放在不远处,它们跑到之后整齐一排坐好,等着婶婶将饭食倒入它们的桶中。

见这些熊都离开了,皇帝身边的侍卫松了一口气,他们腿软得差点坐倒在地,那些熊太吓人了。

小心安抱着一头奶熊,它如米粒大小的黑眼珠子,直勾勾看着皇帝。

“知道您要来,爹爹吩咐让它们都走远了。”

李世民也对身边的侍卫道:“你们去山脚下等着。”

几个侍卫作揖道:“喏。”

小心安满意一笑,又道:“爹爹就在那边,随小子来。”

李世民身边只带着王公公。

骊山的树更多了,这里还有几只松鼠就呆在枝丫上,它们也不避着人,也不过冬。

张阳招手道:“陛下,许久不见了。”

李世民抚须道:“你家的熊真是越来越大了。”

“家里的熊不好养了,每天要吃好多粮食。”

“朕让侍卫在山下等。”

张阳带着皇帝坐下来,揣着手惆怅道:“其实陛下已是骊山的熟人了,这些熊都认识陛下。”

小楼矗立在一旁,钟楼是四四方方的,砖石砌得有一人高了,看这个架势还要往上接着修,一旁又堆放着许多砖石和木料。

再看张阳穿着一身粗布衣衫,腰间还挂着一个水杯。

李世民问道:“你要将这钟楼修得多高?”

张阳颔首道:“看看我的脚手架能够布置得多高吧,而且是在山腰上。”

“时间,时间?一个把时间看得很重的人,往往做事的要求也是极高的,你想让骊山人都看重时间。”

李玥和小慧,小武,李丽质正在准备着饭食,熊吃饭了,人也要用饭。

李世民闻着饭菜的香味,言道:“有些事朝中的人说不明白,想来你该是知晓的。”

“父皇,先用饭吧。”

李丽质走过来打断了话语。

李世民抚须站起身,在饭桌边坐下,李玥和小武,小慧带着孩子坐在另一桌。

张阳与皇帝坐一桌,抬头看一眼,不能和孩子们坐一桌心里还有些失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