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八百四十四章 杀人啦!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八百四十四章 杀人啦!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袁天罡看着四下又道:“骊山还有这么多的空房子,怎就容不下一座道观。”

小清清双手背负,学着大人模样道:“袁道长可以留在骊山,但不能在骊山开设道观。”

“道士不住道观还算是什么道士。”

“袁道长,若是骊山有了道观,会有人觉得骊山与道门一系,可骊山山门成立仅只有七年,如何与道门并立?”

袁天罡长叹一声,又道:“你爹娘连这些都教你了吗?”

小清清摇头道:“道门是道门,骊山只是骊山,我们可以给予道门在学识上的支持,但并不代表骊山想要与道门同路。”

袁天罡抚须道:“看来你还是不愿做老道的弟子。”

“骊山可以在村子里建设一个宅院,来做袁道长的住处。”

“也好。”

小清清皱眉道:“就先告辞了,袁道长自便。”

袁天罡只能点头,对这个狡猾至极的丫头丝毫没有办法,索然一叹,心中对未来更没有把握了。

李泰就坐在村口,等袁天罡走来,他笑道:“见过她了?”

袁天罡抚须笑道:“嗯,这丫头比之同龄人更聪慧,天分是天分,她将来……”

“姐夫讲过一个伤仲永的故事。”李泰又道:“一个年幼才华横溢的人,长大了却又成为了寻常人,姐夫向来不看重天赋,更注重后天努力,她的天赋对姐夫与皇姐来说只是一般。”

袁天罡望了一眼骊山,颔首道:“老道年迈了,此生怕是再无寸进。”

听着这番话,李泰感觉到这位老人家的无奈,张阳给了袁道长一份契机,这个契机让袁道长得知了大地的模样,经纬度学说受骊山指点编纂而成。

现在《经纬度》一书就在道门,成了袁道长编撰的典籍。

八年了,袁道长经纬度成了这位老人家晚年时期的成就之一。

这无疑会成为一册被人们非议的书,骊山的学识一直讲究实事求是。

既然经纬度可以算出来,那就说明这片大地是有维度的,是可以丈量的,不论人们如何非议,事实就是事实,眼见为实。

袁天罡回到了长安与李淳风道长又一次闭关。

今天裴行俭上任的第一天,长安城朱雀大街一侧有一个官衙,这里便是看管的官衙所在。

官衙前有三两小吏点头哈腰着,“见过长安令。”

长安令又是京兆府尹,太初年汉武帝将右内史改成长安令,东汉之后改为太守,到了两晋时期改为尹。

裴行俭没有搭理门前的小吏而是大步走入官衙内,官衙不大,人手也不多,并没有预想的那般威风。

京兆府的主簿李暹平时散漫惯了,也是京兆府一霸,其爷爷乃是大名鼎鼎的李神符,乃是当今宗正寺卿,宗室郡王之一。

其父李义范又是当今陛下的堂弟,宗室地位极高。

在这个地方还没人敢与李暹叫板。

裴行俭一走入官邸内就遇到了正在与一个大食商客交谈的李暹。

李暹也注意到了来人,低声道:“你就是某家的上官,新任长安令?”

“正是。”裴行俭颔首道,目光盯着那大食商客。

“某家李暹乃是这京兆府尹的主簿。”

说罢,他自顾自吃着枣子,听着那个大食商客绘声绘色讲着大食女人和波斯女人。

裴行俭颔首道:“这里怎么会有大食人?”

一个小吏慌张跑来,解释道:“早年前,许敬宗还是礼部侍郎,他在灞上抓了一伙大食商客,此人名唤阿罗本乃是最早来到长安城的大食人,那是贞观九年的事,五年了。”

阿罗本行礼道:“贫僧见过长安令。”

看他倒是挺有礼数的,裴行俭掠过李暹径直坐在上座。

惹得李暹咬牙切齿,这个新任长安令竟这般目中无人。

裴行俭问道:“你是僧人?”

阿罗本解释道:“是的。”

“拿卷宗来!”

听裴行俭一声大喝,一旁三个小吏被吓得一个哆嗦,目光纷纷看向李暹。

“某家是长安令,还是他是长安令?”裴行俭怒得一拍桌案,喝道:“看他做甚!”

“喏。”有小吏慌张跑开,从一堆满是灰尘的文书中找出其中一册。

裴行俭皱眉打开一册,仔细看着,笑道:“倒是奇了,你是大食人又自称是波斯僧人,想要来大唐收徒?”

“一个大食人自称是波斯的僧人,倒是有意思。”裴行俭抬眼看他,笑道:“你知道某家在波斯杀了多少大食人吗?”

阿罗本回道:“下臣是波斯僧人,大食的事与下臣无关。”

“唉。”裴行俭叹道:“多么高明的手段,两个身份就让某家拿你没办法?”

阿罗本低头道:“让长安令见笑了。”

裴行俭整了整自己的衣袖,又道:“来人!将他杀了。”

“这……这这这……”

众人的目光又看向李暹。

裴行俭忍无可忍,站起身拔出腰间的横刀,一步步走向阿罗本,一边讲着,“此人勾结长安权贵,意图阻挠大唐驰援波斯,大唐不需要你们先知的福音。”

阿罗本慌张道:“下臣……”

他话语还没说出口,裴行俭的横刀就捅进了他的肚子。

“哎呀!杀人啦。”有小吏慌张逃开。

裴行俭抓着阿罗本的衣襟,手中的横刀又是几次捅入,直到阿罗本无法挣扎躺在了地上。

随后这位刚刚杀了人的长安令轻描淡写地擦了擦刀上的血迹,他气馁道:“哎呀,在关外杀人杀习惯了,怎就下了杀手,终究是管不住这双手了。”

李暹脑子一片空白,手中的枣掉落在地上,狠人!这绝对是个狠人。

长安令上任第一天就杀了人,这件事很快就在长安城传开了。

李暹跑了,他再也不想去京兆府了,因为那里的血腥味一直散不去,大食人的血太难闻了。

也有人弹劾裴行俭在上任第一天的举动,但都被陛下轻描淡写的揭过了。

不过是个大食人,大唐正在西征,死了也无妨。

裴行俭依旧稳坐长安令的位置,他上任第一天杀了人,上任第二天,他翻看着这里的卷宗道:“长安周边有人在买卖田地?”

这话听得一旁的小吏吓得一个哆嗦,丢了手中的文书当即跑开,一边跑一边脱着官服嘴上说着不想干了。

他们不想死,裴行俭会杀人,而且杀了人还很高兴。

此刻他身边就剩下了一个小吏,“长安令,为何要查田地,这可不能乱查呀。”

裴行俭喝着茶水又道:“某家乃骊山外门弟子,骊山向来厌弃土地兼并,朝中三令五申不得私卖田地,某家不论是承师命,还是奉陛下旨意,都要查个明白。”

话音刚落最后一个文吏也吓跑了,这裴行俭不仅喜欢夺人性命,还是个不要命的。

最后整个京兆府就剩下了裴行俭一个人,他独自坐在府衙内好像是还没意识到这个情况。

直到李义府走入官邸前来拜访,裴行俭抬头的时候才注意到四下无人,只有三件官服与官帽丢在地上。

李义府见状叹道:“长安令刚上任就立威,令下官佩服。”

裴行俭齐声道:“李少卿,某家初涉朝政,不是太懂规矩,在波斯粗野惯了,一时间没有收住手。”

李义府摆手道:“倒是无妨,只是大理寺本打算来过问杀了阿罗本一事,下官便代孙少卿前来问问。”

“嗯,当初某家在波斯带兵,就听说过大食人在波斯地界开设寺庙,这阿罗本是那位大食先知的子弟,所谓的波斯僧人其实就是大食人开设的寺庙,所传经书也都是大食人的。”

裴行俭叹道:“其实波斯僧人是假,大食先知弟子才是他真正的身份。”

“此人死有余辜,长安令杀得好,下官会去大理寺分说。”

裴行俭瞧着这个破败的京兆府,苦恼又犯愁,“李少卿觉得这长安令要如何当?”

李义府拱手道:“为人当有风采,不拘泥于繁文缛节,长安令是个什么样的人,就该是什么样的人,人这一生孩童十余年,年迈之后过了五十又是十余年老迈。”

“人从出生到入土,真正的风光也就十六岁到四十岁短短二十余年,长寿者少见,何不活得洒脱?”

这番话很对裴行俭的胃口,越听越舒服。

“今日许侍郎设宴,邀了上官仪,高季辅,张大安他们用宴,不知长安令是否可以与下官一同前去。”

“好!”裴行俭爽快答应。

朝中派系之争有这么一派人,他们或多或少都与骊山有关系,这些人为首的是许敬宗,之后便是张大象,张大素,张大安三兄弟,还有现在的裴行俭,上官仪。

上官仪向陛下提出了一道地方州府与乡县提高生产力的奏章,其中就有说明,地方乡民的保障来自于生产。

他上官仪想让中原各地都像骊山那样将生产作为第一要务,发展民生保障。

此事在朝中争论不休,有一个骊山已足够让许多人头疼了,更不要说将来还要再多出几个骊山。

自上官仪入朝为官,递交的第一份奏章便是要让朝中做一件这么大的事。

肯定会被人们议论,也导致这件事一直悬而未决。

在长安城的崇德坊内,有一个不怎么热闹的地方,裴行俭走到门口的时候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

便加快了脚步,走入这处宅院中。

许敬宗,上官仪,张大安三人就坐在这里,见李义府坐下了,裴行俭倒也不客气,也跟着落座。

许敬宗笑道:“裴老弟当年不过是青涩小子,去了波斯四年,如今已是这般刚毅的模样。”

张大安慢条斯理地吃着饭菜,“且吃,这是骊山送来的饭菜,很是难得。”

说起吃的,裴行俭拿起筷子,忽又问道:“那种黄灿灿的甜饼为何在长安城买不到?”

许敬宗喝着酒水笑道:“那是南瓜饼,只有骊山才有。”

想到来长安城的前一天,就有乡民送来一篮子的饼,现在裴行俭知道了,也开怀了,他朗声道:“想来县侯还是想着在下的,真想再尝尝。”

张大安拿起酒杯低声道:“恐怕要等到明年了。”

注意到裴行俭的目光,上官仪起身道:“,某家上官仪。”

裴行俭拱手道:“久仰。”

不多时狄仁杰提着一壶酒水走来,他也没把自己当外人,坐了下来便狼吞虎咽吃着,他要趁着菜肴还有,就要多吃两口。

许敬宗又道:“裴老弟这才刚上任,这些天可还适应?”

李义府笑着没有讲话。

张大安却道:“本就是西征的裴都护,朝中因觉得他太过年轻,如今杀人立威,震慑了不少人,当真好事,痛饮!”

裴行俭无奈道:“这才杀了人,就有了这么多非议,以后下官该谨慎才是。”

李义府摇头道:“裴老弟何必自谦,杀得好,就要这么杀,只有立威才能让手下的人乖乖听话,杀人比打人好多了,打他们一顿,那些人也不一定听话,只有死人了,才能让他们寒蝉若禁。”

“让几位见笑,弟弟先喝了这一碗。”

说罢,裴行俭举起酒碗一饮而尽,叹道:“只是手下的人都吓跑了,如今京兆府就剩下了弟弟一人。”

许敬宗摆手道:“无妨,本官可以向领军卫安排一些人手给裴行俭,近来军中一直在整顿,人人都要读书识字,给裴老弟安排几个得力的。”

“谢许侍郎。”

“莫要多礼。”

几人说着现在的时局政事,到了夜里快要宵禁之时,这才散去。

裴行俭干脆睡在了京兆府。

本来京兆府的官衙正堂是用来处理长安城政事了,酒醉的裴行俭就躺在了正堂的桌案。

清晨时分的长安城很冷,他是被冻醒的。

迷迷糊糊睁开眼,揉了揉眉间,见到了一队人站在面前。

他们见到裴行俭醒来,躬身醒来道:“领军卫伍长牛朝,见过长安令。”

裴行俭捂着还有些隐隐作痛的脑袋,想起来昨夜的安排,许敬宗确实说过要安排来帮京兆府做事。

不想却来得这么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