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八百二十二章 被上天恩泽的大唐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八百二十二章 被上天恩泽的大唐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建设骊山新家用了四年,从气压证实的两年后,李泰又用三年时间才造出了蒸汽机。

张阳扛着锄头来到骊山上西面的坑洼地,将这里的土壤翻过来,重新嗮一遍,将地嗮好了才好动工。

造出蒸汽机之后,理论需要补充,现在正处于一种消化期。

发展不嫌慢,底子要扎实才能禁得起风浪。

张阳甚至觉得骊山的发展已经很快了,蒸汽机铸造成功是将其中窍门一点点喂给李泰,才能突破一道道技术难题。

那时候就觉得有些急于求成,现在放慢脚步反而更好。

在这位骊山县侯修生养性的当下,骊山的主人家开始了隐居生活,骊山也放慢了脚步。

张阳偶尔见一见岑文本商讨一下官学事宜,便回到山上。

谁也不知道这位县侯在山上做什么,只是见到有不少砖瓦木料送上去,多半是在建房子了。

骊山村民很不解,这位县侯建设房子,从来不雇用人手。

长安城,一处街巷中。

张公瑾来到长安城过了一个新年,今日陛下亲自来造访,他坐在轮椅上稍稍低头行礼,“陛下,老臣身体不便,实难……”

李世民穿着一身黑色的便服,摆手道:“不用多礼。”

又看张公瑾的气色,再看他坐在轮椅上的样子,李世民不忍道:“朕还依稀记得当初你在秦王府挥斥方遒的样子。”

张公瑾低声道:“臣现在还能走两步,能够坐在轮椅上也总比整日卧榻要好。”

一旁,张公瑾的夫人默不作声抹着眼泪。

“这是朝中商定下来的,你看看。”

双手接过奏章,张公瑾皱眉看着奏章上的内容。

李世民解释道:“朕考虑过,按照功封赏,改封郯国公,食邑两千户,也可给家中子孙留点家底。”

张公瑾又是低头连忙道:“谢陛下。”

李世民坐在一旁低声道:“太子去了一趟骊山,得了张阳的指点,要在崇德坊开设学堂,给准备参加科举的学子讲课,还说是培训?”

张公瑾笑着没有说话。

“朕觉得科举学子从中原各地而来,让他们熟悉科举之策也好,朝中有议论说太子这么做了,也会让长安其他坊市效仿。”

张公瑾抚须道:“陛下担忧是对的,如此一来价格越来越高,反成累赘。”

看了看陛下的神色,张公瑾想到这个计策是张阳给太子指点的,他低声道:“陛下,臣以为可以让太子不牟利,只要太子作出表率,各个坊市就不敢造次。”

“嗯,要论谋事朕除了玄龄,也只能仰仗你了。”

张公瑾又道:“臣怎能与房相相比,当年房相跟随陛下出生入死,为陛下网罗将相之才,朝中许多能人都是房相引荐,当年还赴终南山请王珪出山,网罗猛将如张亮,席君买,李大亮。”

“房相注重吏治,乃是为相者上上之选,现在长安城朝堂有文武官员总计六百四十员,吏治清明,时局稳定乃是房相之功。”

李世民拍了拍他的肩膀。

张公瑾叹息一声,又道:“臣恨这身重病,不能在陛下左右。”

“当年你跟随李靖出征突厥,一回来便一病不起了。”

“陛下,只要社稷稳定,大唐富强,臣这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说起富强,李世民想到了张阳,脸上多了几分笑意,又道:“朕听闻自去年秋季以来,他就深居简出,一直在家中磨炼心性,入冬时节朕见过他。”

“这孩子还是一样言语怠慢,和以前没有变化。”

张公瑾把玩着从骊山带来的魔方,低声道:“弟子顽劣,让陛下见笑了。”

“年轻人多少心浮气躁,朕想不明白他想要的是什么。”

“陛下,这孩子心里藏着事。”

李世民重重点头,“朕也是如此认为。”

看到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越来越多,李世民转过身继续道:“朕将你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也希望你能多活一些时日。”

闻言,张公瑾轻咳了两声,低语道:“生老病死自有定数。”

李世民闭眼沉声道:“当年的旧友同袍一个接着一个离开人世,朕时常痛惜当年的天下英雄。”

戴胄走了,温彦博走了,虞世南也走了。

现在就连王珪也离开了人世。

张公瑾神情上多了几分落寞,眼神中也多了些麻木。

君臣俩人相顾无言许久,李世民叹道:“朕先回宫了,你定要养好身体。”

“臣送陛下。”

张公瑾双手推着轮子的轮子,送着皇帝出了家门。

“陛下所言是有深意?”

听到夫人的问话,张公瑾关上家门低声道:“陛下是要让老夫劝张阳多在朝政上做事,而不是整日想着赚钱。”

“张阳与玥儿俩孩子多懂事呀,陛下怎能如此数落他们夫妻。”

张公瑾沉默不语,看着手中的魔方。

“老家伙,我们去骊山吧,这些天你的那些故交好友每天都来拜访,现在陛下也来看过了,也该回去了。”

“嗯,明日就回骊山。”

长安城是热闹的地方,这地方越热闹吧,越不适合养病。

因为张公瑾的弟子张阳越发出众,在长安城传言众多,每每有人来看望总是会说起弟子。

张公瑾的夫人拿了一些张掖的腊羊肉,再准备一些黄芪,“这些都是陇右老家的人送来,给张阳他们家也送一些去。”

翌日早晨,骊山。

一家子刚吃罢早饭,藏书阁内就开始忙碌了,清河与东阳也加入其中,一起整理图表和名册。

眼前有三千个壮劳力可以安排,其中有工匠能安排到诸多工坊,还有许多劳力可以做一些辛苦活。

杨婶急匆匆来报,“县侯,邹国公一家回来了。”

“嗯,我这就去。”

张阳将一只荷包蛋放入口中一边嚼着离开。

直到人走远了,小心安坐在桌边还在发呆,刚刚爹爹一口吃下一只葱油荷包蛋,脑子里满是刚刚那血盆大口张开的画面。

好一会儿,他看了看自己碗中的荷包蛋,张着嘴也想要一口吃下,但不论怎么努力也只能咬下小小的一片。

再看一旁的熊大,它正吃着一桶面食吃得很香。

小心安没了食欲,他吃力地爬下椅子,迈着小短腿在家里走着,一双明亮的眼神左看右看没见到姐姐的身影。

再看看身后爹娘也不在,他就迈步走入书房,吃力地爬上椅子,明亮的眼睛看着桌上的纸张,小手一抓纸张就破了。

“哈……”他忽然一笑,觉得好玩,就开始撕扯这里的纸张。

骊山下,张阳走到山下的时候,老师夫妻俩已经回来,李渊让几个负责照应的太监来收拾。

“您老怎么来了?”

“这公瑾不想打扰,朕就让人帮忙来收拾。”

话音刚落,孙思邈也来了,老神医的身后还跟着几个同样年迈的大夫。

几位大夫依次给张公瑾诊脉。

以前孙思邈每月都会来给张公瑾诊脉,到了现在缩短到了半月一次,现在是十天一次了。

这也说明了,老师的病情越发严重。

过年的那些天,老师就再没有诊脉过,这一回来这些大夫就来了。

诊脉之后,孙思邈与几个大夫小声议论了片刻,便走了出来。

张阳问道:“孙神医,老师的病情怎么样了?”

孙思邈抚须道:“贫道与众大夫也不好把握,以后每三天便来一次。”

“有劳孙神医了。”

张阳闻言连忙行了一个大礼。

孙思邈安慰道:“县侯也不能起死回生,这骊山已经很好了,不用太过执着。”

李渊也听明白了意思,张公瑾的病情更严重了。

走入老师家的宅院,张阳接过递来的包裹,笑道:“谢师母。”

师母现在满头的白发,整个人苍老许多,她笑道:“这些陇西老家的人送来,我们夫妻俩又吃不了这些,分给家里三个儿子不少,余下的也就给你们夫妻俩送来了。”

“师母客气了。”

“你与老身说,老货的病情如何了?”

张阳看了一天在屋内的老师,皱眉道:“孙神医也不好把握,他没有说太多,只是说以后每隔三天就来诊脉。”

师母叹道:“若是身体好,哪里需要这么多次诊脉。”

说罢,师母又道:“大安这孩子从小就愚钝,以前多亏你照顾,老身知晓那魏征家中还有个女儿待字闺中,年纪虽说比大安大了几岁,可也是姣好的婚配之人。”

张阳点头道:“师母所托弟子明白了。”

“往后他们三兄弟还要你多多照拂。”老师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屋内出来了,他低声道。

张阳坐在轮椅边看着老师,“您老此去长安可有收获?”

张公瑾微笑道:“见了许多故交好友,很是开怀,昨日刚见了陛下。”

“是陛下有何嘱咐?”

“老夫知晓你无心朝堂,陛下希望你可以多用心在朝政上。”

“那老师的意思呢?”

张公瑾摇头道:“不好,不好,你若去了朝堂长孙无忌会死在你手的。”

张阳啧舌道:“何出此言?”

“哼。”张公瑾冷哼道:“世家终究是倒了,你苦心孤诣多年如今图穷匕见,可他赵国公数年寸步未进,你很年轻,你手中也有很多的青年才俊,放眼朝堂,如此比较之下长孙无忌不死在你手里,老夫才觉得那是老天真瞎了眼。”

张阳爽朗一笑,道:“老师啊,这大唐出了我这么一个人物,是上天给大唐的莫大福分。”

“福分,好一个福分。”

张公瑾也笑了,笑得很开怀,随后收起笑声,嘱咐道:“长孙无忌若无大错他不会死的,至少他现在都是为了社稷在做事,除非……”

张阳接过话语道:“他是最早跟随天可汗的人,而且现在许国公还在世,除非换了皇帝。”

张公瑾点头,“你能活很久,活很久很久的。”

“爹爹!”门外传来稚嫩的声音。

小清清骑着熊进了院门,她指着骊山道:“爹爹不好了,弟弟将书房中的字画给撕了。”

“什么!”张阳瞪眼而起,向老师和师母匆忙行礼,快步离开。

看着弟子离开,张公瑾又笑了,这一次笑得真开心。

急匆匆回到家中,张阳看到了书房内的纸张乱作一团,小心安还在没心没肺地笑着。

两岁大的孩子哪里懂这么多,眼前能抓到的基本上都被撕了个干净。

张阳看桌案上凌乱的纸条,那都是自己练字的纸张。

再看墙上,王羲之的字帖挂在墙上,现在已经被撕开了一角,好在没有伤到字迹。

小清清低声道:“娘和姨姨们都在忙,女儿不敢去打扰,就先来告诉爹爹。”

张阳抱起自己的儿子,瞧着他脸上的笑容,再扒开他的小嘴,确认他没有吃纸张,牙缝中也很干净,这才放心。

感觉到了爹爹的怒意,小心安委屈地掉了两滴眼泪。

让女儿照顾他,张阳将书房收拾好,低语道:“以后要在这里上锁了。”

又将王羲之的字帖收起来,这真迹在世上少一份就真没一份。

张阳赶紧收好,将其放在了高处。

一回头却发现放在书架上的燧发枪不见了。

朝着窗外看去,就见小清清骑在熊背上,拿着枪到处乱指,好在枪里是空的。

这儿子和女儿没一个省心的。

女儿整日想着炸长安城,对火器还很痴迷。

儿子两岁大就有如此破坏力,不敢想以后的日子鸡飞狗跳成什么模样。

媳妇很忙,家里的种种事情都要自己这个男主人来忙。

张阳来到车间,将自己的工具都装好,继续建房子。

小清清手拿着燧发枪走来,问道:“爹爹,这是要给女儿住的吗?”

“嗯,你该有一间自己的屋子,以后洗漱,洗衣服,打扫家里这些事情都要你自己来做,不要去麻烦家里的两位婶婶。”

“那弟弟以后也会有吗?”

“会有的,就建在华清池的另一头。”

小清清点头道:“也好,女儿看见弟弟就心烦。”

“你想自己的房间是什么样子的?”

“要好看,要有很多花花草草。”

张阳摇头道:“花花草草不好,容易招惹虫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