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八百零七章 去东边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八百零七章 去东边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太液池上,雪势小了,此刻的风却更大了,何必走出水榭,一步步走上木桥,念道:“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

“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

李世民依旧坐在水榭内,这是当年壮武郡公的诗篇,后来此人被司马伦所杀。

游侠就喜这样的诗句,他们传唱诗句的情感也很简单。

何必就这么一步步走向木桥。

站在陛下身边的小太监低声道:“陛下,要将此人拿下吗?”

天可汗沉默不语,何必忽然回身,朗声道:“天可汗是英雄好汉,只要这世间清朗,四海便会一直称颂天可汗的英雄之名!”

李世民端着酒碗的手在颤抖,闷不作声。

眼看这个何必越走越远,就连岸边的侍卫也很着急,只能陛下一声令下,或者是一个眼神。

终于,何必消失在了皇帝的视野中。

“陛下,人已经走远了。”

李世民放下酒碗,看着眼前这份禅位书久久不言语。

南诏王是张阳,这一切都是他安排的。

心里有一肚子话想要问个明白,现在就想带着兵马去将张阳抓来。

可理性告诉李世民,他不能这么做。

如果真这么做了,自己这个皇帝又会再次陷入众矢之的。

而且骊山掌握着火器的关键技术,朝中的工匠还未找到铸造方法。

寒风还在刮着,长孙无忌坐在府邸中,李德武就站在一旁,而另一边弘文馆的管事也在讲述着关于何必的一切。

这个人来路其实很简单,当初和张阳一起经营过一家酒肆。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人,竟然给忽视了?

“赵国公,当我们要去追查那位南诏王的随从之时,他们就已经离开了。”

长孙无忌颔首道:“张阳手中的青年才俊太多,是老夫大意了。”

家中仆从匆匆来报,“赵国公,那南诏王见过陛下了,已经出了长安城。”

长孙无忌颔首道:“他去做什么?”

“往骊山方向去了。”

“派人跟下去,只是跟着,莫要惊动。”

“喏。”

长孙无忌看着手中的书卷又低语道:“有些事,陛下不说,我们不能不做。”

天色就要入夜了,何必来到长安城的一天一夜,在长安驿馆大闹了一番,又与天可汗喝了一顿酒。

张阳站在当年三人一起经营的酒肆前,身边是丁溜,这个丁溜衣着已然贵气了许多,他成家之后便专心制酱油,也在外面开设了养猪场。

现在丁溜成了关中的一位富户,尽管他现在还是一脸谦卑的样子,但身上的精气神已然更好了。

一匹快马在风雪中疾驰而来,阴沉的天空下,那马儿跑得很快。

马儿又是一声嘶鸣,扬起前蹄在酒肆前停下。

何必翻身下马,看着两人笑道:“许久不见了!”

丁溜当即抿着嘴哭了起来,一切都在泪水中。

张阳推开酒肆了的门,邀请道:“准备好酒菜了,要是想走先喝了酒水。”

“好!”

这家温馨的小店中,几盏油灯点着。

见何必的目光打量着,丁溜手脚麻利地摆好碗筷,他人到中年已然发福,整个人圆了不少。

丁溜又道:“何大哥,这里一直都是我亲手收拾的,想着早晚我们还有相聚的一天,就一直没有变过。”

几张小凳子,几张桌子,还有一些装饭食的盘子。

只是刚坐下,却听屋门被人一脚踹开。

冷风灌入殿内,张阳扭头看去,就见李泰这个胖子提着两只鸭子而来。

“这天气冷得真邪性。”李泰哆哆嗦嗦地又关上门,将两只烤鸭放在桌案上。

几人坐在一起,又好像回到了当年。

李泰拿着一把小刀,熟练地将鸭子改刀分好,“何大哥尝尝本王的手艺。”

张阳吃着鸭腿,又道:“魏王殿下的手艺好了不少。”

何必也撕下一只鸭腿,一边吃着一边感慨,“以前在南诏总是吃不好。”

丁溜用袖子擦了擦眼泪,递上一盆包子又道:“何大哥,多吃点。”

张阳叹道:“不知不觉人到中年了,之后有什么打算?”

何必吃得一嘴的肥油,好一会儿才咽下,“还想到处去走走。”

“都一把年纪了,何大哥该留下来,娶个婆娘。”

丁溜低声劝道。

何必本就是一个散漫惯了的人,他不会在一个地方久留,当初留在长安城也是为了照顾袍泽的家人,等人家的孩子成年之后,他也完成对战死袍泽的承诺,就离开了长安城。

丁溜又道:“我是怕呀,怕以后再也见不到何大哥。”

其实丁溜的担心也是对的,如果这一次何必不留下,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了。

何必皱眉道:“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去的吗?像南诏那般的地方。”

张阳给他倒上酒水,问道:“真的不想留下吗?”

何必又道:“在一个地方留不久,要是久了就觉得浑身不爽利。”

知道留不住何大哥了,丁溜又是叹息一声,去了厨房接着做吃食,一边忙活着低声道:“今晚要好好吃一顿的……”

张阳又道:“西边怎么样?”

何必皱眉道:“往西,是去天竺还是波斯?”

“都可以。”

“不行。”他又摇头道:“大唐正在西征,某家去了又做不了什么。”

李泰低声道:“那就往北?”

何必还是摇头:“北面太寒了,这个季节去北边不好。”

“南边已经去过了,西边正在开战,这个季节去不了北边,就只有东边了。”

“嗯?东边?”

见何必来了兴致,李泰和他解释着如今东边的情形,以及大唐拿下了高句丽的事。

“东边渡海就是倭奴?”

张阳点头道:“何大哥若真要去东边,不要把倭奴当人。”

闻言,李泰也好奇起来,借着酒劲问道:“姐夫好似与倭奴有过节。”

张阳又道:“嗯,很大的过节。”

牛闯匆匆而来,走入店内小声道:“有几个人跟着何大哥来的,现在就在外面徘徊。”

何必叹息一声,“看来某家不能在这里久留了。”

李泰摆手道:“无妨,他们不会动何大哥。”

三人喝着酒水又叙旧了好一会儿,说起了当年的旧事,等到风雪更大的时候,张阳给何必披上一件厚实的外衣,戴上了帽子与手套。

丁溜抹着眼泪又道:“何大哥,连夜就要走吗?”

何必拍了拍他的肩膀,“出去走走,看看中原大地。”

他做了很多的包子与馒头,还有一些饼,将这些装入包裹中,挂在马匹上叮嘱道:“这肉包子要早点吃,之后再吃咸菜包子,饼和馒头做干粮可以晚几天吃。”

丁溜将一大堆的吃食准备好了,也不管人能不能吃完。

张阳又道:“现在走的话,他们不见得能跟得上,到了潼关会有红烧肉帮的人接应,出了潼关他们的眼线就跟不上了,帮忙打听虬髯客的消息,是死是活都可以。”

“好!”何必翻身上马道:“此去再回来,就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李泰往何必的包裹中塞了不少银饼,重重拍了拍马匹,“何大哥,一路保重。”

风雪越来越大,令人睁不开眼,给何必的帽子有很低的帽沿,就算是骑行的时候也能在这大风雪天睁着眼。

何必戴上了斗笠,丁溜抽泣着也很贴心的给马儿戴上斗笠,又在马匹身边低声说了几句话,叮嘱道:“好马儿,好马儿,护着点何大哥。”

远处传来了几声炸响,是牛闯他们在放烟花。

何必拉起了缰绳准备离开。

风雪迎面吹着,张阳大声道:“若路上累了,找到中原卖红烧肉的人,就会有人送何大哥来骊山。”

“别送了!”

何必一夹马腹,马儿就载着人冲入了风雪中,直到风雪淹没了背影,再也看不到了。

见丁溜还在哭着,李泰叹道:“我们收拾一番也早点休息。”

“嗯,何大哥来的着急,去的也这么着急,也不知道歇养一两天。”

何必见过皇帝的两天后,本以为陛下会因此恼怒,带着滔天的怒意来质问。

但事情过去了两日,皇帝的表现异常地平静,直到朝野都听说了南诏王将王位禅位给骊山县侯的事,这天可汗的表现还是很平静。

也不知道这个皇帝现在想什么。

南诏不是高昌,当初的高昌李世民是志在必得的,可现在朝中的目光都在波斯。

皇帝看起来并不关心南诏会怎么样。

南诏是个物资很丰富的地方,骊山发展需要有个地方供给资源。

以前骊山掐着技术的发展,朝中掐着骊山的资源。

两两相互制衡,如果骊山能够得到足够的资源,那么形势也就不一样了。

昔日的南诏使者独罗匆匆离开长安城,他得知了南诏王禅位给骊山县侯,他心中忐忑又着急,又很疑惑。

他快步走向骊山,就在渭水河边,他远远看着。

再走两里地就是骊山。

独罗往前走了几步,但心中还有些胆怯,想着还是算了,又往回走了几步。

脚步停下,心中纠结了一番,又回身往骊山走去。

眼看就要走到村口了,他又停下脚步,心中想着还是算了,又往回走去。

南诏到了如今之际,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张阳正在库房中拆着马车,这几辆南诏的马车拆起来很费力,都两天了还没拆干净。

小清清骑着熊而来,“爹爹,魏王舅舅说村外有个怪人。”

“什么怪人?”

“那人总是来来回回走着,本来魏王舅舅说是要带着女儿去揍他。”

“之后呢?”

小清清叹道:“后来魏王舅舅说那是南诏使者独罗,来见爹爹的。”

张阳放下刚刚拆下来的金块,从南诏运送而来的金子为了掩人耳目,大多都在马车支架的夹层内,拆起来也很费劲。

这才脱了手套走出库房,关好门上了锁,张阳在冷风中缩着脖子,问道:“今天不用上课?”

小清清努嘴道:“刚听师公讲完课。”

张阳拍去衣袍上的木屑,朝着村口走去。

独罗还在村口徘徊,见到张阳时,他哭着快跑而来,当即跪倒在地,“县侯!下臣……”

“近来如何?”

“下臣近来一切都好,只是不知县侯为何成了南诏王?”

张阳回头看了一眼,见小清清跟着李泰去烤肉吃,目光重新看向独罗,“那是南诏王禅让给我的,你既然是当年南诏在长安的使者,我便恢复你的官身,你以后还是南诏的使者。”

闻言,独罗哽咽道:“多谢县侯。”

张阳继续道:“我觉得南诏不该只是由南诏管着,你以为呢?”

“下臣不知南诏王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说不论是礼教,文字,还是制度都要按照中原的规矩来,当然了,也许中原的制度在南诏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我可以给南诏时间。”

以前独罗觉得自己可以成为南诏王,可几经辗转这南诏王又到了骊山县侯手中。

独罗躬身道:“下臣明白了,这就是县侯让下臣读关中典籍的缘故,其实早在那位何必拿下了南诏之时,南诏就已经在县侯手中了。”

张阳点头没有否认。

独罗又道:“县侯需要南诏做什么?”

“为骊山提供资源。”

此刻独罗露出了他最真实的一面,他低声道:“只要县侯恢复下臣在南诏的地位,下臣愿为县侯赴汤蹈火。”

张阳继续道:“你全名叫什么?”

独罗连忙道:“下臣当年随父母从哀牢山迁居蒙舍川躬耕,家父庞迦独,下臣全名独罗消,按照祖制称呼细奴阿逻。”

南诏以前是一支乌蛮族,后来围绕着洱河发展形成了六诏,在南面的就是南诏。

独罗这个人并不熟,也不能全然信任他。

张阳又道:“如若有事需要具体安排,我会与礼部的人说,你接下来就继续在四方馆学习。”

“下臣可以去南诏,为县侯主持南诏诸事。”

张阳又道:“我不着急,你才学了没多久,时候没到。”

“可南诏事宜不可没人主持。”

看着眼前迫切的独罗,张阳颔首低声道:“你很着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