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七百八十二章 朝堂的蛮横风气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七百八十二章 朝堂的蛮横风气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俩人老实巴交低着头,跟在陛下身后如同俩小弟。

李世民看着田地中的麦子心情很不错,又道:“朕想着事必周全,有人说朕勤勉,也有人说朕匡扶四海,征服四夷。”

说着话,这位皇帝又是一声叹息,他皱眉目视前方,双手背负挺直腰杆,“大唐有药师,有郑公,有玄龄,可朕自觉……论武功不如当年汉武帝,论文治不如当年汉时文景之治。”

魏征朗声道:“陛下留心政道,委任臣等,逾于古人,正由臣等庸短,不能副陛下所寄。”

一旁的秘书小吏,执笔在一卷卷宗上记下这句话。

“若论四夷宾服,天下无事,古来未有似今者,至于文景,不足以方圣德。”

魏征神色严肃,向李世民行礼,正声言道:“若使君臣常不懈怠,启有天下不安之理。”

张阳听着魏征的话语,心中暗叹。

李世民连忙扶住魏征,一脸感动道:“朕何尝不想,郑公之言,朕铭记在心,当不懈怠。”

魏征颔首道:“臣定不懈怠。”

说罢,张阳觉得不对劲,看向一旁的李泰。

这胖子先一步道:“父皇,儿臣也定当不懈怠。”

李世民满意点头。

见皇帝的目光看来,张阳也只好道:“郑公放心,若敢懈怠,在下定当去太极殿骂陛下。”

笑容僵硬在脸上,李世民沉默良久。

一旁的秘书小吏也将张阳的这句话写下了,哪天翻青史,如有人看到这句话,多半也会出口嗤笑吧……

李泰连忙道:“姐夫这话不妥,父皇不懈怠,我等也不该懈怠才是。”

张阳连忙点头,“魏王殿下说的是,其实在下就没懈怠过,看看这骊山多好呀。”

君臣继续走着,张阳也依旧跟着。

魏征抚须道:“老夫听闻过权贵得了赏赐食邑,会将财富往家里拿,骊山县侯做法新奇恨不得将自己的钱财分给所有人。”

李世民冷哼道:“坊间传言,这小子要给骊山所有地方都贴上金子。”

魏征又道:“有地方贫瘠而权贵富裕,却见骊山如此富裕,权贵之家也如此富裕。”

张阳叹道:“郑公,其实骊山很好,关中也是一片很美丽的地方,我只不过希望它可以更美丽一些。”

“嗯,很好的志向。”

“我能让骊山富裕,我也想让关中富裕,想让大唐富强。”

李世民轻笑道:“总有人豪言壮语,且看当下你不过只有骊山这点地,还放言富裕整个关中?”

“我想要土地,陛下给吗?”

听姐夫此话,李泰心头着急,奈何手中没有针线,若有的话,真想把姐夫的嘴缝上,都多少年,还敢如此与父皇说话。

李世民倒也不气不恼,而是心情淡然,言语轻松,“你若能够为社稷多上点心,朕可以让你入凌烟阁,也可以给你更多的土地。”

张阳又道:“陛下,我一直在为社稷努力呀。”

李世民脸色的不悦又重了几分,目光扫过他的脸,难道他听不懂朕的意思吗?让你为社稷多出一些心力,这小子还如此圆滑。

当真是油盐不进,难成大器。

只要张阳在太极殿发誓以后只效忠大唐,并且愿意为大唐奉献出所有,他也不会到现在还只是一个县侯,入凌烟阁,封国公也未尝不可。

难道他真想一辈子做个县侯不成。

李世民低声道:“近日长安城重修了四方馆,往后吐蕃人,西域人,突厥人都可以在四方馆落足。”

李泰又道:“父皇借着与大食战事,来团结号令四夷,乃当下妙策。”

“嗯。”李世民享受着青雀的言语,又道:“这原本是让褚遂良来主持四方馆的。”

“原本?”张阳疑惑一问。

“后来那褚遂良被李义府揍了一顿,再之后又把褚遂良的人手赶出了四方馆,李义府带着礼部的人盘踞下来。”

张阳与李泰都是沉默许久。

要说大唐民风彪悍吧,也确实彪悍。

这朝堂的朝臣也都彪悍的,礼部和中书省闹得凶,众人皆知。

李义府从高句丽回到长安城就没消停过。

现在更是将褚遂良赶出了四方馆,还把人家给揍了一顿,强行将四方馆给霸占了。

李世民又道:“你久居骊山,不知道朝中的变化,事发之后许敬宗也来向朕请罪了,也说了诸国使者一直都是礼部在接待,褚遂良受赵国公的意思想要在四方馆的事情上横插一手。”

“许敬宗一边与朕说着委屈,一边将褚遂良,唐善识之流骂了一番,朕欣赏强人,也欣赏许敬宗和李义府他们不迁就,敢直言不讳。”

“四方馆的事是朕先前没有思量得当,闹出了这些事也是朕考虑不周,想着礼部众人不能白受这个委屈,朕也就把四方馆交给了礼部看管,按照许敬宗的意思,让李义府去支持。”

如果礼部就这么将这口委屈咽下了,反倒是让陛下与朝臣轻看礼部了。

在当下的朝堂要立足,你首先要有胆魄,其次要会打架,还要据理力争。

太极殿打架都是常事,上个早朝难免骂娘。

在这种朝堂风气下,蛮横的环境造就弱肉强食。

现在朝中都说许敬宗其人睚眦必报,总归是一个不能白受欺负的人。

张阳拱手道:“想必河间郡王听闻这个消息也会感到欣慰的。”

李世民叹道:“你就不想问问褚遂良被打得如何?”

“如何了?”

“朕让卢照邻去看过了,说是十天半月不能下地,礼部是你带出来的,怎么礼部中人一个比一个下手不知轻重。”

张阳笑道:“都是疾恶如仇的性情中人,下手管不住轻重也是难免的。”

一旁魏征还在打量着田地,对郑公来说这好像是一件很稀疏平常的事情。

骊山要发展工业,同时也保障着田地的保有,该有的田亩也都还在。

重新走到了村口,李世民带着魏征还打算去渭南走一圈看看。

贞观一朝,君臣之中就数李世民与魏征的关系最复杂。

护送的队伍渐行渐远,李泰扶着一棵树,又扶着自己的胸口。

“魏王殿下这是心口不舒服吗?”

“每一次听姐夫与父皇谈话,本王就觉得心口跳动厉害,还请姐夫以后说话注意一些分寸。”

“魏王殿下,我已经很注意分寸了。”

李泰抚着胸口又道:“不过许敬宗和李义府这两人是不是把中书省得罪得太死了。”

“嗯,也许吧。”

张阳点着头。

李泰还是很担忧,“以后要还这样,礼部的处境岂不是更不好。”

“礼部的事情与骊山已经没有关系了。”张阳用蒲扇挡着刺眼的阳光走回骊山。

下午的时候,天空雷声隆隆作响,一场大雨便落了下来。

骊山上,一家人坐在屋檐下,小清清坐在熊大的背上,看着漫天的雨水从屋檐落下。

张阳帮媳妇批改着弟弟妹妹们的作业。

“今天父皇来了?”

“嗯,来看看骊山的秋收准备,说是又去渭南了,此刻多半是被困在雨中。”

李玥颔首道:“这场雨来得真不是时候。”

“嗯,下了雨之后,麦田还要晾晒一段时间才行,只要不影响收成就行。”

雨水不断落在华清池中,池水依旧是清澈的,看着很是舒心。

“高阳的数术还是没有进步。”张阳将批改后的作业整理了一番放在桌案上。

“让丽质好好教教她吧。”

两位婶婶正洗着衣服,李玥总觉得最近婶婶的目光怪怪的。

正是大雨天,一骑快马冒雨来到长安城前,来人朗声道:“剑南道急报!”

守卫城前的将领李道彦确认了来人的身份,便放人入城。

但凡急报可策马入城,这人策马来到承天门前,翻身下马之后,便举着急报送入皇城。

急报入皇城便引起了不少人的议论。

径直被送到了中书省,房玄龄还在查阅各地的夏收奏报。

岑文本淋着雨带着急报匆匆跑入中书省,顾不得浑身湿漉漉先将急报送上,“房相,剑南道的急报。”

自贞观以来,中原各地被分为十道,剑南道紧挨着吐蕃,并且就在蜀地,南下便是交州与南诏。

房玄龄打开急报看着。

岑文本这才有空闲脱下外衣,擦了擦湿漉漉的官帽又哆嗦哆嗦身体。

一旁小吏提来一个炉子,岑文本这才坐下来取暖,烘干自己的衣衫。

见房相久久不言语,岑文本关切问道:“起初南诏几次求援,想来此事两年前就开始了。”

房玄龄抚须点头,“陛下回来了吗?”

小吏回道:“陛下还在查看各地秋收的准备,傍晚便会回宫。”

中书省内很安静,只有三两小吏安静地在这里卷宗。

其余的文吏都出去和礼部的人吵架了,那些人现在还没回来。

雨势越来越大,听着雨滴落在屋顶上的声音,房玄龄沉声道:“南诏王此番求援,礼部可有知晓?”

岑文本回道:“多半是不知晓的,南诏王将求援书信送到了剑南道的盘州,便让人送来,期间也没有知会礼部。”

房玄龄点头道:“想来也是,礼部对南诏不管不问,通过当地州府会经过礼部,这才用军中急报送来。”

一伙盗匪进入南诏地界,并且在南诏境界攻城略地,其作风不像是寻常盗匪。

这伙人更像是大唐军中卫府的做派。

而且攻陷一地之后,也会善待战俘,而且还让当地人继续耕种,给他们提供军粮与辎重。

还在南诏实行了屯田,这也是卫府将领的作风。

从一开始只有数十人的队伍,壮大到了上千人,也怪南诏太弱了。

被这支队伍打得措手不及,而且还深谙兵法。

现在南诏王被困守在了大和城。

房玄龄低声道:“去将许敬宗叫来。”

岑文本又道:“唐善识说要给褚遂良讨个公道,现在正带着人与许敬宗吵架呢。”

房玄龄放下急报,又道:“都叫来吧。”

“喏。”

岑文本又穿上没有烘干的外衣急匆匆离开。

不多时中书省外就传来了议论声与喝骂声。

许敬宗一走入中书省便指天发誓,“天地良心,南诏的战事与礼部无关。”

事情还没说,许敬宗就先发誓。

房玄龄叹道:“南诏王向剑南道求援,想要蜀地的州府兵马驰援。”

这南诏以前是生活在汉朝故永昌郡附近的一个部落发展过来的。

一个小部落经过向汉朝的学习之后,慢慢形成了国度与统治架构。

不过南诏这个地方小,部落众多,连年以来内乱不停。

南诏王也没有一统南诏。

许敬宗心中暗暗想着,这件事终究是藏不住的。

按照县侯的想法,许敬宗也想过这件事的缘由,南诏需要一统,就需要有一个能够一统南诏的人。

光靠南诏王这点地盘和人手,想要他一统南诏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唐善识此刻被打得鼻青脸肿,官服还被撕了几个口子,面对许敬宗咬牙切齿,“许敬宗!当初南诏使者几次三番求援,你们礼部为何一直阻拦。”

“唐善识!这是礼部的事,与你有何关系!”李义府站出来大声道。

“某家刚刚是失手了。”唐善识急得怒骂道:“来呀!不要以为某家怕了你!”

礼部的人和中书省的人又吵了起来,双方叫骂着,眼看着又要动手,房玄龄拍了拍桌案。

众人这才消停,许敬宗回道:“当初礼部不清楚南诏情形如何,南诏使者来报的时候,礼部也安排人去查问过,后来得知是一伙几十人的盗匪作乱,便让南诏自己安排。”

李义府也解释道:“来回消息有一年,这一年会发生什么事,谁也不清楚,礼部这才没有轻举妄动。”

“攻打南诏的莫非就是礼部派去的卫府人手。”

许敬宗沉声道:“南诏使者求援,礼部都有呈报陛下,中书省都可以查问,我们礼部素来与卫府毫无瓜葛,还望诸位莫要猜疑我等。”

房玄看众人僵持不下,气馁道:“老夫会与陛下说明,许尚书也留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