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七百二十三章 坏人立足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七百二十三章 坏人立足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蛊惑人心是可恶的,就像是玄奘和尚觉得世人都是痛苦的,他觉得佛门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他觉得只有皈依才能解脱世人,并且于他来说这个世上所有人都应该如他这般,念经吃斋才能够活得幸福。

张阳继续做着烟花,其实做烟花用不了多少材料,皇帝还算大方,三车硝石,五车炭,其余也都是一桶接着一桶数量十足,足够做上千个土雷了,有多的可以留存放着。

家里夫妻俩都挺忙的,李玥还在与徐慧商量着生意大计,吴兴郡是个富裕的地方,按照她们的构想,想要开展产业的扩张,一种新的经营理念在她们的预想中描绘出来。

以骊山为起点,有点像是控股江南的意思。

在大唐这是一种很前卫的想法了,因为茶树生意与江南望族之间的矛盾从今年秋季就开始了。

李玥自然不能看着徐慧好不容易有点苗头的茶山被人欺负,于是便想着控股江南望族。

很前卫又大胆的想法,张阳从车间出来又走向实验室,就听了这么一耳朵。

媳妇眉头紧锁,小慧也是神情凝重,张阳从她们俩人身边路过,径直走入了实验室。

关上实验室的大门,这里就显得昏暗,整个屋子都是封闭的。

起初的燧发枪和土雷的配方就是在这里实验出来的。

张阳将烟花的发射药放入一个坑中,点燃之后听到内部的炸响,一块石头被炸起来,盘算着炸起来的高度心里就有数了。

许久没有放烟花了,骊山也有两年没有见过烟花,觉得自己的手艺生疏,这才来检验一方配方。

不同的材料,所用的配方比例也是不一样的。

李世民所用的硝石没有自己之前用得好,所以在调配上要多用一些。

这就像是各地的盐,质地是不同的,咸度是不同的,所用量也是不同的。

阴沉沉的天空又下起了冻雨,沙沙的雨声听着很舒心。

张阳拿着自己的实验记录从实验室出来,看到媳妇与小慧的谈话已经结束了。

“刚刚看你们谈话时神色很凝重,是遇到什么难事了?”

试探着问了一句,等着媳妇的反应。

李玥看着手中的书卷回道:“就是江南望族的事。”

张阳颔首道:“原来是这样。”

说完便走开了,李玥的神色有些不悦。

也只是听了一耳朵,张阳觉得从开始她与小慧私自使用太府寺卿官印开始,那么自己就应该摆出一副看戏的态度。

媳妇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家里也不是当年了。

夫妻之间的生活就是这样,简朴的生活同时,偶尔还带着一些博弈。

难道她会求饶不成?

张阳又换了调配的比例,拿着一个竹筒大炮仗从她的眼前走过,然后走入实验室试验这一次配方的威力如何。

等再一次出来,李玥还是坐在原来的位置,目光如炬。

张阳又一次熟视无睹地从她眼前走过。

为了除夕夜的烟花,张阳忙得不可开交,家里的那两头熊猫啃着竹枝倒是享受得痛快。

烟花这东西在家里没有存货,也不可能有存货。

这东西的存放环境很重要,要是存放的环境不好,潮了容易哑火,管理不好还有可能把房子炸了。

所以烟花这种东西最好能随造随用,就算是时刻存储,也只能存储原料。

今年冬季的冻雨下了三两天,田地中也形成了冻土,每每关中冻雨不断的时候,就说明北方和西北方的牲畜就会冻死不少。

这一年,李世民罢免了宗室将领六位,不论大小全部罢免。

这一年,在卫府改制成折冲府之后,李世民将各地的统军将领进行调整,许多年老的将领也都被换下了。

这一年,李世民的科举制度已经闻名中原,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长安城。

这一年,长安城的人口达到了两百万之众,原本老旧的长安城不堪重负,在李世民的授意下,太子李承乾与工部主持修缮了崇德坊。

这一年,朝中的官吏一批接着一批地离开,随着坚持历年的科举朝中的新鲜血液越来越多,朝中年轻一派的臣子越来越多,以张大安,裴行俭,李义府等人闻名的诸多功绩为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奔赴朝堂。

如今的朝中已经有了一副新的面孔,原本的秦王府与武德朝的新旧之争,慢慢有了新的局面,这是以许敬宗为首的年轻势力,与长孙无忌维持的权贵子弟一系的新斗争。

这一年,李世民整顿宗室,震慑外戚,长孙无忌在这个关头退让了,以许敬宗和礼部众人牵头主张的高句丽治理之策,终究还是罢免了高句丽王的身份,高句丽最后一位王成为了庶民,从此家乡之事与他无关,久居长安城,从此高句丽再无王侯。

这一年,来朝贺大安的使者多达六十余位,其中就有天竺人,大食人,还有新任波斯王派来的使者,更有贝加尔湖以北的边塞小国的使者,也就是中原有北海之称的北方。

贞观一朝,历经十一年,现在的大唐以一种新的面貌宣告世人,这中原大地已经变天了。

张阳忙碌做烟花之余,也会有人在造访。

洗了洗手之后,拿下蒙着口鼻的面罩,再是拿去围裙,换了一身衣服,去见在村口等候的李义府与许敬宗。

如今李义府俨然成了许敬宗的跟班,抱紧了礼部尚书的大腿,打算扶摇直上。

也可能这条向上的路很难走,但总归是前进的。

入中书省,修史册,进士及第是大唐这代士人的理想,也是很多人要为之奋斗的目标。

这个目标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

张阳笑道:“许久不见了,你现在的气色好了很多。”

许敬宗躬身道:“让县侯挂念了,下官近日时常服药,到了这个年纪当真是一身的病,往后礼部还要多多仰仗县侯指点,嗷!对了,义府兄弟也来了。”

面对这位传说中的县侯,李义府始终低着头。

这位一手建立外交院的县侯,是个高深莫测的人物,据说还帮陛下养着皇子,更是长安城最有名气的翘楚。

抓住一切往上爬的机会,是李义府这一生的为人准则,他躬身道:“县侯,那弘文馆的主事当真是个小人,那日下官与许尚书打了他一顿不想他却巴结了赵国公,身边多了三两个部曲护卫。”

话语说着,李义府神色逐渐义愤填膺又言道:“赵国公竟然庇护如此小人,下官看不过眼,已经准备好了奏章,等来年来朝必要弹劾他。”

这上来就表忠心的态度,许敬宗很满意,这个义府兄弟当真是个人才。

所谓队伍要站好,李义府很坚定地站在了礼部这边,站在了赵国公的对立面。

张阳打量着眼前这个人猫,笑道:“赵国公乃是当年秦王府的旧人,要论资历你比不过他,要论能力现在的赵国公主持中书省,你也不是他的对手,心中当有敬重,不该有偏见的。”

李义府连忙道:“县侯说得是,正是因为下官先前敬重赵国公,后来才知晓赵国公背地里竟然是这等人,才会如此懊恼,下官以为赵国公是正人君子,是国之柱石。”

话语说到这里,李义府稍加思量又道:“下官会在弹劾奏章中写明,赵国公应当以国事为己任,而不是在朝中拉帮结派。”

站在大义的角度上,连圣人都可以指责,他的态度也很明确,首先是期许,而后是指责。

就连弹劾奏章都这么有水平,这李义府真是个奸佞呀。

人猫的道行虽然还浅薄,但隐约已经有了大成的迹象。

有这等人做对手,张阳挺担心长孙无忌的睡眠质量,当赵国公因为李义府横竖睡不着的时候,会不会暗中派人将这人猫掐死,从此大唐就少了一个佞臣。

如此一想还算是好事一桩?

此刻的李义府根本不知道,眼前这个县侯到底在想什么,也不知道这个县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怪物,自己的命运会在县侯手里发展成什么模样。

许敬宗微笑着:“起初是因为弘文馆的主事,抢了我们礼部的人手,这才会有冲突,不想原本就是弘文馆和礼部的事情,赵国公却也来参与。”

可喜可贺,赵国公有克星了。

冻雨停了,但天气依旧冷得刺骨,许敬宗和李义府的鞋子上还有从官道上走来时,粘连上的泥泞。

见县候的目光看向自己的脚,李义府连忙拿出一块丝绢,将自己鞋底的泥泞擦去。

张阳摆手道:“义府兄弟不用这般。”

李义府连连行礼,“县侯请放心,不论朝中发生了什么事,在下不会将泥泞带到骊山,就如下官现在的脚底,来骊山之前一定把自己的脚底擦干净。”

表忠心的话说完了,许敬宗开口道:“县侯,南诏使者又说起了那帮盗匪的事情,那群盗匪已经拿下了十余村寨,眼下已经有了千余名人手,甚至打出了南诏王暴君的旗号,一时间响应的人不少,如此下去怕是南诏王的位置就要换人了。”

张阳盘算着现在的南诏才多大一点地方,那帮盗匪已经有了近千人?要说有一千人兵马再加上一些行军打仗的谋略,何大哥拿下南诏也是指日可待了?

南诏王是暴君?传言不就是一个很闲散的人吗?整日不是逗弄大象就是娶几个美妾。

你是不是暴君,你说了不算,别人说了才算,此计攻心,当真厉害。

正思量着却见远处李靖大将军一直看着自己这边。

张阳压低自己的声音,“有人证送来吗?”

许敬宗点头,“有,年初的时候说起过这件事,今年南诏使者确实带了一个人证过来,不过并不是关中人,而是南诏人。”

南诏的地理位置在苍山洱海之间,那里的物产很丰富,气候特征也造就了南诏是个粮食高产地。

再加上矿产丰富,尤其是铜矿,乃是中原几座最大的铜矿之一。

南诏坐拥着如此好的资源,就这么被一个南诏王拿在手中,张阳心里怎么想怎么觉得不舒服。

“县侯,南诏使者一直等着回复。”

张阳皱眉道:“别说帮南诏平乱了,更要途经蜀道,谈何容易。”

“是呀,谈何容易。”

许敬宗与张阳齐齐一声叹息,礼部不想管南诏的麻烦,图谋南诏还来不及,更不要说驰援了。

一个是礼部的前尚书,一个是礼部的现任尚书,俩人一起盘算着南诏的家产,至于驰援根本没有想过。

能当上礼部尚书的都不是好人,贞观一朝的两任礼部尚书做的坏事都不少。

于是两人很有默契地坐在一块石头上,许敬宗穿着官服,张阳穿着平日里的老旧衣衫。

李义府则是站在一旁,一言不发地听着两位礼部最重要的人的谋划。

张阳揣手问道:“说来奇怪,这玄奘和尚怎么又来信了?”

许敬宗啧舌道:“这玄奘和尚贼心不死,他让人送信来长安城,还造谣下官,是可忍孰不可忍,他玄奘和尚哪里来的证据说是下官派人去蛊惑他的佛心。”

其实这件事确实是许敬宗所为,不过许敬宗的老厚脸皮绝对不会承认。

张阳又道:“玄奘和尚给骊山来信了,他很是嚣张,我让你安排的事情准备如何了?”

“为了办好这件事,下官没少与家中夫人吵架,花了不少银钱去平康坊挑女子,那平康坊的女人一一挑选过,终于选出了较为合适的,下官许以重金那女子欣然接受了,为期两年,若能办成便给她一个良人身份。”

许敬宗说起这件事,满脸的委屈,又是魏王殿下的嘱托,他哪里敢轻慢,委屈道:“每天让人教她洗衣做饭,并且还教给她耕地,还给她看经书,如此教养之下,她俨然已经成了作为玄奘情人的最佳模样。”

“今年十月初的时候才送去,眼下应该刚到敦煌不久,她会在敦煌的道场外做事,若玄奘不是瞎子,他一定会被那女子吸引,从而乱了他的心。”

许敬宗神色阴沉,又小声道:“等玄奘沦陷在那温柔乡之时,再将实话告诉他,县侯以为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