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七百二十一章 骊山的技术护城河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七百二十一章 骊山的技术护城河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深夜里传来了剁肉声,猪肉在刀下被切成丁,而后被剁得细碎。

杨婶闻声而来,笑道:“县侯,让婶婶来剁。”

张阳熟练地剁着肉,笑道:“我来吧,女儿和媳妇都喜欢肉粒大一些,我自己剁肉分寸更好把握。”

杨婶笑着点头,“也好。”

两位婶婶便坐在李玥身边,帮着包饺子。

猪肉事先用葱姜水和酒水去泡过,现在剁碎了可以直接包起来。

生了儿子之后,媳妇的口一直挺重。

夜里,又下起了冻雨,带着冰粒的雨水落在自家的屋顶上,落在了华清池边。

一听能吃饺子,弟弟妹妹也不睡了。

张阳剁了两大块猪肉,放松着胳膊,接下来的包饺子的事情就交给媳妇和弟弟妹妹们了。

原本这个时候孩子们都应该睡了,可现在骊山上还是热闹一片。

只有熊大依旧是鼾声如雷,那几头小熊与熊猫都酣睡着。

深夜里确实寒冷,可看着孩子们排排坐包饺子的模样,家里就显得很温馨。

课外活动也要有,张阳盘算了好一会儿,才发现今年有好多事情要做。

一大家子坐在屋檐下吃着饺子,口味淡了就自己多加一些细盐。

小慧和小武坐在一起正低声商量着什么,李玥在一旁听着时而皱眉,时而询问。

吃完了宵夜,娱乐生活匮乏的当下,张阳拿着筷子敲着碗教孩子们唱歌,哼唱的歌就是最简单的祝福歌。

祝福你,在每一天里……

虽然用如今关中话版本唱起来有些绕口,张阳用自己为数不多的语言天赋一句一句教着。

很快孩子们便会自己唱了。

歌曲中欢快又喜庆的气氛很有感染力。

也不知道唱了多久,孩子们都累了,最后大家都睡下了,两位婶婶还在哼唱着刚刚的歌调,收拾眼前的碗筷。

一晚上的欢乐过去,不论睡得有多晚,张阳总会按时在早晨的固定时辰起床。

生活作息养成了习惯,也没了要晚睡的心气。

人们的生活所需都是从白天开始的,一天或一年,清晨时分劳作,夜里生活。

因为在当下朴素的生活中,到了夜里,就算是摸黑你也做不了太多的事情。

张阳提着刀走到骊山的东南山麓,这里有一片竹林。

找了几棵还算是结实的竹子砍下来,这些竹节都可以用来做竹筒。

将砍下来的竹子都用麻绳捆起来。

再扛起竹子的后头,这些竹子捆起来之后,后端如脚盆一般粗。

张阳将捆着竹子的绳头绑在肩膀上,双手扶着脚步吃力地往山上走着。

这种活很费力气,不过以前做多了苦力,现在来说也就没什么,就是胳膊遭点罪。

等将这些竹子都拖到了自家车间前,张阳缓缓将其放下,松了松酸疼的肩膀。

歇了片刻,再看弟弟妹妹的房间还锁着,这帮孩子多半还要睡。

倒是李丽质,小武和小慧三人一早就跟着两位婶婶去练骑射。

秋收冬藏归秋收冬藏,家里几头熊在冬天总是贪睡也就算了,这些孩子也这么贪睡。

心中有了不满,张阳还是多看一眼忍了下来,拿起柴刀继续将竹节的叶子与枝脉全部砍去。

不多时,李玥也醒了,带着儿子与女儿洗漱。

张阳将这些竹子全部削好之后,开始将竹节锯下来,刚锯了两节心中越想越不爽利。

放下手中的柴刀,这些弟弟妹妹也学着熊天天睡懒觉可不行,虽说这些天李玥暂时结束了他们的课业。

张阳敲响房门,开门的是清河公主,她揉着眼打开门的一条缝,“姐夫?怎么了?”

“起床帮我洗竹子。”

“啊?”清河眨了眨眼,一脸的疑惑。

“嗯,抓紧起来!”张阳大喊了一声,屋内顿时传来一阵阵埋怨。

又径直走入了李治,李福,李明的房间,将他们三人拎了出来。

被冷风一吹这三个小子顿时没了睡意,匆匆跑回去穿衣服。

看着弟弟妹妹一个个都出来了,张阳这才满意许多,等她们吃完了早饭,便让她们帮忙清洗晾晒竹节。

孩子们也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动手能力也需要提高。

弟弟妹妹从一开始没有精神,慢慢地恢复了叽叽喳喳吵闹样子。

看着眼前六十多个竹筒,按照李世民的要求,这些竹子还是不够的。

先让弟弟妹妹休息,张阳再去砍竹子。

清河和东阳,还有李治还算是懂事,其余的孩子都去抱着熊玩闹了,要不就再去抢玩具。

小清清自己吃着早上的饭食,还要顺便喂弟弟,她一边拿着小木勺喂弟弟不满道:“爹爹和娘都这么忙,只能我来喂你了。”

见弟弟吃饭也不乖,小清清气得干脆自己将碗里的饭食吃完,这一下弟弟又哭了起来。

晾晒好衣服的婶婶连忙来帮忙,两位婶婶是最心疼小清清与这位小侯爷的。

李玥撕开黄历的一页,历法确认之后,骊山就可以做自己的黄历了,今天是腊月二十。

这些天村子里越发热闹,当初李泰在村子里就是个孩子王,村子里的男孩子都成了李泰的“下属”

不过现在大家都长大了,当初跟在李泰后头玩闹的孩子也都成了村子里的青壮年,他们有的听了魏王的安排去中原各地看看,有的离家出去历练或是游学。

不过每一年就要临近除夕他们就会回来,带来了外界的见闻,一出一年再来村子里发生了许多变化。

尤其是田地里种着的蔬菜,还有那台巨大的蒸汽机。

当蒸汽机的汽笛响起的时候,就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了,村民们也都习惯了这种汽笛声。

村子里除了这些村民,还住着欧阳询,武士彟,李孝恭。

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就要到了,村子里来往的宾客不少,唯独李靖院子的门前最冷清。

不过近来李靖在村子里发现了一个人,村子里铁匠是分技术等级的。

现在铁匠坊的技术总领人是个年近六十的老大爷,这位老大爷便是江师傅,按照骊山的说法,他是骊山的总工。

骊山的铁匠坊只有这一处,而且所有的铁料都要经过这位老师傅的手。

张阳对火器一直闭口不谈,李靖耿耿于怀,只能求问这位老师傅。

而老师傅也是孤身一人独居,李靖与他攀谈,发现这个老先生在兵器铸造上很有造诣,能够将横刀,马槊,甚至弓箭与箭矢铸造讲述得很有见地。

再问他,便可以知晓他原本就是军中的工匠,后来在长安城谋生,又被招去了军器监。

如此这位老先生又被工部安排来了骊山,才有了今日。

“张阳这孩子确实让老头铸造了很多古怪的事物,只是一直不知道那些东西作何用处。”

说着话江师傅拿出了一叠老旧的图纸,放在桌案上。

李靖拿起其中一张图纸,图纸上画着的一个个图形看着令人一头雾水,而且还有各种密密麻麻勾勒的线条。

以前在军中李靖时常看一些军械图纸,以前觉得投石车已经够复杂了,现在一看这些图纸,这位名震中原内外的大将军又觉得是自己当年见识浅薄了。

“骊山以前也都是靠这些图纸来铸造物件的吗?”

江师傅点头,图纸上写着用处,“比如这里写着蒸汽机上方支撑零部件,车床转动轴……嗯!”

“平时铸造用的图纸都是有名目的,至于那些没有名目的图纸都是张阳这孩子带来的,有时候老头看了这些图纸也不知道作何用处,有些地方设计很是精细。”

李靖翻看着一张张图纸,将没有名目的也就是张阳亲自交给铁匠坊铸造的图纸一一排列开来。

“不知道其前后顺序,不知其部位,不知其用处,如何得知这些铸造之物用作何用。”

“大将军如此说,老头倒是想起一些事,以前张阳这孩子就是这般,但凡做事都会给一手,留一手,是个谨慎又聪明的。”

李靖颔首道:“如此说来,就算是得到了这些图纸也是无用的。”

洋洋洒洒,三十余张图纸,图纸上的线条光是看着就令人眼睛发花。

李靖从中观察着这些图纸的笔触,感慨道:“好复杂的画图方式。”

“大将军,这些图纸说复杂也不复杂,只要理解了之后,铸造起来也就心里有个分寸了,”

李靖苦涩一笑,“以前驰骋中原,自以为看尽了天下英雄,不想真是人外有人。”

现在的李靖惊讶于骊山图纸设计,只要张阳稍稍做一些手脚,就算是得到了这些图纸,也造不出火器。

若是自己拥有火器,一定会将铁匠坊列为村子里的禁地,现在骊山没有将铁匠坊圈起来,其实就是他心里明白图纸不重要,李靖说出了心中的答案,“就算是得到了这些图纸,外人也造不出图纸上的东西?”

这里的图纸已经超出了寻常工匠的认知。

江师傅喝着茶水摇头,疑惑地看着大将军,“以为大将军能知晓一些铁匠之事。”

“难道不是这样吗?”

“大将军呀,老头也不瞒着你,敢问大将军能看得懂图纸?”

“看不懂,但有经验的工匠说不定能看懂。”

江师傅笑道:“就算是如今大唐军器监铸造军器有手艺最顶尖的工匠,但铸造这些零件多半也造不好。”

李靖皱眉道:“军器监所聚工匠都是军中能手。”

对此,江师傅没有否认,解释道:“他们确实是军中的能手,但铸造之事需要手艺。”

李靖摇头不解道:“那自然需要手艺。”

江师傅又道:“将军还是想错了,骊山的铸造工艺是个壁垒,我等为了达到张小子的要求费尽了心力。”

“若这样说,只要朝中的军器监多费一些时日也能造出来。”

江师傅抚须道:“倒也说不好,骊山的铸造能有今时今日的进步缺不了一样东西,那就是骊山尺。”

说着话,他小心翼翼拿出尺子。

李靖看着这个事物,此物外形像个扁平的锤子。

“此物便是骊山铸造术的关键,可以测量深度,宽度,长度,厚度,而且可以精确到毫厘之间,张小子还有一个叫做车床的东西,只是如今铁匠坊还没有来年就可以带下山。”

李靖打量着眼前这个骊山尺,注意到了刻度,可以抽动内部刻度来测量事物。

“大将军或许看不懂,但学会用法之后便可以知道此物妙用无穷,此尺乃是骊山铸造核心物件,那些复杂的零件才能得以铸造,魏王殿下是个不拘小节的人,才将此物交给老头。”

据老夫所知这骊山尺又叫游标卡尺,世上只有三把,一把在牛闯手中,一把在骊山侯手中,剩下的唯一一把尺子,就是大将军手里的这把。

李靖将骊山尺交还,“谢老先生指点。”

老师傅又道:“大将军来问老头,老头一定是知无不答,但有些铸造工艺上的事,就算是说出来了,要领悟……呵呵,谈何容易?”

“张小子一直以来都在坚持在技术一道上,为了技术水平他与魏王不惜钱财无止尽地投入,数年来造就了如今骊山的光景,不出五年,等再有寸进,现在的骊山铸造工艺,放眼天下,没有比骊山更好的了。”

工业的寸进,铸造技术的寸进能够带来的益处是巨大的。

没有弹簧造不出现在的车床,也就是耗费两三年时间做出来的弹簧,才有现在的骊山的生产水平。

别看一个小小物件,它可以改变很多,也能够成就骊山。‘’

这便是魏王与张阳一直以来苦心孤诣,在技术一道上全力以赴的原因。

骊山的弹簧如今越做越小,也就是放眼天下,只有骊山能够铸造出此物。

每每想到这些,江师傅的脸上就有了笑容。

李靖看着这些图纸陷入了沉思,而在骊山的另一边,李崇义带着自家的家人来看望李孝恭。

自家亲爹久居骊山也就罢了,还在房梁上挂着一根绳子。

听着自己的亲娘数落着亲爹。

“你知道外面的人都是怎么说的?都说你李孝恭就知道护着骊山,也不知道照顾自己家里的孩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