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七百一十二章 龙首原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七百一十二章 龙首原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两人相对而坐,打开从骊山带来的食盒,食盒中是一只煮好的鸡。

高士廉也不客气,扯下一只鸡腿咬下一口唇齿皆是油星子,甚至有不少油水流在了胡须上。

一人一张饼,两人共食一只鸡,其余的食物都是孩子们的。

张阳啃着饼,看老人家黑黑的指甲与那没有洗过的双手抓着鸡肉,顿时没了胃口。

高士廉又道:“朝中因为教化蛮夷之策争论许久,自从张大安与李义府回来之后,这两人屡屡在朝堂上与长孙无忌辩驳。”

张阳依旧自顾自啃着饼。

高士廉也拿起饼啃着,试图盖住口中的油腻,接着道:“张大安与李义府一回长安城,就能够给礼部如此大的助力,老夫看过当年裴行俭的策论,等裴行俭回来,礼部会更厉害,年轻一辈的锋芒如此之大,长孙无忌多半是有对手了。”

听这个老人家絮絮叨叨讲着,张阳的思绪完全过滤了这些话,而是目不转睛看着河边发呆。

高士廉又道:“老夫当初第一次见你,与你相谈便以为你是一个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人,现在看来是老夫看错了,这么多年了老夫很少有看错一个人。”

“不!”高士廉又自我否定的道:“非是老夫看错,而是你藏得太深了,你还藏着什么?”

“许国公,我光明磊落,我什么都没藏。”

“嗯。”高士廉的神情多了几分赞赏之色,“少年英杰就该有这样的城府。”

与坏人接触多了你也会变成坏人,高士廉就是一个坏人。

换一种说法,高士廉是名仕中的坏人,只不过他的那些好名声盖住了他是一个坏人的本质,一个好人中的坏人,才是最可怕的。

按照这位老人家的活法,活着太累了。

像高士廉这样的人在朝堂上还有很多,不过绝大多数都没有高士廉这般的境界。

张阳低声道:“所以我才会想着离开朝堂。”

高士廉叹息道:“那你可曾想过,到了最后陛下为何又采纳了长孙无忌的方式来治理突厥蛮夷?”

蛮夷?这是老一辈人对突厥人的称呼,在老一辈人眼里突厥人就是还没开化的人,就是蛮夷。

张阳颔首道:“我已经不是礼部尚书了,陛下作出什么样的选择与我无关,礼部做了什么也和我没有关系,我离开朝堂已经三年了,这三年以来我很少过问这件事,就算是许国公与我说了,等您一走我就忘记了这些话。”

高士廉抚须道:“这鸡肉不错,看你也不吃老夫就带走了。”

老人家捧着还未吃完半只鸡离开了,张阳甚至怀疑这个老家伙就是为了拿走一整只,才用他那没有洗过的双手撕扯鸡肉。

张阳闭上眼,长出一口气,将那只双手从自己的印象中抹去,哪怕是用筷子也好。

只是睁开眼又发现这个老家伙站在自己的面前,张阳不解道:“许国公还有什么事吗?”

高士廉抚须笑道:“老夫听说魏王殿下病了?”

李泰现在在做什么?他多半窝在家里煮着茶叶蛋,吃着火锅。

这胖子最近的日子很惬意。

见张阳不答话,高士廉又自觉没趣便离开了。

一家人在渭水河边用完了饭食,便就这么悠闲坐着,消消食之后,再去龙首原看看。

孩子们的精力总是旺盛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武与徐慧还有李丽质已经不带着这些弟弟妹妹们玩闹了。

年龄过了一定阶段,玩闹的事物都不一样了。

再加上认知上的差距,李丽质已经不会因为这种扑水和跳绳感兴趣了。

李治抓着一条小鱼而来,“姐夫,我们将这条小鱼炸了吃吧。”

张阳夺过他手里的鱼,在这小子一脸疑惑的目光下又丢入河中,“小鱼不能杀,要是将小鱼杀了,往后就没有鱼吃了。”

“可是小清清说她想要吃炸鱼!就是脆脆的那种炸鱼。”

他说的就是那种裹粉炸出来的鱼,之前给这些孩子做过一次,他们吃得很香便记住了。

又难怪他们都是贪吃的年纪。

张阳揣手道:“有些鱼长不大,有些鱼会长大,长不大的鱼可以吃了,能长大的小鱼就要养着,不然所有人都吃小鱼,这渭河就不会有鱼了。”

“嗯。”

李治重重点头表示明白这番话,言道:“淮南子有言:焚林而田,竭泽而渔,就是这般?”

这小子已经开始看这种典籍了,想来也是他最近总是在藏书阁看书。

在大唐没有这么多的童话书,没有太多的童话故事,这些孩子早早就开始接触圣人典籍。

也就是因为没有童话故事,这世道少了很多美好,有人活得现实,有人活得悲观。

现实的人比悲观的人要多,唐人绝大部分都是现实又悲观的。

尤其是跟着李世民起家的那些人,他们经历过乱世,所以他们有着悲观的精神,以至于老师甚至觉得活下去太累了。

就像是现在的李世民,人到了四十岁就会活得更加清醒。

这皇帝到了四十岁也会有些糊涂的想法,比如说想要修建大明宫。

车驾再次启程,小清清骑着熊大嚣张地开道,过路之人见到如此壮硕的牲口纷纷避让,也在好奇骑在熊背上的小丫头处之泰然。

不少人就会为人这个小姑娘该是某位高人的弟子,能够收服这种猛兽的人物不是高人是什么。

直到张阳坐在车辕上,赶着慢悠悠的马车,这个身影从人群中掠过,不少人都认为这是一个车夫。

从穿着打扮上来看,这男子的穿着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就是比寻常的车夫要干净而已。

尤其是他的头发,光是看着就会觉得很柔顺。

车驾从人群中路过,过了桥之后,便没有这么多目光了,一路上张阳继续拿着册子记录着高陵一带的水土情况,这里的雪地没有骊山这么厚实,还有不少田亩没有被覆盖。

张阳停下笔推算着风向,再看到远处的龙首原,此时候的龙首原上方的龙首高坡挡住了绝大部分的风雪。

见状,张阳又记下了这里的地貌特征。

只是车驾被几个县兵拉住了,对方大声呵斥道:“什么人过境高陵。”

对方穿着一身甲胄,看起来是折冲府的人,小清清安抚着身下的熊大,奶声奶气回道:“我们是借道去龙首原!”

“龙首原也是你们能去的?奉劝你们速速离开。”对方看着熊大退后几步,这种熊一旦扑来,他们根本不是对手。

李玥没有从车驾中走出来,而是从车帘的缝隙中看着女儿的一举一动。

现在小清清正在和这个士卒争辩着,高阳站在后方车驾的马车上,“什么人这么大的胆子,没见本公主在这里吗?”

对方根本不认识高阳公主,只是狐疑地看了一眼。

张阳摆手示意她们不要冲动,弟弟妹妹也愿意听姐夫的话。

“你们是谁的兵马?”

还未等对方回答,张阳思量着又道:“对了,自从卫府改制折冲府之后,这一带折冲府扩建后多半是领军卫的,我与李大亮将军有些交情,你且放我们过去,这件事就不与你计较了,如若不然我身后这群孩子足够毁了你的前途。”

再是一想,张阳换了一个坐姿,盘腿坐在车辕上,见对方依旧无动于衷,又道:“我又想起一件事,五年前李孝义在领军卫任职,那时卫府还未改制折冲府,现在这小子被他兄长安排在军中,是宗室子弟给了一个兵曹的名头,他在军中任职,念他年纪还小也未满二十岁,所以留在军中却无兵曹之权,我说得可对?”

“说起来我还想问一件事。”

眼前这人的话语不断,好似对领军卫很了解,那看路的将领心中越发狐疑。

张阳一拍脑门,“蜀王李恪还在这里吗?他现在在做什么?当初给他的练兵之法,他究竟学得如何而来?”

只是说了几句话,那看路士卒心中摇摆不定,看对方的车架所用的马匹都是高大的骏马,而不是关中寻常卫府的阉马,一看来历就不简单。

而且还有一个小姑娘自称是公主。

小清清又道:“你再不让路我就让熊大咬你!我是郡主,我弟弟是关西侯!”

“关西侯?郡主?哪位郡主?”这士卒又是挠头回头眼神示意让人去送消息。

正当双方对峙不下,引来了四周乡民的围观,张阳越发不耐烦,有道是说曹操,曹操到。

李恪脚步匆匆而来,“见过兄长,兄长这是出来游玩?”

见李恪出来了,张阳又重新坐好,“是我们打扰了驻守要地。”

李恪躬身道:“兄长切勿这般说,是要去龙首原径直过去便是。”

张阳这才让马儿继续前进,小清清不满地瞪了刚刚那士卒一眼。

马车走过了李恪的面前,张阳拉了拉缰绳示意停下,“蜀王殿下长高了不少。”

李恪脸上也养了胡子,“来年入春后便是弟弟的婚事,还请兄长前来赴宴。”

“你的婚宴我就不去了,你在军中我是文臣。”

李恪依旧绷着脸,好像还是和以前一样不知其中利害关系,张阳低声道:“我会让人送个贺礼的。”

话语说完,张阳便驾着马车继续前进。

与李恪不用说太多,杨妃虽有托付,但两家人不用走得太近,实乃是因为李恪身在军中。

他在军中的身份是一条高压线,他的身份更是危险。

眼看马车就要从眼前过去,李恪连忙道:“母妃说过只要兄长能够送来贺礼足矣……”

看到兄长没有回话,眼前只能看到他摆动的手。

李恪又大声道:“我要娶的是杨氏,华阴的杨氏。”

车驾越来越远,李恪目送车驾离开,心情很是复杂。

如此车驾从一处处驻守折冲府官兵面前顺利路过也没人再敢拦着的。

按照那个士卒的言语,李世民如此看重龙首原,甚至让折冲府在此地驻守,看起来大明宫的建设已经在皇帝的心里打定了主意。

马车内,李玥低声道:“华阴的杨氏在汉时有一位高人,据说有关西孔子之称。”

张阳咧嘴笑道:“我儿子还是关西侯呢。”

看夫君骄傲的样子,她伸手拧去,“父皇没有下旨,如今怎敢自称关西侯。”

张阳笑道:“我可以争取一下。”

马车上坡的路走得很慢,走上了龙首原的高坡,这里是一处平地。

总算是见到了龙首原的全貌,都说龙首原山川秀丽,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现在一看这就是一片荒芜高地。

张阳再是一想就明白了,那关于龙首原的记述是在隋书之中,朝中掌文翰的虞世南辞官之后,隋书的编撰交给魏征。

隋书是唐人写的,李世民为了建设大明宫,想要在隋书上怎么写都无所谓,更何况还是袁天罡愿意给他做背书。

马车走得很慢,龙首原占地两百余亩,纵横达十数公里,汉书记载龙首山长六十里,头入渭水,尾达樊川。

大唐的关中地界,龙首原占地比之后世要大。

张阳只好让车驾朝着西南而下,在沿途回去时又途经高陵,宽敞的河道现在还有一些碎冰片浮在上方,这个时节看不到高陵河道交汇处泾渭分明的场面。

只有到了秋季泾河水流大的时候,才可以看到此地泾渭分明的奇观。

张阳带着一家人在冬游正在往归途而去。

此刻的李世民眼前堆满了劝谏的奏章,这皇帝此刻怒声道:“真是一帮好臣子,朕只不过起意要修建大明宫,这帮臣子竟然将朕比作秦二世,说朕要效仿秦二世修建阿房宫!”

皇帝在甘露殿暴跳如雷,最近好不容易积攒下了一些钱财,想要修建大明宫,满朝上下劝谏的奏章就多如雪片。

王公公带着一个食盒而来,“陛下,这是魏王殿下让人送来的茶叶蛋。”

“这小子眼里除了茶叶蛋就没有别的吗?整日就知道在骊山铸造那些奇巧之物!”

王公公又道:“说来魏王殿下一看图纸就会吐,传闻已经不再参与骊山的铸造之事了。”

“那他也不该整日就吃茶叶蛋!”

李世民一边说着剥了一颗蛋便吃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