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六百五十二章 皇帝都是宁可负天下人的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六百五十二章 皇帝都是宁可负天下人的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被陛下这么一喝群臣便安静了下来,各自站好躬着身子低着头,一副认错又老实的模样。

“臣等殿前失礼,还请陛下责罚。”长孙无忌先言道。

“臣等殿前失礼,还请陛下责罚!”群臣齐声道。

法不责众,一棒子打也不能打一群,别看这群文武大臣现在老实的模样,这些杀才该打还是会打。

李世民看着他们气不打一处来,瓮声道:“玄龄,你先说。”

闻言,房玄龄迈出一步,又道:“陛下,如今安西都护府裴行俭还在驰援波斯,波斯与大食的战事尚未可知,安西都护府不可无人打理,臣以为当派出文吏主持西域事宜。”

程咬金上前一步,“陛下,末将以为不止要派出文臣,还要派出武将来镇守一方。”

说完,尉迟恭整了整还显凌乱的乱发,正了正刚刚斜着的官帽,“陛下,知节说得不错。”

长孙无忌站出朝班,“陛下,武将若有妄动,是否受都护府文吏管制。”

“长孙无忌老匹夫,你是何意思!”牛进达当场也不乐意了。

面对喝问,长孙无忌巍然不动,正色道:“陛下,关外不比关中,西域盗匪成群,诸多小国旧族还在,武将若不能管束一旦生乱,无文臣主持,如何稳住关外局势。”

魏征朗声道:“陛下,臣复议!”

程咬金颔首道:“我们武将自当会管束自己。”

话音刚落,魏征便冷哼一声,“臣听闻程知节的食邑经常有牛摔断腿,到底是地方风水邪门,还是你为了要满足口腹之欲。”

程咬金顿时气血上涌,老脸涨红,“老匹夫,休要欺人太甚。”

“尚不能管束自己,如何管束下属!”

“老夫家的牛摔断腿,与你有何关系,与卫府下属有何关系!”

眼看又要吵起来,李世民索性站起身,“退朝!”

众臣再次行礼,等陛下离开了,文武双方各自离开。

李世民坐在甘露殿中,岑文本便来禀报骊山酿酒场的事宜。

倒是为了在骊山的那小子现在还高兴地数钱吧。

朕在这里为政事苦心发愁,他这两年过得怕是惬意非常。

脑子里浮现出那张可恶的笑脸,李世民就想把那张脸给撕了。

上官仪要帮助蓝田县的鸡鸭圈改建,一边还要等着朝中给的批复。

张阳提着鱼竿在河边钓鱼,心情烦闷,雪后关中空气更清新了,钓起一条巴掌大的鱼,便再将鱼钩放入河中。

转眼一看,身边有个身影。

再一看这个身影有些眼熟。

“咦?陛下?”张阳诧异道。

也没等他起身行礼,李世民坐下来问道:“你倒是闲情雅致,朕当真羡慕你。”

再看他一旁放着桌案与一个炉子,炉子上放着一个小水壶,此刻水已经开了。

多么惬意的生活。

“朕也想这么活几年,往后再也不用顾及朝中的事了。”李世民拿起水壶,自顾自泡了一碗茶水,刚端起想起朝中的烦心事便又放下茶碗,此刻的茶水有些烫口。

李世民又道:“朕也想过等有一天年迈了,也寻一片宁静的地方,安度余生,这骊山也不错。”

张阳无奈一叹,“等陛下年迈了,说不定我也年纪大了。”

还带着寒意的风吹过这片河畔,一旁跟随的太监低声道:“陛下,需要派工匠来骊山修建一座行宫吗?”

李世民摆手道:“青雀给朕修的房子就足矣,朕与父皇那般与乡民生活在一起,便不错。”

都说起了晚年的事情,也想来骊山养老,李世民看着张阳的脸色不是太好,又道:“怎么,你不欢迎朕来骊山吗?”

张阳皱眉道:“等我和陛下年纪大了一起喝酒吃肉也不错。”

都知道陛下与张阳之间的关系不好,往后若在骊山养老,指不定还要继续吵架。

“朕看了你的奏章,你要朕给蓝田县的土地方便?”

“我打算开个养殖场,但碍于养殖业的弊端,我不会在当下扩大养殖,顶多只是在蓝田县施行,养殖业需要管制。”

“你还说过要增加关中作物的多样性,需要朝中给予相关的卷宗与各县配合?”

张阳点头。

李世民又道:“你还给朕一种叫做馒头的军粮?”

在典籍饼赋中有关于馒头的记载,不过那时的馒头叫做曼头,起源现在已经说不清。

米面相关的食物,关中多以蒸饼来称呼,李玥无意做出来的馒头,是做蛋糕的失败品。

多一种吃食也是好的,而且这东西管饱更容易下肚。

大军行军在外,有时候三五天就靠一张馕饼来果腹。

那种饼存放的时间一旦久了,硬得根本咬不动,甚至要含在嘴里许久,用自己的口水化开。

张阳点头道:“无意间发现的一种吃食。”

“你果然还是很适合在太府寺任职。”李世民很庆幸这个决定,越发对自己的英明决策满意,他又道:“如今朝中为了都护府职权争吵不休,这都护府是你们礼部重建的,你又是礼部尚书,朕希望你也能提点一两句。”

张阳手撑着下巴,目光盯着平静的水面,节度使不能在这个时代出现,更想将节度使扼杀在萌芽的初期。

李世民一直以来都贯彻着弱地方,强集权的方针。

这种方针是没错的,至少在封建时期,这种做法可以让权力安定,也能让地方不敢作乱。

说是诛心了点,在皇帝眼中,任何拥有兵马的一地官吏都有可能成为反贼。

张阳低声道:“臣已经久疏政事,早就不是当年了,陛下何苦为难在下。”

李世民笑道:“你畅所欲言,说说便可,不用在意他人的看法,就算是寻常乡民的一句话,若是说之有理,朕也会答应。”

“嗯,如此臣就说了,首先圣人都是天杀的。”

气氛安静了半晌,李世民也沉默了半晌,思索这句话是不是有深意,再一想好像就是这小子随口一说。

“抱歉,臣说错话了。”张阳尴尬一笑改口道:“首先都护府确是礼部重建的,但礼部重建的都护府的同时也一直在努力同化关外诸多小国,所以文臣是必需的。”

李世民颔首道:“你也认为都护府该由文臣来主导。”

关外不比关中,在关中地方兵马可以不受地方官府管辖,兵权与吏治是互不相干的,这种做法很好,文人要是掌握了兵权,那才有大风险。

而李世民政策下,文人治理,武人镇守,这种简单又节省成本的结构,很适合当下的局面。

当然了这一切都是在当下的封建王朝条件下,算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治安要维系,经济发展却迟缓的条件下。

但凡一个州府三五千人拿起棍子造反就能推翻一个县衙的条件下,地方有个卫府也更可靠。

这是治安条件决定的,毕竟一个人拿着一把刀也敌不过上百人的围攻。

条件决定了现状,现状就决定了皇帝的选择,卫府改制成折冲府,也是有必要的。

李世民是个大将军,他明白用兵的凶险。

文人掌兵并不会显得更安全,反而更危险,谁让天下的但凡有雄心有点能力的皇帝都是宁可我负天下人的种。

张阳低声道:“我觉得吧,文人和武将都可以去都护府,我们安西都护府有很多的粮食,现在还囤积着呢,一个都护府每天每人吃四五顿都吃不完。”

李世民点头道:“朕听说了,有个叫玄奘的和尚在安西都护府吃得了都胖了。”

话依旧说不在点上,李世民对张阳的这种态度很不满意,于是便一声长叹,“青雀又让人带话给朝中,说是他的精铜又不够了。”

“陛下真是在要挟我吗?”张阳咬牙切齿。

“朕明白,骊山的建设与技术一切都是用于民生的,你的志向也是大唐富强。”

皇天可汗不达目的,还会使手段,话说得轻描淡写,用心险恶,骊山的资源不能在皇帝手中卡着,往后要发展需要有自己的资源渠道才行。

张阳喝下一口茶水,重重将茶碗放下,思量半晌,见鱼儿咬钩了也没心思提起鱼竿,本来的好心情现在荡然无存。

“朕比你更希望大唐富强,这社稷江山只有富强了,朕晚年的时候才能安心度过。”

李世民的话语顿了顿,又道:“你还记得当初那个倭僧吗?他已经疯了,彻底地疯了,褚遂良兼任长安令,他让人将其送往倭国,不料在一天夜里,他摔进了田地里,本来就喝了酒,脸埋在田地就这么将自己活活闷死了。”

话语声不大,言语中却处处有警告与要挟。

张阳神色一振,便颔首低语道:“这方面的事情在下也没有经验,不过既然文武双方都不信任,便可以在朝中找一个信得过的,较为中立的职权所部,御史台就不错,在都护府文武双方各司其职,派人去跟随去都护府,做好笔录记述,如此一来便能够起到监管的作用。”

李世民皱眉思量片刻,“你这个想法很不错,朕倒是可以让朝中的人商议一番。”

再看这小子心不在焉的模样,好像对他来说这是一件很轻飘的事情,事涉家国大事,怎能如此态度。

他肚子里到底还有多少本事没有拿出来?

张阳目不转睛看着河面,心想着这个皇帝怎么还不走,还不让好好钓鱼了?

君臣俩人就这么在河边久久不言语。

好半晌,见李世民的手落在自己肩膀上,张阳又道:“一点愚见,让陛下见笑了。”

李世民低声道:“朕想过你应该要多写奏章的,一个月四份奏章还是太少了,你若有治国之策,往后应该多提出来,不论对错,若是于社稷有利朕会有决断。”

“我让陛下与朝臣多亲近群众,建设群众与朝堂沟通的桥梁,似乎朝中一直没做出有效的举措。”

“此事……”

李世民话语顿了顿,“朕还在思量中。”

且不说臣权是君王赐予的,而权力用之于民是臣子的本分,在群众一侧反而觉得皇家与朝堂距离他们太过遥远。

倘若是所有的乡野之徒都在议论朝政,皇帝能够乐意吗?

这到底要看一个皇帝的胸襟有多大,权衡这件事的利弊,要是弊大于利皇帝并不会在此事上做出什么举措。

知道这件事进展或许很慢,就算是真有也只有东宫的一个意见箱,两年多了……一直没有去过长安城,也不知道那个意见箱还在不在。

张阳再次叮嘱道:“陛下,群众才是社稷根本,我们不能脱离群众太远,而是要切身地走到群众中去……”

来骊山的目的也达到了,李世民不愿意再听他絮絮叨叨,便离开了。

张阳还坐在原地,有些话与皇帝该说还是要说,尽可能能劝说就劝说。

天可汗广开言路是好的,但也不能不听群众的声音。

奶皇帝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追着他奶更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谁让自己相信光明,追寻光明。

立场不能变,坚定自己的本心,浩然之气长存于身才行。

这大唐富强,强大的王朝崩塌时痛心疾首。

大唐要好好的才行。

抬起鱼竿,重新在钩子上挂上鱼饵,张阳接着钓鱼。

回到宫中的李世民拿出张阳在骊山说出的话语,在甘露殿与众臣说了一番。

以至于在太极殿又发生了争吵。

事后,高士廉才得知了消息,朝中的文武双方在甘露殿一场群架之后达成了共识,至于他们私下打了多少回已经不好计较了。

朝中还是不愿意让御史台来监管都护府,因为从御史台的角度来说,那些御史当然是一致对外的,但在各自的立场上也有自己的背景。

李世民也否决了让御史台来监管的决议。

今天长孙无忌还是来看望高士廉,舅父已经离开了朝堂,养育之恩,教导之恩,该回报还是要回报的。

递上一份名贵的药材,交给了这里的仆人,长孙无忌坐下来道:“舅父,陛下没有让御史台来监管都护府。”

高士廉有些意外,“原以为这个决议还算是不错。”

长孙无忌点头道:“起初侄儿也觉得不错,但当下以为御史台也有几人是房玄龄与魏征举荐的文臣,如此一来武将们便信不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