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五百九十二章 磁力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五百九十二章 磁力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不论是太子的告戒,还是孔颖达老夫子的不满,一种学派想要被世人认可,势必会受到诸多非议。

世家控制着多少喉舌,他们对社稷敲骨吸髓壮大自身。

李玥给几头小奶熊喂着饭食,家里的小熊是怎么养大的,这五头小奶熊也是一样,它们也要这样养大才行。

用粮食喂养能够让他们更扛饿,更强壮。

人世间的恶意总是有的,只要世间一旦有新的学识出现,世家就会毫不留情地扼杀。

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扼杀学识对他们来说轻而易举,而长久的声望与权力,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财富。

“我觉得你父皇对世家还是太过仁慈。”

李玥笑着回道:“父皇拿着那些世家子弟,不断逼迫世家退让,割让利益与管辖之权,上月清河一地就拔除了三十余个县官,而朝中第一时间让人前去补上了。”

“如此要挟世家,已经有人说父皇歹毒与狠辣。”李玥拿出已经凝结好的凉粉,“对此夫君还是觉得父皇做事仁慈?”

张阳拿起一旁的水壶,水壶中的冰块已经融化得差不多了,倒出来的水还带着一些细碎的冰片。

凉粉成果冻状,倒上冰水之后,再放一些泡了薄荷的水,清甜又冰爽的凉粉汤,对午睡睡醒的孩子来说,是一道很好的美食。

不多时孩子们就醒了,他们自觉地拿着碗从锅中捞出一碗,津津有味喝着。

李玥走到主屋内的书房,将一碗凉粉放下,又捧着自己的这碗,拿着小勺子吃着。

平时家里的女儿有小熊带着,还有婶婶看着,倒也不用多费心照顾,这让夫妻俩有不少的时间忙自己的事情。

用米面煮过沉淀后,再加一些松果末子与糜子,没想到也能做出这般有意思的吃食。

李玥喜欢在上面点缀一些葡萄干。

张阳拿起一碗一口就进了嘴里,再将空碗放下。

对夫君这种牛嚼牡丹的架势,觉得这是在浪费美食。

不过这种吃食是夫君制出来的,又不好计较什么。

只能在夫君粗野的行为下,李玥竟可能保持自己的文雅与文静。

慢条斯理的舀起一勺凉粉送入自己的口中。

书房内静悄悄的,只有屋外水车转动时吱呀吱呀的响动,带来的水流送到屋顶,沿着屋檐流下,顺着沟渠流回华清池,就这样可以无休无止地一直给屋内带来凉爽。

“唉……”张阳拿起自己比脸盆还大的茶缸,长叹一声又灌下一口茶水。

面对夫君的这声叹息,李玥无动于衷,继续看着墙上的图纸吃着凉粉,好似在欣赏一幅画卷。

张阳将一颗颗磁石放入罗盘中,仔细检查了一番确认没有问题之后,再往另外一个罗盘放入八颗大磁石。

这些磁石是经过煅烧的,去除了杂质之后,它的磁性很强,黑熘熘的磁石镶嵌在罗盘中。

张阳低声道:“我总不能教孩子们那些迂腐之见。”

“嗯,夫君本就不喜欢那些礼教迂腐之见。”

“既然他们在骊山学本领,我将自己所学教给他们。”张阳看着自己的茶缸,这个茶缸是用陶土做成的,更像个小号的砂锅,“年纪越来越大,茶杯也越来越大了。”

这才二十有六,说什么年事已高。

夫君最近总是暮气沉沉的,也就在给孩子们教学识的时候,眼底里会有一些生气。

张阳将两个磁石罗盘装好,便走出了书房。

见夫君提着两个罗盘,屋外刚睡醒的李治也准备好了,用一些石块挡住小瀑布的水,水车也停止了转动,华清池的水流缓缓恢复了平静。

这是一个古怪的木架,孩子们好奇地看着。

张阳将装了小磁石罗盘装在水车的轮毂处,装了大磁石的罗盘放在前端,在最前端放上一个风车。

小武和徐慧看着夫君与晋王殿下敲敲打打正忙活着。

两个装有磁石的罗盘中间还有一个罗盘,那个罗盘上沿着圈边装着一些铁锭。

张阳缓缓转动小罗盘,大罗盘却飞快地转动起来,场面很是诡异,像是一种隔空的传力。

“晋王殿下将水道打开,我们尝试一番。”

“嗯。”李治重重点头,就忙了这么一阵他已经大汗淋漓,水流不再从屋顶而过,夏日的炎日迎面而来。

终于水道打开了,小瀑布的水流动起来,水车也开始转动了。

水车带动罗盘的转动,大罗盘开始飞快转动起来,带动前端的风车,一时间风阵阵吹来,加上水流从屋顶而过,一时间家里凉快许多。

一个磁石风扇让大家又好奇又兴奋。

李治好奇道:“姐夫,之前交给我的磁石罗盘也是这种原理吗?”

“可惜阎立本没有帮你造出来,这是磁力的一种应用,不过磁力也是有损耗的,等这些磁石的磁力没有了,风车也就停止转动了。”

李治观察着构造,先是水车转动带动后端小磁石罗盘的转动,姐夫还在罗盘的磁石上做了记号,两极都是互相调换的。

风车吹来的风很舒服,小熊很不厚道地趴在了风车前,挡住了大部分的风。

惹来孩子们的一阵叫骂,最后它又委屈地离开,蹲坐在了远处。

婶婶捡着地上掉下来的熊毛,这些熊毛可以收集起来另作它用。

李治没有见过这么神奇的事物,他还在沉浸在姐夫的造物本领中。

没想到这种神奇的反应……

张阳对孩子们道:“这就是科学的魅力,等你们学会了其中的常识,也可以造出许多神奇的事物。”

阎立本因为朝中弹劾,只能停下了这种磁石罗盘的铸造,他也就错过了理解其中奥秘的机会。

骊山的学识就是这样,总有一些寻常人无法理解的力量。

“姐夫还有这种磁石吗?”

张阳指了指一旁的竹筐,“自己去拿着玩。”

王婶回来了,她先是去了一趟长安城,带来了在长安城小家落下的书籍,再去皇城将孩子们建设小房子的沙盘也带来了,再去村子里挖了一些菜。

享受着风车带来的风,张阳给孩子们修理着玩具,木头做的小马坏了,是内部的发条崩断了。

要拆开来换了内部的发条。

对孩子们来说这些不理解又复杂的事物,对姐夫来说都能轻而易举做好。

姐夫有个神奇的本领,任何坏了的玩具与家具,在他手中都能焕然一新。

孩子们归结于这项本领当作神奇。

父皇就不同,宫里的东西坏了之后,从来不会想着修缮,而是直接换新的。

“刚来时听到魏王殿下在骂人。”王婶整理着菜篮子中的野菜。

婶婶最喜欢野菜了,夏季的野菜苦口,也很喜欢。

“为何骂人?”张阳双手不停,小心翼翼拆下发条。

“说是因为铸造不利,魏王殿下与县侯一样指天骂地呢,说是铸造出来的东西不牢靠。”

张阳将木马修好,交给一旁的东阳公主。

家里有了风,还有了水车,这个酷暑就能够凉爽地度过,生活又多添了几分美妙。

“失败是一定要经历的过程,一样事物从无到有就要经历反复地论证。”

锅中的凉粉也吃完了,快黄昏的时候,孩子们要去小行宫用饭。

皇家与骊山在这次的避暑中达成了一种默契,孩子们从早晨到午时都在骊山。

晚上的时候还要去父皇与母后的小行宫用饭。

用了饭之后,等到夜深了再来骊山睡,因为骊山专门给孩子们准备了房间,孩子们也愿意睡在山上的大房子。

小行宫内确实没有这么多的房间。

孩子们到了眼前,李世民非常阔气地拿出冰块,“那骊山上酷暑难耐吧,朕当初就劝他,骊山是个过冬的好地方,但不是一个避暑的地方。”

李治嘴里嚼着冰块内心神色平静。

“怎么?你们在山上不热吗?”

李治缓缓摇头,“山上不热,姐夫造了一个水车,可以用来驱散热气。”

“呵呵呵……”李世民笑着,“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李治又道:“姐夫造了一个风车,可以凭空起风,很舒服的。”

小行宫内长孙皇后让宫女准备好了饭食,还嘱咐孩子们饭前不要吃太多的冰块。

因为这座小行宫坐落在骊山的东南角,能够吹过风,还能借助山体挡住阳光。

听李治讲述,李世民的神情惊疑不定,“能够凭空起风?有这等本事?”

“嗯。”一旁的东阳公主打断道:“不用人力,不用牲口拉,光是水车驱动就能带来风。”

李承乾站在一旁皱眉道:“东阳不要说笑了,那水车孤见过,转动很慢,如何带来风。”

“不是的,姐夫在水车上造了磁石,有了那磁石风车转动很快,都怪父皇当初不让阎立本铸造那个磁石罗盘,不然宫中就能知晓其中奥秘了。”

本来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用饭的时候,被李治这么一说,陛下心情就不好了。

王公公倒上麦酒,“陛下,这是新酿造出来的麦酒,魏王殿下说会有苦口,还请陛下喝慢点。”

话语充耳不闻,李世民灌下一口带着苦味又清爽的麦酒,“当初阎立本的那个磁石罗盘是朕制止他的吗?”

回想着当初的前因后果,这件事先是有朝臣弹劾晋王殿下铸造玩物动用朝中人力物力。

还说晋王殿下会因此玩物丧志。

后来确实是自己去传的口谕,这才有了后来阎立本放弃磁石。

再之后就没有再提这件事了。

确实是陛下的口谕。

眼下陛下这般盘问,王公公只好回道:“是因为朝中弹劾甚多,阎立本不得不停下了磁石的铸造。”

饭后,李世民对这件事还是牵肠挂肚,作为皇帝,他错过了一个大发现,也想去骊山上看看这个妖人到底做的是何物。

今年酷暑炎热,在山上的张阳怎么还没热死,要是他向朕求饶,朕又不是不给他冰块。

饭后孩子们自顾自有自己想做的事情。

孔颖达心中惦念孩子们的教育与思考方式。

他抚须问着兰陵公主与东阳公主,“如此说来你们是觉得敬业,诚信,友善才是为人之本?”

东阳公主回道:“不,老夫子此言不妥,这是为人的准则并不是为人之本。”

“是吗?”孔颖达抚须思量。

“姐夫还是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

“嗯。”这一点孔颖达很赞同,他缓缓点头,“历朝历代,只有以人为本,方为长久之道。”

“那是自然,坚持以人为本,还要以群众为基础,姐夫从乡野中来,我大唐最多的就是这种乡野之人,他们才是社稷之根本,名门望族那种脱离群众的方式不可取,也是不对的,这世上最多的就是平凡人。”

兰陵公主接话道:“确实如此,不仅仅要坚定以人文,身在大唐当须心中有信念,我们要心有社稷,天行健,我等当自强不息。”

孩子们在骊山学本领已经有了时日了。

要说从什么开始,应该从零星来骊山避暑,张阳一点点教给孩子们这种观念。

孩子们心怀天下是好事,可他们对名门望族这般地排斥,显然是不对的。

眼中少了敬畏,更有一种质疑一切礼教规制的眼神。

这种风气不可取,这到底是谁带出来的风气。

孔颖达心头疑惑,一个人的经历往往造就了他的对世俗的产生的观念。

因此这位继承孔子世孙的孔颖达老夫子,心中越发猜疑,张阳的老师究竟是何许人。

“骊山县侯教给公主殿下这般的学识,想要做什么?”

东阳与兰陵相视一笑,两人齐齐回道:“为了大唐富强。”

孔颖达颔首道:“嗯,好一个富强。”

天色已经入夜,孩子们回骊山的时候,李世民跟着要去骊山看看,跟在孩子们的后方,夜里打量这片山林给了这位天可汗一种神秘的感觉。

骊山是神秘的,张阳也藏着很多的本事。

当初李君羡调查夜空的异象到现在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证据,唯一可以当作证据的便是异象所在的方向是骊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