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五百九十章 孩子们的风气变了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五百九十章 孩子们的风气变了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这……”

看对方神色犯难,李泰纠结道:“本王喜欢茶叶蛋的。”

“这就去回禀皇后,派人去查问。”

等人离开,李泰坐在自己的院子里,压力锅中已经有了蒸汽,随着蒸汽从顶部的气口喷出,上方的小轮子开始转动起来,转动的速度倒是挺快。

正观察着蒸汽的作用力,李治带着一篮子桃子而来,“这都是姐夫让送来的,说是骊山上有许多,吃不完。”

李泰拿起篮子中的一只桃子,咬下一口汁水迸溅,目光看着压力锅气口上方不断旋转的轮子。

见皇兄这般安静,李治拿了一把小板凳坐了下来,观察着压力锅上的气口。

“看得懂?”李泰好奇道。

这才十岁的李治,平时老老实实听话懂事的模样,他时常有一些奇思妙想。

与其他人不同,李治从始孩开始姐夫就时常给他出题,这也导致他想事情的方式,与其他同龄人有很大的不同。

看他伸手要去触碰蒸汽,李泰连忙拦住,“你知道这有多烫吗?”

李治收回手思量片刻,道:“皇兄是想用这种蒸汽的推力来推动轮子?”

“是这么想的。”

稚奴也是姐夫的弟子,对他没什么好隐瞒的,一些外人听不懂的话,他倒是能够说上一两句。

至于要娶谁这种事情,对李泰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全凭父皇和母后来决定便好。

李治皱眉思量,“皇兄不觉得奇怪吗?”

“怎么奇怪了?”

李治端详着压力锅,“这种蒸汽的推力始终是有限的,就算是皇兄造出了十倍之大的压力锅,得到的蒸汽推力也是一样的,姐夫说过气压与重量一样,都是世间的常量是不变的。”

听稚奴这么一说,李泰思绪顿时打开了,就算不计成本来增大压力锅的体积,得到的蒸汽推力都是不变的,其内部的蒸汽受力是有极限的,与体积是无关的。

倒是讶异地看着稚奴,李泰讶异道:“你是如何想到的?”

李治挠着后脑勺憨厚笑道:“都是姐夫教的,水压和气压的关系是一样的,水压有多大与它的面积无关,而是与深度有关,气压的大小与体积无关。”

一边说着,李治又道:“以前看着阎大匠造出来的水阀就能得到些许感悟,或许这就是姐夫说的学以致用吧。”

跟着张阳平时也会了解这些学识,但没稚奴这般通透。

弟弟妹妹从小就跟着姐夫与皇姐学本领,李泰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弟弟妹妹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已经改变了,而且这种改变会影响他们很久。

李泰痛苦地扶着额头,“姐夫教出来的孩子,到底是有多么可怕。”

“嗯?皇兄这是怎么了?”

听到他的话,李泰又收回心神,“没什么,只是有所感慨。”

“嗯,皇兄不必有太多的感慨,其实弟弟已有破解之法。”

李泰提起了精神,看着他在地上画图。

“皇兄且看水压有时与气压同理,其中表现就与大军前往吐蕃会产生身体不适的原因,因为我们适应了中原的气压与环境,这就像是在深水的鱼很少去浅水滩的原因。”

李治一边讲述着,一边在地上画着图,“就像是水压,加大它的纵深就可以增加它的压力。”

院子里很安静,三两个侍卫站在院外,守着魏王殿下与晋王殿下。

偶尔还有一些村民路过,他们不会过多停留,李泰主持骊山建设事宜这么久,这里的村民对李泰很尊敬。

“在压力锅外装一根管子,这根细管子就等于加大了纵深,如此一来就人为加大了气压差,若是我们需要更大的激流,就需要将河道变窄。”

作为皇兄还要受自己弟弟指点,这种事情多少有些丢人,可稚奴的讲述确实很有道理,李泰感觉自己就快摸到蒸汽的诀窍所在,一扇全新的大门正在打开。

此刻这扇门已经可以看到缝隙了,缝隙后一定可以见到更广阔的天地,李泰一手握着拳,心中激动。

“蒸汽在炉子里不断积累,将它们赶入一个细管中,这样一来你就像是水流从宽敞的河道进入了一个狭小的沟渠,内部的压力就会更大,如此一来出了管道之时产生的力量也就更大了。”

“之后呢?”李泰继续追问。

李治眉头紧锁,不停挠着后脑勺,“弟弟也不明白之后要如何办。”

不过李泰的收获还是很大,他目光瞧着地上画着的图,一个计划缓缓在心中诞生,从一次次的实践上可以得知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姐夫所言的道理也是能用的。

“回去再问问姐夫,弟弟就先回去了。”

李泰依旧看着地上的图,又道:“姐夫现在还会给你出题吗?”

李治摇头,“姐夫去年给的磁石题目还没做出来呢,怎么会再给我出题,阎大匠说磁石的铸造很困难,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说完话,李治便离开了。

李泰将地上的图画下来,稚奴只是说了一个思路和方法,还要完善这个想法,多做几次尝试才行。

骊山上,夏日的骊山酷热,为了度过酷暑,张阳在华清池边做了一个水车,新家的屋檐本就是加长的,水车带水到了屋顶流下,如此一来,屋中的温度便能下降很多,水流会隔绝不少热气。

小熊带着另外五头小奶熊也呆在了屋檐下,不肯去别处。

孩子们正在睡午觉,张阳坐在桌桉边,听着水车转动的吱呀声,终于批阅完了最后一份奏章。

朝中是积攒了半年的银钱调用奏章,夫妻俩人只用两个月时间就批复好了。

其中有赊欠的补用,还有钱饷官员俸禄的发放,以及各部的平日里要给的赏赐。

张阳看着朝中现在的总共赊欠六万五千贯,盈余五千三百贯,再加上这一次骊山借出两万贯,还倒欠七万贯。

朝中的日子紧巴巴,倒是可以勉强度过。

整理好眼前的奏章,李玥交给婶婶,“麻烦婶婶将这些奏章送到陛下的小行宫。”

王婶将包袱提在手里,“县侯如此才能将来也一定有荣华富贵的一天。”

“那自然,我在大唐做了这么多好事。”

李玥苦涩一笑,“只是夫君想要的富贵与别人不同。”

“我要的富贵很简单,数钱数到手抽筋。”

张阳喝下一口茶水,盘算着眼下朝中的资产,入不敷出还没到破产的地步,只要皇帝励精图治,朝中的盈余总会转为正数。

夫妻俩的能力很强,杨婶在一旁都看在眼里,这对夫妻对银钱的使用很是节省,一文一钱都用在了关键的地方,要是换作别人,这一大笔湖涂账指不定需要多久才能整理好。

夫妻俩能从牙缝中挤出一些花用,来应付朝中的亏空。

皇帝不是一个会算账的人,而且还会有铺张浪费的危险,好在咱们陛下知道节俭。

当成本花出去了,也就到了收回本钱与盈利的时候了。

张阳打开一幅地图,这是西域的地图,最后目光落在了波斯地界上。

正想着,李治匆匆回来,他用从屋檐流下的水流洗了洗脸,再喝下一口凉水,这才从酷热的爆嗮中缓过劲。

今年的夏天,天气热得邪性,就连在东宫的李承乾也来到了骊山,长安城内的人在往外逃,纷纷去郊外或者山林里的庄户人家避暑。

因为地势的原因,现在的长安城就像是个巨大的蒸笼,也就只有在傍晚和早晨时分会有些行人,平日里长安城就像是一座空城,能走的人都走了。

三伏天的酷热也让李世民打消了回长安城的想法,需要继续留在骊山一段时日。

这等酷暑天结束之后,再打算回长安城,这位皇帝也继续了他在骊山白吃白喝的日子。

反正花的是李泰的银钱,李泰本就村子里一份子,他倒是没有关系,皇帝不一样,皇帝来避暑是需要给钱的。

而皇帝避暑这些日子也过得不痛快,首先是朝臣对礼部的弹劾,罚了俸禄之后,再等松赞干布来了长安城对峙再作打算。

事主都没到,就听着朝臣的弹劾来处置张阳,这显然不合适,这一点上李世民心里还是很清楚的。

只叹别人家的臣子都是唯唯诺诺,唯独咱们陛下手中的臣子遇事不对,就会重拳出击。

皇帝但凡有些事情做错了,就会被臣子拿出来引经据典地来批判,举一反三。

过了片刻,李治拿了一张图而来,“姐夫,这是我画的图。”

从悠闲养神的心境中走出来,张阳拿着图纸仔细看着,“这是压力锅?”

“嗯,想帮皇兄梳理一些烦恼。”

“嗯。”张阳点头看着,“你这输气管的厚度是多少?”

李治看着图纸挠了挠头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

张阳又道:“你再看看蒸汽管道的长度要多少,如果要十数丈会不会太占用体积了,还有水量需要多少才能够产生足够的蒸汽……”

一连给他提了许多问题,姐夫的话语有些重了,李治委屈地撅着嘴,低着头像是在数落。

张阳拍着他的肩膀又道:“遇事不要急于求成,那胖子……”

话语停顿,又改口道:“其实你皇兄自己也有打算,你不用着急帮他,你先把自己要学的本领先掌握了。”

“嗯,谨记姐夫教诲。”

酷暑的关中,农作物要是没有水灌既就会旱死,到了傍晚时分,村子里的村民就打开了水渠放水。

过了晌午的酷热,傍晚时分也能清爽不少,村子里也恢复了活力。

铁匠坊也暂时停工了,全村都在安度这个酷暑,等酷暑过去了再劳作。

今天李世民请了孔颖达来到骊山,一来请孔颖达避暑,也是为了给孩子们上课。

孔颖达讲着《易经》,小行宫外搭了一个凉棚,李承乾与李世民也在一旁旁听。

李世民正看着手中的奏章,这是太子这些天在朝中办事的简要章程,也是这些天朝中发生的事情。

现在太子妃也给承乾生了一个孩子,皇后担心孩子便让李承乾带着妻儿从东宫回来了。

凉棚内,孔颖达讲到了仁义礼孝悌。

平时还算是懂事乖巧又显文静的东阳公主,听着孔颖达夫子讲述,高阳听不下去,站起身道:“老夫子,学生以为仁义礼孝悌,太过束缚人,若上行不肖我等却不能劝谏之?”

“咳咳咳……”坐在凉棚外的李世民剧烈咳嗽起来,说来童言无忌,高阳一个孩子懂什么。

李世民收了收心神继续看奏章。

孔颖达又道:“尊长孝悌乃是第一,历代准仁义者尚能服人。”

李治也站起身,“学生以为老夫子所言有所不妥。”

孔颖达眉头直跳,抚须看着一个个皇子公主站起身,这课怕是没法上了。

李治躬身行礼道:“按照老夫子所言,既是孝悌第一,是为人,但学生听姐夫说过,人生在世当有心中坚定执念,为人处世当该,诚实,守信,公正,和谐,尊法。”

孔颖达欲言又止,又觉得这话好像没什么问题,不由得问,“平时这些学识都是谁教你们的。”

李治又道:“个人与集体当有区别,存天理,灭人欲是不对的,该主张践行博爱,公义。”

孔颖达听之倒吸一口气,这课是没法上了。

皇子公主们所言好像不错,但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像是把儒道两家的理念揉碎了,然后补充了一些别的。

孔颖达先让孩子们离开了,他老人家走到李世民面前,“陛下,敢问是谁在给皇子公主们讲课?”

李世民错愕道:“老夫子是觉得什么不妥吗?”

“这辩驳礼教的风气是谁带出来的。”

李承乾沉默不语,看孔颖达老夫子很生气,张阳与玥儿在骊山自立山门,这风气不是谁带起来。

要说真有什么不对,那就是骊山山门带出来的风气,张阳这人有许多神鬼莫测的本领。

除了他还能是谁,骊山山门的学派所教授的自然是张阳自己的学识。

谁又知道张阳师从何人,那个秦岭老人是何来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