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五百七十六章 让坏人来坐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五百七十六章 让坏人来坐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许敬宗压低着自己的声音,“张尚书,下官是有苦难言呀,最近的日子实在是太苦了。”

“你说我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也坐了有三年了,我时常在想要换谁来接任。”

张阳揣着手纠结道。

许敬宗凑近低着头,“下官以为大象兄统筹全局可以堪当大任,为人也正直。”

“老许啊。”张阳搭着他的肩膀,“我老师说大象兄为人太过周正了。”

“周正好呀,为人还稳重。”

张阳悲怆道:“老许,你是知道的,一个好人坐不稳咱们礼部尚书这个位置。”

闻言,许敬宗眉头紧锁欲言又止,沉默片刻低声道:“那张尚书可还有其他人选?”

俩人低声商议了好一会儿,张阳回过身微笑看向裴行俭与薛仁贵,“此去西域,老许你都交代清楚了吗?”

许敬宗点头道:“张侍郎放心,下官都嘱咐过了。”

张阳点头,“老许办事我向来是放心的。”

裴行俭的目光瞧着,这个礼部尚书言语还有些轻佻,与朝中那些大臣感觉相差甚远,穿着乡野村民的衣裳,头发也很散乱,青色的胡渣也很惹眼。

本以为是一个多么高深莫测的人,至少也该有一股仙风道骨,不涉世俗的气质。

此刻原本心中那白衣飘飘背对苍生的形象破碎,留下的就是一个衣着朴素,谈吐轻佻,还不修边幅的样子。

心中有百般疑惑想要问,可见到如此礼部尚书,他放在心中的话语又说不出口。

张阳双手放在背后,“此番去西域心中可还有疑虑?与我说就好。”

许敬宗接过话语道:“西域的风吹草动外交院都有关注,如若需要朝中帮衬,必定第一时间给予驰援。”

裴行俭还愣在原地,他实在想不明白在长安城传闻能够平定西域,收复河西走廊的人怎么会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太普通了,就像丢进人群就会找不到。

安静了一阵,薛仁贵突然一拍脑门。

张阳诧异地看了看四下,“咦?有蚊子吗?”

原本还严肃又沉重的气氛,此刻被张阳的一句话打破,站在王玄策的兵卒没忍住笑出了声。

薛仁贵躬身道:“卑职失礼,还请张尚书见谅,只是想到两年前在长安城外有过一面之缘,当初张尚书还问在下科举落第之后作何打算。”

阵阵冷风吹过,张阳收紧打着补丁的旧衣衫,“这天气还未转暖,想来也不会有蚊子,没错!当初确实在长安城外问过你落第之后作何打算,你说回乡种田,你当初的态度要是没有这么坚决,我就留你下来了。”

薛仁贵还是迟疑道:“张尚书当真认识家父?”

张阳缓缓点头,“河东薛氏与裴氏都是望族,当年路过之时有过一番交谈。”

薛仁贵长吁短叹,真要问起来,家父也已经过世,算是死无对证。

张阳笑道:“在下确实与薛轨有过一段时间接触,在襄城的时候我劝他给家中留一份家业,可他偏偏不听。”

没办法当初薛轨襄城的守将,要说有过一段时间接触,那也是自己刚刚来到了大唐时被当作山匪抓了起来,落在了他爹手里。

此番话了,裴行俭越发惊疑薛大哥与张尚书还有渊源?为何从来没听薛大哥说起过。

说完心中困惑,薛仁贵“许侍郎吩咐要收拢原本散在安西四镇的兵马,敢问需要多少兵马,有了兵马是否有粮草?”

这么多一支兵马奔赴西域,又没有粮草辎重,去了安西都护府安顿好自己都不容易,还要整顿西域兵马?

许敬宗解释道:“不用担心,在西域有很多很多粮食,而且河西走廊还有许多的粮食储备,兵马自然越多越好。”

数百万石粮食足够养活整个安西四镇了,况且西域人口本就不多,粮食难以一下子卖空,建设一支安西军来消耗粮草确实也不错。

“……”

“张尚书可否借一步说话。”

薛仁贵还想再说什么,裴行俭突然打断道,犹豫了好久终于鼓起了勇气,说出这句话。

粮食兵马……这些问题裴行俭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他更在意眼前的这个张尚书。

这是从来到长安城之前就有的疑惑,现在这个疑惑就要解开了。

跟着裴行俭走入村中,与薛仁贵他们保持了一些距离。

张阳笑道:“有什么话你现在可以说了。”

“喏。”裴行俭先是行礼而后道:“三年前,张尚书可是请当即郑国公的夫人裴氏来河东询问过在下。”

张阳点头没有否认。

裴行俭又道:“在下参与科举之后,许敬宗来相见,并且让在下写出一份西域方略交给朝中,以此让在下进入外交院,是否也是张尚书安排。”

“我是想要将你放入外交院,可其中过程全是许敬宗自己的安排,与我无关。”

十五岁的裴行俭很年轻,而且是自科举以来入仕少有不足十六岁的,就连选择寻常人入军也要年满二十岁。

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学,怎会不让长孙无忌等人眼红。

就算不是宰辅之才,也是一员得力的干吏。

“为何这般安排?”裴行俭终于说出这个疑惑,困惑三年了。

张阳干脆在村口的石头上坐下,“河东裴氏自北周起就是望族,本是将门家,你读了六韬三略以外,酷爱兵书,当初跟随薛轨将军路过河东便听说过你,所以心中这才记下了。”

“至于你能够科举入仕我才注意到你是个有才干的人,不过你年纪稍小,要说入仕朝中三省六部自然没有你的位置,你顶多在弘文馆做个文生,苦熬三五年之后或许会有机会。”

“我……”

张阳又打断他接下来要说的话,“或许你想要写个文章引起朝中的注意,以你的才学并不难,若不能入三省六部,在卫府做个写文书的文吏还是可以的。”

裴行俭低下头心中越发诧异,诧异的是这些情形自己当初确实想过,只是被人说出来感觉很不好受。

从来长安城科举入仕之后就被人安排的感觉也很不好受。

他的神情多了几分倔强,“张尚书此言差矣,下官会答应许敬宗留在外交院全是因为薛大哥。”

张阳挠了挠头也不知道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总之一股脑说出来,全靠瞎蒙的。

尴尬一笑,看着裴行俭又道:“此去西域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张侍郎,在下考虑过吐蕃虽有内乱,但外交院对此举措并不多,反而大食与波斯的战事众人很是关注,此去安西都护府是要平定西突厥,实则目的是波斯,下官所虑可对?”

“我倒是没有想这么多,你博学多才想必心中已有韬略。”

就给了这么一句轻描澹写的话,或许还没完全得到尚书的信任?也不会告知自己太多,这番思量着,抬眼再看张尚书的神情,顺着目光看去,远处正有一头半人高的熊正在犁地,还有一个模样胖胖的人,懒散地牵着绳子。

张阳叹道:“把这头熊养这么大,没有白养。”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安静的村子,村中的道路很干净,房屋间没有行人,就连小孩子都没有。

偶尔也有三两只村子里的狗懒散地走过。

“张尚书与朝中那些大臣不一样。”裴行俭说出心中感受。

“如何不一样了。”

裴行俭迟疑道:“不论是弘文馆的人,还是六部官吏,大家所谈皆是社稷,穿着谈吐也得体可是张尚书就像个……”

“乡野之徒?”

“下官只是好奇。”裴行俭面带愧色顿时觉得这番话问出来有些不合适。

倒是张尚书倒是面带笑容。

张阳摇着手中的蒲扇,“我这人出身乡野,不是名门也不是望族,你知道乡野之人和望族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吗?”

裴行俭沉默着没答话。

瞧着远处的几亩水田,张阳解释道:“人与人之间为何不开心,因为大家都读着自己的书,谈话的内容往往大而空,空谈社稷,聊一些很远的事情,他们之间很难做朋友,也一直带着一副面具。”

“这人与人之间想要交朋友,想要真诚以待就不能光有空谈,有时候少了这么几个与你一起聊家长里短的人,人就会郁郁寡欢。”

“所以张尚书觉得朝堂是太虚伪?”

“不,朝堂不虚伪,朝堂是很真实的。”

“下官现在没有疑问了。”

张阳起身带着裴行俭走回到人前,“都准备好了,不要耽误了时辰,抓紧出发。”

众人齐身一礼,便策马带着队伍离开了。

张阳揣着手道:“老许,北面的情况如何了?”

许敬宗发愁道:“情况有些混乱,已经派出了使者前去询问,现在还没有回复,不过回鹘的使者已经在路上了,李绩大将军也被召回。”

“我思来想去,这个礼部尚书的位置还是要一个坏人来坐,老许你以为呢?”

“张尚书,朝中吏治清明,大家都为社稷为朝政以身作则,为人刚正不阿,正气浩荡。”许敬宗满脸惆怅道:“这朝中哪有坏人呀。”

“我最近在研究新的发财之道,就不留你了,你自己请便。”

“这……”许敬宗欲言又止,见张尚书人已经进了村子,站在原地愣神好一会儿,带着满腹的不解与烦闷离开了。

全村都很忙,只有自己一个人很闲的时候也很痛苦,张阳回到骊山上,李玥坐在华清池边,双脚放在池水中泡着。

她手中拿着书卷,正悠闲看着,收着裙摆双脚在池水中晃着。

可以安静看书的时光,对她来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有了女儿之后,生活多了烦恼,至少保持着这种清闲与自得。

张阳也脱了草鞋,将双脚放在池水中,坐在媳妇身边,“刚刚见了裴行俭。”

“嗯。”李玥目光看着书点头应了一声。

“也不知道铁匠坊的琉璃能不能烧出来。”

“家里最近不缺钱。”

李玥翻过一页仔细看着,“我将虞书重新抄录了一遍。”

虞书讲的是夏朝之前的尧舜大禹的故事。

坊间对这些故事改了许多,李玥手中的这卷是当初从皇帝手中拿来的。

算是比较完备准确一册,越是古老的书籍留存世家的孤本也就越少。

张阳侧目看了一眼书中的内容,再看媳妇的面容,她的皮肤一如既往地好,在晨光下透亮的肌肤像是在发光。

好一会儿李玥合上手中的书卷,双手放在岸边,低头看着池水,“你说我们在池中养一些鱼如何?”

张阳揽着她的肩膀也低头看着池水,“不太好。”

李玥抬眼看着自己的丈夫,俩人靠得很近可以感觉到彼此的呼吸,“有些鱼也能多一些生机。”

“媳妇呀,我们家那头熊喜欢吃鱼。”

“嗯?”她沉吟一声,脑海中浮现出那头熊不停下水捉鱼上岸的场面,本来在水中欢快游动的鱼,在岸上就只能不停地打挺。

她啧舌道:“是我考虑不周,忘了它喜欢吃鱼。”

“你看看那几只小熊。”

李玥闻言抬头看去,五头小奶熊正在池边扭打在一起。

张阳耐心道:“这也是生机呀。”

她后背靠着一座四不像的凋像,将双脚从池水中收了上来,看着新家痴痴笑着。

这座新家来之不易,为了这里付出了许多心血。

离开长安了之后,李玥的心情更好了,她第一次感觉到天高地阔,不再是活在高高城墙上一个弱者。

现在她是整座骊山的女主人,坐拥如此庞大的家业,还有一个女儿。

“以前我觉得自己很弱小,与父皇抗争过,与病痛抗争过,一年又一年……”她光洁的双脚踩在石板铺成的地面上,双手抱着膝盖,抬头看着新家的屋檐,“这些年总算是挨过来了。”

幸福地笑着眯起了眼,此刻没有谁能够体会她心中这份喜悦与满足。

自小被病折磨,从小在深宫中痛苦挣扎,从清贫到如今,她骄傲地道:“夫君,骊山以后会更富裕吧。”

张阳盘腿坐在一旁,“我们的资产不能仅限于钱,还要掌握实际的资源。”

李玥咧嘴露出皓齿,靠着夫君的肩膀,再看正在拼图的女儿,“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