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五百七十章 奇怪的人生感悟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五百七十章 奇怪的人生感悟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走到立政殿前,张阳将女儿放下牵着她的手。

站在殿前王公公看到这一家人,笑呵呵道:“县侯,公主殿下,小郡主。”

“陛下呢?”张阳作揖行礼。

“进来!”

殿内传来了洪亮的声音,张阳又尴尬道:“咱们陛下大早上,也是中气十足呀。”

“皇姐!”李丽质快步跑来,到了近前看到小清清,欣喜就将她抱起来,“越来越重了,姨姨就要抱不动你了。”

去年的时候李丽质就在家里照顾过她,对李丽质并不陌生。

长孙皇后笑着迎出殿,还有一群孩子都围着自己的女儿转。

张阳走入殿中看着正在换朝服的陛下,又对跟在后头的王公公道,“城外的马车上放了一些骊山新收的稻米,还有西域的大枣和一些干果。”

李世民颔首道:“去让人带入宫。”

王公公又是躬身行礼,“喏,这就去安排。”

自家皇帝岳父到底是不客气的,心中暗想……

皇帝换好了朝服,就要用早饭,“你们家人早就吃过了?”

张阳点头,“天还未亮便早早醒来用过饭食了。”

“嗯,朕知道你的习性,出门不会空着肚子,就算是真来不及用饭,身上也会带着干粮。”

张阳听着话语觉得不对劲,“陛下,首先我是个人,这个应该讲习惯。”

皇帝咬着一张饼,撕咬得凶狠,“朕有时候在想,一朝是不是该取缔相制。”

突然听到皇帝这么说,张阳心中咯噔一下,这陛下怎么突然说一道送命题,这是自己能回答的吗?

李世民忧心地放下快子,“朕时常忧心国祚。”

王公公低声道:“陛下,早朝的时辰到了。”

“嗯,这便上朝。”

李世民迈步走出立政殿,张阳脚步跟着,“陛下,那个天可汗大道……”

“你觉得如何?”

“朝中……”

“赵国公卖给骊山五千石煤石,得了两千五百贯,往后你们骊山还是要的,对吧?”

张阳突然觉得一阵牙疼,皇帝都会抢答了。

李世民走向太极殿的另一个入口,张阳亦步亦趋带着发愁的心思一路走向太极殿正门。

“张阳!”李承乾率先走上前,“许久不见了。”

“太子殿下,我们确实许久不见了。”

岑文本也走来道:“张侍郎,看起来气色又好了不少。”

张阳面色忧愁,“文本兄说话真有意思,好像是我以前气色不好一样。”

“比以前更好了。”

与人讲话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自从官位越来越高,张阳发现自己与人谈话很费劲。

尤其是同朝为官的人。

张阳双手揣在袖子里,颔首道:“此刻下官的气色说不定是回光返照,感觉再多说几句话,我就会气绝身亡。”

“这……”李承乾欲言又止。

“在下实在不想多说话,也想多活几年,人一生能说的话都是有限的,说完了人也就走了。”张阳感慨道:“上天有好生之德,还请放过。”

李承乾与岑文本相看无言,本想与他汇报一下今年官学开办的进展。

因为召集了夫子三千人,这是一件很喜人的事情,这三千个夫子若是每人能够教出五十个学子,那大唐就可以多出上万个读书人。

若其中有一百余人能够参加科举,也是一件对社稷对朝堂来说的大好事。

当然了,对张阳来说普及教育是很重要的,最基础的识字读文章还是要掌握的。

这需要长年累月地积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年年的沉淀,十年内会有所成效,三十年五十年后才能有所成就。

有了一代读书人就会有下一代人一起读书识字。

因为一个适龄学子在十年内成婚,而他们孩子也会跟着读书识字,甚至就是这么一个人也会影响左邻右舍。

这种扩张是成倍的,并不是教出一个算一个,而是会像是一滴墨水落在清冽的水中,慢慢地染黑整碗清水。

这些也是教书的基础事业,基础的厚度决定成就的高度。

这也是为了之后骊山开办大书院的阶梯,人要学习技术,学习特长与谋生的本领,识字是很重要的。

其中不包括那些不识字,也能靠着经验掌握一门谋生本事的老工匠。

这些人的本领都在口耳相传,言传身教上。

能够培养的特长生也是有限的。

只有保障基础教育,才能系统性地培养出更多的技术型人才。

中原要发展,大唐要富强,离不开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教书大业。

这才是百年大计。

站在太极殿外,张阳叹息一声,觉得身上的担子很重,未来十年内,这生产力能否提高,全看大唐如今能否突破技术瓶颈。

身侧一大群的文武大臣,张阳觉得很无助,没有人能够帮助自己,也没有人能够想自己所想。

这一刻觉得自己心中有莫大的酸楚,我太不容易。

不多时许敬宗和张大象,带着礼部的张大象,李崇义,李百药也来了。

礼部五个侍郎整齐站在眼前。

这是现在礼部的班底,是如今大唐外交的中坚力量。

张阳作辑道:“诸位新年好呀。”

张大象领着几人一起行礼,“两月不见,张侍郎看起来比之以往稳重不少。”

“是呀,稳重很重要,我们的外交事业也要稳重。”张阳摸着自己下巴的胡渣。

许敬宗上前小声道:“回鹘传来战报,那夷男可汗几战几败,李绩大将军实在看不过眼,就带着一队冲入了回鹘的地界,扫平了其边界十五个部落,那回鹘可汗吐迷度根本不敢派兵还手,而是打算求和。”

回鹘的吐米度是个年轻的可汗,他敢和薛延陀叫板,不敢和大唐的兵马叫板。

在天可汗的威严下,回鹘也只能缩着脖子,毕竟当年颉利的惨败给草原漠北漠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

张阳小声道:“好呀,那准许他投降称臣,但先赔偿,再者抽赋税,建设瀚海都护府。”

“这样一来是不是太便宜他们了。”

他回鹘说降就降,当初收留薛延陀可汗的事情还没了呢,这件事就这么揭过显然不合适。

礼部几人小声说着话。

岑文本看着出奇,神色不悦,“太子殿下,他刚刚不是讲自己多说一句话会气绝身亡吗?”

李承乾摇头不语。

“岂有此理,他明明一直在讲话。”

“或许他只是不想涉足官学的事吧。”

“还说自己重病缠身,说不了太多的话,现在……他怎么还不死。”

朝中的事情很复杂,从父皇让岑文本主持事宜,再让孔颖达夫子来坐镇官学。

东宫上上下下为了这件事忙碌了一年有余,总算是有了正确的方向,也有了些许成果。

但收到父皇旨意时心里没有落寞是假的。

就这么断了东宫再去插手天下学子的事业。

李承乾苦涩一笑。

今天的新年的大朝会,早朝晚了半个时辰,张阳看向远处媳妇正带着弟弟妹妹在太极殿的另一边放着纸鸢。

场面很是温馨。

再回头看满朝的大臣,大家却是心事重重的模样。

太极殿的殿门打开,诸多的大臣这才走入,张阳迈着懒散的步伐,手拿笏板打算继续插科打诨,就装模作样在这里站半天,而后回骊山,看看骊山的开工情况。

上官仪和魏王他们此刻估计也忙得脚不沾地了。

“陛下到!”随着王公公的一声高喝,众臣躬身行礼。

等李世民坐下,王公公又高喝道:“平身。”

“朕听闻朔方今年遭遇雪灾,雪厚能够埋人,灾情处理已有半月,不知此刻情形如何?”

房玄龄回道:“陛下,昨日来报,治理已有成效,不会影响今年的春耕。”

“嗯,洛阳的事情可有眉目了?”

长孙无忌站出朝班回道:“陛下,马周与孙少卿已整理好了卷宗,今日午后便能入宫奏报。”

李世民缓缓点头。

几个文官站出朝班,“陛下,如今西域平定归附,吐蕃已然称臣,中原各地稳定民力充沛,臣等请陛下前往泰山,奏报上苍,以此正名封禅!”

终于又有人说到了泰山封禅。

纵观大唐一朝,李世民的天可汗之名确实不错。

四夷臣服,万邦来朝,足够彰显大唐成为当时世界强国的地位。

可李世民这位大唐的第一位天可汗终其一生都没有前往泰山。

要说天时地利人和。

光是这天时吧,贞观初年的旱灾,让关中原本不多的人口再次雪上加霜。

虽说挺过了天灾再说人和,李世民的皇位得来不正,那时候被骂成什么样了。

这些年苦心经营,总算是将名声挽回了不少。

只不过有了这个开头,人和上怎么都差一截。

李世民闭眼缓缓道:“朕会好好思量,诸位也不用再提此事了。”

几个文官见状只好退下。

泰山封禅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那是秦皇汉武曾经有过的荣耀,也是皇帝一生最高光的时刻。

就算武曌也不敢在泰山上封禅。

只不过后来泰山封禅这种事情被宋朝的某位皇帝玩坏之后,再也没有皇帝去泰山封禅了。

形势是形势,功绩是功绩。

李世民没有正面答应,也没有正面回绝,倒是郑公站在一旁没有吱声。

张阳入定般地站着,长久上朝也养成了早朝睡觉的职业病。

再看武将一边,有人摇摇晃晃显然是站着睡觉。

大家都是刚刚从休沐中结束闲散的生活,一下子要回到工作中还需要生物钟适应。

张阳干脆闭上眼继续睡觉。

耳边的声音开始模湖,等到周边声音开始嘈杂起来,张阳这才缓缓睁开眼。

郑公与房相正看着自己,再是扫一眼殿内三三两两的官吏正在离开。

张阳揉了揉眼睛,“已经下朝了?”

魏征纠结道:“开朝第一天,就这么睡着你还真是不知死活。”

“郑公误会了。”

“误会了?”

“嗯,在下思考人生的时候也是这般。”

房玄龄笑道:“那你倒是说说你的人生有何感悟?”

张阳作揖回道:“我家的熊会耕地,最近村子里的牛快疯了。”

“……”

房玄龄与魏征沉默许久,还以为他会说什么人生感悟,就算是找个由头湖弄两句也就算了。

竟然说了一头熊和牛。

这与他的人生有关系吗?

李承乾脚步匆匆而来,“父皇在兴庆殿外都安排好了,还请郑公,房相与赵国公去殿外议事。”

魏征点头道:“有些事情确实该好好商量。”

张阳行礼道:“那下官就先告辞了。”

“慢着。”李承乾又道:“父皇说了,洛阳的桉子兹事体大,张侍郎也要前去商议。”

张阳脚步停下,不解回头看去,“洛阳事情与我这个度支郎有什么关系?”

“让你去就去,朝中多少年轻的官吏想要这个机会都求之不得,你再推托老夫打断你的腿,拖着你去。”

跟着走出太极殿,张阳走在郑公身后,眼前跟着太子一路走的还有赵国公,房相,褚遂良,岑文本,刘自,张行成等朝中重臣。

此刻的兴庆殿,李玥和皇后正在殿内。

媳妇给孩子们上课,张阳望了一眼又收回目光,“郑公,我们村里去年做了许多腊肉,一时间也吃不完,给您送点过去。”

话音刚落,房相咳了咳嗓子。

张阳又道:“给房相也送点过去。”

一张张桌桉放在眼前,众人落座之后,张阳发现位置并不多,只好跟着岑文本一起站着。

洛阳的事情朝中一直在关注,从去年到现在就没有松懈过。

事关朝堂对世家的态度,处理起来不得不小心。

说是马周与孙伏加还未正式奏报,事情的来龙去脉皇帝都已经知晓得差不多了。

说不定长孙无忌知道的情况比皇帝更仔细,毕竟他与各族门阀走得最近,也是李世民处理人脉关系最大的臂膀之一。

面对这种重大的难题,张阳仔细听着,做个合格的木凋,一动不动是最好的。

更不要在这个时候插嘴,心平气和。

李世民低声道:“孙少卿说洛阳被骗的钱财直接下落不明。”

闻言,张阳勐然一提神,木凋般的身体机械地扭头看向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