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五百六十七章 我有好多个舅舅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五百六十七章 我有好多个舅舅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且不说朝中素来文武不和,长孙无忌会不会和李孝恭动起手来,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本来就不和睦的俩人非要坐在一起喝酒,而且还很高兴的样子,太虚伪了!

再看李道宗一样笑得很勉强,他还时不时回头朝着自己笑笑。

这种诡异的气氛又是怎么回事。

张阳不禁打了一个冷战。

宴席就摆在村子里老人与孩子们打太极拳的地方,李泰已经让人准备好了一张圆桌,菜肴和酒水都放在桌桉上。

李孝恭拉着长孙无忌落座两人开始推杯换盏。

见李道宗还站在一旁,张阳好奇道:“大将军不用饭吗?”

“军中将领当值期间不能饮酒。”李道宗板着脸道,扫了一眼四下道:“能否借一步说话。”

先给了李泰一眼,让他看好河间郡王与长孙无忌,别让他们动手打起来。

张阳跟着走到一旁,拱手道:“不知道大将军想要与在下说是什么?”

李道宗颔首道:“你在朝中也是身居六部尚书之列,听说经常怠慢政事?”

张阳咧嘴笑道:“其实在下也有难言之隐。”

“你有什么难言之隐。”

“要是处理平时政务我不如张大象,要说安排调度我又不如许敬宗,更不要说礼部寻常事务的处理上,我更不如李百药,至于为什么我也想问问陛下。”

又是一声叹息,李道宗见他的神情又多了几分沧桑之色。

张阳接着道:“我几次想要辞官,陛下都不准,还让我入了尚书省,主持朝中度支。”

李道宗沉默了,不知道接下来的话语要如何接。

“或许这两年向陛下辞官的人太多了,过几年陛下或许会答应吧。”

“……”

“也可能陛下觉得我是个可造之才,想让我继续为大唐江山发光发热,春蚕到死丝方尽……”

“……”

沉默了半晌,话不知再从何处说起,春蚕到死丝方尽?好句子呀。

便又问道:“听说你三十岁会重病缠身?”

张阳点头,“是呀,我三十岁会重病缠身,多说一句话都会断气的那种,所以我现在尽可能少说话,争取让自己多活几年。”

“老夫观你气色甚好,这种话会有人信吗?”

“信不信是他们的事情,与我何干,反正我三十岁肯定会重病缠身的。”

“你这人果然很古怪。”

“大将军过誉了。”

李道宗盘腿坐下,脸上满是严肃,看来接下来要说正事了,“青雀自小聪明,老夫听说他现在久居骊山整日厮混,可有此事?”

身为宗室长辈,李道宗确实有资格说教李泰。

毕竟是他父皇的堂兄弟。

张阳也坐下来,纠结道:“不知道是谁在散播谣言,说魏王殿下与在下厮混的?”

李道宗抚须道:“自然是坊间之人。”

“大将军请看现在的魏王殿下。”

李道宗闻言看去。

“不知道大将军见到魏王殿下有何变化?”

“老夫观之没有什么变化,不论是气度还是谈度。”

“所谓雾里看花各有见解。”张阳收了收自己宽大的袖口,“难道大将军没有看出来吗?魏王殿下瘦了,小时候魏王殿下身宽体胖,时常气短虚汗,不瞒大将军魏王殿下来骊山是为了治病,治的便是这肥胖之病,何来厮混荒废一说。”

“坊间之人不明白,魏王殿下编撰括地志,地理志,并且整理归类关外风土,于社稷有好处,从建设安西都护府,到现在的李绩大将军出征漠北都有莫大的帮助。”

李道宗看了一眼李泰,现在他正在给李孝恭与长孙无忌倒酒,“你如此一说还真是……”

“对骊山不好的传言一直都有,抹黑骊山的人同样很多,在下本着井水不犯河水,而对于心胸狭隘之人,他们不过是坐井观天,看不到事情的全貌,是他们的愚昧让他们只有狭小的眼界,在下不会计较的。”

李道宗沉声道:“有人说你三张脸,两颗心。”

张阳黑着脸,“传此谣言其心可诛,我希望朝中可以将抹黑我的人就地正法,还我一个公道。”

也不知道这话最先是从什么地方传出来的,好像是聊斋面世之后,便有了这种说法。

至于是谁在议论,记得最先有传闻是从宫里来的。

而坊间议论,三张脸,两颗心也是根据此子的种种行径来看待。

人一生的经历是有限的,能够学到的本领是有限的,何况他年岁不足三十。

张阳一身的本领从何而来?

他师从何人未可知,甚至宫中还有传闻,张阳时常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似有邪祟缠身。

总而言之,坊间的谈论中,张阳就不是一个正常人。

李道宗又道:“此次前来,老夫还有一事相问。”

“大将军请讲。”

“老夫去看过领军卫与千牛卫整军的情形,观之成效甚大,还有蜀王殿下独自操练一支兵马,精气神远超其他卫府兵马。”

李道宗就算是人脉再差,也是宗室中人至少也能听到一些别人听不到的消息。

就比如说李恪操练兵马的事情,知道这件事的人本就不多。

“若此等治军之法能够在军中流传,我大唐兵锋更甚往西,岂不更好。”

李道宗越说神情越激动。

话语顿了顿,再看他的神色,就当是结个交情,本着送个人情,张阳笑道:“在下回去之后再去写一份军训之法,届时送到府上,其实这种练兵之法并不适合所有卫府,大唐兵马多是骑兵冲阵,或是陌刀队开路围杀,在下对兵法了解不多,大将军观之可以斟酌采纳。”

“如此甚好。”李道宗终于站起了身。

文人武人不对付,李孝恭与长孙无忌喝不到一起去,小半个时辰宴席便散去了。

李泰带着人收拾着,张阳与李孝恭一起送别。

看着李道宗护送着一辆马车离开,张阳揣手道:“河间郡王与赵国公相谈如何了?”

“有什么好谈的。”李孝恭板着脸,“老狐狸说话遮遮掩掩,喝酒自然不爽利。”

“刚大将军问了我治军的事情,我答应下来写一份军训的办法给他。”

见李孝恭瞪着铜铃大眼看着自己,张阳清了清嗓子,“不知道河间郡王作何感想。”

“当年我们兄弟几个也是驰骋四方的英雄好汉,李道玄因为一时意气死在了战场上,李神通早早因病离开人世,当年我们四兄弟,现在就剩下老夫与道宗。”

当年的宗室四将,此刻只留下了两位。

就算是李孝恭与李道宗再不和睦,那也是同族堂兄弟,现在李世民对宗室宽容,对众多老臣放心。

那以后还会是这样吗?

李道宗手握兵权,而且这么多年了。

宗室将领中,除了晚辈,其中只剩下李道宗还在军中任职。

张阳犯难道:“河间郡王是希望他能够离开卫府吧。”

李孝恭转身走回村子,“老夫年纪大了,往后都是你们年轻人建功立业,与老夫何干。”

跟上他的脚步,张阳又道:“我的骊山新家已经建设好了,想要请您与太上皇,还有老师与魏王他们一起来新家用一顿家常饭,简单地做个乔迁宴。”

“你安排便是。”

张阳站在原地,看着他走向一群孩子,与村子里一群半大的孩子玩闹在一起。

河间郡王是个很重情义的人,别看平时不着调,心里还是个讲义气讲情分的好汉子。

这一点从他每年都去祭拜李神通看得出来。

当年的宗室将领中,李神通是打败仗最多,却是最受李渊看重的人,军中对那位将领的非议如此多,李孝恭还是每年锲而不舍地去祭拜。

有没有能力是一回事,李神通就算是没有能力带兵打仗,也硬着头皮上了,没有退缩过。

谁让河间郡王重情义呢?要是李道宗再有什么意外,当年的宗室将领就剩下他独身一个了,他一定会很伤心的吧。

正思量着,上官仪匆匆而来,“县侯,煤石都已经称量好了,没有问题。”

“你说挑动宗室将领放弃兵权,会被陛下治罪吗?”

本来就是忙着筹措骊山诸多工厂安排与民生事宜的上官仪,被这么一问反倒是被问住了。

陛下宗室的事情,自己可以胡乱说吗?

上官仪又道:“下官……”

张阳惆怅道:“算了不为难你,这种事情我觉得还是去问问郑公房相他们比较靠谱。”

上官仪如释重负,“下官安排人手去收拾收拾库房。”

“辛苦。”

“无妨,从腊月一直清闲到现在了。”

送走上官仪,张阳脚踩着石阶一路往骊山上走着,小清清骑在熊背上,沿着华清池跑动,后方还跟着五只小奶熊。

两位婶婶护在一旁,生怕这个小郡主会摔入池中,做好了第一时间将她捞出来的准备。

现在这头熊的后背很宽阔,小清清甚至可以盘腿坐在上方。

李玥缝补着女儿的衣服,“孩子越来越玩闹,好好的丝绸新衣服又破了。”

这孩子刚学会走路,就时不时跌倒,跌倒了便在地上爬着,如此一来衣裳便磨破了洞。

眼看小清清走到华清池边,小熊就叼起她,任由她抗拒地双手拍打着。

任何有危险的地方,它都会将小清清叼起来,放在安全的地方才放心。

一个女娃娃和一头熊相持许久,最后小清清放弃了,心情很不好地回到屋中。

给小熊也搭建了一个房子,可是它并不愿意住在里面,这五头小奶熊才愿意住在其中。

小熊还是和以前一样,有了小主人之后它便在夜里守在小主人的屋前。

张阳拿出画押的契约递给媳妇,“五百钱一石,用来采买煤矿,往后骊山还要多交一成赋税,往后煤石价格不会有变动,一共两千五百贯,银钱可以过些日子再送去。”

将契约放在一旁,李玥继续缝补着衣服,“如此一来也好,往后我们骊山就不缺煤矿了。”

“解决眼前一时的难题而已,骊山要长远发展,还需要有许多资源,你父皇能够这么大方,赵国公能够这么好说话,也是想着用这些资源来控制骊山发展。”

知道夫君从来不会将他人想得太好心。

尤其是面对朝堂,面对父皇时。

警惕往往大过诚意。

李玥又道:“我看新家的西面有一片空地,正好可以用来做一些花。”

“种花容易招蜂引蝶。”

“有花有蝶多好呀。”

都是做母亲的人,还有一颗少女心,张阳搬了把椅子坐在屋檐上,椅子的靠背是精心设计过的。

媳妇平时喜欢看书,用这种曲线靠背的座椅,可以缓解她的腰背压力。

还有徐慧与小武每天要花半日的时间来做题和上课。

张阳将手放在脖子下,看着自家的屋檐,屋檐是很宽,屋檐的沿线很平整。

“还是自己搭建出来的房子好看。”

“只要夫君不再想着将茅房修在卧房边上,我们的新家住着也是很宜人的。”李玥剪断线,看了看缝合好的衣服唤道:“清儿,来试试衣裳。”

小清清这才从屋中走出来,任由母亲给自己换好外衣。

李玥打量了一番,“裙摆有些短了,就先这般穿着吧。”

她的小手拉着母亲的衣角,“娘,拼图做不好。”

李玥将针线收入盒子中,笑道:“好,娘帮你。”

张阳喝着茶水,瞧着还显空旷的华清池,两年种下的那棵橄榄树长势依旧不好,还真是水土不服,看来以后也长不高了。

屋内传来的媳妇与女儿的话语。

“娘,王奶奶与杨奶奶说我以后还会有弟弟妹妹?”

“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什么时候呀……”

孩子的学习能力虽然差了些,这才一岁讲话也有些口齿不清,好在她很活泼,活泼的孩子以后都不会太笨。

她说的王奶奶与杨奶奶,就是王婶与杨婶。

她叫徐慧与小武称姐姐。

“娘,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舅舅与姨姨呀。”

“你以后要懂事,总要学会礼数的。”

孩子童言无忌,七个舅舅,十一个姨姨……

要说哪来这么多亲戚,还要去问李世民才是,这么一大家子,往后有的麻烦有的费心了。

一个孩子七个舅舅,足以让自己的女儿在长安城横着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