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五百五十六章 是不是商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五百五十六章 是不是商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寒冬的深夜,西北风呼号,山野中的野狗在地里刨了一个洞,钻进去就不愿意再出来。

候鸟早已离去,在关中的留鸟不知不觉就被冻死了。

万物凋零的当下,土壤中剩余的水分正在凝结成冰。

这是个漫长的凛冬,原本的深秋时节还没过去,北方的寒风便席卷而下,而就在此刻临近除夕的前夜,这凛冬还未有撤去的意思。

除了张阳对外交院新编撰的地理志感兴趣,李世民同样也手捧着这卷书正看着。

当年也是意气风发征战天下的天策上将,驰骋中原时也想过去更远的地方看看不一样的风光。

但时过境迁,对李世民来说他的青春从夺得太子位的那一天起就结束了。

他不能再出去驰骋,而是要坐在太极殿,这么一坐十年过去了。

这十年为国事,为战事,像是被关在这座没有温度的宫殿中。

看着眼前对波斯的记载,李世民很想从中看到能够挣钱的地方,他是怎么从这些记载中找到了生财之道。

王公公从殿外走入,他躬身递上一份奏章,“陛下,骊山送来的信。”

李世民长出一口气,放下手中的书卷,抬眼看着信中的内容,苦涩一笑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洛阳向骊山送了五十万贯银钱。

起初心中多少有些准备,只是没想到之前预想的还是少了,是朕小看了世家的财力。

五十万贯……

李世民缓缓放下手中的密信,这五十万贯要是全部用在朝中,朕的太液池也能够修建了,更不要说年年为了给各路宗室支钱,甚至就连宫中的用度都要一收再收。

第二天,今日是除夕。

李世民一早就醒了,对皇帝来说张阳从一贫如洗到现在家产数十万贯,这种事情是天理难容的。

他凭什么可以比朕有钱。

朕才是天下最富有的人。

事实就是此刻眼前的早膳,只有一碗素粥和一颗咸鸭蛋。

孩子们不在甘露殿,皇后也轻松不少。

趁着这些天赶紧将孩子们的东西收拾一番。

长孙皇后皱眉道:“陛下,是不合胃口?”

李世民摇头,剥开咸鸭蛋,用勺子将这颗它压碎,混入粥中,搅和搅和。

看得一旁的宫女很是诧异,这是陛下发现的新吃法?

此刻李世民的心中,张阳犹如此蛋。

平静的神情下,皇帝心中满是恼怒。

皇后还不知道骊山的收获,李世民低声道:“观音婢,朕此刻在这里吃着清粥,可知张阳此时吃着什么?”

“玥儿他们家素来勤俭,饭食向来也简单。”

“他勤俭?他简单?!”

陛下的语调高了几分,皇后皱眉看着。

在谁面前都可以发脾气,唯独在自己的结发妻子面前,李世民终究是收敛了。

“皇后,骊山送来了不少钱。”

“送钱?”

长孙皇后向着殿外看去,果然送来了一箱子银钱,还有一箱子的香皂。

“公主殿下说是骊山今年收获颇丰,这些银钱让皇后留着给皇子与公主做衣服,还有这些肥皂与棉布,都是给宫里。”

长孙皇后点着头,“既是玥儿考虑周全,那便收下吧。”

银钱不多,看着礼单正好是八十八贯铜钱。

还有三百块香皂,与十尺棉布。

皇后看着很喜欢,“玥儿懂事,一直都这么帮衬着宫里,等从骊山回来,肯定会来宫里拜年,这是张阳这孩子的习惯,到时给他们夫妻安排一些细盐送去。”

“喏。”宫人低声回道。

“懂事?”李世民又给自己盛了一碗粥,吃相凶狠,甚至能够听到牙齿碰在碗边的声音。

立政殿的宫女看陛下胃口这么好,就怕陛下咬碎了碗,破了嘴可如何是好。

用完早膳,李世民面无表情地离开立政殿。

以往饭食都是早朝后,过了辰时再用,然后傍晚再用一顿饭。

当初是两顿,那小子建议朕早起一顿,午时一顿,晚上再一顿。

不知不觉就改变了饮食的习惯。

吃了早饭之后人确实更精神了,也没有之前那种昏昏欲睡的感觉。

李世民走入甘露殿,朗声道:“来人!”

“陛下,老奴在。”

王公公上前一步躬着身子。

李世民很想说现在就派十万兵马去抢了骊山,心中再次控制住要将骊山洗劫的念头。

“将房玄龄与郑公召来。”

“喏。”

本是休沐期间,可洛阳发生的事情,被不少地方官吏写了奏章,这些奏章如雪片一般送到了长安城堆积在了门下省。

李世民对此也有些恼,来年开朝要将这些事情尘埃落定。

处理起来也要小心翼翼,尽可能对朝堂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过了半个时辰,魏征与房玄龄一起走入殿中。

李世民拿出一份奏章,“这是潼关,河东,范阳,太原等五州十三县送来的奏章。”

魏征和房玄龄早就听闻了这件事。

洛阳事发后的三天,就有消息传入了长安城,此刻长安内就有不少人在议论。

这件事闹得太大了。

房玄龄与魏征看完奏章,李世民面无表情沉声道:“作何感想?”

“当初臣就劝说过陛下需要遏制商人,朝中的举措还是不够。”

这让李世民想起了房玄龄在贞观二年进谏的话语。

商人买南方的东西,再运到北方,就可以赚取许多的利润。

而绝大部分商人都依附于权贵。

渐渐地这些商人多数被权贵控制,也成了权贵手中的钱袋子。

若有抗拒世家的商人,那即便是你这个商人有再多的钱财,也会被地方的权贵与门阀吃个干净。

商人永远是最没有保障的一类人。

他们随时也会被同行取代。

所以他们既依附于权贵,更会用银钱去收买官吏,从而给自己的经商带来更多的便利。

而官吏与门阀之间的利益往来就这么形成了。

魏征拱手沉声道:“老夫以为此事有人在作局,是早有图谋的。”

“郑公说得不错。”房玄龄又开口道:“若想赚取更多的银钱,这白糖买卖不需要在世家之间传递,完全可以拉更多的人参与,好在对方不贪心,他若再贪心再进一步去剥夺寻常人家的财富,那遭殃的或许会是更多的人。”

“不过白糖价格奇高,寻常人家根本买不起,也就是这个价格挡住了路。”

李世民皱眉道:“如此说来朕应该愈加控制商人?”

大唐可以有商人,但商人不能太多,也不能大商人出现,一旦商人做大,会动摇国本。

更不利于取仕。

房玄龄低声说着心中的想法,古往今来有田地能够耕种的农户都比商人要高尚。

而农户也能够入仕。

房玄龄又道:“颜师古与秘书监之事珠玉在前,还望陛下三思。”

这一次洛阳的骗局本质上是一场对世家的劫掠。

也因为这件事,李世民越发觉得商人作大得可怕。

魏征上前一步,“陛下,臣以为症结依旧在世家,许多商贾都依附于权贵门第,这不是一件好事。”

李世民颔首道:“关中最大的商人便是骊山了吧。”

没有直面回答魏征的问题,因为魏征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刚硬的。

骊山确实很富裕,骊山的买卖也很大。

可朝中对骊山又有另外一种情感,骊山每年给朝中近万贯的赋税,去年就拿出赋税八千贯。

也是解决了朝中的燃眉之急。

难不成让骊山不做卖买了?

李世民一方面不会承认自己的女儿是个商人,而张阳又是位列六部尚书,更是中书省侍郎。

真要说谁是商人,只能说骊山的所有乡民全是商人。

至于这个女婿就当他是钻了大唐律法的空子。

这个空子与夫妻关系和属地乡民的行为有关。

张阳从头到尾是主张生产,至于买卖之间的关系,皆是各路商人在卖。

骊山在长安城没有任何一处商铺,也没有买进卖出的行为。

从一点上来看,张阳并不算是行商。

不过这让皇帝很头疼。

房相,郑公与陛下在甘露殿商议许久。

终于在当天下午,王公公带着陛下的口谕赶去骊山。

村子里,全村上下正忙着过除夕,而辽东那边送来一窝熊,这些熊不大,都只有两岁大小的模样。

看它们一个个营养不良的样子,着实让人心疼。

李丽质带着高阳与东阳,一起拿出了米粥来喂它们。

带这些熊而来的是红烧肉帮的兄弟,张阳亲自送走了他们,并且拿出一封书信,“还请两位兄弟将此信交给大安。”

对方郑重接过信,留下一句保证的话语便又匆匆策马离开了。

老师一直牵挂着在辽东的大安,他们带来的大安的近况也该与老师说。

一共五头小棕熊,像是刚断奶不久。

小熊扭动着硕大的身躯走来,看了眼这些瘦弱的熊便又走开了。

它的眼神里带着些许的嫌弃,好像是这些奶熊会坏了它作为一方霸主的威风。

熊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只要有充足的食物它们就能长得很快。

东阳看着一头奶熊往自己爬,便惹得几个小丫头咯咯直笑。

张阳揣着手在一旁看着,而小熊它并不关心这些奶熊,它反而走入田地中。

有村民正在挥着锄头翻土。

这头熊抓着刨去田地上层的冻土,在挽回它作为一头熊的脸面。

棕熊耕地是个很别致的场面。

尤其是它现在正有用不完的力气,套上了犁之后,耕地不比牛慢。

它刚好五岁大,正是最年轻力壮,需要有一些事情来消磨精力,而耕地对它来说正合适。

但村子里的牛也不能失业,牛一旦失业了会被杀了成为人们的盘中餐。

张阳回头看去,王公公正巧走入村子,他满脸的笑容脚步很快。

“王公公,您终于离开皇宫来骊山养老了?”

“县侯!”王公公叹息一声,“老奴不是来养老的。”

“是不是咸鸭蛋吃完了,我再给您取一些。”

“也不是。”王公公苦笑道:“老奴是来传口谕的,还请县侯听好。”

张阳朝着长安城方向稍稍一礼,“您讲。”

王公公站直身体,“陛下旨意是,洛阳之事传遍了中原各地,此刻门下省有不少奏章都是说这件事了,近日陛下召见房相与郑公说了商人之策。”

“那我也是商人。”

张阳下意识道。

王公公又道:“房相与郑公商议过,县侯并不算商人,骊山生产之物并未主动参与买卖,骊山在长安城或其他各地并没有商铺,所以县侯并不是商人……”

听着他的话,张阳来回踱步思量着,骊山不主动参与买卖,而且骊山算是一个大集体生产模式。

与行商的本质是不同的。

这些收购骊山货物的商贩,他们通过低买高卖的方式来经营才是真正的商人。

这算不算是皇帝为了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开脱?

可以与皇帝一起做坏事,但不能让皇帝来背锅,可以与皇帝谈条件,但不能和皇帝谈人情,否则早晚人头落地。

现在李世民的行为就像是一个大人情。

让骊山免除了被清算的可能?

到底还是帝王权术,也是李世民手中的能人出谋划策。

他们知道骊山的重要性。

李世民也根本没想过要来处置骊山。

与其下不去手,不如送个人情。

这时节的风很冷,张阳收紧自己的衣衫,呼吸时鼻尖甚至可以感觉到空气的寒冷。

“我不想欠陛下人情。”

“陛下也有一个要求,县侯只要答应便是。”

“请讲。”

王公公还是抱以微笑,“往后但凡骊山经营不得设置商铺,其他一切如故,并且县侯不得教人行商,包括将来的子嗣,都不得行商。”

看张阳神色纠结,他又道:“不瞒县侯,老奴时常见陛下因骊山发愁,此乃公主殿下的封地,一来为了保全骊山,再者说一个骊山已经让朝中很头疼了,往后不得再出现像骊山这样的所在。”

“那骊山可以扩建吗?”张阳意识到了一件事,如若限制了骊山的扩张,那等于是扼杀了技术发展。

“老奴懂得不多,如有疑惑县侯来年可以与陛下商谈。”

张阳抓着他的手腕,“老王呀,你说现在朝中休沐你也闲着……”

这话听着不对劲,他还想再说什么,却听县侯又道。

“老王,我们村子在办除夕大宴,天色也这么晚了,不如在骊山用饭。”

闻言,王公公慌乱地看了看四下,另一只手不停地摆着连连拒绝,“不可以的,老奴还要回宫向陛下复命。”

“大过年的复命?复什么命,就说太上皇将你留下了。”

“这是欺君,这不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