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五百五十四章 宫里孩子的童年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五百五十四章 宫里孩子的童年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在铁匠坊与江师傅仔细讲着玻璃的烧制计划,等年后村子里再开工,烧制铁料后炉子还没熄灭时就用来烧制琉璃。

傍晚时分,雪粒子不再下了。

张阳走在村子里的小道上,从洛阳送来的信上来看,那些银钱很顺利地出了潼关。

而潼关的守将也问起了洛阳的事情,甚至在抓拿李悻。

好在提前就有布置,换了一批人护送。

不然这些银钱运到骊山都是一件大难题。

且不说洛阳的事情怎么传到潼关的,潼关的守将这么盘问确实不对。

洛阳事发之时第一时间封城拿人,而李悻提前了三天离开洛阳,运送着这么多银钱就算是脚程再慢,洛阳的消息送到潼关,潼关的守将如此快就响应。

可见对于地方官吏的控制程度。

还借口说是洛阳县丞的吩咐,当时屈突寿下令直接封城了,就连洛阳周边的村县的县丞也被第一时间拿下。

马周与孙伏加的动作很快,在屈突寿配合下,根本不会再有消息在这三天传出洛阳。

而且李世民还暗中在洛阳附近安排了一支兵马,是左骁卫的飞骑营,这支兵马很有可能是来保护这位大理寺少卿和马周的。

李世民从一开始就做好了应对洛阳生变的准备。

世家的势力覆盖之广,令人咋舌。

而李悻离开护送队伍之后也没有说要去何方,他有两个身份,现在还要有第三个身份。

这一次白糖的买卖的事情,他从头到尾都在参与,知道得太多了。

张阳觉得要控制好这个人,并且要盯着,以免以后多生周折。

冰粒子停了,张阳抬头看了看天空,阴沉沉的乌云没有要退散的意思。

不远处传来马儿的嘶鸣声,侧目看去牛闯正费劲地牵着一匹马儿。

这才想起来那时候去领军卫查探情况,他们将这匹三河马送给了自己。

家里没有养马的地方,只能让人送到骊山。

看牛闯费劲牵着缰绳,这匹马儿扭着头,不住后退。

一人一马,僵持住去了。

张阳走上前抚着它脖颈处的毛发,它才安静下来。

牛闯吃惊地看着这一幕,“这马儿认识县侯?”

马儿低下它的脑袋,撞了撞张阳的胳膊。

从牛闯手中拿过缰绳,张阳解释道:“我与动物比较亲近。”

“也对,县侯家里还有一头熊,连那等凶残的勐兽都能驯服,何况是这马。”

牛闯憨厚地笑着。

三河马很漂亮,这是一种活在天山下的战马,也就三岁口。

张阳牵着它继续走着,“牛大哥,今年除夕再放烟花吧。”

牛闯点头道:“之前倒是还留下了一些。”

“现在要准备确实是来不及了,就将前两年留下来的烟花拿出来放,不过这一次要离骊山远一些。”

“某家明白。”

张阳稍稍停下脚步,用力拍了拍马儿的脖子,拿下了套在它身上的缰绳,“你自己走走,我就不牵着你了。”

像是听懂了话语,它扬起前蹄朝着村子里而去。

牛闯瞧着它奔跑起来的样子,颇有千里驹的风采,等再过两年长高大了,会显露出它真正的样子。

“这马就养在村子里,平时让村民们照顾一下。”张阳迟疑了片刻又道:“开春之后,等我将新家建设好了,搬到骊山来住,它来新家,我也时常可以照顾它。”

牛闯算着日子,“若是县侯开春后再来骊山住,那就是芒种时节。”

不一会儿已经看不到这匹马了,它跑得很快,在村子里可以自在驰骋,毕竟不会有人将它绑在马厩中。

村民们看到这么一匹马知道这是县侯的坐骑也会拿出一些自家的东西来喂它。

县侯与公主是整个骊山的主人。

对他们来说县侯早就该有一个坐骑了,直到现在才有,是一件不像话的事情。

村民们还会主动给这匹马洗梳毛发。

乡民都是淳朴的,他们会觉得此刻的丰衣足食都是县侯给他们带来的,甚至村民还会让自己的孩子们时刻铭记县侯与公主的大恩大德。

张阳并不喜欢他们这种方式,村民们的丰衣足食那都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所得,与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

经过后世的精细教育,张阳更明白劳动的重要性,不论外界什么大风大浪都不能破坏骊山的劳动环境。

在这个农耕文明的巅峰时期,人们的生活简单,不劳作,不种田就会挨饿,他们越是勤劳就越质朴。

在村子里的库房确认今年的库存,张阳这才回到骊山山脚下的宅院,李玥刚给孩子们教完课。

张阳瞧着她们,“今天想要吃什么?”

“炸鸡!”

“葱油鸡!”

高阳和李治的意见相左。

李丽质回头看向俩人,“姐夫做什么饭食,我们吃什么,谁也不许挑剔。”

一群孩子低下头,面对皇姐这般的威信,她们连提意见的勇气都没有了。

十四岁的李丽质是这群孩子们的主心骨。

李世民一家这么多孩子们,懂事的就这么几个。

能够照顾弟弟妹妹的也就只有李丽质了,李承乾是太子在东宫要办许多事。

李泰更不要说照顾弟弟妹妹们了。

平时长孙皇后要看着后宫一大堆事情,还要照顾一群皇子公主。

可见这些孩子们需要一个好好带着她们的人。

新家准备了专门用来做菜的厨房,这里则是一个灶台,为了遮风蔽雨,也不过在上方搭了一个棚。

张阳仔细数了数,一共十一个孩子,女孩子居多。

因为男孩子们多数是宫中的妃子自己养着,就像是蜀王李恪,其他宫女或者婢女所出的孩子,都由长孙皇后带着。

这么大一个家,要没了自己该怎么办?张阳一声叹息,就像是媳妇说过的,随着孩子们越长越大,往后需要自己操劳的事情有很多。

王婶拿出一堆玩具,有积木,有木马,还有风车。

院子里顿时也热闹了起来。

张阳切着菜,李治端着水盆过来帮忙。

“晋王殿下,去将你皇爷爷请来一起用饭。”

“喏。”李治脚步匆匆又离开了。

这孩子还是和之前在尚书省一样,说话有模有样,中气十足。

热锅开始做菜的时候,李渊才到院子里。

他老人家看到孩子们脸上满是笑容,到了这般年纪最幸福的事情便是孩子们绕膝。

宫中亲情澹薄,也就孩子们在骊山的时候,他老人家才能感受这份亲情。

皇宫确实不是一个适合养孩子的地方。

孩子们最需要的是和同龄人一起玩耍。

饭菜上桌,张阳对李渊道:“我想把孩子们都留在骊山。”

李渊看着孙儿们很是喜爱,“二郎不见得会答应你。”

孩子们吃饭的时候都很安静,这是家里的规矩,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

张阳给他盛了一碗汤,“太上皇也很清楚,在宫里这种冷冰冰的环境不适合养孩子,孩子们需要有人带着他们。”

“此事还是要二郎自己考虑。”

李渊没有正面回答,他用完饭之后便离开了。

孩子们吃完饭,便一个个在家门口玩耍,有时候还能和村子里的其他孩子玩闹。

正是童年的好时光,处于童年的孩子们很需要伙伴,等他们长大之后,儿时的玩伴也一起长大了,他们以后也能有几个交心的朋友。

交了朋友以后还能互帮互助,要让宫里的孩子们从太监与宫女身边离开,这样孩子们才能体会到友情和互帮互助。

这都是童年阶段最关键的心理状态。

夫妻俩一起洗着碗快,小熊和婶婶们带着这群孩子们玩闹着,这头熊越来越万能了,特别擅长带孩子与孩子们做游戏。

李玥小声道:“夫君希望孩子们留下来?”

“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阶段不能耽误。”

“皇爷爷说父皇不会轻易答应的,宫里孩子怎么能长时间留在骊山?”

张阳将碗快洗好,整理好放在柜子上,再给自己泡上一碗茶水,看着一卷书,补充着自己有所缺漏的知识。

上辈子所学的知识现在要重新拿起来多少有些吃力,更不要说诸多细节也想不起来了。

就像现在骊山正在烧制的铁料,那都是经过反复试验,经历了几次错误,几次失败,这才找到了方向。

还要考虑下一个技术攻关的方向。

以现在骊山生产力,用铁匠坊的铸造工艺来修造一些农具绰绰有余。

骊山铁匠坊最重要的作用便是为骊山工厂提供技术支持。

从木制流水线,慢慢换成以铁器为主的流水线,更加地耐用也更加地方便。

孩子们睡前要将玩具都放入一个木箱子中,然后将院子里打扫干净,这样才能洗漱休息。

以前在宫里管不着她们,现在在骊山,每日早晚的洗漱都是必要的。

至少在这里要给孩子们养成好习惯。

李玥在一旁坐下,她放松着自己的手臂,“女儿越来越黏人了,吃了饭便一直要抱着她,到现在她才睡下。”

听着媳妇的些许烦恼,张阳又道:“其实可以让小熊来带着她。”

李玥看了一眼正在用爪子拨动藤球,在自娱自乐的这头熊,“那也不能一直让它带着孩子,不然孩子也跟熊一样了。”

孩子出生与什么为伴,长大了就会与相伴的人一样。

动物也是一样,李玥对自己的女儿考虑得周全,本就是父母都在身边,只是让小熊带一会儿也没什么。

她可以轻松一些。

做母亲的总是为孩子考虑多一些,也可能是媳妇觉得那头熊迟早把女儿给宠坏了。

这才让她减少与熊相处的时间。

若是孩子们长大了,也由着她了。

这头熊还能保护她。

张阳翻看手中的书卷,古人喜欢用红松木来做家具,因为它能防虫,防湿特别好。

经验之谈都是宝贵的财富,有时候看起来收获颇丰。

不过书卷上不可能将每一件事都写仔细,只是寥寥几句话就带过了铸造过程,这让人很不好受。

想要从别的典籍中找到相关的知识点就更难了。

骊山的红松木还有不少,可以用来给家里铺设地板。

张阳低声道:“让孩子们留在骊山吧,以后她就有许多哥哥姐姐。”

“嗯,以后有这么多的舅舅姨姨可以照顾她,她一定会很满足的。”

李玥拿过夫君准备喝的茶水,她捧在自己的手里,喝下一口感受着夜风吹在身上的凉意,“将孩子们留在骊山,恐怕很难,父皇多半不会答应。”

张阳伸手去拿茶杯,因为看书专心,茶杯此刻已经落在了媳妇手中。

只好拿起一旁的水壶再给自己泡上一杯,张阳低声道:“我们可以骊山建造一个书院,既然不能让他们一直住在骊山,那就给她们一个来骊山的理由。”

“书院?”

“我们骊山自己的书院,给她们教一些简单的物理知识,或者数术上的知识,让孩子们每个月至少拿出十天,来骊山上课,念完六年。”

夫君为将来考虑也是,经过这两年的上课,孩子们已经有了物理和数术方面的知识。

这些基础知识将来对她们来说也是很受用的。

李玥点头,“那恐怕夫君以后要分出不少精力来教孩子们上课。”

“我都教了你这么多年了,再给孩子们多教几年书,也没什么。”

李玥莞尔一笑,这些年来确实一直听着夫君讲课,数术,物理,甚至是天象星象。

抱着能学一些是一些,尽可能跟上夫君,与他拉近距离的心思学习。

到了现在夫妻之间有了共同的话题,还能共同探讨学问。

可惜现在夜空上看不到星星,又是一阵风吹过,几滴雨水落下,夫妻俩急急忙忙回到屋中。

可以在骊山上再多修建一间屋子,来给这些宫里的孩子们当作课堂。

在宫中孩子们有自己的学习任务,不过都是偏向文科。

在骊山孩子们便可以学习数理化。

时间到了这个冬季的二十九,除夕的前一天,李泰派出去的人总算是将洛阳送来的银钱给带到了。

满满当当的十辆马车,都装满了铜钱与银饼。

看着喜人,李泰的侍卫也禀报这一路来的情况,以及洛阳的最新进展。

这些侍卫也一直在骊山,本来他们就在负责造纸和白糖,骊山停工之后,李泰便将他们派出去接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