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五百四十五章 管他何事?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五百四十五章 管他何事?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张阳最后一个走到领军卫,来到营地门口,岑文本正在和营地前的守卫说着话。

翻身下马之后,当即就有士卒来帮忙牵马。

看对方殷勤的笑容,张阳也报以笑容。

经过一番解释,在有人回去禀报之后,李大亮亲自来迎接,“三位请进。”

岑文本和褚遂良一齐行礼,走入军中。

张阳亦步亦趋地走在后方。

打量着此处营地,军中与上一次来看区别还是有的,至少没有闲散的士兵三五成群坐在地上聊着闲话。

地面也干净了许多。

岑文本四处打量着:“敢问大将军,朝中给的银钱用在了何处?”

李大亮一路走着,“买了些许炊具,又请了几个夫子。”

“敢问大将军夫子何在?”

李大亮指向大营的另一边,“夫子正教他们读书识字,每日早晨一个时辰。”

张阳抬眼看去,三五个夫子正在分批给将士们讲课。

岑文本皱眉看着眼前的情形,请来的夫子确实在讲课,不过听讲的将士们一个个昏昏欲睡,甚至还有人当场躺在地上睡着了。

褚遂良的神色同样不好,转头看向身后的张阳,钱是尚书省给的。

要说让夫子教书还确实在教。

教成什么样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要只是做做样子,这钱岂不是浪费了。

与预想的风马牛不相及,不仅仅银钱白花,还可能会让军中以后在朝中处境更不好。

民生是必要的,强军也是不容松懈的。

张阳咳了咳嗓子,“大将军以后我们会出题考教书的成果如何,这件事让文本兄来办如何?”

褚遂良点头道:“朝中的用度紧张,所花用但凡一文钱都要拿出成果。”

岑文本点头,“以后军中夫子教书,官学署都可以安排。”

李大亮快步上前喝道:“一个个像什么样子!给老夫拿出精神来,老夫的脸都被你们丢尽了!”

张阳补充道:“每天可以布置一个作业,让将士们做题或者学文章。”

“对!”李大亮闻言大喝道:“都给老夫听好了,往后每次听完课,都给老夫写好作业!谁若写不好……”

听大将军的话语顿了顿,张阳补充道:“写不好就罚整理内务,军中马厩茅厕,洗衣服加上体罚!”

李大亮闻言点头,朗声道:“都听好了!谁要是写不好就给军中洗马厩,茅厕!洗衣服,给老夫在校场挥一天的大陌刀。”

“……”

说完,李大亮又道:“还有吗?”

“……”

张阳回首看向褚遂良与岑文本,“两位以为这样如何?”

教书也要教出成效,军中卫府的武人不识字不读文章一直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陛下也不止一次说过,军中的杀才个个都目不识丁,很是不堪。

在众人的观念中卫府众人只要有力气,有胆识冲阵打仗就可以。

实则不然,但凡名将都是饱读之辈。

如若军中皆是目不识丁之辈,只能培养出莽夫,而不是真正的将领。

行军打仗不仅仅要精通地理地势,还要明白气候变化。

所需要掌握的知识量绝对不比寻常的文人少。

战争一旦开始,就要考虑天时地利。

明白当时当地的气候,还要借助地势,如此一来才能增加一场战斗的胜算。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一队兵马是什么样子,与带队的将领有很大的关系。

此刻将士们都坐正了,专心听着夫子讲解。

岑文本这才点头,“如此一来才算有些气候,往后还要保持才是,每隔一个月都会派人来考校成果。”

李大亮重重点头,“那是自然。”

领军卫很大,规模并不比军中精锐的左右武卫少。

李大亮带着三人解释着军中的用度花用以及银钱用在何处。

来到营房内,张阳看着此地乱糟糟,“大将军,说好的打扫卫生呢?”

李大亮抬眼一看,“外面不是挺干净的吗?”

张阳又道:“营房也要收拾干净,如果一直乱糟糟的给人一种很颓废的感觉。”

“说得在理。”李大亮招手叫来一旁的士卒,吩咐道:“等他们听课回来,交给老夫打扫完这里,但凡不干净的地方,老夫一律军法伺候。”

“喏。”

营房内充满了异味,张阳捂着鼻子走出来。

褚遂良又道:“我们过一个时辰再来看,一个时辰内能否收拾干净?”

那士卒回道:“一定收拾好。”

几人离开营房,李大亮还请来几个大夫来给军中的将士们看病,尤其是几次上过战场的老兵,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旧伤或者年月久了有了顽疾。

岑文本和褚遂良走在前头,正对营地中一些陈设与摆放指指点点。

张阳跟在后方一边嘱咐道:“大将军,等将士们能够熟读文章,还要教他们一些兵法上的要领,还有一些应急急救方面的学识,除了平时上课,体能与战斗技巧的训练也不能落下。”

眼下对张阳的嘱咐,李大亮有些纠结,“让那帮杀才识文章要费不少力气,总不能让他们什么都会。”

张阳揣着手点头,“虽说有些严苛的,就算是所学不精……那至少多少懂一些。”

“老夫会安排的。”

“蜀王殿下最近在做什么?”

“蜀王自己带着一支三十人的兵马,此刻已带出去操练,过了午时才会回来。”

“原来是这样。”

褚遂良与岑文本巡视一番军中,将这里的情况与以后安排都记录好之后,便要策马返回长安城。

来时着急,回城的时候倒是可以慢一些。

张阳让马儿慢悠悠跟着走着,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包子有一口没一口地吃,就当是午饭了。

“张侍郎,等回了长安城一起饮酒便是,何必吃干粮。”

“褚兄,接下来左右千牛卫下官就不去了,还要回一趟尚书省。”

岑文本笑道:“如今张侍郎身系朝中用度,褚兄还是不要为难他的好。”

张阳点头道:“文本兄说得在理,在下先走一步。”

到了长安城前,将士见马儿回来了,又道:“这匹战马就送给张侍郎。”

张阳一手拿着缰绳,安抚着马匹,“这本是你们军中的战马,我怎么能要。”

“尉迟将军说了,此战马性子烈,不好驾驭眼下张侍郎能够驯服他不如将其带走,军中也无人可用。”

马儿还用头顶了顶自己的胳膊,像是还在讨要安抚,张阳犯难道:“那就麻烦将它带去骊山。”

“喏。”

自己进了城,拒绝了岑文本与褚遂良的吃酒邀请,独自一人走回朱雀门。

再次来到尚书省,一群孩子正在这里用着饭食。

张阳快步走入正堂,桌桉上就放着几册文书。

李丽质吃着饭时候,放下碗快解释道:“姐夫都已经安排好了。”

张阳坐下来拿起奏章一边看着,“你先吃饭。”

“嗯。”李丽质乖巧地在一旁坐下继续用着饭食。

多数奏章到了门下省之后,会挑拣分给六部,各部将奏章分别交给中书省,或者直接面呈陛下,而六部多数的奏章批复完之后,交给中书省。

关于银钱用度的奏章也有交给尚书省的。

张阳仔细翻看奏章,这份奏章是从河西走廊送来的,也是狄知逊所写。

除了河西走廊的建设事宜,还在准备来年种植胡杨树绿化河西走廊建设防沙林的事宜。

上个月吐蕃爆发了一次内乱,因为松赞干布兴建布达拉宫,而河西走廊建设也需要吐蕃的闲散劳动力,而且参与河西走廊建设,是给钱的。

这比给松赞干布建设布达拉宫,不仅没钱还累死累活相比,河西走廊的活更好。

双方比较下,有不少人更愿意去河西。

不过这件事被松赞干布拦下来了,他本就是个有韬略的人,嘉峪关的建设是什么意图他一定明白。

把中原建设河西走廊,这就像是在给西域和吐蕃的脖子上架一把刀。

一旦河西走廊建设完成,中原就算是真正掌握了这片要地,往后大唐出兵西域或者吐蕃会更容易,而吐蕃想要攻打大唐则要更难。

在劳动力的控制上,松赞干布与诸多部族发生了矛盾。

好在被吐蕃的老一辈人给安抚下来了。

松赞干布到底还是吐蕃的赞普,虽说他吃了败仗,再怎么说也是吐蕃的正统。

张阳又从怀中拿出一只包子继续看着奏章。

经过几番游说松赞干布还是拿出了五千人力派到河西走廊,来给河西走廊建设。

从狄知逊的奏章上来看,到河西走廊的实际劳动力不止五千,有一万有余。

多数都是自发而来。

也能够看出经过去年一年的游说,吐蕃人对中原的认同度更高了,让中原书籍和中原文化进入吐蕃,并且培养出一批坚定崇尚中原的人。

从而减弱松赞干布对吐蕃的控制。

从经济上来说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用最小的代价来换取吐蕃的民心,再给予实实在在能够拿到手的好处,自然有人乐此不疲。

这是大唐收复吐蕃的第一步,也是最经济实惠的一步。

昭武九姓的族人被拿下,安延偃总算是老老实实给关中卖粮食了,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向西域的众多贵族们卖出了一千石粮食。

这人手中掌握着众多西域商客,还有很多的买卖渠道,这都是朝中正需要的。

算上高昌兵马在西突厥强买强卖的架势,西域的叶护可汗失去了昭武九姓这个供应商,转而只能向高昌求购粮食,一次采买了五千石。

反而在河西走廊的互市下,粮食的买卖并不太受欢迎,都是一些陈粮,若非急用也不会采买太多。

狄知逊想要用这些陈粮酿酒,酒水在西域才是最好卖,因此写了奏章需要朝中批复。

早就向朝中说过酿造成酒水关外卖,长孙无忌他们心有顾虑,一旦这些卖出去的酒水回流关中,会影响关中的酒价与粮食价格。

张阳写下了一份倾销的策略,“晋王殿下,麻烦将这份奏章送去给你父皇。”

“喏。”

李治匆匆而来,接过奏章离开。

再看其他几份奏章,多是各部需要银钱的奏章。

等待着薛延陀运送的下一次物资过来,也等着回鹘的战况,天空又下起了雨水,雨水带着冰粒子而下。

张阳与一群孩子坐在官邸前看着雨景。

从高到矮一眼看去,十个孩子整整齐齐坐成一排,一想到自己这个做姐夫的要为这么多孩子做打算,也是一阵头大。

高阳站起身就要跑入雨中,张阳沉声道:“高阳公主,淋雨会生病的,生病了就吃不了好吃的,嘴巴无味又难受。”

听姐夫这么说高阳又听话地坐回来。

李丽质见状笑了,孩子中高阳是最调皮的,平时连父皇的话语都敢反驳,在姐夫面前她倒是老实。

只因为姐夫在弟弟妹妹心中的地位很高,谁也不敢忤逆,因为姐夫会做很多美味的吃食,还能与弟弟妹妹们一起玩。

“姐夫,那小熊会生病吗?”东阳坐在石阶上,目光看着眼前的雨景。

张阳低声道:“它的身体很壮实,免疫力也很强,也能耐寒,就算是我们都受凉生病了,它也不会生病。”

孩子们也都是看着小熊一起长大的,她们对这头熊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它不是牲口,它更是孩子们少有的玩伴。

尽管那头熊不待见这些小孩子,算是孩子们的单方面喜欢。

雨水下了两个时辰,总算停了。

天空中原本沉重的云层总算是散开,些许阳光从云层的缝隙中照下来,甚至还能看到阳光呈柱形,延伸向另一个方向。

张阳舒展着懒腰再站起身,“回家了,记得打扫卫生关好门。”

“喏……”

一群孩子齐声答应,尾声拉得很长。

走出尚书省的时候正巧遇到了郑公。

“郑公,许久不见了。”张阳拱手道。

“临近年关了,就算是还有做不完的公事也要等来年再忙碌,你忙完手中的事情,也可以休沐了。”

“对了。”魏征又拿出一份奏章,“这是洛阳送来的奏章,是孙伏加让人带来弹劾你的。”

张阳接过奏章不解道:“在下与孙少卿素来无冤无仇,他为何弹劾我?”

“他说骊山的红烧肉在长安城卖得便宜,在洛阳的价格却翻了数倍,影响民生。”

张阳看着奏章又觉一阵牙疼,“我红烧肉涨价,关他何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