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四百八十四章 松赞干布来长安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四百八十四章 松赞干布来长安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在外交院任职的众多官吏中,许多人都没有见过这个尚书,如无必要张阳更不会走入外交院。

许敬宗双手相背左右走了两步,“要见张尚书的人有很多,就算是外交院众多官吏,从进入外交院到现在都没有见过尚书,下官也是每个月只能见到一两次。”

裴行俭思量着,“有些话想要亲自问张尚书,还请许侍郎引荐。”

许敬宗颔首道:“下官可以帮你们引荐,至于张尚书什么时候会见你们,要等,至于要等多久全看尚书心情。”

看薛仁贵还在犹豫,许敬宗又道:“薛仁贵,当下考虑得如何?就算不是朝中正式的官吏,只要在外交院好好任职,将来也可以得到升迁,外交院与朝中三省六部不同,我们更愿意给年轻人一些机会。”

能够在长安城留下来,还安排了住处,又能有个差事做已经足够好了,更可以解决薛大哥的燃眉之急。

裴行俭犹豫再三,上前一步,“薛大哥可以答应留在外交院任职,可在下斗胆想请外交院帮个忙。”

这个小子眼神中藏着许多心思,许敬宗多年识人的经验看得出来,这种小子是最难应付的,颔首道:“是柳员外的事吗?”

这话一出,让裴行俭有些错愕,外交院到底是个什么地方,这等事情都能查清楚了?

还是说对方早就准备好了,等着科举结束之日来邀请?

不论怎么样,为了薛大哥一生的志向。

先答应下来也无妨。

裴行俭点头,“正是如此。”

许敬宗笑道:“一个小小员外而已,外交院可以派人去将人接来,当初这个员外如何得罪了薛兄弟,届时都可以报复回来。”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 换源app】

薛仁贵低着头,“不用,我亲自去接。”

许敬宗稍稍点头,“那好,外交院会安排人护送。”

说完话,他又回头看了看身后几个壮汉,“之前下官被西域人刺杀,外交院安排了这些壮汉来护卫,这些人可与薛大哥同行,一起将人接过来。”

说着话,许敬宗拿出一份卷宗,“这是正式的任命,上面有我们六部的官印,地方官吏一看就能明白。”

薛仁贵躬身行礼,“多谢,此间恩情来日必当恪尽职守来报答,至于这处宅院,等某有了足够的银钱,再去寻找住处。”

“不用了,这宅院正好缺人看守,你就住在这里,就当是给外交院看着吧,你个武人终究是要入军中,以后再慢慢打算,至少在军中谋个位置。”

“喏!”薛仁贵大声回应。

说出了这声喏,薛仁贵就当是应下了。

见许敬宗点着头要走,裴行俭上前,“我也要入外交院。”

“你的事有些麻烦。”

“我宁可不要功名,但要入外交院。”

听到小公子不要功名了,家仆当即劝说道:“小公子,切莫说这种话语,功名怎能不要!”

裴行俭语气坚定,“当初张尚书为何派人来河东打听小子的处境?”

薛仁贵没有在科举中被录用,倒是好办,可裴行俭的名字籍贯早就送到了中书省。

想要裴行俭入礼部也只能从吏部要人。

许敬宗站在原地发愁,张尚书啊张尚书,你可真会给下官出难题。

吏部的情面给了一次两次,再欠人情……好为难人呢。

心说我许敬宗也不是那种不要脸之人。

许敬宗叹道:“既然你要入中书省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写一份策论吧。”

“策论?”

许敬宗从怀中拿出三两份卷宗,仔细看着拿出其中一卷,“这是关于安西都护府建设的卷宗,也正是我们外交院接下来要办的事,这上面写了不少西域的情况,若是可以写出一册比较好的策论,外交院就可以有由头将你收入礼部。”

裴行俭接过卷宗点头道:“在下明白了。”

总算是把事情先给应付过去了,许敬宗带着一脸的纠结走出这处宅院。

薛仁贵看着傻呵呵的,那个裴行俭一副精明的模样。

外交院还有这么多事情要办,这一天天的都是什么事。

又看向身后跟着的几个壮汉,许敬宗正声道:“不会笑就不要笑了,看着渗人。”

几个壮汉又收起了笑容,迅速恢复成严肃的模样。

宅院内,裴行俭拿着手中的卷宗,其中写着的诸多内容都是关于西域的风土人情,以及安西四镇的人口情况。

写得很详尽,有了这些记载,想要写出一份治理西域的策论并不难。

“小公子,就算是弘文馆也比那里要好,听说外交院中三教九流,各式人都有很是庞杂,也很乱。”

裴行俭回道:“被人安排的感觉很不好受,我想知道这个神秘的张尚书到底要做什么?他想要我做什么?”

孩子都是有好奇心的,更不要说像裴行俭这样的年轻人,更是叛逆又好奇。

薛仁贵打开这里的屋子,看着眼前这间小房子,“某家就住在这里了。”

在这里简单休息了一晚,裴行俭一早要去一趟崇文馆,每天都要在这里等着朝中的任命。

薛仁贵去了外交院,在许敬宗的安排下,他带着一队人马离开长安城,去河东接柳氏。

李崇义好奇着,“许侍郎,这个薛仁贵是何许人也?难道是张尚书旧相识?”

“下官也不清楚。”

李崇义跟着走入外交院,“今天有下官的安排吗?”

许敬宗指着一堆散乱的桉卷,“将这些整理归类好,放入我们的桉牍库归档。”

李崇义不乐意道:“从年初到现在下官一直就在整理桉卷,还要整理多久。”

许敬宗又看了看狄知逊,“崇义公子看看他,从去年到现在就一直做着这些事情。”

来外交院这些时日,李崇义算是明白了,这外交院的人根本不让自己参与重要的事情。

给自己的安排全是做一些琐碎。

要说自己是个侍郎和狄知逊这样的文散官有什么区别。

眼下狄知逊毫无怨言地分拣桉卷,李崇义弯下身子一起整理。

贞观九年六月,初夏。

科举结束后的一个月,此刻的骊山新家已经颇有模样,张阳和李泰抬着一块石头放入华清池中。

一半身子没在池子中,李泰又看向池子旁的一块巨大的石料,“姐夫,当真要凋刻成那头熊的模样吗?”

张阳从池子中走出来,“不好吗?我家的熊多可爱,又能带孩子,还能看家护院来镇宅。”

李泰的目光看向那头熊,它正叼着姐夫的女儿,将孩子放入摇篮中。

这头熊竟然会带孩子?

真是成精了。

李泰挠了挠自己的后脑勺。

王婶快步走来,“县侯,许敬宗和张大象带着松赞干布到骊山村口了。”

张阳放下裤腿,“我去见见他。”

“我也去。”

李泰连忙跟上,在长安城关于松赞干布的传闻不少,更好奇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小武和徐慧正烤着一只鸡,准备当午饭吃。

李玥还坐在华清池边,手中拿着书卷安静地看着。

孩子被放入摇篮后,总是想要爬出来。

六个月大的孩子,正是最难对付的年纪,每每她要从摇篮中探出半个身子,都会被小熊用脑袋顶回去。

一熊一孩子重复好几次,孩子闹得咧嘴直笑,乐此不疲。

张阳带着遮阳的斗笠走下骊山,李泰的脚步跟着。

等来到村口,就见到了一伙吐蕃人,还有许敬宗和张大象以及几个外交院官吏。

那时候吐谷浑还未灭亡,松赞干布和大唐的较量就开始了。

四年了,一代吐蕃的雄主,终于要见到这位让西域诸国风风雨雨的礼部掌事人。

张阳第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禄东赞,站在禄东赞身边是一个穿着吐蕃服饰的年轻人。

许敬宗解释道:“这位便是我们礼部的张尚书。”

再看向穿着一个吐蕃特有的服饰,身上挂着一些玛瑙玉石的年轻人,“这位便是吐蕃的赞普。”

李泰看着眼前这个传说中的赞普。

这就是覆灭了吐谷浑又攻打凉州的吐蕃国君。

看起来与姐夫的年纪正相彷,竟然如此年轻。

松赞干布面色黝黑,身高也与姐夫相彷,他的气度看起来倒是不凡。

“张阳?”松赞干布先开口了。

说的是关中话,带着吐蕃的口音。

张阳指着一旁的石桌子,“我们坐下来谈吧。”

松赞干布站得笔直点头,“好。”

看着姐夫和这个赞普走向一旁的石桌,李泰小声问道:“松赞干布来了长安城地界不先去觐见吗?”

许敬宗低声回道:“是松赞干布自己要求的,见天可汗之前一定要见见张阳,下官也劝不住。”

吐蕃人与外交院的人各站一旁,距离石桌子边的两位十几步远。

别人不清楚,许敬宗很清楚。

当初吐谷浑来大唐求援,吐蕃与大唐开战,那时候禄东赞与张尚书的谈判不欢而散。

从那时开始两边的较量接连几年中就没有停过。

自高昌的谋略开始不论是智斗,还是暗中布局,甚至是西域诸多事宜。

两个看似毫无交集的人,暗斗不断。

许敬宗感慨道:“当年棋逢对手,现在两人能够相见,也能是一桩美谈。”

李泰颔首道:“这个松赞干布看起来挺普通的,看起来与姐夫一般年纪,他年纪轻轻就能一统吐蕃了?”

要说松赞干布时运不济,如此年轻就能一统吐蕃,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更有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遭遇。

张尚书的谋略总能走在这个吐蕃赞普的前面,想着这些许敬宗在这些吐蕃人面前挺直腰杆。

石桌上,张阳接过张大象递来的茶水与茶碗,泡上茶水。

在村中,李渊和张公瑾,还有欧阳询。

各自端着自己的药碗,正喝着药。

张公瑾看了看李渊碗中的药,“还是安神的?”

李渊点头,“你的呢?”

张公瑾叹道:“收拾补气血的,一天三碗,饭前后半个时辰服用。”

俩人又看向,欧阳询这个老头子。

“不用看了,老夫身子骨还算硬朗,只是调理脾胃的,一天一碗而已。”

老人家也有比较,谁喝的药最少,谁的身体最好。

三位老人家一边喝着药,目光齐齐看向松赞干布和张阳。

李渊抚须道:“你教出来一个好弟子。”

张公瑾一口将碗中的药喝完。

侍卫默不作声地将三人的空碗收走。

住在了骊山之后,这三位老人家也算是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一起养病,一起喝药,争取多活几年。

欧阳询感慨道:“可惜张阳这孩子在书法上没有天分。”

李渊问道:“朕的孙女呢?”

“汝南公主的字迹确实漂亮,可练书法一练就是数年,孩童时期是最好的,现在公主殿下的书法已经定型,错过了练书法最好的年纪。”

“可惜了。”

张公瑾喝完药都要含一颗红糖,来去除口中的苦味,“张阳这孩子就是太过强硬,不知道斡旋,老夫总是不放心他,哪天真的入土了,谁来帮衬。”

欧阳询抚须道:“河间郡王不是村子里吗?”

李渊冷哼一声,“他?他自己还能活到现在就是万幸,别指望了。”

三位老人齐齐一声叹息。

宫内,时隔一个月,李绩已经带兵到了朔方,李世民手里拿着的奏报便是他从朔方送来的。

“陛下,松赞干布到了。”

李世民闻言,神情一怔,放下手中的奏章问道:“人呢?”

王公公回道:“刚刚送来的消息,说是要先去骊山,此刻正在骊山与张尚书谈话。”

这个松赞干布也是胆大妄为,到了长安城不先来觐见天可汗,反而去骊山见张阳。

而张阳这个小子更是胆大,一个敢去一个敢见。

李世民沉声道:“他眼里到底还有没有朕这个天可汗!”

“陛下,老奴愿带人将松赞干布从骊山捉拿入宫?”

此话一出口,陛下又犹豫了。

李世民反倒是冷静下来,低声道:“既然人已经到了那就不用急于一时,你立刻让人快马加鞭去骊山,将张阳与松赞干布的对话都给朕记录下来。”

“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