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四百八十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四百八十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谁也拦不住生老病死,就算是我这个做弟子的也一样。”张阳皱眉讲着。

“以前有人说张公瑾活不过一年,没想到他能活到现在,老夫听说过你也是懂医理的人,想必其中也有你医治的缘故。”

李承乾走到人前,婚事正是开始,钟鼓乐声响起,一时间很是热闹。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

太常寺的人朗声念着诗经,祝福着太子与太子妃。

热闹的场面下,此刻张阳与高士廉的低声交谈还在继续。

张阳喝着茶水,“老师的病症还未治愈,眼下只能说没有恶化,只能调养病情而不能痊愈,只能这般养着。”

高士廉不解道:“连你和孙思邈都不能治好吗?”

看着这场婚礼进行,太子妃穿着霞帔走入东宫,场面越发地热闹,皇后让人给在场的宾客分发绸缎和红糖。

李玥也收到了一份,绸缎是上好的丝绸,红糖则是骊山的,只有手掌大小的一块。

分给殿外宾客的红糖更小。

张阳惆怅道:“这世上没有长生药,若是许国公想要延年益寿,不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饮食均衡,少喝酒多喝开水,也要保持运动。”

高士廉笑道:“张公瑾就是这么做的?”

“嗯,只有这些。”张阳点头道:“许国公以为延年益寿有多难?”

太子与太子妃走入殿中,向陛下与皇后行礼。

李百药念着祝词,太子与太子妃每每听完一句话便向皇后与陛下行礼,再向在场的众多宾客行礼。

大礼行完,太子妃便跟着皇后离开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太子招呼在场的宾客。

高士廉小声道:“现在太子主张官学开办,老夫听闻襄州一地的乡绅便是被你说服,从而让官学在当地开展。”

张阳思量着,“照理说许国公当初主持重修氏族志,想来也不会站在世家这一边。”

“世家盘踞中原数百年,岂能一朝一夕间就可以取缔。”

“所以许国公的意思还是希望科举与世家共存吗?可许国公不要忘了,世家终究是需要利益的,要是科举与世家共存,朝中向世家退让一步,但凡只有这一步,世家也会从中吃下一大口利益。”

张阳继续讲道:“那么接下来世家就会开始控制科举,直到科举也成为他们的玩物为止,在下看来对付世家这般庞大的利益群体,需要严格控制,一丝一毫都不能放松。”

高士廉颔首道:“老夫也是为了大唐社稷。”

张阳咧嘴笑道:“巧了,我也是。”

话不投机半句多,几句话就可以看出大家不是同道中人,高士廉沉默许久,站起身离开了。

李承乾正想说话,却见高士廉脚步很快,没有要停留的想法。

走到张阳的面前,李承乾倒上一杯酒水,“许国公这是怎么了?”

“多半是去茅厕了。”张阳接过酒水。

“孤今日很高兴,这场婚事能够顺利走到现在……”

看李承乾话语激动,张阳与他碰杯,“恭喜太子殿下。”

李承乾一饮而尽,接着去应付其他的宾客。

高士廉和长孙无忌的想法是一样的,当初高士廉离开,长孙无忌坐上了这把交椅,维稳是他们首要主张,在科举顺利地进行的条件可以给世家适当的空间。

都是为了大唐的设计,难免会有意见不合的地方。

婚事从早晨一直到了午时,也有宾客三三两两地退去。

张阳带着媳妇正打算离开。

小武和徐慧被一面墙上的诗文吸引。

张阳侧目看去,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红布,红布上写满了各路文人撰写的诗句,以示对太子与太子妃的祝福。

“师父要不要写一句。”小武走过来说道。

张阳笑道:“对太子的祝福已经够多了,不用再写了。”

一家人在众人的目光下,走出东宫。

走出朱雀门,李玥小声道:“在东宫的众多宾客女卷中,有不少女子的目光都在夫君身上?”

张阳啧舌道:“是吗?我怎么没有感觉到。”

见夫君还要回头看一眼,李玥双手挽着他的手臂,神色紧张地加快步伐离开此地。

一家人回到家中,小熊便叼着小清清缓慢走来,将她放在脚边,然后诉苦一般呜呜呜地叫唤着。

多半是这孩子又到处乱爬,小熊也照顾得累了。

一家人丢下孩子出门这么久,这头熊好似一肚子的怨言。

张阳抱起孩子逗弄了好一会儿,家人回来了,小熊也可以放松一些,它进了柴房,挠着木柴磨爪子。

太子的婚事进行得顺利,到了傍晚时分宾客便散得差不多了。

即便今天是太子的婚事,天可汗还是要处理一堆的政务,李世民坐在殿内,看着朔方传来的奏报。

李君羡匆匆来到殿内,“陛下。”

李世民端详着手中的举报,“李绩来了吗?”

李君羡回道:“说是片刻就到。”

又拿起一旁的将军名册,李世民看着一个个名字,这些名字都是当年一起征战的人。

也有不少人已经年迈。

当年的这些人,现在依旧骁勇,可再过十年二十年后,朕又该用谁?

朝中青年将领中能够拿得出手的寥寥无几,能够独当一面的少年将领更是少之又少。

之所以会选择李绩,还是因为当年北征突厥的时候,他跟随张公瑾一同出兵,用当年韩信灭田横之策围攻颉利,荒漠上奔袭数百里,在碛口以西拦住了就要逃亡的突厥残部。

正因为他有荒漠行军的经验,让他去征讨薛延陀才是最好的选择。

李君羡还站在殿内,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本是太子婚事,朝野上下一片喜庆。

可陛下的神色依旧并不好。

“夷男可汗还没死,你知道吗?”

陛下的话语突然传来,吓得李君羡一个激灵,“末……末将。”

“朕也是今日才得到消息,这才有了现在的决意要攻打薛延陀,此人现在就在辽东。”

李君羡慌忙回道:“末将失职。”

李世民苦笑道:“也不怪你,自从张阳执掌外交院以来,许多事情朕也不清楚。”

“是否需要末将在外交院安插眼线?”

“除夕前你安排在骊山的眼线都被青雀查了出来,以张阳的警觉你以为有这个机会吗?”

李君羡又低着头不知道该如何回话。

“陛下,李绩大将军到了。”殿前侍卫禀报。

“进来。”

李绩穿着宽松的圆领黑色衣袍,头戴灰色的幞头,迈步走入殿内,抬首拱手道:“陛下。”

同为武人,李绩身上的气度与表现出来的自信与英武之气,压了李君羡一头。

看到李绩这等武人,让人不自觉紧张起来。

这种骨子里的英武之气很是感染人。

在陛下面前,李绩该有的礼节也都有。

李世民手拿着奏章,“朕与房玄龄商议已经派人去薛延陀散播消息,你拿朕的兵符去左,右千牛卫各拿两千兵马,开拔去朔方练兵,准备攻打漠北。”

李绩接过兵符朗声道:“喏!”

声音很大,在殿内回荡,拿着兵符李绩走出甘露殿。

李君羡还站在殿内。

李世民低声道:“你派人去辽东将夷男可汗带到朔方,届时让他与李绩一去征讨漠北。”

“喏。”

声音自然是没有李绩响亮。

走出甘露殿,李君羡心中有一种无力感,感觉什么事都干不好,特别是这两年诸事不顺心。

同样有这种感受的,还有新上任的大理寺少卿孙伏加,自戴胃走了之后,大理寺也留下了不少的悬桉。

这些悬桉到现在还是毫无头绪,天色已然入夜,孙伏加还坐在大理寺内,安延偃下落不明。

当初在霸上劫桉还是一筹莫展。

按照西域人的交代,安延偃在长安城外还有人手布置,等大理寺的人再去查问,这些人早就不在了。

从人证和周边的痕迹来看,当时确实有西域人留在城外。

只是在大理寺的人去之前,这些人就不在了。

总是有人比大理寺先一步行动。

心中的怀疑对象是外交院,也送去奏章了,陛下也丝毫没有说要查问外交院的意思。

大理寺上上下下不知道从何处开始下手。

这才上任不到半年,手中就有了数件悬桉。

直到坐在大理寺少卿的位置上,孙伏加这次感觉到长安城暗流涌动,妖风阵阵。

……

太子的婚事结束了,第二天一早还要继续早朝。

张阳面无表情地坐在家门口刷着牙,今天起得还是有些晚,倒是两个小丫头一早精神饱满。

十一岁的小武作为媳妇的弟子已经可以分担家务了。

徐慧比小武年长一岁,也很勤快。

一早睡醒,李玥也没什么精神,孩子每天都在长大,到了夜里也越发闹腾了。

对付了两口早饭,张阳又喝了一碗祛火的茶水,便去早朝。

东方的天空,刚刚有鱼肚白的时候,早朝便开始了。

张阳站在朝班上,听着兵部的禀报。

李绩已经带兵去了朔方,准备攻打漠北的薛延陀。

皇帝有建功立业之心是好的。

也不能太过着急,漠北一地太过贫瘠,在白道川以北现在还是天寒地冻的。

征服可以,但征服的成本与收益不成正比。

倒是那边的矿产资源还不错。

李世民没有提及夷男可汗的事情,只是说了对北征薛延陀的准备。

郑公依旧没有来早朝。

散朝的时候,张阳还在想着郑公的身体状况。

“张阳。”李承乾走上前问道:“昨日看你这么早就离开了,本想与你多饮几杯。”

“最近上火,喝酒不太好。”

李承乾感慨道:“你还是一如既往地注重身体。”

继续往中书省走着,李承乾拿出指南针,“孤昨日拿这个指南针给军中的不少叔伯看了,他们都说此物可以用在军中,不知道骊山可否多铸造一些。”

“军中采买吗?”张阳揣着手小声问道。

“这……”

“指南针是我们骊山技术攻关时的产物,现在还没到可以批量生产的时候,眼下朔方准备出兵薛延陀,骊山可以提供几个指南针,帮助大军行军。”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多半还是需要银钱。

李承乾稍稍点头,“孤会与父皇说的。”

张阳点头,“要是指南针能够给骊山带来更多的资源和银钱倒也不失一件好事,若是朝中用度紧张,陛下也可以拿其他的资源来交换。”

“孤明白了。”

李承乾一脸坚定。

太子有心为军中为朝堂谋求指南针,这也是一件好事。

也需要想想自身的条件,就比如说陛下现在经济情况并不乐观。

太子多半会碰壁。

中书省早早就开始忙碌了,天才刚刚亮堂,还有些清冷。

马上就是科举了,进进出出的小吏不断。

还未走入中书省,就看到房玄龄一脸笑容地站在门口。

张阳拱手道:“见过房相。”

先是上下打量一番,房玄龄抚须道:“郑公重病无法来朝中处理政事,倒是有劳你了。”

张阳尴尬一笑,“没有给中书省添乱,下官已经很庆幸了。”

房玄龄揪着自己下巴的山羊胡,四十岁左右的年纪,神情倒是和蔼,看起来身形消瘦。

与赵国公相比,房相看起来更好相处一些。

“老夫看了你对薛延陀的谋略,外交院在六部之外可以自己安排人事,但也不要太过例外了,三十六部之间相辅相成,你是礼部尚书,掌管外交院也需要时常来往朝中六部,乃至中书省,有什么消息希望都可以告知中书省,都是为了社稷。”

“房相说的是,以后外交院会与六部多加强沟通。”

房玄龄抚须又道:“听说赵国公想要拉拢你,被你拒绝了?”

张阳挠了挠头,官帽不是太透风将其拿下来才舒服一些,一手提着官帽解释道:“误会而已,下官与赵国公相谈甚欢,我们从朝中大计可以聊到家长里短,顺便说说关中的风土人情。”

“你不用遮遮掩掩的,褚遂良都与老夫说了,处世做事皆可爽朗一些,老夫又不是听不得别人的坏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