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四百七十六章 谈笑间将事办妥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四百七十六章 谈笑间将事办妥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按照以往的书舍开办,多数都是地方大户请夫子来教书,这里面不少都是权贵人家出面来牵线搭桥,再是让地方出人手出地方。

而寻常人家的子弟想要入书舍读书,全看地方权贵的面子,而且束修也是由对方说了算。

而权贵子弟通常就是由家族来安排,请来的夫子也都是颇有名望的。

这就涉及分配问题,也是一直以来症结所在。

而这种症结所表现出来的情况,就是权贵掌握着巨量的资源,他们可以培养出自己的门生,而这些门生成为了门阀的喉舌。

越来越多这样的人进入朝堂,甚至可以左右朝政,从而通过这种形式来给士族带去更多的优势。

这便是皇帝的忌惮,光是想着就能让人嵴背发寒。

自九品中正制以来,这种形势经历了数百年,清河崔氏盘踞一方,七百年的风光正是如此而来。

到了前隋中期读书选官几乎被这些士族门阀垄断。

这是历代皇帝所见所经历的。

这才有杨广开科取士,想要以此来遏制世家。

这是一件举步维艰的事。

直到大业十三年天下大乱,各路豪杰揭竿而起,中原纷乱的战争开始了。

打得人口几近凋零,生产停歇。

几大世家也是元气大伤。

现在李世民面对的正是还未从当初大乱中恢复过来的世家。

眼下的世家并不是全盛时期,也是打击他们最好的机会。

只不过就算是李世民想要延续开科取士这一方略,受到的阻力还是很大的。

尤其是官学开办这一块,可以说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三人在街头站了许久……

张阳坐在一块石头,翘着腿一脸懒散,看着就像是个闲散地痞模样。

唐善识见状不耐烦道:“我们还要等多久。”

张阳笑道:“等酒水和肉菜到。”

“为何?与酒水肉菜有何关系?”

“我觉得谈话的时候让双方保持最放松的状态才是最好的,比如说双方在推杯交盏间更容易将一件事着落下来。”

唐善识颔首道:“张尚书所言,下官不敢苟同,与人谈话当正襟危坐,并且专心听讲,神情庄重才能体现对他人的尊重。”

张阳笑道:“那为何之前一直没有谈成?”

唐善识板着脸,“张尚书的做法就一定会成功吗?”

听着两人的争执,李承乾无奈道:“行了,不用争辩了,襄州一地多士子,此地开办官学孤说什么都要拿下,但且一试。”

唐善识冷哼一声不再言语。

唐观那小子也见过三两回,就是个憨小子。

唐俭是个小心眼的,难不成他家儿子都是这样的吗?

不多时几个侍卫拿着酒菜和肉食也回来了。

张阳看了看天日,正是吃午饭的时候。

襄州一地的长史带着一地乡绅来到长安城,就是为了开办官学事宜。

看了看这座显得破落的宅院。

张阳站定敲门。

三声敲完,几人等待片刻,老旧的木门打开发出一阵令人倒牙的吱呀声音。

开门的是一个乡民打扮的家伙。

张阳回头看了眼站得笔直的唐善识与李承乾,又看向眼前的这位乡民大伯,礼貌地行礼笑着道:“之前太子殿下与长史有约定前来探望,叨扰了。”

老伯稍稍点头,也是行礼,“长史和族老就在屋内,请进吧。”

“多谢。”

唐善识的目光看张阳谦卑过分的模样,又是一声叹息。

好歹是个县侯,竟然这般低声下气。

张阳走在最前方,宅院的正堂屋内,有几个老人家坐着,那个穿着官服的便是襄州的长史。

走入正堂,张阳朗声道:“诸位叔伯大哥,在下乃中书侍郎,这位便是太子殿下,这位是……”

介绍唐善识时,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说,这家伙身居何职来着。

再是一想又道:“是唐俭的子嗣,而且还是驸马。”

李承乾稍稍一礼。

在座的众人也是起身行礼。

张阳笑道:“诸位想必等候多时,太子殿下以为大家都还未用饭食,这便带来了酒水与饭食。”

在场的人很客气,请太子三人坐下。

张阳坐在最前方的一位老者身边,给他老人家倒上酒水,“诸位初来长安城人生地不熟,朝中多少有些招待不周诸位见谅,便想着带来一些酒水与肉食。”

在这位老者的面前倒上酒水,张阳又道:“其实今日来不打算谈正事,只是请诸位饮酒,好好吃一顿饭食。”

老者抚须道:“受太子款待老朽实在是……”

“您老不用客气。”张阳抢话道:“老人家有所不知,这长安城最近物价一直都涨,光说这个酒水的价格更是高涨不跌,有些铺子更是低劣至极,总是以次充好。”

“下官这般在长安城混迹久了自然知道哪家酒水好,哪家的酒水差,老人家您先尝尝。”

这老者一时间被张阳的热情,闹得有些不知所措,只好端起酒碗浅尝一口,“嗯,酒水醇厚入口顺畅,是好酒。”

在场的几个老者也尝了尝了,纷纷点头也有人小声议论。

唐善识看眼前的场面,一时间也是无言,今天本就是来商谈官学开办事宜,现在给对方倒着酒水,还信誓旦旦说今天不谈政事?

见太子不讲话,唐善识也只好坐定不言语。

正堂的宴席还在继续,众人喝了酒水吃着肉菜也不自觉放松下来。

张阳与他们有说有笑的,都快拜把子称兄弟了。

老者有些感慨:“许久没有喝过这般好的酒水了。”

“老人家要是喜欢,回去的时候多带上几坛就当是交给朋友,如何?”

老者笑着,“你与老夫这才刚相识,已是吃一顿酒菜饭食,怎能再拿?”

张阳拱手道:“在下姓张,是个县侯,朝中都说我是个妖人。”

老者笑着点头,“听说长安城确实有个姓张的妖人,原来是你?”

“长安城的人好热闹,人们聚在一起的时候都在议论我。”张阳又礼貌拱手道:“不知道当面如何称呼?”

老者点头道:“老夫姓孙。”

“原来是孙老先生。”

“都说你张阳是个脾性孤僻,不好交友,现在看来外界的说法不见得全是真的。”

“交友需要谨慎,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结交,孙老先生以为呢?”

老者还是点头,“自从范阳到襄州,老朽的朋友一个接着一个离开,有时想想此生所交之朋友,有些人品行不端不如不结交。”

张阳惊喜道:“孙老先生以前是范阳人士?”

老者诧异道:“怎么?”

张阳又给他倒上酒水,“下官不是范阳人士,小时候去过范阳,不知老先生以前住在范阳何处?”

“来州。”

“巧了。”张阳一拍大腿,“我小时候也在来州住过一段时间,就在琅琊县。”

“是吗?”

老者再是惊喜。

借着话语,张阳感慨道:“来州一地好呀,下官到现在还是想念那边的海鲜。”

“来州的海鱼确实令人向往。”

老者眼中闪烁着泪花,又是灌下一口酒水。

张阳又道:“那时随着渔民出海,抓鱼上岸,温上一壶酒水实乃人生美事,遥想那海参,海米,鲅鱼,海蛎子实在是……”

老者颤颤巍巍握着张阳的手,“背井离乡,却是吃不到家乡之美味。”

张阳感动地点了点头,“一膄小船吹着海风,那光景再也不回去了。”

听着老者讲起以前入士作为他人门客,张阳与他聊到出海的经历。

李承乾心中好奇,好像张阳出海过一般,能够将一些见闻细细说来,听着这位老者竟潸然泪下。

张阳惆怅道:“即是背井离乡,在下斗胆,老先生收了下官这个侄子。”

老者喝了酒水,脸色已经涨红,他拍着张阳的肩膀,“好,老夫就收你这个侄子,听说你也是有智谋之辈,一心为了社稷,老夫权当捡了一个便宜。”

一老一少相视笑着。

老者又问起了朝中的境况。

张阳阐述着自己的眼下的窘迫情况,也说到了官学开办的困难。

老者不住点头,“尔等也是用心良苦,既有同乡之情,老夫答应便是。”

听闻这话,李承乾神情一振。

张阳再给倒上酒水,“谢孙老先生。”

老者点头道:“说来老夫也是心系家国社稷,只是颇有当初旧人的情面一直不好答应,有道是知己难求,都要入土的年纪了遇到平生知己难得,他们的情面算不得什么。”

张阳起身行礼,“谢老先生。”

酒水已喝完,送别的时候几个地方乡绅相送。

李承乾连连道谢,众人送别。

走在回承天门的路上,张阳也是长出一口气。

李承乾好奇道:“你以前去过范阳,也出海过?”

张阳点头道:“小时候的经历了。”

重新回到街头的熙熙攘攘,张阳回首又看了一眼,一众老人家乡绅也都回去了。

唐善识一路跟着,“是不是还要在其他地方开办官学,张尚书还要与对方叔侄相称。”

话语中多少带着一些偏见,李承乾低声道:“都是为了社稷,开办官学事涉科举大业,张阳此举也没错,若是孤,孤也会这般做。”

唐善识想要说的话语又咽了下去。

张阳办事得力,自然得到了太子的赏识,每个人的见识都是有限的。

不见得张阳与其他的地方的人相谈也能这般。

人比人最气人的就是对方比你运气好。

唐善识心中思量着,也就是他运气比自己好罢了。

回到宫中,三人去了甘露殿向李世民禀报这次的进展。

李承乾说着这件事的经过,也再次说了对张阳的肯定。

唐善识只能站在一旁沉默不语。

李世民看着奏章点头,“既然襄州一地可以开办官学了,你让门下省安排下去便是。”

“儿臣明白。”

三人就要离开,李世民又道,“张阳留下。”

脚步停下,张阳无奈只能看着太子和唐善识先行离开。

李承乾还投以中肯的目光。

眼看着太子和唐善识走到殿外,张阳转回身看着陛下,“其实太子办成这件事,陛下应该给予赞赏的。”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章走上前,“你以为朕应当给予太子什么赏赐?”

“陛下,臣说的不是赏赐,是赞赏。”

在教子方面,李世民给予太子的压力更大,至于赞赏就没多少,这导致太子的压力更大了。

张阳又道:“多给太子一些赞赏和肯定,这也是一种正面影响,当然了,臣不该评价陛下该如何做一个父皇,只是适当地给予一些正面评价没有坏处。”

李世民的手中拿着奏章,“你随朕去一个地方。”

看皇帝不搭理自己的话,张阳的心中百般无奈只好跟上脚步。

离开甘露殿,一路走到了兴庆殿。

在兴庆殿前就有一个池塘,一群宫里的太监提着一个个木盆,木盘中都是活鱼。

只见他们将活鱼倒入了池中。

李世民拿过王公公递来的鱼竿,优雅地将鱼钩放入池中。

张阳倒吸一口凉气,“陛下这是来钓鱼?”

“不然你以为朕来这里做什么?”

“陛下钓鱼的方式确实少见。”

“还不是你们这些人让朕不修建太液池,朕只能出此下策来解闷。”

“其实曲江池也不错。”

李世民坐下来看着水池,“曲江池在长安的另一头,朝中还有许多要事需要看着,不方便出宫。”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 】

说着话他又拿出一份奏章,“你看看这份奏章。”

张阳皱眉看着奏章的内容,这份奏章是孙伏加写得,其中内容就是怀疑西突厥使者安延偃就是被外交院的人绑走。

李世民一手拿着鱼竿,一手扶着太阳穴,“朕知道你的能力,可有时候也要注意分寸。”

一方面陛下肯定张阳的能力,还是希望外交院做事不要太过分了。

这些王公公都看在眼里,只是站在一旁没有讲话。

张阳看着奏章发愁,“陛下觉得如何?”

李世民颔首道:“大理寺希望朕给予查问外交院的准许,孙伏加此刻没有实证,若朕不给允许,他自然不能来外交院查,更不能看到你们的账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