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四百六十一章 要我建设还要我功劳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四百六十一章 要我建设还要我功劳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技术突破是个漫长的过程,铸造工艺算是一个突破口。

至于生产方式,骊山地方小可以更好地进行统筹管理,大家有劲往一处使,合理分配人力,做好工序的分配能够将效率提升数倍。

现在骊山的技术攻关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纺织技术,另外就是江师傅所带的铁器铸造。

铁器方面已经有了进展,纺织技术需要改变工序来提高效率,在弹黄等新式铁器零件出来之前,纺织技术暂时还只能停留在这个阶段。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技术的突破,所带来的生产效益是成倍增长的。

就像是在萌芽期,如今需要好好呵护,更需要庞大的资源和皇帝的特权作依仗

这些天李玥一直在家中,有了婴儿车之后她也不用抱着孩子在院子里转,推着小车还能出门走两步。

院子里,饭食都在桌上,见夫君没什么胃口的模样,李玥小声问道:“有心事?”

张阳点头瞧了一眼屋中,婶婶正照看着女儿。

“女儿一看见我就哭。”张阳惆怅地长叹一口气。

“现在她还小,再长一两个月,以后多看看就不会哭了。”

小武和徐慧带着忍着笑意吃着饭菜。

饭后等孩子睡着了,张阳这才抱起她仔细看着,眉眼还没长大。

也就趁着孩子睡着了能够抱一会儿。

杨婶笑道:“这孩子这么小就如此闹腾,将来也是个活泼的孩子。”

孩子皱了皱眉头,眼看要醒了。

只是一睁眼,一大一小目光对视良久。

张阳甚至可以从她清澈的眼中看到自己的身影。

“哇啊……”

果然,她又哭了起来。

李玥接过孩子哄着,又笑道:“就算是再胡闹,将来也是一个怕爹的。”

孩子到了媳妇怀中又安静了。

李玥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书卷正看着。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个月,朝中也快开朝了,王婶去了一趟长安城也带来了一些消息。

陛下去见了李靖大将军,而李靖再一次向陛下辞官,陛下没有正面给予话语,皇帝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

而是将李靖原本的代国公改封为卫国公,给予了更多的食邑与封地。

皇帝再一次表现了他对臣子的照顾之情,与对社稷有功的臣子不吝赏赐的做派。

李玥推着婴儿车走到屋外,“夫君,我们回长安之前去见见皇爷爷。”

“也对。”

休养一个月,李玥的身体终于有了好转,至少可以多走一段路了。

张阳接过婴儿车一路推着走着。

小熊跟随在一旁,晃着还显肥硕的身子左看右看,像是在护卫。

女儿坐在婴儿车中目光看着眼前,时而传来笑声,也不知道她在笑什么。

来到李渊的屋前,老人家正坐在阳光下闭眼养神。

李玥走上前轻声唤道:“皇爷爷?”

李渊这才睁开眼,回了回神,看眼前夫妻俩这才站起来。

张阳将婴儿车推来,“看看您的外孙女。”

闻言,李渊这才注意到婴儿车的孩子,小家伙的嫩手扒拉着婴儿车内几根垂下来的缎带。

“看着就是个漂亮的孩子。”李渊伸手将她抱起。

孩子顿时就哭了起来,李渊笑得更开心了,“哭声也响亮,甚好。”

可接下来李渊发现,怎么哄都哄不好,这孩子一直哭个不停。

直到她重新回到了李玥的怀中,这才停止哭泣。

李渊又是探头盯着她看,这娃娃又开始哭了。

张阳惆怅着,明白了一件事实,这孩子是看谁都哭,别人抱着她一样会哭,只有在李玥和婶婶怀里的时候,她才平静。

尽管娃娃哭个不停,李渊还是很高兴,他坐下来,“二郎就不像您们夫妇这般有人情味。”

张阳陪着他老人家坐下,“陛下不带孩子来看望您吗?”

李渊冷哼道:“忙于国事岂会想到老夫,倒是时常会将一些奇珍异宝送来,他不知道朕想要的是什么,总觉得朕喜欢这些宝贝,都一大把年纪要这些东西何用。”

“您年事已高心中所想无非就是孙儿绕膝。”张阳盘腿而坐,“我们一家打算回长安城了,玥儿的身体也恢复得很好。”

李渊点头,“你身系礼部,又是中书省侍郎也该回长安城。”

张阳又道:“您是知道我的,我这人躲着朝堂都还来不及。”

李渊又笑了,“二郎不止一次说过你的不是。”

“我以为天可汗英明神武,没想到背地里还会说我坏话,不是君子所为也。”

“英明神武?他有朕一半英明神武吗?”

“天可汗是您儿子,您可以这么说,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怎么敢如此议论。”

“这里是骊山,又不是长安城,在朕面前你不用忌讳太多,七尺男儿大丈夫,当直抒胸臆,洒脱在人间。”

张阳摸着自己下巴的胡渣,“您这个儿子整天想着骊山为他的朝堂作出贡献,还整天催着骊山生产,将这里当作他的钱袋子,您说陛下像话吗?”

听到这些话,李渊一时间语窒。

张阳又道:“还想去征讨薛延陀以震慑突厥?现在突厥在大唐面前早已是瑟瑟发抖,就连突厥唯一的战力阿史那杜尔都被我打发到西突厥去了,这人在西突厥挨着冻呢。”

“就算是您儿子指望着骊山下蛋,他竟然说出以增加人力来增加产量的话语,不懂技术还来指手画脚,我要是太上皇,现在就提着棍子好好打一顿,让他在棍棒下清醒。”

李玥闻言也是笑着。

反正是天可汗他爹要说的,张阳一口气说完喝下一口茶水,“嗯,直抒胸臆。”

“其实二郎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李渊试图想要找回一些面子,听了张阳所言,又不知道该说自己儿子哪方面的优点。

相顾无言好一会儿,张阳站起身,“我们一家先回长安城,改日再来看您老人家。”

李渊心满意足地点头。

小武和徐慧已经收拾好了要带回长安的行李,多数都是一些衣裳,长安城的家里家具都齐全。

倒也不用特别准备。

徐慧和小武坐上马车,张阳扶着李玥上了马车,再将婴儿车也递上,这样她不用时刻都抱着孩子。

杨婶确认了没有东西落下,这才关上了院门。

马车缓缓驶动朝着长安城而去。

此刻的长安城内,朝中的休沐就要结束,隆冬时节离开长安城的居民也在这个时候纷纷回来。

现在的长安正是最热闹的时候。

裴行俭也习惯了这里的日子,他带着家仆走在朱雀大街上,吃着在街道买地小蛋糕,“我听说这个蛋糕就是魏王殿下开设的。”

家仆回道:“传言确实如此,但谁也没有见过魏王殿下出面在那个铺子。”

在长安城的传言很多,这些天裴行俭会时常去弘文馆,向那里的人打听现在长安城的变化,自陛下登基,长安城发生过的事情很是有意思。

新奇的传闻,满足着这个意气风发少年人的好奇心。

裴行俭好奇道:“他们说现在魏王殿下久居骊山,许久没有回长安城,就连今年的除夕也没有回来。”

家仆回道:“事涉皇子,小公子还是少议论为好。”

“这个魏王与我年龄相彷,听说一直与张阳厮混。”裴行俭嘴上还在说着皇子。

家仆也是无奈回话,“魏王年幼时便颇有才学,很多都说魏王殿下与张阳走在一起之后便荒废了一身才学。”

“我不这么认为,若魏王在骊山当真废了一身才学,陛下不会任由魏王留在骊山,至于在骊山究竟为何,其中必另有事由。”

在家仆眼中,小公子的心气很高,才思敏捷。

就是言语间太过傲慢,这种自傲对小公子不是好事,不经历练如何成才,这也是来时家主嘱咐过的。

长安城有很多张阳的传闻,还有一个神秘的魏王,更有不见真面目的骊山。

这都是现在裴行俭最关心的事情。

家仆嘱咐道:“小公子该准备科举了,已是二月天,科举开试不足三月了。”

“薛大哥也该来长安城了吧。”裴行俭依旧自言自语着。

一路走到在长安城暂住的驿馆,在这里还有不少准备科举的人,有个叫王玄策的家伙,他是洛阳人士,昨天喝酒与人打架,此刻正在接受官吏的盘问。

王玄策揍得是一个吐蕃人,经过两年前禄东赞来使大唐尚公主却被天可汗拒绝。

现吐蕃已经臣服于大唐,传闻这个松赞干布要修建布达拉宫。

是关中人心气正高的时候,揍一个关外人本没什么大事。

可王玄策揍的不是别人,是吐蕃派来的使者。

这一次禄东赞没来大唐,但还是派了一个使者朝贺。

要不是事涉两国邦交,官府根本不会来过问。

听这些官吏的意思,还要将此事告知外交院,让外交院来处置。

裴行俭再次听到了外交院三个字,他低声问道:“上一次科举也有不少入仕的人被派往吐蕃和安西都护府。”

家仆回道:“小公子满腹才学想必不会被派往关外。”

长安城的另一边,一家人回到家中,张阳带着两个丫头开始大扫除。

小熊正巡视着这里,看看它的领地有没有被其他不长眼的小东西踏足过。

李玥将孩子放入摇篮中,再将家中的衣服整理出来,准备好春季的衣服,洗好晾晒。

来长安城还有诸多事情需要安排,张阳扛着一袋稻米走入院中,“明天一早我们去曲江池看看。”

李玥还洗着衣服点头,“嗯,带孩子去看看,曲江池也是我们家的。”

“麻烦婶婶去带个话,明天午时让许敬宗来曲江池。”

王婶躬身道:“喏。”

今天的天色尚好,李世民走出玄武门,再次来看这片荒地。

身边的太监明白,陛下还是心心念念要修建太液池,有个小太监匆匆而来,在一旁低声讲着。

听了话语,老太监小声道:“陛下,刚刚送来的消息,张尚书与公主殿下都已经回到了长安城,将孩子也带来了。”

皇帝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些笑容,太监也会心笑着。

“他有了孩子就有了牵挂。”李世民转身走回玄武门,“只要将他的孩子拿在手中,不怕他不就范。”

太监一路跟着没言语。

谁也不知道陛下心中在想什么,要说猜忌,现在的陛下都在防备长孙无忌了。

帝心如此,天可汗猜忌任何人,其中自然也包括年轻的张阳。

回到宫中,李世民心中还在思量要如何控制张阳。

父皇武德一朝的印玺交给了这个刚出生的小公主,她一出生便有了父皇的照拂。

也算是给皇家与张阳之间有了纽带。

李世民在甘露殿中坐下来,“待这个孩子五岁,便让皇后收为弟子。”

“喏。”

旨意很快就传出了宫。

傍晚时分,张阳送徐慧回家,这丫头想家已经很久了,李玥也准许徐慧回自己家住一些时日。

徐慧带着路,穿过一个个小巷,指着紧闭的院门,“这便是我家。”

宅院看着很简陋,木门上都是岁月斑驳的痕迹。

徐孝德也不是富裕之人,在长安城租了一间老房子暂住。

张阳敲响门,院内传来话语声。

开门的是个妇人,徐慧俏皮地笑着,“母亲,这是师父。”

“慧儿。”妇人脸上带着笑容,抱起徐慧。

徐孝德也走到家门口,“不知张尚书来了,我该去迎接才是。”

张阳摆手道:“咱们老交情了,不用这么多礼。”

徐孝德还穿着官服,稍稍行礼拿出两支毛笔,“这是家乡人送来的上好湖笔,还请张尚书收下。”

家里的几支毛笔有些年头了,湖笔历来就是上好的文房笔,在中原享有盛誉,还挺名贵的。

文人之间送笔纸居多,也不好拒绝,张阳收下毛笔笑道:“徐慧想家许久,便将她送来。”

“这半年有劳公主殿下与张尚书照顾,陋舍许久没有收拾了,下官这便让家妇煮茶。”

走入这处宅院,入眼的是座老房子,院中没有太多的陈设,还有一口井,与一张木桌两三凳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