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四百五十二章 青黄不接的卫府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四百五十二章 青黄不接的卫府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李玥的身孕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她连弯腰都困难只能抬脚蹭一蹭它的下巴。

小熊抱着女主人的小腿,干脆坐在了脚上。

等李玥坐下来,小熊主动将女主人的双脚搁在自己的背上,它自己趴在地上可以睡一觉。

张阳皱眉看着这一幕,皇帝整天算计天下,太子活得像是一个老实人家的傻孩子,魏王殿下明明活得精明还要在别人面前装着像个孩子,这头熊一副就要成精的架势。

家里家外没一个正常的。

张衡的《灵宪》与《算罔论》都是残卷,现在看起来也是一知半解,写得太过生涩了。

以后可以慢慢搜集散落在各地的相关典籍。

“该死的战乱呐,毁了多少智慧传承。”

突闻夫君哀嚎,李玥又看向一旁同样诧异的小武低语道:“你师父平时就有这种习惯,过一会儿就好。”

小武收回目光继续做题,只是突然听师父突然一声哀嚎,有些吓人。

“这什么世道,这什么世道,这什么……”

果不其然,师父又开始指天骂地,骂前贤圣人了。

这心病困扰师父多年。

小武颇有同情的目光看着。

徐慧小声问道:“师父经常会这样吗?”

小武郑重其事点头,“有智慧的人都会这样。”

徐慧点头表示认同。

李世民要回长安城,身为这片封地的主人,张阳还要亲自迎接,看着一群宫女收拾着一箱箱的行李。

明明就只是来骊山住两天,还要带这么多的行李,皇帝出门就不能轻装简行吗?

显得我们骊山好像什么都没有,除了与全天下一致不该有的东西没有,但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好不好。

李泰带着自己的侍卫而来,随之而来押送的还有十几个家伙。“父皇,儿臣抓到了村子里的细作。”

李世民回头看了一眼,这些细作越看越眼熟。

再一看一旁的张阳,这小子竟然还若无其事地在逗弄一只小狗。

“父皇,当初吐蕃就派了不少的细作来骊山查探,儿臣不敢松懈仔细查探半日便找到了十多个细作,儿臣拷问过这些人是当初骊山划封地之时,混在蓝田县的县民之中,依照蓝田县的名册,找到这些来历不明之人。”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再看一眼张阳,他正低声与一只狗说人话……

“朕知道了,将这些人交给李君羡处置。”

李泰嘴上不邀功,眼神都是傲气,这便将这些细作移交给了李君羡。

等李泰朝着自己走来,张阳这才放过小狗,“魏王殿下办事得力,不出半日就拿下了这么多的细作。”

李泰颔首道:“这有什么难的,对照县志名册,问询一遍便能查出哪些人是来历不明的。”

“魏王殿下高明。”

“那是自然。”

不多时李渊也来了,当今陛下的父皇也来送别。

父子又是嘘寒问暖,李世民躬身听着父皇的叮嘱。

李渊拍着李世民的肩膀,又吩咐了几句。

一旁有太常寺的文吏正在记录着这个场面,等陛下回了长安城还要将这一幕父子之情讲给长安城的众人听。

陛下是仁孝仁德的天可汗。

张阳扭头不去看这虚伪的一幕。

“姐夫为何背对着?”李泰这句话问得很煞风景。

“我见不得这种场面。”

“想来也是,姐夫自小孤苦无依。”

“我不是感伤,我怕我看久了会吐,对……与魏王殿下去长安城一样,会吐。”

终于皇后带着一群公主与皇子坐上了马车。

李世民先是向李渊行礼,终于是坐上了马车。

张阳的目光送着车驾走得越来越远,李渊抚须道:“二郎与朕说将来会好好重用你的。”

“姐夫是有智慧的人,当然应当重用。”

“有智慧与能够为社稷做事不同,要将智慧用在社稷上才能成为朝中重臣。”

说完话,李渊的目光带着期待。

张阳并不喜欢这样被人看着,低头看着脚下的土地,“朝中能人众多,有赵国公,有尉迟恭大将军,还有房相郑公等人,如此多的能人,不缺我一个。”

李泰又道:“当年韩信点兵时便说过多多益善,父皇胸怀天下,自当能够容下姐夫。”

张阳低声道:“是啊,谁人不记得你父皇当初说过天下英雄,入吾彀中。”

隋唐多少英雄好汉,乱世豪杰辈出,各路好汉揭竿而起,那是个豪迈的时代,也造就现在的民风尚武。

李靖,秦琼,单雄信,罗士信,张须陀,尉迟敬德……

当年的英雄好汉又有多少人能够善终。

没和李泰说的是,成为他父皇的彀中之臣有风险,争取早点退休比什么都好。

“魏王殿下,我们一起去铁匠坊看看进度如何?”

“不去。”李泰很果断地回道。

“铁匠坊是我们的技术所在,提高铁器的铸造技术才能提高我们的生产力,技术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你自己,本王不想去。”

李泰刚想走就发现自己的衣衫被人拉住了,再往前走几步想要试图挣开。

僵持好一会儿,李泰放弃了,任由姐夫提着往铁匠坊走去,“为什么老天会给你这么大的力气。”

“无他,多锻炼。”

快到铁匠坊门口,这才松开手让这小胖子走前头。

见是魏王殿下来了,众人停下手头上的活纷纷听说。

江师傅此刻面对着一个铸造的难题,需要做出坚韧的弹黄在铸造上就不能让铁过硬。

他们最新的成果就是一个和李泰胖脸差不多大的弹黄。

弹黄的截面做得很宽,就像是弯曲的铁片缠绕而成。

张阳尝试着挤压几次,“魏王殿下,这个弹性是不是不太够?”

李泰依言点头,面无表情。

张阳又道:“魏王殿下说过,通过改变横截面确实可以改善承重能力,但如此一来能够承受的压力便小了许多,通过材料的改变来提高韧性才是关键。”

李泰还是点头,“对,本王确实这么说过。”

要不是精通一些五金知识,还真要被这个问题难倒了。

奢侈点可以掺入黄铜,铜的金属弹性更好,再是冷轧和热拔的工艺。

张阳看了看现在制造流程,这里还是老样子锻打和定型两个主要流程。

“魏王殿下带铜钱了吗?”

李泰在自己身上摸索着,许久没有摸到铜钱,他走到门外对自己的侍卫道:“拿铜钱来。”

侍卫很听话地拿出一串铜钱,李泰转手递给张阳。

“江师傅,魏王殿下以前教我可以在锻打的时候加入铜,尝试制造出一种合金材料,来增加韧性。”

李泰又点头,神情逐渐麻木,“对,本王教过。”

江师傅躬身道:“魏王殿下小小年纪,就懂得如此多奇妙的铸造工艺,老头子佩服。”

“在下也很佩服。”

看张阳也跟着行礼,李泰感到自己的头皮在发麻,他硬着头皮板着脸,“无他,多读书。”

江师傅又道:“可是私自铸铜是重罪怕是……”

张阳清了清嗓子。

闻声,李泰又道:“不妨事,只要你们能够铸造出来,不仅不会有惩罚,本王保你们无虞,过些日子本王也会让朝中拿准许铸铜的文书下来。”

张阳又道:“魏王殿下说得没错,在关键上技术上我们应当有一往无前的精神。”

江师傅拿起一串铜钱开始尝试,这就像是研发,需要时间也需要资源投入。

走出铁匠坊的时候,李泰抱着张阳的手,“姐夫,我们能不能不要这样了。”

“魏王殿下,他们都是最淳朴的人,长辈的善意不要拆穿为好。”

“姐夫,你会成为圣人的。”李泰咬牙切齿。

“我做个好人,当不成圣人。”

“铸铜大事,当真要和父皇说吗?”

张阳惆怅道:“铜也只能解决一时,再怎么说铜钱只是铜钱,它要是成了耗材会出现经济混乱的局面,我会考虑其他的合金方向。”

“青铜合金确实可以尝试,可塑性也很强,再怎么说它也是铜,还有铬、镍,碳钢都可以尝试。”

张阳回头看了看铁匠坊,眼下就是一个小小的作坊,“魏王殿下重新规划一片地,我们需要重建一个铁匠坊。”

“要建多大?”

“以前不觉得,现在骊山的生产已经到了瓶颈,眼下需要再提高生产力就需要改良技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我的方向没有错吧,先尝试着。”

“我们需要一个更大的炉子,需要更好的设备,需要更多的矿产,等我回去好好想想,看来是要将以前的毕生所学都拿出来了。”

“姐夫的毕生所学?”李泰又肃然起敬,以现在张阳的才学已经了不得了,光是印刷和造纸就足够他吃穿不愁,还能过得富裕。

李泰凑上前跟着脚步,“还有什么本事没有拿出来。”

“以前跟着父母做过五金手艺,那时候耳濡目染也算是半个行内人,现在我需要重新回忆,凑合先用着,我尽量想一些眼下用得上的设备。”张阳揣着手在原地站定,还要从基础开始重头造一遍,惆怅道:“娘的……工作量好大。”

“姐夫放心,我一定看好骊山,绝对不会再让细作进入骊山。”

“有劳魏王殿下了。”

“放心,以后得闲就守着村子里的几个工厂,一定不会让细作踏足。”

宫里,李世民坐在甘露殿清退了左右。

李君羡在殿内扑通一声跪下,“末将办事不力,请陛下责罚。”

话音落下,殿内很安静。

见陛下迟迟没有说话,李君羡伏在地上,“人手是末将挑选的,没想到都被魏王殿下给抓了出来,末将失职,自领军法处置。”

“不必了。”李世民放松着身体,后背靠着手里拿着奏章。

难得的阳光窗户中照入,落在陛下身上。

“骊山地小,包括蓝田县也就三百户人家,稍有排查便能知晓,被查到也是意料之中,聪明人自然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小子当着朕的面,让朕的儿子抓出朕安排的细作。”李世民合上奏章随手丢在桌桉上。

听着陛下的一番言语,李君羡不敢抬头,看来张阳是故意这么做的。

“陛下!这张阳好大的胆子,只要陛下一声令下,末将这就带兵踏平骊山!”

李世民沉默半晌没讲话。

李君羡慕跪在地上也不吱声。

“你去承天门前自领十大板,若以后再说踏平骊山的话语,再加二十大板。”

“末……末将领命。”

陛下明明对张阳有怨言,又不想现在就处置他,帝心难测。

李君羡很想抽自己一巴掌,又在陛下面前说错话了。

等人离开,李世民重新拿起这份奏章,低语道:“召尉迟敬德来。”

“喏!”

殿前的侍卫回应。

不多时,尉迟恭便来到了甘露殿,“陛下!”

李世民看着这份奏章,“你在奏章上写着恪儿领着三十兵卒练兵,颇有成效?”

“回陛下,蜀王殿下手中的三十兵卒,日夜操练,还有不少奇怪的规矩,练了两月倒使这些兵卒的精气神有很多的改观。”

“改变精气神?”李世民苦笑道:“听着像是治病。”

尉迟恭又道:“听蜀王殿下说这等练兵之法是张阳传授。”

皇帝还是点头,神情上多了几分明悟,“朕明白了,张阳懂得医术,他自然可以有改变人之精气神的手段,这是在治病还是在练兵?”

给李恪的兵马,哪里算是兵马,三十个兵卒用来做侍卫还差不多。

尉迟恭也就是让蜀王殿下玩闹,没想到还真练出了不一样的东西。

“陛下,之前整顿卫府收效并不大,起初半月还算是不错,但过了一两月这些卫府又成了原样,而蜀王殿下这般持之以恒,改变一个人精气神的办法,是否也可以用于其他卫府。”

当年征战天下,将士们也都是意气风发,李世民自然不想卫府风气变坏,更不想看到大唐兵马一年不如一年。

现在有李绩,尉迟恭,牛进达,李大亮这些人撑着倒也不算差。

大唐兵马但凡带出去都是豪气冲云霄,兵锋所指,诸国莫敢不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