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四百二十八章 训练出来的一个幌子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四百二十八章 训练出来的一个幌子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现在的草原上没有绝对强势的人,而小可汗贺逻鹘身边更没有一个主事的人,或者说没有能够和阿史那杜尔叫板的人。

好不容易扶起来一个可汗还是一个草包。

突厥形势需要好好维护,先不说阿史那杜尔要如何处置,还要对付薛延陀,这漠北漠南就是一笔乱账。

“朕打算封李道宗为瀚海道行军总管与李绩共击薛延陀,只要薛延陀安定了震慑了突厥,想来阿史那杜尔回到了草原也不敢放肆。”

张阳躬身道:“臣有一事不解。”

“你说。”

“是陛下觉得薛延陀的利用价值没了想要杀之后快,还是说陛下想要借此再表现一下天可汗的威名?”

“都不是。”

“那臣还是建议不要在这个时候主动发难攻打薛延陀。”

有时候和皇帝谈话就像是辩论,言语间能过一关算一关,鬼知道这个天可汗心里在想什么,总会有一些奇思妙想。

现在动不动要开战,还要攻打远在漠北的薛延陀。

听着就怪吓人。

按照李世民的性格,当初和薛延陀结盟来对付颉利,也是因为薛延陀有价值。

而现在距离大唐最近的隐患突厥也已经是一蹶不振了,是时候打掉没有这个利用价值盟友了。

张阳再是道:“无端开战不是我们外交院的主旨,对大唐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若没有正当的开战理由难免落人话柄。”

“朕没说现在要攻打。”

“这两年也不建议攻打。”张阳又补充道。

李世民闷着脸,“以后是不是朕要收谁作妃子你也要劝谏。”

张阳行礼道:“陛下,掌握权力不只是收妃子一种方式,而且此举还会徒增烦恼,更会加剧皇戚的内斗,臣听媳妇说起宫里时常有宫女太监莫名死了,被埋在了掖池边的花园中,那一片地的花草特别茂密。”

“嗯?朕倒是没说这件事,你与宗室走得远倒是见闻不少,那些皇戚内斗已经很多年了,为了蝇头小利撕破脸的事也不少。”

“陛下要是不介意自家后院时不时死一个人,或者井里冒出来一两个死人,而活人呢为了夺权又哭又闹又上吊也不好应付。”

看眼前这个皇帝脸色越加不好看,张阳又道:“臣还是建议陛下不要再扩充妃子了,无欲则刚,养出一身正气比什么都重要,就比如臣。”

“你的劝谏朕听明白了。”

时不时有三两只鸟掠过湖面,张阳双手背负,“若陛下旨意想要开战,我们也可以主动制造条件。”

“制造条件?”

“嗯,就比如说找几个薛延陀人,在承天门前丢垃圾,这样就有了借口发动战争。”

秋风往往萧瑟,身为天可汗又觉得不该和这个小子继续多费口舌,想到他肚子里有货还没吐出来。

李世民心中再是忍住了要将自己的女婿吊死在承天门前的冲动,“就因为薛延陀人在承天门前丢了垃圾朕就要派兵去攻打他们?”

张阳换了一个坐姿,手捧着茶杯,凉风吹过的时候很是享受,“有些事情可大可小,往小了说是这三两个薛延陀人不长眼,往大了说就是薛延陀可汗派人在承天门倾倒垃圾,有辱天可汗,要出兵也会顺理成章。”

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都可以成为两国开战的理由,李世民摇头:“这就是你们外交院的手段吗?”

“是下策,也可以换个办法,需要从长计议。”

小武手中的纸鸢断了线,她指着越飞越远的纸鸢嬉笑着。

孩子们天真和烂漫都在脸上。

李玥捂嘴笑着,还能听到婶婶的劝说的话语说是可以再多做几个纸鸢。

张阳向李世民行礼,“还有一件事,陛下可以明年再准备科举了,现在放出旨意,来年春天再开科举。”

“再开科举?”

“对,科举要常开,臣以为一年一次或两次最佳。”

“朕会考虑的。”

“不用考虑了,臣都替陛下考虑好了,只要坚持常开科举,不能只是隔几年热闹一次,一来增加科举在读书人心中的存在感,只要朝堂常开科举,士族的影响力便会越来越弱,这对将来官学开办有莫大的好处。”

一口气说完,张阳躬身行礼,“陛下,这都是为了大唐富强。”

李世民闭着眼长出一口气,“你可知所要耗费银钱用度有多少?”

“秋后赋税不是刚收上来不久吗?陛下又没钱了吗?”

“朕……”

“没钱也没关系,臣可以暂借。”

李世民提了提裤腰带,“不用!朕拿得出来。”

张阳咧嘴笑着,朝气青年该有的笑容,“陛下,不用客气。”

提什么不好提钱?一听到要花银钱,李世民觉得自己心窝子都在抽筋,又觉得口渴了,灌了一口茶水便带着太监离开。

“陛下,科举这才刚刚展开,难道陛下要就此作罢了吗?!科举不是做样子,是一项要持之以恒的大事业,一旦放弃了,朝堂会发烂发臭的。”

这才没走几步远,李世民听到身后的话语声,再一次忍住要女婿大卸八块的念头,加快脚步离开。

也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张阳揣手自语道:“陛下的心思真是难琢磨。”

“咦?父皇怎么走了?”

“听说你父皇最近上火,要不要送点菊花茶过去。”

“宫里有太医署,多半不用。”

“嗯,媳妇说得对,我们也回家吧。”

“好。”

社稷之事不可不担忧,陛下的话语很快就传到了中书省,众人得出结论之后,房玄龄走入甘露殿禀报道:“陛下,中书省经过商议,科举之事确实办得越多越好。”

李世民灌了一大口菊花茶,“对士族那边会如何?”

“回陛下,朝堂若是能够保持一年一次的科举,可以引起更多读书人的注意力,如此一来士族的影响就弱了,读书人也都会把心思用在科举中,而不是跑去投效士族。”

李世民忧心道:“自上一次科举,朝中的位置还有多少空缺。”

房玄龄回道:“长安城内空缺位置十之有三,各地州县空缺更多,臣以为可以再开科举。”

李世民沉声道:“朕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臣告退。”

房玄龄离开,李世民将茶碗重重地摔在地上。

吓得一旁的小太监和宫女都是一个激灵。

倒是老太监澹定自若一些,“陛下,太医署的卢监正有交代,要陛下少动怒,最近上火严重,只有放平心态才能缓解病情。”

李世民的呼吸沉重,“朕知道。”

老太监躬身行礼,让一旁的小太监来收拾。

要是张阳一个人的话语,还要斟酌几番。

可就连房玄龄都这么说,那就说明这件事多半是正确的。

李世民带着复杂的心情来到立政殿,此刻孩子们正在午睡,这是去骊山之后养成的习惯。

见陛下来了,长孙皇后走到殿外迎接,“陛下,孩子都已经睡下了。”

李世民在殿外站定,也不想打扰已经入睡的孩子们。

“现在宫中用度还有几何?”

长孙皇后回道:“不算富裕,倒也够用。”

让宫女搬来了一把新做好的摇椅,让陛下坐下来。

李世民坐在摇椅上,闭着眼道:“想要再开科举,可朝中用度和宫中用度都是这般紧张,朕的女婿还提议每年都要开一次科举。”

今年的赋税收上来之后,也堪堪能够弥补宫中的用度,宗室那边给了去年的例钱之后,银钱又紧张了。

还留了一些银钱要应对河西走廊的建设。

长孙皇后又道:“承乾的婚事还要安排,需要的花用也不少。”

说来说去,皇后这边也拿不出银钱,更不要说朝中了。

李世民苦涩笑着。

长孙皇后又道:“不过青雀一直都在接济宫里,稚奴和丽质的吃食都是青雀从骊山让人送来,这些孩子都胖了不少。”

“是吗?”

“昨天就让人送来两只烤好的鸭子,孩子们都吃不完,听说青雀整天都在吃着菜叶子减肥,也苦了这孩子了。”

李世民冷哼道:“他倒是在骊山吃穿不愁。”

长孙皇后无奈笑着,朝中的事情不会干预,就算是陛下要再开科举,并且以后每年都要开一次,这也和后宫无关。

作为皇后,更关注这些公主皇子们可以平安地长大成人。

长安城外,一座宅院中,时不时会传来几声低语。

“我是当今陛下宗室中人,当年李神通养在外室的子嗣,家中有钱财万贯,还与李道彦是莫逆之交……”

一个瘦弱的男子不停地念着。

李泰带着许敬宗从骊山一路来到这里。

宅院很破落,有三两侍卫看守。

侍卫上前道:“魏王殿下,都已经准备好了。”

李泰翻身下马,从怀中拿出一份字帖递给许敬宗,“这是姐夫放在印刷厂的字帖,是欧阳询老先生的真迹。”

字帖只有一卷,上面写着几十个楷体行书的字,确认一番许敬宗将其收好。

“这人训练了有两月,也不知道如何,还请你看看,听说当初你给姐夫培养细作,颇有经验?”

许敬宗点头道:“推翻高昌之人,就是下官安排的。”

高昌的事情李泰自然也有所听闻,点头道:“姐夫手中还真是能人辈出,有上官仪,还有张大象,现在又有你。”

“魏王殿下说笑了,下官能有今时今日也不过是张尚书指点。”

李泰点头,“此人的事情路上都已经说了,见到之后还望许侍郎多多指点。”

“喏。”

李泰示意人打开门,院门是一个瘦弱的男子。

原本盘腿坐着的人,缓缓站起身,他的神情有些恍忽,脚步虚浮走上前,“魏王殿下?”

李泰没讲话,许敬宗先开口道:“你是谁?”

“在下杨涟,乃前隋宗室永丰公主胞弟。”

李泰小声对许敬宗道:“这是他的真实身份。”

许敬宗还是点头,“把门关上。”

杨涟闻言将门关好,又把自己关在了院子里。

带着魏王走远几步,许敬宗低声道:“这便是魏王殿下安排的人?”

李泰点头,“你觉得如何?”

许敬宗回头看了看,院门依旧关着,“如若此人可以蒙骗住别人,在见到下官之时应该报上另外一个身份,而且此人在眼神中缺少了宗室子弟该有的傲气,倒是像极了一个长年被欺压之人。”

“练了他两个月,没想到在许侍郎眼中不值一提。”

许敬宗拱手道:“魏王殿下帮下官拿到了字帖,这个忙自然也会帮,让下官再见见他。”

“好。”李泰示意自己的侍卫再次打开门。

许敬宗重新走到门前,看着这个消瘦的年轻,“你叫什么名字?”

“在下刚说过了,是前隋宗室……”

“住嘴!”许敬宗当即打断他,“你是天可汗宗室将领李神通当年养在外室的子嗣,你叫李悻,与李道彦是莫逆之交。”

“喏。”杨涟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重新开口道:“在下李悻,乃当年宗室将领李神通养在外室的孩子,与李道彦是莫逆之交。”

许敬宗点头,“忘了自己原来的身份,听说你好酒色,还好赌,这是一个很好的幌子,从此以后你就是这样一个宗室子弟。”

“在下明白了。”

许敬宗又道:“从今天开始你不用留在这里,你用李悻的身份先去邢州,你用李悻的身份在那里挥霍,至于花用魏王殿下会一应负担,可你要记住,一旦你说漏嘴了,你就会重新回到杨涟的身份,继续过着落魄生活。”

想到自己的处境,杨涟当即跪下来,“不会的,我不会说漏嘴的。”

许敬宗笑着点头,“那你要记住了,从此你就是李悻,你不学无术,不懂诗文,好赌,并且不喜与宗室中人往来,可明白了?”

“在下明白。”

许敬宗向李泰点头示意都已经吩咐好了。

“给他好好收拾收拾,洗干净。”

“喏。”

李泰很是费解,“为什么不直接送他去洛阳。”

许敬宗叹道:“魏王殿下,想要诓骗世家子弟谈何容易,难道他们就不会把这人的底细查干净吗?虽说已经和李道彦将军打好了招呼,难道这就不会有破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