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直都是这般恶毒的女婿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直都是这般恶毒的女婿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张大安策马一路上行进得很慢,跟在身后的官兵也注意到了这位年轻的长史正在观察周遭的村子。

当官兵路过,家家户户都关上了门。

民与官吏之间的不信任在这片土地上表现得很彻底。

多数村落更相信村子里原本的族长或村中长辈,张大安皱眉思索着,还要一步步来才好。

或许兄长在这里的话能够想到办法吧。

这也是如今的症结所在,无法获取乡民的信任更不能在这里施展拳脚,更不要说完成兄长交代的事情。

回到幽州城内,眼下老迈的幽州郡守别说再去治理了,人都已经是老眼昏花。

处理这里的事务之余,张大安还要照料这个老人家,照顾老人家的还有一个仆人,那仆人倒是可以做一些家务。

张大安用一些大枣煮着,再放上一些长安城带来的黍米熬粥。

老人家的孩子与孙儿们都去关中谋求一条出路,这里的大多数能出走的人也都离开,迁往更富裕的汉中一带。

大安将粥端给老人家,再给他收拾院落。

老郡守喝了一口粥,“孩子,不用打扫了,这地上也干净。”

大安看着地面上的杂草,老人家已经老眼昏花,看不清地上是什么样。

“我在长安的时候听兄长说过大枣可以补充气血,来时没想这么多,家里人给准备了不少吃食与花用,我都放在衙内,一时间也吃不完。”

老郡守浑浊的眼睛看着他,“你年纪轻轻为何要来这种贫寒的地方。”

大安笑道:“其实幽州是一片很富饶的地方。”

老郡守喝完了碗中的粥,嘴里还吃着大枣,“是啊,这里以前是一片很富饶的地方,还记得小时候田地里长满了粮食,那时候的日子是真的好。”

“嗯,能回去的。”

大安的语气坚定。

老郡守又道:“这幽州有守军一千,抵御突厥人倒是无忧。”

大安手里的动作顿了顿,又周到饿守军哪有一千,只有三百残兵。

看来老人家对幽州的认识还停留在几年前。

如是郡守退下来了,幽州地界的大权也可以落在自己手中。

大安也想说老人家请把幽州的大权交给我,但话不能这么说。

老人家对自己这个外来官吏还是有防备心的。

朝中对此地疏于治理,老郡守在幽州数十年,或许就算是陛下亲自来了,这些乡民更愿意相信老郡守。

给老郡守收拾好房子,想要好好治理幽州,需要权力是一回事,更需要人手。

张大安回到自己的住处,这里是城中的一处宅院,身边也只有从长安而来的三位壮士保护着

住处简单又简陋,下雨时还会漏雨,倒是勉强能住。

大安写完一份书信讲道:“还请麻烦托人将这份书信交到长安张尚书手中。”

“喏。”

看人把信拿出城外不出一刻时辰就回来了。

先前的信也是这般。

大安问道:“在这幽州,我们还有更多的人手吧。”

“长史说得没错,确实还有我们的人。”

“都是兄长安排的?”

“是处默小将军安排的,早年前红烧肉帮的人手并不多,我们三人都是处默小将军手中的骨干,最早追随小将军的人,这里的人也多是红烧肉帮早年前的人手。”

“为什么会有人手布置在这里?”

张大安皱眉问着,心中疑虑不少,“难道在很早以前兄长和处默小将军就对幽州有了安排?”

“长史误会了,现如今我们红烧肉帮的人手不只是长安的这些,还有更多的人手在中原各地,随着人越来越多早已不是聚在长安城一隅之地,洛阳,南方,甚至突厥与河西都有我们的人。”

张大安低声讲着,“所以兄长,外交院,处默小将军哪怕是骊山,都是一起的是吗?”

袁姓壮士沉默半晌没说话,事涉整个帮派的核心,更不能多说。

大安又道:“你们怕是在辽东别有意图。”

“长史放心,他们只是忙于自己的事情,我们会保护长史,长史只要安静建设辽东便可,帮内人手更不会插手长史事宜。”

大安点头,“我明白了。”

红烧肉帮在辽东确实有不少事,当年的薛延陀夷男可汗并没有死,对朝中而言只是失踪了,就此草草了结,朝中没有过多地追查。

其实夷男可汗一直都在辽东,当初张尚书说过辽东矿藏的事,夷男可汗正是挖矿的苦力。

大安的书信从辽东出发一路被人快马加鞭送往长安。

一直到了深秋十月,两封信交到了张阳手中。

骊山的山顶,张阳正坐在新家的刚刚修砌好的墙体旁,安静写着给大安的回信。

小半个时辰才写完了一封回信,再给处默写一封信交给杨婶,“麻烦婶婶把这俩份信都交给长安城的处默小将军,其中一份有封蜡的还请让他派人转交给身在辽东的大安,具体要做什么有什么吩咐我都在信中写明了。”

杨婶收好信,快步离开。

大安需要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帮他做事的团队。

现在的长安城正值深秋时节,为了建设新家李泰忙得一头大汗。

看天色不早了,张阳朗声道:“魏王殿下早些休息,今天就到这里。”

李泰把手里的泥桶一放长出一口气。

“早和你说过,在山下等我就好了。”

“哪怕夫君要帮忙,我也可以帮把手。”

“你怀着孩子呢。”

“孙神医说了现在胎儿很稳定,平时也要多走动的。”

“不妨事,有魏王在呢,力气活都让他去做。”

……

李泰看着这对夫妻越走越远,人还没走远,听到他们的话语声,萧瑟的秋风吹得让人有些凌乱。

踩死一只不长眼蚂蚁,李泰干脆坐了下来,从骊山往下看这个时辰正是村民们结束一天的建设回家的时候。

李泰拿出一面小铜镜,看着镜中的面孔怎么都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瘦。

“魏王殿下,我们杀了一只鸭子,晚上要不要烤来吃。”侍卫很不合时宜地在这个时候出现。

李泰收起自己的小铜镜,缓缓转头看向他,“你觉得本王瘦了吗?”

侍卫看了好一会儿,“瘦了!”

“瞎了眼的,哪里瘦了,今晚都给本王吃菜叶子。”

“那鸭子……”

“鸭子给本王送来。”

侍卫愣了半晌,低着身子跟上脚步,“魏王殿下,卑职不减肥呀。”

李泰板着一张旁脸,“你怎么这么多话。”

“那……卑职去准备准备。”

“嗯。”

处置了颜师古之后,朝堂上总算是平静了一些日子。

李世民看着手中的奏章,“修建河西走廊城关的人口用这些西域人倒是合适。”

兵部尚书侯君集回道:“之前与吐蕃一战其实也有不少战俘,外交院的人说是要把这些战俘给放回去,若是那些战俘想必可以更快。”

李世民放下奏章,“这是张阳的意思?”

“既是外交院的意思,也是张阳的想法。”

看着天色,这个时辰张阳应该在家中用晚饭,李世民沉声道:“你先退下吧,此事再议。”

“喏。”

等李君羡离开,李世民换了一身衣裳,“张阳现在在做什么?”

一旁的太监小声回道:“一个时辰前送来的消息,一家人刚刚回长安。”

“传话给他,今晚朕去他那儿用饭。”

“喏。”

朝堂平静了,做皇帝的最近心情也好了不少。

这小子时常将富强两个字挂在嘴边,好似这真的是他的毕生所想。

他每天还不是建设自己的新家,这小子这一年交了五千贯赋税,口口声声为了社稷,赚得银钱倒是一点都不少。

此刻,长安城东市小巷的一处院落中。

张阳正用快子打着碗中的鸡蛋,听王婶说陛下一家子要来这里用饭。

“一家子都来了?”

“带上了皇子公主们,已经在路上了。”

“麻烦婶婶再去东市多买一些肉菜。”

李玥收拾好家中的衣服,怀孕的日子越来越久,孕肚也是越来越大,她除了收拾衣服,裁剪布料其他家务不交给她。

像是知道了小生命要诞生,最近小熊不怎么粘着小武,时刻跟在李玥的脚边。

“夫君,家里的稻米还余下不少。”

“嗯,宫里的孩子们也难得吃一顿稻米。”

李玥眯眼笑着,开始洗着稻米。

夫妻俩正在为晚餐准备,就听到了家门外的动静。

“皇姐!小武!”李丽质第一个冲进来,抱着李玥的手臂抬眼看着,“母后说我又长高了。”

丽质个子长得很快,去年的衣服今年就穿不下了。

接着是一群皇子公主走入院中,小熊迅速爬上自家的屋顶,警惕地看着这些小魔头。

它想要把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以免被这些小魔头祸祸。

李治在院子里走了一圈,人虽小一双招子毒辣,他很快就发现了伏在屋顶的小熊,“它在屋顶上。”

高阳等一群孩子的目光都看向屋顶。

小熊亦步亦趋后退,身子往后挪躲开孩子们的视线。

张阳把做饭的活交给了两位婶婶,走到院子招待李世民和皇后。

长孙皇后低声问着李玥的身孕情况。

张阳带着李世民在院子中坐下,“陛下,今日怎么来我这里用饭了?”

“想着有些事情要问你,知晓这个时辰你该在家中做饭,也知道你家的饭食好吃,这便过来了。”

“前些日子处默送来了一些牛肉,我做了酱牛肉,陛下既然你过来正好可以吃上。”

李世民笑着点头。

把一大块酱牛肉交给婶婶,张阳嘱咐道:“麻烦婶婶切成片就好。”

看孩子们围着跷跷板和秋千嬉闹,李世民心情放松了许久,“颜师古虽说处置了,如朕所料士族的议论也更多了,赵国公与朕说有不少人来为颜师古求情。”

张阳把水壶放在炉子上,等着水开。

“若是陛下在这个时候松口,往后想要再整顿吏治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朕明白,说出去的旨意朕不会收回。”

“朝堂的红线要明确,一旦这条红线模湖了以后会有更多这样的人出来。”

李世民喝着茶水,“侯君集与朕说高昌送来了不少西域战俘,这件事是你安排的。”

“倒不是我安排的,前两天西域的守备将军送消息来,我才知道。”

把阿达兰的家卷送过去之后,现在不用多吩咐什么,他就能把事情给办好,此人唯一的念想就是在长安城的侄子能够好好活着。

一盆盆的菜肴上桌。

孩子们还在围着跷跷板与秋千争抢。

好似这样子他们就可以玩闹许久。

“侯君集与朕说将吐蕃的战俘用来修建河西城关会更好。”

“我不同意。”

李世民皱眉道:“这也是你对外交院的安排?将这些人放回去?”

“吐蕃需要牧民,把这些战俘放回去,他们可以好好地经营吐蕃,臣收到消息在松赞干布在吐蕃的号召力已没有这么大,在这个时候也是我们收服人心最好时机。”

李世民不屑一笑,“人心向来是反复的。”

张阳摇着扇子给炉子扇风,希望炉子的火可以大一些,“关中确实派了官吏久治需要久安,之所以放了这些战俘,我们需要在吐蕃培养出一批拥护大唐的人。”

看着张阳的神情,听完这番话,李世民神情凝重,“之后呢?”

张阳放低自己的声音,“首先这些人要是大唐培养出来的,让他们知道大唐希望吐蕃长治久安,更可以带给这些牧民富足的生活,再者反对战争,他们向往和平,更向往富庶,这些人中还要有能够游说诸多部族的人,最好是大部族族长的子嗣。”

“渐渐的他们会将自己当做大唐人,而反对吐蕃的一些陋习,并且可以发展更多这样的人,将吐蕃归入大唐版图并不一定需要粗暴的战争。”

张阳又在李世民身旁坐下,“陛下,我是一个心向和平的人,我更希望人心归附,战争不过是下策,等时机成熟了,也会是吐蕃真正归入大唐版图的一天。”

天色逐渐入夜,李玥和李丽质一起点亮院子里的灯笼。

李世民沉声道:“狠毒之人朕见过的,你的方略非常恶毒,高士廉当年说得没事。”

张阳不解道:“许国公当年说什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